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29马》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马》导学案7、我们人类对动物的驯化,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理由。
把握课文内容。
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种马的特点吗?你认为布封对这两种马分别寄予了什么感情?你喜欢哪一种马?为什么?作者对他们各怀有怎样的感情?文本分析: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
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一、导入新课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教师播放马的图片)(学生谈感受,)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
(课件展示课题)二、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1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四、学习课时1 课时五、学习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马的图片。
问:同学们,马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一种动物,在你们的印象中,马市怎么的一种动物呢?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2、请两位同学为大家介绍。
3、教师综合意见4、揭题(课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作家写的《马》,看看这篇文章有给我们那些有关于马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文215页第29课。
二、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学习字词。
5、请一个同学开介绍一下作者,其他同学补充。
(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布封( 1707-1788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 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 26岁时进 入法国科学院。
1739 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 年 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 1748 年开始写作《自然史》,数十年 如一日,最后用 40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 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 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整个《自然史》中, 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 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 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 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 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 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马》导学案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能体会文章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的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句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
学习重点和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征;学习对比的写法,并能恰当进行运用;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热爱自然科学。
2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卷巨册《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全人类史》《鸟类史》《爬虫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看综合性学习中“马”字的演变,说说自己对马的感受。
(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二、掌握字词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羁绊()()疮痍()妒()忌妍( )丽畸( ) 形犷野( ) 鞍辔( ) 观瞻()阔绰()庇荫()遒()劲相得益彰()面面相觑()2、多音字辨析量更鲜相劲3、形似字辨析瞻僵池粹谵疆驰淬赡缰驰悴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剽悍:阔绰:遒劲:相得益彰:面面相觑:三、课中探究1、以“______________的马”为格式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然后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2、引用文章中语句,概括两种马的特点及品格。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段落具体来谈)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举例来谈一谈)5、赏析语言:用“我认为一句写的很优美,它用了的修辞(写作)手法,作用是”为句式说话。
(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6、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拓展延伸:写出含有马的成语、俗语、故事,看谁写的最多。
29 马关注有关马的传说,马的艺术,马的生活状态与命运。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庇荫..()遒.劲()妒.忌()相得益彰.()面面相觑.()观瞻.()2.解释加点的字:面面相觑.:__________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目疮痍..:__________ 慷慨以赴.:__________1.填空: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文章描述马的外形时,与许多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开始,以结束束缚告终”?3.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自己设计)1.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键入文字]
初一语文下册第29 课《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知识链接】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 年时间写成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1。
《马》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家马和野马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与能力。
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庇荫()遒劲()妒忌()相得益彰()面面相觑()观瞻()2、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你肯定对马有了新的认识,请简要写下来。
二、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在文中作标记。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在文中划出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三、探究研讨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说一段话。
拓展延伸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金点强①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
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
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②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
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29《马》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3.体会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导入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
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布封(1707——1788)(2)《自然史》三、整体感知1.在课文中,布丰先生将马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征?2.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3. 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遭遇?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5. 你觉得家马和野生的马谁更美?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6. 天然野生的马有何特点?四、研讨交流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2. “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3. 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哪里?有什么表达作用?4. 揣摩对比描写5. 作者对这两种马持什么样的态度?五、拓展延伸1.假如将人工驯养的马和野马互换生存环境,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2.假如这两种马不期相遇了,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它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家马与野马的对话)3. 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六、作业搜集马与人之间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
一、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三、学习难点: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你知道吗?(1)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2、字词积累(1)借助工具书,查生字和生词。
驾驭()羁绊()观瞻()妒忌()鬃毛()犷野()畸形()庇荫()遒劲()鞍辔()阔绰()剽悍()窥伺()项鬣()相觑()疮痍()(2)形近字组词:辨()辩()辫()伺()饲()祠()剽()缥()膘()(3)解释词语:羁绊: 剽悍:枉然: 窥伺:疮痍: 遒劲:阔绰: 观瞻: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下列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慷慨鞍辔畸形B、驯养搏斗充沛C、妒忌羁绊驾驭D、迎和颚骨枉然2、找出运用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A、虽然却如果B、因为所以如果C、由于于是但是D、虽然但是如果七、课后反思。
《29马》导学案
【预习热身】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庇荫()遒劲()妒忌()妍()丽项鬛()犷()野眷()恋
头颅()鬃()毛一撮()毛
相得益彰()面面相觑()观瞻()慷慨()以赴
2、布封,国家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
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
读了本文后,你肯定对马有了新的认识,请简要写下来。
知识链接
a.马→草食性家畜。
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b.中央电视台2007年9月26日报道,据中国马业协会统计,目前世界上汗血马约有3000匹,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现在中国共有5匹汗血马,其中两匹是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分别赠予胡锦涛和江泽民的国礼。
【活动探究】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
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
活动二:探究研讨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说一段话。
【盘点提升】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拓展阅读】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金点强
①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
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
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②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
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
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
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
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
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④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⑤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
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⑥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
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
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
⑦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⑧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
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
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
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
2.⑦⑧两段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的?收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