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 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4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一、概述
某同事是一个家族性心房颤动症的患者,因为家里一直有这样症状的遗传,所以从小就比较关注这些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越来越恋中甚至出现了强烈的心痛心悸和心率失调的原因,因为家里没有医生的原因,所以不太懂如何看心电图。
医生说,某同事的心电图表示房产症状只是初期只是稍微严重,但是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呢?又应该怎么看?这种病症是否能够得到完全的治疗呢?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很大的影响?
二、步骤/方法:
1、房颤是一种急性心率失调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家族性心颤并且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平常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的。
或者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的。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在形态间距的不规则波动,姓氏的蠕动不规律,一般会出现心室率过快或者过慢,会出现严重的心率失调的症状,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成倍的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很大。
3、一般治疗要保持消除患病的因素,预防复发,控制心率为主,在医学方面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凝剂和抗心律失调的药,也可以使用点穴治疗,比如人工心脏起搏器,或者是做心脏的手术。
三、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并不是普通的了解一下就可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由医生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
心房颤动体表心电图主频特点分析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频谱分析,探讨主频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6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括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及2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获取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s,sECG)胸导联心电信号,以V4、V5、V6代表左心房,V1、V2代表右心房,经快速傅立叶变换获取主频值(dominant frequency,DF),分析和比较不同心房频谱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中的特点。
结果DF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呈正相关(r=0.67,P<0.01),且LAD侧值PeAF组高于PAF(P<0.05)。
各组内V1与V2及V4、V5、V6导联D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j1]。
PAF组V4-6平均DF值(PAFDFV4-6)明显大于PAF组V1-2平均DF值(PAFDFV1-2)(P<0.01),PeAF组V1-2平均DF值(PeAFDFv1-2)与PeAF组V4-6平均DF值(PeAFDFv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FDFv4-6明显大于PAFDFv4-6(P<0.05),PeAFDFv1-2明显大于PAFDFv1-2(P<0.05)。
结论体表心电图主频分析心房颤动电活动具有相对简易及无创性优势。
对于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驱动起主导作用,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其基质分布可能更为广泛,对于导管消融术前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标签:心房颤动;体表心电图;主频[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frequency (DF)and characteristics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with 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s (sECG)by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s60 AF patients consisted of 32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and 28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eAF)were enrolled. Electrocardiosignals were acquired from precordial leads ofsECG(lead V4,V5,V6and V1,V2 represented left and right atrium respectively)andtheirdominant frequency (DF)was obtained with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alysis. Frequenc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triums and different type of AF was analyzed. Resultsleft atrium diameter(LAD)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DF (r=0.67,P<0.01)and larger LAD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of PeAFcompared with PAF(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F betweenV1,V2 andV4,V5,V6in each group(P>0.05).Mean DF in PAF patients (PAFDFV4-6)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lead V1-2 (PAFDFV1-2)(P<0.05).Mean DFv1-2(PeAFDFv1-2)andDFv4-6(PeAFDFv4-6)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between two groups(P<0.05).Both PeAFDFV4-6and PeAFDFV1-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F group(P>0.05). ConclusionSpectral analy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ctivity with sECG was atraumatic andmore convenient than electrophysiology study. T[Key words]Atrial fibrillation;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s;Dominant frequency多項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以心房纤维化为特征的电解剖重构是心房颤动进展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1,2],心内电生理及导管消融术疗效评估提示主频(dominant frequency,DF)是心房颤动驱动和维持的重要基质[1],DF可作为评估心房颤动纤维化的重要临床电生理指标之一。
心电图解读第8讲心房颤动心电图
贾忠伟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4(032)011
【摘要】@@ 1 心房颤动的定义rn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rn2 心房颤动的分类rn2.1 按发作时间分①阵发性房颤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48小时,也有持续7天或以上者;②持续性房颤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可经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③永久性房颤无法恢复窦性心律,即使偶尔恢复窦性心律,也会很快转回房颤.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贾忠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R540.4
【相关文献】
1.心电图解读第10讲心动过速心电图 [J], 王斌
2.心电图解读第11讲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 [J], 张海澄
3.心电图解读第12讲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心电图 [J], 张海澄
4.心电图解读第1讲心脏电功能及心电图形成 [J], 许原
5.心电图解读第9讲冠心病心电图 [J], 王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及心电图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且均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169例(95%),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等;非器质性心脏病9例(5%),如感染、创伤、烟酒过量、情绪失常、麻醉及手术等。
结论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患者可提高该病的临床确诊率,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同时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而重要的一种心律失常。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且可靠性好的检查手段。
现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10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49.23±7.08),患者伴发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冠脉搭桥术前及术后40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晕厥、胸闷、心悸19例,肺心病21例,甲亢性心脏病1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予以证实。
1.2方法所选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在安静状态下,使用ECG-913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走纸速度为25 mm/s,增益为10 mm/mv。
所有心电图结果均由资深医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加作V1导联。
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原则:(1)存在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消除诱因,治疗基础疾病;(2)心室率100~170次/min或心室率>180次/min的患者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洋地黄类药物,钙离子拮抗药物等治疗;(3)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预防复发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复查;(4)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长期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查血象;(5)对于可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电转复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6)极速型房颤易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绞痛恶化的主要原因,需要立即复律。
---------------------------------------------------------------最新资料推荐------------------------------------------------------(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心房颤动是起源于除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其发生率仅次于过早搏动。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一是无正常 P 波,代之以形态,振幅及间距均不等的房颤波(f波),频率常超过 350 次/min~400 次/min;二是 QRS 波的间距和振幅绝对不匀整。
正常 P 波消失,出现f 波是房颤心电图诊断的主要可靠条件。
但要排除各种技术误差和干扰,如电极接触不良、肌肉震颤以及交流电干扰等。
在体表心电图上,f 波的频率和振幅常无规则。
粗大的f 波振幅可达 0.3mv,小的f 波可无法辨认。
临床发现f 波在Ⅱ 或 V1 导联清晰、明显。
典型的单纯性房颤心电图诊断不难,但由于房颤本身可存在病理和生理性传导异常,并常与某些其他心律失常并存,而使其心电图诊断和鉴别复杂化。
房颤可合并过早搏动、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AVB)。
房颤也可合并于心动过缓、 AVB、束支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
1/ 5房颤心室率快时易合并出现室内差传,室率过快时甚至可转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心室律完全规整时可考虑已转为窦性心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呈固定比例的房室下传以及各种完全性房室分离。
一般认为心室率在 30 次/min~40 次/min, QRS 波宽大畸形时可能是完全性 AVB,部分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下部或在希氏束上者 QRS波可正常。
心室率在 40 次/min~50 次/min 可考虑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心室率在 60 次/min~110 次/min 时,可能是非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或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动力系统,通过有节律的搏动与心肌收缩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向全身输送氧气与养份,维系健康生命。
而心房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称之为“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对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心律绝对不整齐,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由于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
心房颤动时,如果出现规则的rr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如出现rr 间期不规则的宽qrs波群,常提示存在房室旁路前传或束支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分析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发生于心脏病患者,青年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等;老年人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
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并可加重或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房颤动后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引起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心房颤动心电图应该怎样判断呢?1、p波消失,代以f波(心房颤动波)。
2、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且大小不均、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3、为室上性,但有一定的程度变异,如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快变形。
4.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除此之外,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可以分为2种分型:1、根据心电图f波粗细的分型:1)粗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转为心房颤动的过程中。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
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动力系统,通过有节律的搏动与心肌收缩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向全身输送氧气与养份,维系健康生命。
而心房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称之为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对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心律绝对不整齐,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由于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
心房颤动时,如果出现规则的rr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如出现rr 间期不规则的宽qrs波群,常提示存在房室旁路前传或束支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
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发生于心脏病患者,青年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等;老年人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
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并可加重或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房颤动后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引起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心房颤动心电图应该怎样判断呢?
1、p波消失,代以f波(心房颤动波)。
2、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且大小不均、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3、为室上性,但有一定的程度变异,如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快变形。
4.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除此之外,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可以分为2种分型:
1、根据心电图f波粗细的分型:
1)粗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转为心房颤动的过程中。
2)细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病程较长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
3)扑动性心房颤动:或称不纯性扑动。
2、根据心室率快慢分型:
1)慢率性心房颤动:心室率100次/min,见于心房颤动患者病情稳定、年轻健康人的良性心房颤动、老年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等。
2)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为100-180次/min,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者较多见。
3)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在180次/min以上者,见于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奎尼丁在转复心房颤动过程中。
,易导致心力衰竭或使心力衰竭加重、心肌缺血及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的危害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因为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众多小折返而引发的房律紊乱而发病。
心房颤动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症状加重,长期房颤还会导致中风,造成偏瘫。
心房颤动患者中,每年有4~5%的患者会发生中风,而曾经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就更容易复发;在1/4~1/3偏瘫患者中,心房颤动造成的脑血栓是罪魁祸首。
那么,如果患上心房颤动动的主要危害还有哪些呢?,
1、脑动脉栓塞
流行病学统计,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
4、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
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著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
5、心脏性猝死
快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
1.心电图是检查什么
2.心电图的检查价格
3.心电图检查一次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