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育才中学顾谈明

[关键词] 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现学习、课堂调控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上好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他们花了不少心思,精心制作大容量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成了“一指禅”,从头摁到尾。一会儿用Powerpoint展示这个片断,一会儿用Flash 来呈现那个材料,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思考。学生等于和机器在交流,很少与老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虽然有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再看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习效果究竟怎样,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突出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或表演等活动,但因讨论时间可能过短,或者之前没有让学生作好准备,结果使讨论毫无目的,缺乏实效性;表演过后缺少必要的点拨。这种讨论或表演只能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白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方法,倡导欣赏教育,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呵护得太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快乐,但失去了一定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理解上的偏差,往往把两种学习方式截然分开,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完全废除,新课程改革中理应都是现代的学习方式。其实,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

新课程实施中,有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教学缺乏经验,往往驾驭不住课堂。教师宣布讨论或者探究活动一开始,学生便大声吵闹。课堂上,教师根本就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讨论或活动的内容是否与话题有关?致使有的学生正好借机喧闹。讨论或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算是结束。有的教师缺乏时间控制,往往让学生讨论很长时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讨论或活动虽然在形式上符合新课程要求,但是,主题不鲜明,组织不严密,没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课堂秩序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调控技能。

另外,有的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变中的角色。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绞尽脑汁,现代的学习方式几乎都被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朝讲台上一站,感觉学生的讨论或是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对策

1、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实质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这种理解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有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内容领会不深、钻研不透,以及对新课程教学缺乏经验,往往对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革理解不透,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绝对不是表面上的,既不是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也不是把原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直接拿来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应用范围,不顾教育的现实状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不仅不可能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时会适得其反。在运用学习方式中,我们更多的是理解学习方式发生的条件,学习方式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程序。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造性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

2、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接受学习运用得好,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师的授课则会很沉闷,让学生昏昏欲睡。探究学习能启动学生的思维,但是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在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从实质上说,接受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学习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人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脱离接受学习。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3、提高教师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与以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诚然,实施新课程要倡导改变课堂学习方式,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在课堂上,课堂气氛确实应该比以前活跃。但是,这种活跃绝不是学生毫无目的的讨论或活动,而是活而不乱。在新课程中,由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地发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教师的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的要求会更高。这样,教师自身课堂调控技巧偏低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密切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比如,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开小会干扰课堂秩序时,教师可以走进该处学生,同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学生,还可以突然停下来保持沉默,以静制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当有学生对着黑板指指点点时,教师应马上意识到是不是自己出现了错误。假如真的有错,教师就来个“错”中生智,将“错”就“错”。

4、教师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至少发生一些变化,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实验、讨论的学习中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二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创

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5、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评价标准。

课程改革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效果评价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一些教师往往只从表面上看待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有讨论、有探究、有合作就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深入研究学习方式的实质,只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此外,对于课程改革不适当的评估,也可能导致学习方式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的教师本来尚未具备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能力,但是为了应付评估和检查,勉强向人们展示课程改革的成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容易使学习方式的转变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评价标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创新新形势下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创新新形势下发展模式.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症结性”问题。10年前,“九五”计划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中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强调,我们今天“发展”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产生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的问题。原来讲的发展是比较狭窄的概念,把发展片面等同于经济发展,进而又把经济发展片面等同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主要是看GDP这个指标。这种传统发展理念带来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 “十一五”期间之所以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作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相当严重,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成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丹尼斯·米都斯(DennisL.Meadows)教授等在《增长的极限》中就警告世人,受资源约束,增长是有极限的。最近,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讲到亟待解决的八个突出矛盾时,把“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列为第一位,是意味深长的。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考虑,要打破这一战略瓶颈,必须要在增长方式方面找出路。二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下一步怎么走?不能按照西方和东方国家老的工业化思路走,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污染比较小、各种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三是我国在未来新时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逐步与国际经济交融到一起,加上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崛起,这两个潮流同时涌来,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 我们深知现在中国的竞争力在国际上排序不高,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如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新发展模式的角度看,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战略性措施。一是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产业依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重大举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制度支撑:推进体制创新,在开放中获取尽可能大的比较利益。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动力源泉。通过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若干规律性现象的研究,有下列5点认识:(1)科学发明——技术创

最新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主题发言

最新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主题发言 努力交出文化建设的高质量答卷 邗江区是扬州的主城板块,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等称号,XX年在“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列第26位。我们感到,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需要认真解答好四个问题: 一是“时代之问”:面对价值多元、利益多样的新形势,如何以先进文化“塑造城、引领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去年我们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好人馆”,用百名身边典型的凡人善举教育和感染群众,短短两个月就吸引了近万人参观,刮起了好人文化“旋风”。这启示我们,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旗帜鲜明,更要润物无声。近年来,我们围绕“让文化无处不在”的目标,一方面立足半城半乡的区域格局,初步形成现代都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文化布局,努力建设大气精致兼具、文化风情浓郁的品质之城;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以“十佳勤廉标兵”“十大道德模范”“最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荣誉体系,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红马甲”义工队、中国好人“邗江团队”

成为大爱扬州的靓丽风景,如今干部勤政廉政、企业创新创业、百姓向善向美在邗江蔚然成风。 二是“百姓之问”:面对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如何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两年前我到扬州高新区走访时,有企业反映园区缺文体设施、职工活动没处去,我们决定拿出“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块,高标准建设职工文化驿站,打造了集开放式“书咖”、影视健身、关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如今这里成了园区职工业余活动的首选之地。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既要舍得用“真金白银”大投入,增强百姓获得感,也要主动接受群众“点菜”,赢得百姓“点赞”。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好“一园、一房、一圈”:“一园”就是拿出城市最金贵、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好地块,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一房”就是均衡布点城市书房,使之成为书香邗城的“标配”;“一圈”就是构建“10分钟文化圈”,实现了区镇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和“五有”文化广场全覆盖。此外,我们还精心组织瓜洲音乐节、阮元读书节、张若虚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把文化大餐“打包”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三是“发展之问”: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以文化产业为新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改新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武震武清区河北屯中学(301704) 论文摘要: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一文,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密联系初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亲历亲为,论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才能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进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文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为论述重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恰当运用讲授法教师要注意“精讲”学生要有自学、讨论。 2、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教师要提炼“问题”,活化教材,整合教材。 3、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由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环节构成。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论文正文: 学习方式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意味着提升思维方式、提升生存方式。使学生由成为学习的主人到成为生活的主人真到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共存且互动的的关系。如教师频繁地测验,频繁的评价会使学生更易于为了功利目的而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深层次的教学方式,则学生倾向于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改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呢? 一、恰当运用讲授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的方法大本可以分为讲授法和发现法两种。发现法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深层次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往往有很好的作用。但它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教学时间较长。因而,不能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教法。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效果呢? 1、要注意“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 (1)讲知识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知识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而知识结构揭示了概念间、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所以学生明确了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顺利地进行。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掌握地越扎实、越深刻就越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适应性也越强,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强调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如学习“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 (2007年12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考试(90分)

?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单选 3 分) [A] 环境优先、绿色发展 [B] 效益优先、创新发展 [C] 经济优先、创新发展 [D]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 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判断 4 分) [A] 错误 [B] 正确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容是()。(单选 3 分)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新发展理念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第一。(单选 3 分)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效益 [C] 效率 [D]质量 ?5. 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层次,()城镇化将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单选 3 分)

[A] 县域 [B] 农村 [C] 区域 [D]乡镇 ?6.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多选 4 分) [A] 压缩一般性支出 [B]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 切实加强地政府债务管理 [D]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7. 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要发挥好()。(单选 3 分) [A] 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 [B] 存量资源配置 [C] 创新驱动 [D]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8.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判断 4 分) [A] 错误 [B] 正确 ?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出自()。(单选 3 分)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研究论文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路径研究论文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我们必须对发展在历史和观念上进行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只有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我国经济即将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但在这一轮经济增长启动的同时,我国的旧的经济增长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一、必须摒弃传统发展理念 过去那种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等同于GDP 增长的观念,那种“重投资、轻效益”“重速度、轻结构”“重数量、轻质效”“重短期、轻长期”“重增长、轻环境”“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财富、轻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都已难以适应今天发展的需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新的资源

观、成本观、产业观和政绩观等。重新审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必须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劳动者素质,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化,需要教育发挥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能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出直接贡献的。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教育,狠抓了人力资源开发。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这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保障了经济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人们一般认为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远的意义,这是不错的;但还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而

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方式转变的开题报告 篇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在我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之际,我们课题组开始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题研究。研究历程中,我们本着以校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解决学习问题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研究情况小结如下: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内容,完善课题理论准备。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一、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组织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均是中心校领

导、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或者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组,不但认真制定课题阶段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还具体参与到研究当中。对于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线教师的课例从备课、上课、反思、评价等各方面均全程进行指导,带领全体教师执着地追求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课题组还规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科研论文,上交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例。对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教师,还要求他们学成回来后进行书面汇报、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共享学习收获,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为教师们指明教改的方向。为拓宽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促教育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学校还有针对性地订阅和购进了一些科研刊物和课改书籍向全体教师开放。 二、认真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 在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科研与教研结合起来,力求实效。我们的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系列工作: 1.课题负责人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2、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3、开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活动。制出学习方式

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太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文章最后强调,要实现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经济增长方式;教育质量 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今后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课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民经济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否则很有可能出现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为继,需求疲软,投资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凸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状况。尽管众多因素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深刻影响,但教育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来促进人力资本数量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建立有效的机制,改变那种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张皮的状况,为我国成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教育是从资源依赖型和投资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但是,总的来说,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这种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特别突出。中国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单位GDP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中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是每万美元GDP用水量是1340吨,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是491吨和189吨。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导致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为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这包括生产力发展途径与方式的转变,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国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模仿多,原创少。目前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成果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自主的高新技术创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育才中学顾谈明 [关键词] 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现学习、课堂调控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上好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他们花了不少心思,精心制作大容量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成了“一指 禅” ,从头摁到尾。一会儿用Powerpoint 展示这个片断,一会儿用Flash 来呈现那个材料,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思考。学生等于和机器在交流,很少与老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虽然有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再看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习效果究竟怎样,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突出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或表演等活动,但因讨论时间可能过短,或者之前没有让学生作好准备,结果使讨论毫无目的,缺乏实效性;表演过后缺少必要的点拨。这种讨论或表演只能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白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方法,倡导欣赏教育,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呵护得太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快乐,但失去了一定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与学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我们的英语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为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比如在讲到去野餐那个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张贴上了很多的食物,并画出了一个野餐垫,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一个野餐的氛围当中,学生都很想积极参与,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来进行对话 2. 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

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 3. 体现民主,语言激励。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产、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因此,我京城创设情境,重视语言激励,给每一个学生都到台上来“试一试”的机会,采取只要“试一试”就会得到一个小贴贴的激励手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探讨、研究的空间。 三. 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旧模式教学中,学生自身存在的种种消极心理,如胆怯、从众、自卑等,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要培养学

思想组织纪律作风整改措施

思想组织纪律作风整改措施 近期,通过学习一系列思想组织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材料后,我发现在我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有待于改进的问题。下面就对我的工作问题进行剖析,以备于对症下药更好的进行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①作为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中存在“两多一少”现象:对同志们布置硬性任务多,具体指导多,但用理想信念激发大家工作热情、鼓舞士气相对较少。②认为,作风问题是领导的事,我一个普通的干部只要管理好部门工作,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工作,国家大事与我关系不大,不是从心底里去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 2、学习上:学习的要求和动力不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还没有将那种“要我学”的传统习惯改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的钻劲不够,学习过程中,虽然认真做了笔记,但往往浅尝辄止,没有作深入消化,积极内化,领会内涵,全面贯彻;对于业务学习抓得很紧,但政治学习不够而且经常拖沓,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政策法规还知之甚少。 3、工作中:①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深、不细、不实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抓工作落实上还不深入,忙于临时性事务,对部门工作整体运行机制谋划不深;二是安排布置多,深入少,多数工作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召开会议上;三是调查研究少;四是脱离了教学一线,对教研及校本教材建设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多,听课制度没有很好坚持;五是服务师生的意识还不够,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是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还不到位。②工作上缺乏耐心和技巧,方法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上还有差距。对理论的学习较多,但对其精髓理解不深,把握不牢,不能完全运用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去。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解决实际问题时没能始终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在抓问题的主要矛盾时,有时没分清主次。没有探寻更好的教育与指导方法。③创新意识不够,固步自封。因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干起工作来仍有些默守陈规,拘泥于老观念、老经验,不能放开思维,用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具体分析和处理具体工作事务。创新意识不强,处理问题时老喜欢“看别人的”或是用一贯的老套路、老办法。④业务工作方面,存在创新意识和执著进取精神力度不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安全保卫水平的快速提升方面,谋划不深,措施不够得力;二是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够; 4、廉洁从政方面。虽然能够较好地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但满足于大事不违规、不越线,有时存在着要求自己不严、标准不高的问题,时有陪客、应酬现象,在履行节约、保持艰苦奋斗传统方面还有差距。 二、整改目标 1、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 3、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 5、进一步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三、整改措施

浅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与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GDP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我国能否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实现质的提高和持久的发展,这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与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前(1953-1978)的6.1%,提高到改革期间年均9%以上;人均GDP增长率由改革前的4.0%,提高到改革期间的8%左右。尽管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稳定而持续地高速增长。但是同时必须看到,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因而,我国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一般是应用于宏观的范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使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或者说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以价值衡量,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从数量上的增加,即GNP或GDP的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则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增长过程的总体特征的看法和评价。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学上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就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产出。根据这一理解,经济增长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的诸要素或因素(资本、土地、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经济开放度等)的贡献大小及其配置。通过这些要素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发展阶段所达到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途径与方法。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一般理解是指:从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集约型经济增长为主和从外延型增长转向以内涵型增长为主。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上升,“民工荒”的持续存在及其引发的工资提高,都表明维持了多年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重要改变。当然,低成本优势的削弱以至缺失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还会有一些地区继续呈现低成本优势,一个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多种竞争优势并存的格局。但从中长期看,低成本优势削弱后的调整不可避免,而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经济总量中比重最大的区域,因此,低成本优势削弱所引发的冲击将是全局性和基础性的。 (二)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显著加大 一个时期以来,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约束压力加大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我国正进入一个工业化阶段资源需求量上升最快的时期,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目前正处在爬升最陡的区间。过了这个阶段,需求量将会相对下降。 事实上,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许多方面浪费惊人。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现行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54%的钢材、32.4%的水泥、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6月26日)。目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和20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如果在节能方面有重要进展,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可以从32亿吨标准煤降低到24亿吨标准煤,降幅达四分之一。

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1688039.html, 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作者:张谷天李焕芹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5期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大众文化的风向标的电影更是 直接体现了四十年来中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国电影的类型与题材等多个方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社会主义新时代电影人将在多方面继续努力,推进电影产业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66-03 一、40年中国系列电影文化形态或格局概貌 (一)系列电影的电影观念剧烈变革。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各地的私营电影制片厂组建、改组成为长春、北京、上海三大国营制片厂。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克服了困难的客观条件,拍摄出了《白毛女》《南征北战》《董存瑞》等一系列优秀影片。随着“文革”的到来,我国电影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波及。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对文化创作的粗暴、简单批判,给我国的电影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建国前的电影胶片被毁坏殆尽;不计其数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优秀导演受到审查,甚至迫害致残、致死;北京电影学院被迫停止办学;“文革”开始的六年,中国未拍摄一部故事片。“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出山组织工作。中国电影事业也重新步入正轨。党中央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在电影上表现为市场化,意识形态淡化。中国电影不再集中反映阶级斗争;电影创作不再因受严格審查而畏手畏脚;更为大胆、创新的镜头语言,体现了“文革”后,中国电影人希 望通过电影体现对扭曲人性的批判;对落后传统文化的批判。《城南旧事》《黄土地》《活着》等电影就是这一代导演的代表作。 (二)电影和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第六代导演也抛弃了过去电影人不曾放弃的大集体概念:民族、国家不再是叙事的中心,个人的迷茫、对未知的不安这些在曾经电影中无法触及的禁区被渐渐展现出来,更多的电影导演打上了个人色彩。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圈,无疑是属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大腕》《没完没了》等一系列“冯氏喜剧”无疑给稍显沉闷的中国电影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百姓文化、世俗文化、北京文化的互相结合,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在电影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导演更加愿意拍出具有强烈个人烙印的电影,也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是中国“贺岁档”的开端,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商业模式。 21世纪后,中国电影又有了新的现象。中国电影制作也向好莱坞学习:“大投资”“大制作”“大牌演员”的“大片”模式开始盛行起来。《英雄》便是“大片”模式的开路先锋,它也标志着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一直在保持稳定的增长。哪怕是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使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倒退,一些欧洲国家甚至濒临破产,中国也只是减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与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分不开的。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新情况而发展变化。目前,中国模式正发生下述重要变革: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在资本化进程中有效控制资产泡沫化问题,在激发经济活力中有效解决贪婪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入手进行探讨。如1998年我国为了阻止经济增长速度过速下滑的趋势,出台了许多启动经济的举措,尤其是非常重视出口的作用,试图以外需来弥补当时内需的不足,因而我们实行了退税率极高和退税范围极广的出口退税政策,大幅度地推动出口的增长,以达到保增长的目的。我们在保增长中重视出口的作用是对的,无可指责,但问题是后来我们过度地强调和发挥了出口的作用,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埋下了风险与危机。 大家知道,推动经济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和消费被称为内需,出口被称为外需。投资、消费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同作用和构成比例,决定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当出口对GDP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保持在80%左右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当出口对GDP的贡献远远高于20%,而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80%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当消费和出口对GDP贡献太小,而投资对GDP的贡献过大,例如对GDP的贡献超过40%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当消费对GDP的贡献保持在60%左右,而投资与出口对GDP的贡献保持在40%左右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 实践证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都不可取。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由于我们过度强调出口的作用和推动出口的增长,我国经济逐渐形成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潜伏着两种风险:一是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有需求,我国能够持续保持出口增长时,由于出口太大,必然会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也就是大量外汇会涌入我国,央行为了收购这些流入我国的外汇,必然会在外汇占款项目下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太多,必然会引发总需求膨胀,我国2007年的情况就是这样;二是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急度萎缩,国际市场无法支持我国出口继续增加时,我国企业因为没有市场,必然会收缩生产和投资,甚至倒闭,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快速攀升,生产力过剩的压力很大,我国经济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到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型,也就是必须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主要举措是启动内需,也就是启动投资和消费。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启动内需,例如在投资上开始启动民生投资、生产性投资、资产投资,在消费上开始启动收入性消费、信贷性消费、预期性消费。但是我们目前在启动内需中似乎更多地是注重对投资的启动,对消费的启动力度显然要远远低于对投资启动的力度。因此,我很担心我们在启动内需中,由于过于注重启动投资而使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投资拉动型,投资拉动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要把40分钟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地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目前,县教育局提出了“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我县教育局高瞻远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素质教育。县教育局的明确工作思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靠的工作背景,为我们铺展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重在“开展高效教学行动”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目的有:一是根据我县课堂教学的推进“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逐步转变教学理念,研究讥效教学行动的手段、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自主与合作上动脑筋,在学习方法上深探究,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上找契合点,使之科学有序的向前推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对这些新模式的评价和体系建构的研究将会丰富、完善、发展现有的高效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基本经验的升华,不仅对指导本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研究现状 1、国外高效教学的研究: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高效教学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果尢为突出。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实现“先教后学,创造高效课堂”这一模式,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

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及实践研究报告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 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

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