27种偏方调治胃肠炎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药土方理气消食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胃痛和消化不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胃痛和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热痰浊等因素引起的。
传统中药土方以其温和而有效的特点,成为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理想选择。
本文通过技术性的描述和分析,介绍几个常用的中药土方用于理气消食,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的方法。
1. 生姜煮枇杷叶土方生姜煮枇杷叶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土方,具有温中理气、解表宣肺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生姜5片,枇杷叶30克。
步骤:(1) 将清洗干净的生姜切片备用。
(2) 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生姜片和枇杷叶,用大火煮沸。
(3) 改用小火煮10分钟,然后熄火。
(4) 过滤出药液,待稍凉后可饮用。
这个中药土方可缓解胃痛和胃部不适,同时有助于消化不良的问题。
但是,如果有过敏史或者其他慢性病症状,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2. 炒薏仁茶土方炒薏仁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土方,以其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炒薏仁40克,决明子20克,生山楂12克。
步骤:(1) 将炒薏仁、决明子和生山楂混合均匀备用。
(2) 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混合好的药材,用大火煮沸。
(3) 改用小火煮15分钟,然后熄火。
(4) 过滤出药液,稍凉后可饮用。
炒薏仁茶可缓解和改善胃痛、腹胀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清热利湿。
然而,孕妇、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使用前仍需咨询医生。
3. 神曲黄芪煎蛋土方神曲黄芪煎蛋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土方,被认为具有健脾开胃、理气消食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神曲15克,黄芪20克,鸡蛋1个。
步骤:(1) 将神曲和黄芪一起研磨成粉末备用。
(2) 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神曲和黄芪粉末,用大火煮沸。
(3) 倒入鸡蛋,继续煮5分钟。
(4) 待煎蛋稍凉后食用。
这个中药土方具有温中补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胃痛和消化不良。
然而,如果有脾胃虚寒、湿热盛行等症状的人需要谨慎使用。
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等。
中药土方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独特治疗方法,它以自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药材为基础,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胃炎方面,中药土方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希望能为胃炎患者提供一些帮助。
1.土茯苓黄耆汤【药材】土茯苓、黄耆、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3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100毫升,连续服用7天。
2.芦荟金银花汤【药材】芦荟、金银花、菊花、甜菜根。
【制法】将芦荟剥皮切小块,金银花、菊花、甜菜根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2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次服用150毫升,连续服用10天。
3.茵陈蒿菊合剂【药材】茵陈、蒿菊、荆芥穗、薄荷。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4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三次温服,每次服用100毫升,连续服用5天。
4.杜仲熟地夜交藤煎剂【药材】杜仲、熟地、夜交藤、川断、鹿角胶、羊肚菌。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6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200毫升,连续服用14天。
5.乌梅迷迭香汤【药材】乌梅、迷迭香、柴胡、茯苓、甘草。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5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150毫升,连续服用7天。
以上是几种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各个秘方的制法和用法用量都已详细介绍。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在采用中药土方治疗胃炎之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会得胃病,所以大家应该注意胃炎、胃胀气、胃溃疡。
胃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得了胃病怎么办?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总有效率达98%以上,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已治好无数病例,实乃天下奇珍之方!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浸泡半小时或生用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
(糯米多少不限)。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
一天一剂,早晚煎服。
普通患者3剂即可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1、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组成A: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组成B: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2、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组成: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3、吃饭发噎,足抽筋,用下方:组成: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厚朴15克甘草3克佛手15克木瓜15克苡仁20克4、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组成: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5、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组成: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防风15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6、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组成: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陈皮6克连翘15克7、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组成A:苡仁30克大枣50克桔梗30克甘草16克组成B: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4克8、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组成: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木通10克黄连3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9、冷气痛,用下方:组成: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
肠胃病效验方特效方集锦(下)治胃病良方(一)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药煎两次.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二)治疗单纯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药方: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
(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
一天一剂,早晚煎服。
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三)冷气痛: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
※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
(四)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根治一切胃病的仙方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
黄连素治疗消化性潰疡黄连素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潰疡疗效较好,这与它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有关。
服用方法是每次服0.4克,每日4次,4—6周为一疗程。
胃病治特效验方:白芨、枳实、党参、红枣、麦冬各1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一般的胃病三剂就好。
治疗胃病偏方生枳实,白芨各100克,痢特灵40片,共研细末分20包,每天早晚空腹各服1包,一副药可以服10天,轻的一副即愈,重的不过三副就好了。
胃炎中药方剂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的炎症。
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胃疼、恶心、呕吐、胃酸倒流、食欲不振等。
胃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量、长期吸烟、饮酒过多、精神压力大等。
一些中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胃炎的症状。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具有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作用。
四君子汤的组方包括白术、半夏、人参、甘草。
这个汤剂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胃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四君子汤。
2. 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适用于肝胆汁滞、湿热之疾、胃肠炎症等。
黄连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栀子、丹皮、茯苓等中药材。
黄连汤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3. 苏合汤苏合汤是一种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中药方剂。
苏合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苏叶、茯苓、法半夏、甘草、薄荷、炙甘草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解热、镇静、止吐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炎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天王补心丸天王补心丸是一种益气养胃、壮心安神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天王补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三七、太子参、当归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胃肠消化不良、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
天王补心丸是一种非常好的胃炎中药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胃炎时应认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控制。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胃病症状。
27种偏方调治胃肠炎偏方一、龙眼核配方:龙眼核适量。
制法: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末。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用法:每次取2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偏方二、芦根石斛粥配方:芦根100克,石斛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芦根洗净、切段,与石斛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将所得药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煮成粥。
功效:清胃、生津、止呕,主治胃热炽盛型急性胃肠炎。
用法:早晚分2次服食,每日1剂。
偏方三、麦芽内金粥配方:粳米100克,炒麦芽30克,鸡内金、陈皮各1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鸡内金、炒麦芽、陈皮一起加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消食止泻,适用于伤食型急性肠炎。
用法:加白糖调味服食,每日3次。
偏方四、茶叶粥配方: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茶叶加水煎取茶汁500毫升,将茶汁与粳米一起入锅,再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加糖调味即可。
功效:化痰消食、利尿消肿、益气提神,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慢性蒺痢。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
注意勿于睡前服用。
偏方五、薏仁竹叶茶配方:薏苡仁100克,淡竹叶20克。
制法:将薏苡仁、淡竹叶一起洗净,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主治长夏暑湿之邪所致的急性肠炎腹泻。
用法:代茶频饮偏方六、韭菜汁配方:连根韭菜100克制法:将连根韭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
将所得汁液用温开水调匀。
功效:主治虚寒型急性胃肠炎,有助于缓解腹泻、腹痛、嗳气、呕吐等症状。
用法:饮用,每日2~3次,连续使用5天、偏方七、壅菜汁配方:鲜蔬菜500克,蜂蜜50克制法:将壅菜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至沸后,再煎5分钟,将菜用漏勺捞出,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肠胃炎。
用法:顿服,每日2次。
偏方八、艾姜茶配方:艾叶9克,生姜2片,红茶叶6克。
制法:将艾叶、生姜、红茶一起加水煎煮5分钟,滤渣取汁功效:主治寒湿型急性肠胃炎,缓解呕吐下泻、大便稀,腹胀腹痛、手脚发冷、肠鸣等症状。
调理肠胃的中药处方本文章由专业医生撰写,旨在介绍一些中药调理肠胃的处方,并提供相应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健康维护肠胃功能。
引言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作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压力等因素常常会导致肠胃问题的发生,如消化不良、胃痛、胃灼热等。
中药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肠胃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处方,以帮助您调理肠胃问题。
处方一:草果陈皮汤草果陈皮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处方,常用于治疗胃脘不适、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材料•草果:10克•陈皮:10克•干姜:5克•砂仁:5克•桂枝:5克•红枣:5枚制作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放入煲药的容器中;2.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3.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4.关火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饮用一次,连续使用7天为一个疗程。
如症状严重,可继续使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对该处方中任何中药材过敏者禁用;•服用期间需避免辛辣食物。
处方二:平胃散平胃散是一种适用于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所致的胃脘痞闷、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中药处方。
材料•炒白术:30克•炙甘草:15克•白芍:15克•砂仁:10克制作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细粉;2.每次取10克药粉,用温水冲服。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和晚餐前饮用一次。
连续使用1-2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对该处方中任何中药材过敏者禁用;•在服用期间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
处方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适用于胃肠虚寒、脾胃气虚所致的胃痛、腹泻等症状的中药处方。
材料•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淮山药:30克•泽泻:15克•巴戟天:15克制作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细粉;2.每次取10克药粉,用温水冲服。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和晚餐前饮用一次。
连续使用1-2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对该处方中任何中药材过敏者禁用;•在服用期间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
治疗肠炎的几个好用祖传秘方偏方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方1:
黄连10克,冬瓜子、炒山药各30克,茯苓、焦山楂、焦白术各20克,生地榆15克,赤石脂、党参各12克,防风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饭前服。
备注:过敏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瑶医效方选编》
方2: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来源:湖南省卫生厅《10种常见疾病民间验方》。
民间治疗慢性肠炎几个偏方核心提示:民间治疗慢性肠炎几个偏方茶叶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取茶叶先煮15分钟取浓汁约500g。
去茶叶,在茶叶浓汁中加入粳米、白糖,再加入水400ml左右,同煮为粥。
分2次,温热服食。
……民间治疗慢性肠炎几个偏方---【猪肚山药粥】猪肚1具切片,粳米30g,山药30g,加水煮,粥熟加少许食盐调味服食。
民间治疗慢性肠炎几个偏方---【乌梅粥】取乌梅10枚,水煎取汁,加粳米100g煮粥,粥熟入少许冰糖调味服,对小儿久泻不止有良效。
民间治疗慢性肠炎几个偏方---【白术红枣饼】取生白术250g,洗净干燥,研成细末,焙熟;大枣250g,洗净,煮熟,去核,捣烂如泥。
将大枣泥与白术末混合,制成小饼,焙干后食用。
每次3~5个,每日2次用怀山药煎汤送服。
【薏苡仁粥】薏苡仁、粳米各50g,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入少许白糖调味,每日分2次服食。
【荔枝补阳粥】荔枝干(去核)、莲肉各5~7枚,山药15g,粳米50g,加水适量熬煮成粥,入少许白糖调味服食,尤适于中老年人五更泻。
【制白果蛋】白果肉2枚,炒黄研末,装入一个鸡蛋内,将鸡蛋煮熟,顿食。
【茶叶煮粥】茶叶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取茶叶先煮15分钟取浓汁约500g。
去茶叶,在茶叶浓汁中加入粳米、白糖,再加入水400ml左右,同煮为粥。
分2次,温热服食。
有化痰消食、利尿消肿、益气提神功效。
延伸阅读:急性出血性肠炎的治疗方④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可控制肠道内感染,减轻临床症状。
其他止痛、解热、镇静、降温等措施可对症使用。
急性出血性肠炎的治疗方③抗休克:本病易导致休克,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休克并及时处理休克是治疗本病重要环节,并应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除补充晶体溶液外,应适当输血浆、新鲜全血或……更多>>慢性直肠炎的中药治疗1、慢性直肠炎中药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针如麦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
民间治病绝招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汤剂大全十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l.归芍香砂饮当归12g,白芍12g,茯苓9g,白术9g,砂仁9g,木香9g,麦芽9g,枳壳6g,陈皮9g,半夏7.5g,木通6g,泽泻9g,甘草3g。
水煎温服,不拘时服之。
功效理气活血养胃健脾。
主治胃溃疡,受寒易犯,疼痛难忍。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15g,生姜15g,半夏12g甘草6g,人参6g。
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服1次。
功效益气养胃,宽中行滞。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烧心,腹胀,吞酸,纳呆乏力。
3.玫瑰花代茶饮干玫瑰花片6~10g。
将上药冲入沸水,代茶饮。
功效理气解郁,舒肝健脾。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吐酸,胃痛。
十五、急慢性胃肠炎1.生姜橘皮汤生姜20g,橘皮20g。
水煎,1日2~3次分服。
功效健胃解毒。
主治慢性胃炎,胃痛,呕吐粘液或清水。
2.丹参蜂蜜汤丹参25g,檀香15g,炙甘草10g,蜂蜜50g。
先水煎前3味中药,去渣取汁,调入蜂蜜服用,每日1剂。
功效理气活血,益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脘痛。
3.枣皮红糖汤枣树皮20g,红糖15g。
水煎枣树皮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
功效消炎止痛。
主治急性胃肠炎,腹泻,胃痛。
十六、噎膈、反胃1.参赭培气汤生赭石30g,野台参15g,生山药18g,天花粉18g,天门冬12g,桃仁9g,红花6g,土鳖虫5个,汉三七6g。
将前8味水煎1杯,送服汉三七面一半,药渣再煎1杯,送下余汉三七面,早晚各服1次。
功效活血降逆,和胃调气。
主治噎膈。
初病饭食不顺,渐渐饮食不能吞咽,少倾即吐,大便燥如羊粪,六脉细微。
2.二味汤威灵仙.30g,白蜜30g。
将上药水煎3次,每煎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1日服完,连服7天停药。
3.慈菇蛇草汤鲜山慈菇500g,白花蛇草500g。
将上药水前,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
功效化瘀利膈。
主治噎膈。
注意事项服后有反应时可将山慈菇减量。
4.郁金汤郁金15g,檀香9g,白蔻1.5g,陈皮6g,青皮6g,半夏6g,前胡9g,茯苓9g,苏子9g,沉香6g,木香1.5g,甘草6g。
27种偏方调治胃肠炎
偏方一、龙眼核
配方:龙眼核适量。
制法: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末。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
用法:每次取2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偏方二、芦根石斛粥
配方:芦根100克,石斛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芦根洗净、切段,与石斛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将所得药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煮成粥。
功效:清胃、生津、止呕,主治胃热炽盛型急性胃肠炎。
用法:早晚分2次服食,每日1剂。
偏方三、麦芽内金粥
配方:粳米100克,炒麦芽30克,鸡内金、陈皮各1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鸡内金、炒麦芽、陈皮一起加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消食止泻,适用于伤食型急性肠炎。
用法:加白糖调味服食,每日3次。
偏方四、茶叶粥
配方: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茶叶加水煎取茶汁500毫升,将茶汁与粳米一起入锅,再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加糖调味即可。
功效:化痰消食、利尿消肿、益气提神,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慢性蒺痢。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
注意勿于睡前服用。
偏方五、薏仁竹叶茶
配方:薏苡仁100克,淡竹叶20克。
制法:将薏苡仁、淡竹叶一起洗净,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主治长夏暑湿之邪所致的急性肠炎腹泻。
用法:代茶频饮
偏方六、韭菜汁
配方:连根韭菜100克
制法:将连根韭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
将所得汁液用温开水调匀。
功效:主治虚寒型急性胃肠炎,有助于缓解腹泻、腹痛、嗳气、呕吐等症状。
用法:饮用,每日2~3次,连续使用5天、
偏方七、壅菜汁
配方:鲜蔬菜500克,蜂蜜50克
制法:将壅菜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至沸后,再煎5分钟,将菜用漏勺捞出,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肠胃炎。
用法:顿服,每日2次。
偏方八、艾姜茶
配方:艾叶9克,生姜2片,红茶叶6克。
制法:将艾叶、生姜、红茶一起加水煎煮5分钟,滤渣取汁功效:主治寒湿型急性肠胃炎,缓解呕吐下泻、大便稀,腹胀腹痛、手脚发冷、肠鸣等症状。
用法:可加少许盐调味饮用,每日饮服2~3次。
偏方九、柚皮生姜茶
配方:老柚子皮15克、茶叶10克、生姜2片。
制法:将柚子皮洗净,切碎,与生姜,茶叶一起加水煎煮15分钟,滤取茶汁。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
用法:趁热饮服。
偏方十、葱白米酒敷脐方
配方:葱白5根、米酒1杯
制法:将葱白洗净,捣烂,加米酒炒热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之腹泻。
用法:用布包裹趁热熨烫脐部,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偏方十一、松叶饮
配方:鲜松叶100克。
制法:将鲜松叶洗净,捣烂,加两碗半水煎成一碗浓汁。
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所致的上吐下泻、水样大便、肠鸣等症。
用法:分2次服完,1小时1次。
偏方十二、大蒜米醋汁
配方:大蒜头1各,米醋1杯
制法:将大蒜剥去外衣,捣烂如泥,加放米醋调匀。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
用法:小口慢饮。
偏方十三、生姜石榴茶
配方:石榴叶60克,生姜15克,食盐30克。
制法:将石榴叶、生姜、食盐一同炒至黑,滤除盐渣,加水
煎汤取汁。
功效:主治急性肠胃炎
用法:代茶饮。
每日1剂,上、下分2次温服。
偏方十四、大葱炒扁豆
配方:鲜嫩扁豆300克,大葱1根,油、盐各适量。
制法:将扁豆洗净,去掉老筋,撕成小块,用沸水焯透;大葱切丝。
锅中放油烧热,下葱炒香,然后下扁豆翻炒片刻,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急性肠炎患者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偏方十五、五味茱萸散
配方:五味子60克,吴茱萸15克。
制法:将五味子,吴茱萸15克。
功效:适用于老年慢性肠炎。
用法:每天早晨取6克,用米汤送服。
偏方十六、鸡矢藤300克,厚朴、红花各30克,白术6克。
制法:将以上四味一同研为粉。
功效:适用于慢性肠炎
用法:每次取15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
连服6疗程,每隔疗程间隔1周。
偏方十七、黄芪薏米粥
配方:粳米50克,黄芪、薏苡仁各15克。
制法:将黄芪切片,与粳米、薏苡仁加适量水,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补元气、止泄泻,适用于脾虚所致的慢性肠炎患者食用。
用法:拣去黄芪片,食粥,每日1次。
偏方十八、马齿苋绿豆粥
配方:马齿苋、绿豆、粳米各50克,食盐少许。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绿豆、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煮粥,粥将成时,放入马齿苋煮至粥成,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肠炎所致腹痛、便下脓血、赤白黏冻、小便黄短等症。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用。
偏方十九、薏苡仁陈皮鸭肉汤
配方:鸭肉250克,炒薏苡仁、莲子各30克,陈皮6克,生姜4片,盐少许。
制法:将鸭肉剁成小块,入沸水中焯去血水;薏苡仁、莲子、
陈皮洗净,将鸭肉与薏苡仁、莲子、陈皮、生姜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炖至鸭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益气、健胃祛湿,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肠炎患者。
用法:拣去陈皮、生姜,吃鸭肉喝汤,一周2~3次。
偏方二十、黄芪鹌鹑汤
配方:鹌鹑2只,黄芪15克,白术12克,生姜3片,盐少许。
制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黄芪、白术装入鹌鹑腹内,用线缝好,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生姜和盐,用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至鹌鹑熟烂。
功效:补中益气、健肠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型慢性肠炎。
用法:吃汤吃鹌鹑,一周2~3次。
偏方二十一、胡椒姜枣汤
配方:白胡椒7粒,小枣(去核)7个,生姜1块。
制法:将小枣去核,把白胡椒塞入小枣内,用文火烤呈焦黄色,与生姜一同加水煎汤。
功效:温中散寒,主治慢性胃炎、寒性胃痛、反胃。
用法:趁热饮服,服后盖被取微汗,每日1剂。
偏方二十二、白芍饮
配方:白芍、白术、炙附片各15克,茯苓2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白芍、白术、炙附片、茯苓、生姜一起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回红糖调匀即可。
功效:消炎止泻,适用于慢性肠炎。
用法:代茶饮。
偏方二十三、鹌鹑蛋奶
配方:牛奶200毫升,鹌鹑蛋1个
制法:将牛奶煮沸,打入鹌鹑蛋再煮至沸即可。
功效:补胃养胃,主治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1次,连续服用。
偏方二十四、姜韭牛奶羹
配方:生姜25克,韭菜250克,牛奶250克。
制法:将生姜和韭菜洗净,一起捣汁,将姜韭汁倒入奶锅中烧沸,然后倒入牛奶烧沸即可。
功效:补虚调胃、驱寒散滞,主治慢性胃炎。
用法:趁热饮用,每日早晨饮1次,连饮数日。
偏方二十五、姜汁牛肉饭
配方;鲜嫩牛肉50克,生姜20克,粳米100克,料酒、精盐、花生油各适量。
制法:将牛肉洗净剁碎,生姜去皮洗净,榨取姜汁20~30滴;用姜汁、料酒、精盐将牛肉拌匀,腌制半小时。
将粳米淘洗干净,加少量水煮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锅内,滴入花生油,用勺拌匀,以小火煮至饭成。
功效:温补脾胃,适用于脾胃气虚型慢性肠炎及溃疡病。
用法:做正餐食用,每日1剂。
偏方二十六、马齿苋蒜泥汁
配方:鲜马齿苋60克,大蒜泥15克,白糖适量,1日2次。
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加水煎取1碗汤,冲入捣烂的大蒜泥中,然后滤渣取汁,加白糖调匀即可。
功效:主治过敏性结肠炎。
用法:1日2次。
偏方二十七、杨树皮煮鸡蛋
配方:约30厘米长、5厘米宽晒干的杨树皮1块,鸡蛋2个,红糖适量。
制法:将杨树皮洗净,入锅中加适量水,然后放入鸡蛋一起主治鸡蛋熟,滤取汤汁,调入红糖。
功效:主治慢性肠炎。
用法:每天早晨空腹吃鸡蛋,喝汤1碗。
将多余的水倒入保温瓶内,当天把水喝完,连服3个月不要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