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5.72 KB
- 文档页数:13
公众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
公众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与验收标准通常遵循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以确保信号覆盖的质量和系统的可靠性。
以下是设计与验收标准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设计标准
1、覆盖范围:确保室内所有区域(如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都有良好的信号覆盖。
2、信号强度:设计应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满足通话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3、频率规划:合理规划频率,避免干扰和信号重叠。
4、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天线、放大器、分配器等设备,确保系统性能。
5、系统容量:考虑到用户密度和通信量,设计足够的系统容量。
二、验收标准
1、信号质量测试:通过实地测试验证室内信号覆盖的质量,包括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和数据速率。
2、干扰检测: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干扰问题,如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
3、系统性能: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能力。
4、符合标准:确保设计和实施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三、文档与记录
1、提供详细的设计文档和安装记录。
2、完成后提供测试报告和系统验收文档。
四、后期维护
制定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计划。
这些标准和要点确保了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同时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有所变化,设计和验收时应参考最新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首先是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通常是多楼层、多房间的复杂室内环境,信号覆盖难度较大。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小基站的方式,将信号源点分布在不同楼层、不同房间,从而实现全楼层全角落的覆盖。
通过多个小基站协同工作,可以解决办公场所中信号弱、呼叫质量差等问题。
其次是商场和超市。
商场和超市通常是人流量大、空间复杂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将天线分布在不同区域,以提供更均匀的覆盖,同时通过合理的信号功率控制,避免信号干扰和漫游问题。
此外,商场和超市还可以结合公共广告机和数字屏幕等设备,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多媒体广告投放和信息发布。
再次是地铁站和火车站。
地铁站和火车站是人流量大、区域广阔、信号干扰严重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光纤分布放大器和分布式光纤系统,将信号源点与天线之间使用光纤进行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天线,实现全站覆盖,解决信号盲区和容量问题。
最后是酒店和医院。
酒店和医院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室内环境,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较高。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小蜂窝基站或蜂窝基站,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灵活选择信号源点和天线的布置方式,以实现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和容量支持,提供畅通的通信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针对不同的室内场景,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布置方式,以达到全面覆盖、高质量信号传输和容量支撑的目标,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它为各类场所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不同需求。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⒈引言⑴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方案,为相关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⑵范围本文档涵盖了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实施等。
⒉需求分析⑴用户需求在进行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之前,首先需了解用户的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需求调研,明确覆盖范围、容量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
⑵网络覆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网络覆盖的区域范围和类型。
包括室内楼层、办公区域、公共场所等不同环境的覆盖需求。
⑶信号强度需求分析用户所需的信号强度要求,确定不同区域需要达到的信号强度水平,以确保信号覆盖的质量。
⒊系统架构设计⑴系统组成设计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信号源、分布设备、天线、信号传输介质等。
⑵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干网、传输线路、级联关系等。
⑶设备布局与位置确定根据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确定设备的布局和位置,以保证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⒋设备选型⑴设备规格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选取适合的设备规格,包括信号源、分布设备、天线等。
⑵品牌选择评估市场上各个品牌的设备性能、服务支持等方面,选取适合的品牌。
⑶成本考虑综合考虑设备价格、维护成本等因素,进行设备选型,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完成系统设计。
⒌施工实施⑴工程计划编制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设计的工程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安排、人员调度等。
⑵工程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工程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等,确保系统设计按计划实施。
⑶调试与优化在系统设计实施完成后,进行调试和优化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⒍结束语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架构设计图、设备选型报告、工程实施计划等。
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相关通信法规、质量标准等。
注释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文档一、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以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指南。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网络规划师、工程师、安装人员和系统运维人员。
1·3 定义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指为了解决室内环境信号弱或无信号的问题,而采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提供无线信号覆盖的系统。
二、系统设计2·1 网络规划2·1·1 室内信号需求分析2·1·2 室内网络布局设计2·1·3 铺设光纤和电缆2·2 设备选型2·2·1 基站选型2·2·2 室内天线选型2·2·3 增强器选型2·2·4 分配器和耦合器选型2·3 网络优化2·3·1 频率规划和分配2·3·2 功率调整和优化三、系统安装和调试3·1 室内布线3·1·1 建筑结构分析3·1·2 布线材料选择3·1·3 布线路径规划3·2 设备安装3·2·1 基站安装3·2·2 天线安装3·2·3 增强器、分配器和耦合器安装3·3 系统调试3·3·1 信号测试工具3·3·2 信号优化方法四、系统使用和维护4·1 系统参数配置4·1·1 频率和功率配置4·1·2 覆盖范围调整4·2 故障排除与维护4·2·1 故障诊断和定位4·2·2 维护计划和保养指南4·3 系统升级与扩展4·3·1 系统软件升级4·3·2 硬件扩展附件:1·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图纸2·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安装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号覆盖:是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在特定区域内的覆盖范围。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一前言1.1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随着城市里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
建筑物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
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频繁切换,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
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
室内覆盖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室内覆盖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较佳的解决方案。
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主题。
所以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势在必行。
与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业务量来自于室外的情况不同,来自于室内业务量也占大比例。
根据香港SUNDAY对业务数据的采集结果可知,业务的室内发话量占总发话量的一半以上。
移动商用网络用户分布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的业务量来自于室内。
提高室内覆盖能力,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业务使用体验,还可以分散过密地区的网络压力,更可以与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争夺室内话务量。
当前网络会有更多弱信号区出现,特别是在建筑物内部,更是存在着盲区多、易断线、网络表现不稳定的缺点。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是指用于解决室内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提高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和覆盖面积的一种设备和技术。
对于室内人
流较大或者建筑结构复杂的场所,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可以显著提
高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
析相关内容。
1.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通常由信号源、传输线、合路器/分路器、耦合器、天线等组成。
信号源通常来自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站,通过传输线
输送信号至室内分布设备,然后通过合路器/分路器连接多个分布天线,同时通过耦合器将信号分发到各个覆盖区域。
2. 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
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首先进行覆盖分析,以确定需要
覆盖的面积和覆盖质量。
覆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号强度要求: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增强基站信号,提高信
号质量,使得室内通信更加可靠。
根据通信标准,信号强度需要满
足一定的要求,比如在2G移动通信中,二级覆盖覆盖区域内最小信
号强度应不小于-95dBm,且90%以上的时间内无线接口误比特率应
不低于1%。
(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会影响信号的传播和衰减效果,因此
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材料对信号的衰减效果,以确
定室内分布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天线数量与方向。
1。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室内覆盖分布系统概述•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技术原理•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设计与部署目录•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优化和维护•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市场趋势和发展方向•案例分析:某大型商场的室内覆盖分目录布系统建设01020304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写字楼、商务中心、酒店地铁站、地下通道、隧道高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室内覆盖场景与需求室内覆盖分布系统是一种用于解决室内无线通信信号覆盖问题的系统。
它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设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将移动通信信号均匀地覆盖在室内空间,从而提高室内无线通信质量。
该系统通常由无线信号收发设备、分布天线、信号传输线路等组成。
010203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定义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重要性提高室内无线通信质量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可以解决建筑物内信号弱、通话质量差等问题,提高用户通信体验。
保障紧急通信在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室内覆盖分布系统能够保障重要通信的畅通,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满足高数据速率需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高速数据速率的需求不断增加,室内覆盖分布系统能够提供更稳定、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室内环境下的信号传播主要受到建筑物材质、结构、楼层高度、房间布局等因素影响。
信号传播路径会因建筑物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室内信号传播室内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结构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反射和折射作用,使得信号传播路径发生变化。
反射与折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空气、墙壁、家具等物质的衰减和吸收作用,导致信号强度逐渐减弱。
衰减与吸收信号传播特性信号衰减因素建筑结构01不同材质和类型的建筑结构对无线信号的衰减程度不同。
例如,钢筋混凝土建筑对无线信号的衰减较大,而玻璃幕墙建筑对无线信号的衰减较小。
楼层高度02楼层高度也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播。
低层建筑由于距离地面较近,信号容易受到地面反射和折射作用,传播路径较复杂;而高层建筑则具有较好的信号传播视野,信号衰减相对较小。
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是一种针对室内环境优化网络信号覆盖和增强信号质量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并满足人们对流畅通信和优质网络体验的需求。
在设计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强信号覆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提供稳定且强大的信号覆盖。
为此,需要评估室内环境,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大小、材料和布局等因素,并确定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例如室内天线、中继设备和信号分配系统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配置,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信号覆盖,保证信号强度达到预期水平。
2.高信号质量:除了信号强度,信号质量也是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信号质量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通信体验。
为了提高信号质量,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干扰源,例如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电子设备的干扰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干扰。
此外,使用先进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也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3.智能信号调配: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应具备智能信号调配功能,即能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的分配和传输。
这可以通过使用智能的信号分配算法来实现,例如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动态分配信号资源,使用户始终享受到最佳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
4.灵活可扩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系统的扩展能力,以便在需要增加覆盖范围或信号容量时,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系统扩展。
此外,移动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具备模块化和可配置的特性,以便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5.高效节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在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能源消耗的问题。
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低功耗、高效能的设备和技术,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信号传输和功率管理策略,以实现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需要兼顾信号覆盖、信号质量、智能信号调配、灵活可扩展和高效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先进,移动通信建设不断加快、移动用户规模逐渐扩大,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室外地区已经可以达到了无缝覆盖的程度。
为了提供更好的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提高用户满意度,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室内覆盖网络的优化。
本文为苏州市昆山第二人民医院GSM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工程量为华为BBU3900一台,RRU3908(S6)四台。
分布系统采用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GSM主设备以及相关馈线等均安装在室内,且有源设备安装均使用220V+20%,50HZ+10%交流电源,以及分布系统的前端或有源器件都分别加装了馈线接地件,便于接地件与大楼地网之间的连通。
整个设计覆盖面广,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移动网络覆盖系统设计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users, in outdoor area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s been basically can achieve seamless coverage.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quality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crease traffic, indoor coverage is more and more become the focus of network optimization.This project i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kunshan GSM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quantity for huawei BBU3900 a, RRU3908 (S6) four. Distribution system adopts macro cellular wireless access, GSM main equipment, as well as related feeder are installed indoors, and the activ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re use 220 v + 20%, 50 hz + 10% ac power,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r active device with feeder grounding piece, to make the earth a connected with building very good. The whole design coverage, easy to use, complete functions, high precision,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Mobile network Cover system Design目录一、引言 (1)(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基本情况 (1)1.医院科室 (1)2.相关设备 (1)二、设计工程概况 (1)(一)设计公司简介 (2)(二)设计内容 (2)1.室内覆盖的方法 (2)2.馈线的布放和安装设计 (2)3.电源系统设计 (2)4.接地系统设计 (2)5.分布系统设计 (3)(二)设计依据: (3)(三)设计原则: (3)(四)设计技术指标: (4)三、设计分析 (4)(一)泄漏分析 (4)(二)干扰分析 (5)(三)切换分析 (7)(四))WLAN系统兼容性分析 (7)(五)电磁辐射防护分析 (8)四、容量以及选取信源的依据 (8)(一)信源选取 (8)(二)容量分析 (8)四、设计图纸 (9)七、总结与展望 (10)八、致谢 (11)一、引言(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为了满足用户通话质量的需求,增加数据业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通过在苏州市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安装无线分布系统,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优化盲区网络,提高通信服务质量。
(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基本情况1952年,三所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综合型医院进合并成立了一家大型的医院,即现在的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被称为苏州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和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医院。
1.医院科室骨科、麻醉科和妇产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其开展的很多工作已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多项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医院设有5个监护室和2个研究室;还有中心实验室、血液透析室、以及苏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等。
2.相关设备医院拥有磁共振、螺旋CT,大型X线机、超声系统、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仪、全能麻醉机、人工心肺机、细菌快速检测仪等先进设备。
设有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中央空调和全院电脑网络信息管理等支持系统。
二、设计工程概况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自然对室内移动通信环境的要求更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中室内覆盖系统应然而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承担了苏州市昆山第二人民医院的GSM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任务。
苏州市昆山第二人民医院位于昆山市苇城中路与迎宾路交界。
总建筑面积约为24000平方米,一楼到四楼全覆盖,建筑结构和隔断与图纸一致,已装修,已投入使用。
以华为BBU3900为信号源,以有源天馈系统分布方式进行信号覆盖的室内系统分布。
BBU3900安装在二楼机房。
机房为独立机房,其他运营商尚未做覆盖。
为改善用户通话质量,更好的吸收厂房内的话务量,苏州市移动公司决定在该大厦内安装室内天线分布系统,改善原来信号覆盖效果不足的地方,提高通信质量。
(一)设计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是中国移动集团江苏省分公司下的下属分公司,是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最大的地市分公司,也是是苏州市最大的移动信息运营商,排名第六的全国市级公司。
主要经营项目包括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等等,还拥有“神州行”、“全球通”、“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二)设计内容1.室内覆盖的方法本设计采用的无线接入方式为宏蜂窝,具体为将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
这种无线接入方式主要适用于话务量较低和室内面积较小的覆盖盲区。
2.馈线的布放和安装设计由于GSM主设备以及相关馈线等为有源设备,故均安装在室内。
布放馈线时,不仅要求不得有交叉混乱、裂损扭曲等现象出现,应符合馈线的技术指标还需要符合覆盖区本身整齐美观的要求。
馈线的固定需要应用扎带、馈线座、馈线夹以及走线梯,它们安装时的固定间距如下表所示:设计的基站的馈线采用7/8”馈线作为基准,同轴电缆与天线和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1/2”软馈线,以满足馈线弯曲承受力的要求。
7/8”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为250mm,1/2”软馈线的曲率半径为120mm。
每隔1米需要应用固定工具对馈线加固一下,而在转弯处应适当增加固定点。
3.电源系统设计室内分布系统各基站所涉及的有源设备均使用220V+20%,50HZ+10%交流电源。
一般情况下,此电源系统饿交流容量足以支撑起整个室内分布系统,但为了做到有备无患,需安装熔丝(不低于10A)和不间断电源以防止容量不够。
4.接地系统设计分布系统的前端或有源器件都分别加装了馈线接地件,便于接地件与大楼地网之间的连通。
要求是接地线的曲率半径需不小于140mm,弯曲角度需不小于100度,接地电阻不大于5Ω。
5.分布系统设计(1)合路思路本设计的各站点覆盖系统均采用2G/3G共用天馈的方式。
3G系统在功率的合理分配上可以根据3G系统对主干分布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3G的覆盖面积,有助于提高网络通信质量。
(2)覆盖方式本设计中分布系统采用无源分布,包括系统的天馈部分,均采用无源器件。
(3)天线口功率分配设计室内覆盖系统天线口功率在9dBm-13dBm之间。
(二)设计依据:(1)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设计协议书;(2)原邮电部《900MHzTDMA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路技术体制》(T2019-95)及《900MHzTDMA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部内标准);(3)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无管(1990)11号“关于调整900MHz频段的函;(4)邮电部颁发《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1999)。
国标《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微波辐射作业卫生标准》(GB10436-9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5)原邮电部标准YD/T952-1998 900MHz直放站技术要求及测量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的通知。
(7)设计人员现场勘察资料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8)相关设备和器件技术手册。
(三)设计原则:保证此系统能达到优良的覆盖效果,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使系统性价比达到最高;充分利用宏蜂窝基站信号,合理布置室内直放机,尽量减少噪声的积累;考虑到环保问题,适当增加天线,降低天线口输出功率,达到良好覆盖;综合考虑天线的数量、位置和输出功率,以及所覆盖的范围,保证信号的均匀分布;结合各楼层的结构情况、功用、装潢,合理布置天馈线系统;兼顾到将来的扩容,留有一定的功率余量。
(四)设计技术指标:(1)移动有户忙时话务量为0.02Erl。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话音信道(TCH)呼损低于2%控制信道(SDCCH)呼损低于0.1%(3)干扰保护比: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9dB (开跳频)C/I≥12dB (不开跳频)邻频道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6dB400KHz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38dB(4)无线覆盖率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可接入网络。
(5)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室外≥-85dBm。
(6)在基站接受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