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蜗壳与有蜗壳
- 格式:docx
- 大小:149.86 KB
- 文档页数:2
无蜗壳风机原理详解1. 引言无蜗壳风机是一种新型的风机,它采用了与传统蜗壳风机不同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详细解释无蜗壳风机的基本原理,并确保解释清楚、易于理解。
2. 传统蜗壳风机的工作原理在介绍无蜗壳风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蜗壳风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蜗壳风机是一种常见的离心式通风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叶轮、进出口管道和蜗壳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动机通过轴将动力传递给叶轮,使其高速旋转。
2.空气从进口管道进入蜗壳,在叶轮的旋转下被强制向外推送。
3.推送出来的空气通过出口管道排出。
传统蜗壳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使得空气能够被有效地输送到目标位置。
然而,由于其结构限制和设计缺陷,传统蜗壳风机存在一些问题,如噪音大、能耗高、效率低等。
3. 无蜗壳风机的基本原理无蜗壳风机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新型风机,它通过改变传统蜗壳风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来提升性能。
无蜗壳风机的基本原理如下:1.电动机通过轴将动力传递给叶轮,使其高速旋转。
2.空气从进口管道进入无蜗壳风机,在叶轮的旋转下被强制向外推送。
3.推送出来的空气通过出口管道排出。
与传统蜗壳风机不同的是,无蜗壳风机取消了蜗壳结构。
它采用了更加简洁、紧凑的设计,使得空气在叶轮上流动时减少了阻力和压力损失。
这样可以提高空气输送效率,并降低能耗。
4. 无蜗壳风机的优势相比传统蜗壳风机,无蜗壳风机具有如下优势:4.1 提高效率由于取消了蜗壳结构,无蜗壳风机能够减少阻力和压力损失,从而提高空气输送效率。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功率输入下,无蜗壳风机可以输送更多的空气,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4.2 降低能耗由于提高了效率,无蜗壳风机在实现相同的通风效果时需要消耗更少的能量。
这不仅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还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3 减少噪音传统蜗壳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而无蜗壳风机通过改变结构和工作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噪音水平,提供更加宁静舒适的环境。
目录1.如何确定机组型号2.AHU定义及常用场合功能排布3.各种功能段使用介绍第一部分如何确定机组型号1.箱体(客户有要求的除外)。
风机转速600--3000r/min,选用4极电机风机转速>3000r/min,选用2极电机无蜗壳风机:必须找厂家选型,无涡壳风机功能段排布上均流在风机段之前。
对于风机电机直联的注意一般都要配变频电机。
5.机组带转轮除湿机的,一般转轮除湿段和机组前后功能段都是通过帆布软接,注意前后预留中间段,帆布软接一般是根据现场情况配,工厂不带。
6.所有的加湿器都要加接水盘,高压喷雾和喷淋还要加装挡水板和开门。
喷淋前后都要预留中间段,并且开门。
喷淋段本身也要开门。
7.没有特殊要求不允许机组配置外置板式加袋式共滑道。
8.如果要装压差计,初中效不能同框架或者滑道。
9.加湿出风段在一起时,出风段需要设置门。
10.机组配置紫外线灯的,注意机组的宽度是否大于紫外线灯的长度。
不同规格紫外线灯的长度:20W——604mm 30W——908.8mm 40W——1213.6mm 11.湿膜加湿分直排水和循环水两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直排水的。
湿膜在功能段上作为加湿用还是作为挡水板是有区别的,所以报价及EOF中要明确。
12.在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会配置900mm长的消声段,舒适性场合一般选用孔板+玻璃棉形式的消声器,净化场合采用微穿孔的消声器。
13.风阀执行器开关量2.常用组合形式2.1机组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卧式,立式,吊顶式。
按用途分可分为:普通舒适性机组,净化机组等;3.按不同使用场合常用的功能组合按使用场合,AHU可分为:1)舒适性的场合2)工业净化行业3)生化净化行业4)化工行业5)烟草工业6)纺织工业7)汽车工业8)热回收的应用9)除湿机的应用10) 大温差空气处理机组11) 干燥天气的地区3.1舒适性AHU舒适性的AHU服务对象为人,功能类似于家用空调。
最主要的功能为调节空气的温度,对空气进行制冷、加热,简单的过滤及低要求的湿度调节。
目录1.如何确定机组型号2.AHU定义及常用场合功能排布3.各种功能段使用介绍第一部分如何确定机组型号1.箱体(客户有要求的除外)2.机组高度2300mm及以下,整机运输;机组高度23mm以上,散件运输。
当机组总高模数大于等于25或宽度模数大于25时,底座槽钢采用100mm,其余均为80mm。
3.表冷器选型表冷选型出水温度偏差±℃范围内水阻在110KPa以内(水阻太大时可将盘管前后分级,或左右分)迎面风速>s时,要加挡水板(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建议冷盘管迎面风速高于s时,即加装挡水板)选盘管时冷量需乘以的安全系数4.风机选型机组全压>1200Pa时,选用后倾风机风机出风口风速:直接出风风机,风口风速≤13m/s不直接出风风机,风口风速≤15m/s电机极数的选择:风机转速<600r/min,选用6极电机风机转速600--3000r/min,选用4极电机风机转速>3000r/min,选用2极电机无蜗壳风机:必须找厂家选型,无涡壳风机功能段排布上均流在风机段之前。
对于风机电机直联的注意一般都要配变频电机。
5.机组带转轮除湿机的,一般转轮除湿段和机组前后功能段都是通过帆布软接,注意前后预留中间段,帆布软接一般是根据现场情况配,工厂不带。
6.所有的加湿器都要加接水盘,高压喷雾和喷淋还要加装挡水板和开门。
喷淋前后都要预留中间段,并且开门。
喷淋段本身也要开门。
7.没有特殊要求不允许机组配置外置板式加袋式共滑道。
8.如果要装压差计,初中效不能同框架或者滑道。
9.加湿出风段在一起时,出风段需要设置门。
10.机组配置紫外线灯的,注意机组的宽度是否大于紫外线灯的长度。
不同规格紫外线灯的长度:20W——604mm 30W——40W——11.湿膜加湿分直排水和循环水两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直排水的。
湿膜在功能段上作为加湿用还是作为挡水板是有区别的,所以报价及EOF中要明确。
CF44型高效后向离心通风机
佚名
【期刊名称】《风机技术》
【年(卷),期】2016(0)5
【摘要】CF44型高效后向离心通风机是在消化吸收国内外风机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基础上,白行研制成功的单吸后向圆弧型单板叶片式离心通风机,改变了以往4—73机翼型叶片产生的易磨损破坏动平衡;在性能效率方面等同4—73,使设计选型能很好的替代。
【总页数】1页(P102-102)
【关键词】离心通风机;CF4;4型;设计选型;机翼型叶片;制造技术;消化吸收;国内外【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432
【相关文献】
1.后向式离心通风机长短叶片的数值研究 [J], 阳诚武;昌泽舟
2.特小比转数的后向离心通风机的研究与开发 [J], 黄利忠;窦勇;李嵩;黄东涛
3.采用双圆弧型线设计后向离心式通风机叶轮的试验研究 [J], 王斗
4.无蜗壳后向离心通风机在动车组冷却单元上的应用 [J], 王本义; 安然; 易铁航
5.无蜗壳后向离心通风机在动车组冷却单元上的应用 [J], 王本义; 安然; 易铁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卫政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环境科学研究
页码: 25-61页
主题词: 旋风除尘器;除尘器组;除尘效率;水膜除尘器;含尘气流;集尘;进气;多管除尘器;除尘装置;尘粒
摘要:<正> 旋风除尘器从诞生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种类是很繁多的。
按集尘目的讲,可分为除尘器和浓集器;按气流流型分,有直流式,回流式,平旋式和旋流式;按是否用水,分干式和湿式;按进气方式,又可分为切向进气,轴向进气,缠绕形进气和螺线进气等。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多为回流式的,且大多为切向和轴向进气。
旋风除尘器根据出风口的连接方式,分为带有出口蜗壳和不带出口蜗壳式两种;带蜗壳的为X型,无蜗壳的为Y型。
根据气流在旋风除尘器内的旋转方向不同,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从器顶上看,逆时针旋转的为左旋,称为N型;顺时针旋转的为右旋,称为S型。
因此,。
目录1.如何确定机组型号2.AHU定义及常用场合功能排布3.各种功能段使用介绍第一部分如何确定机组型号1.箱体(客户有要求的除外)2.机组高度2300mm及以下,整机运输;机组高度23mm以上,散件运输。
当机组总高模数大于等于25或宽度模数大于25时,底座槽钢采用100mm,其余均为80mm。
3.表冷器选型表冷选型出水温度偏差±℃范围内水阻在110KPa以内(水阻太大时可将盘管前后分级,或左右分)迎面风速>s时,要加挡水板(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建议冷盘管迎面风速高于s时,即加装挡水板)选盘管时冷量需乘以的安全系数4.风机选型机组全压>1200Pa时,选用后倾风机风机出风口风速:直接出风风机,风口风速≤13m/s不直接出风风机,风口风速≤15m/s电机极数的选择:风机转速<600r/min,选用6极电机风机转速600--3000r/min,选用4极电机风机转速>3000r/min,选用2极电机无蜗壳风机:必须找厂家选型,无涡壳风机功能段排布上均流在风机段之前。
对于风机电机直联的注意一般都要配变频电机。
5.机组带转轮除湿机的,一般转轮除湿段和机组前后功能段都是通过帆布软接,注意前后预留中间段,帆布软接一般是根据现场情况配,工厂不带。
6.所有的加湿器都要加接水盘,高压喷雾和喷淋还要加装挡水板和开门。
喷淋前后都要预留中间段,并且开门。
喷淋段本身也要开门。
7.没有特殊要求不允许机组配置外置板式加袋式共滑道。
8.如果要装压差计,初中效不能同框架或者滑道。
9.加湿出风段在一起时,出风段需要设置门。
10.机组配置紫外线灯的,注意机组的宽度是否大于紫外线灯的长度。
不同规格紫外线灯的长度:20W——604mm 30W——40W——11.湿膜加湿分直排水和循环水两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直排水的。
湿膜在功能段上作为加湿用还是作为挡水板是有区别的,所以报价及EOF中要明确。
无蜗壳风机的特性研究及应用摘要:无蜗壳风机自从出现后,已经在国内外具有多年的发展和使用历史,其不仅在纺织业、烘箱干燥机内得到使用,在空调行业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常见的有空气过滤机组、四面出风卡式风机盘机组等。
该种风机的优点就是能够让机组整体结构得到改善,机组个向出风都比较均匀,而且,风机段体积能够缩小,在箱体内进行配置时,只要考虑到风口的方向,因此,只要根据空调机组的需求在风机段上任意开设相应的风口,就能够实现快速应用。
本文就针对无蜗壳风机的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应用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无蜗壳风机;特征;应用措施最近几年,无蜗壳风机凭借自身出口方向任意、体积小、风量调节范围大、静压效率高等优势在很多领域都得到普遍的应用。
而大量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例如生物制药、微生物、机密机械加工、航天、新型材料等产业的发展给精密空调、商用空调和净化空调的发展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且,恒温恒湿场地的要求让无蜗壳风机的使用得到快速发展[1]。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无我风机选型进行分析,本文就针对这种风机常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探讨,并针对其应用方法和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机型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
一、无蜗壳风机无蜗壳风机作为一种没有蜗壳、只有风叶的风机,从其构造中不难发现,在实际设计期间,风机蜗壳一般会被设计成螺旋线的形状,从风机蜗壳蜗舌到出口,蜗壳的截面积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主要作用就是从离心叶轮中流出的高速气流动压转变成能够对阻力进行克服的静压[2]。
经过特殊设计的无蜗壳风机叶轮和箱体之间是组合,具体如图2所示,从叶轮流出的气体不难发现其和设备箱体直接形成静压箱,减少气体流动期间的流动损失现象,但是,风机动压会损失掉,因此,在无蜗壳风机样本中对其实施的一般都是静压。
图2 无蜗壳风机和有蜗壳风机对比图三、无蜗壳风机实际应用探讨有的领域将是否使用无蜗壳风机当成对空调机机组优劣进行衡量的主要标志,从实际状况来分析无蜗壳风机适用于一定的场合,但是,并非所有的有蜗壳风机都要改成无蜗壳风机,对于空调机组优劣程度产生决定性的因素较多,包括机组的噪声、效率、余压、维护方便、密封性的显著特征[4]。
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一、引言无蜗壳风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通风设备,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无蜗壳风机的能效,保护环境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能效标准。
本文将介绍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消耗的关注,节能减排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而无蜗壳风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通风设备,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
因此,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能效等级划分:根据无蜗壳风机的能效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能效等级,例如A级、B级、C级等。
这样的划分可以帮助用户在选购时更好地了解产品的能效性能,从而选择更加节能高效的设备。
2. 测试方法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要求,用于评估无蜗壳风机的能效性能。
这些测试方法和要求通常包括风量测试、功率测试、效率测试等,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能效限值:根据不同的能效等级,设定了相应的能效限值。
这些能效限值是无蜗壳风机在实际运行中应达到的最低能效要求,以促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
4. 标识和认证:制定了相应的标识和认证要求,用于标示符合能效标准的无蜗壳风机产品。
这样一来,用户在选购时可以通过标识和认证信息来判断产品的能效水平,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四、意义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和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设定能效限值和能效等级,能够引导制造商生产更加高效节能的无蜗壳风机产品,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动产业升级: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的引入,将促使制造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能效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3. 保护环境资源:通过提高无蜗壳风机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助于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无蜗壳离心风机的实验性能对比无蜗壳离心风机一般多以设备冷却风扇的形式使用,具有风量大、压力高、噪声低、结构紧凑等优点,是普通轴流风机和普通离心风机无法替代的产品。
鉴于无蜗壳离心风机良好的低噪声性能,目前也有厂家推出箱式无蜗壳风机用于建筑物通风换气。
蜗壳的作用:机壳的任务是将离开叶轮的气体导向机壳出口,并将气体的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
蜗壳中不同截面处的流量是不同的,在任意截面处,气体的容积流量与位置角φ成正比。
一般气流在蜗壳进口处是沿圆周均匀分布,因此在不同φ角截面上的流量q vφ可表示为q vφ=q v4(φ/360°)。
q v4为蜗壳进口处流量,通常蜗壳中速度变化不大,气体密度可认为是定值。
若蜗壳的型线能保证气体自由流动,这时蜗壳壁对气流就不会发生作用,那么在不考虑粘性情况下,气体在蜗壳内的运动将遵循动量矩不变定律,即c u R=常数。
经分析得知,气体最多6次被蜗壳碰撞导至出口,蜗壳很好地收集了气体。
并且气体在叶轮流向蜗壳时容积变大,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
离心通风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的输送,若无机壳就不可能实现这一功能,无蜗壳也不可能很好地实现叶轮的功效。
箱体与叶轮装配见图1和图2。
其中箱体均由铝型材框架和夹心面板制成。
六面体只有一面敞开,它强制气流从一个方向流出,并有消声作用。
它与常规箱体机相比,其制作简单,节约空间,降低了成本。
图中1020×1020×880为箱体1;1060×1027×880为箱体2。
试验采用标准出气侧试验风室,风室横截面积为3000mm×3000mm,风室中采用孔板测定流量,其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上述风室装置中对700mm后向离心叶轮的3种机型风机进行试验,3种机型的试验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考虑到3种机型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出口面积,采用静压数据作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由测试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普通离心风机的压力要比另外2种机型高,而且随着风量的减小,其压力的增幅加大。
标题: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引言: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在工业生产中,风机作为一种常见的设备,其能效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无蜗壳风机的能效标准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无蜗壳风机的定义与特点无蜗壳风机是指在气动设计上不采用蜗壳结构的风机,其特点主要包括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等。
与传统蜗壳风机相比,无蜗壳风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二、无蜗壳风机能效评价指标1. 风机效率:风机效率是衡量风机能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单位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的转化效率。
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时应该考虑提高风机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风机功率:风机功率是指风机在工作状态下所消耗的电能或热能。
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时应该限制风机功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 噪音水平:噪音是无蜗壳风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时应该对噪音水平进行限制,保证其在合理范围内。
三、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的必要性1. 节能减排需求:无蜗壳风机具有较高的能效和较低的能耗,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2. 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风机制造业的竞争力。
3. 用户利益保障:无蜗壳风机的能效标准制定有利于保护用户权益,确保用户购买和使用风机时能够选择到性能优良、能耗低的产品。
四、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的制定原则1. 科学性原则: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2. 可行性原则: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应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避免对相关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3. 公正性原则:制定无蜗壳风机能效标准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高效外转子无蜗壳离心风机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科学水平不断进步。
目前很多用于细胞培养的洁净孵房大多利用蒸汽作为热源,采用净化机组+高效送风口的方式循环,风机采用内置式皮带传动离心风机,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洁净孵房温度不均匀和生产不能连续进行的情况利用高分子均流膜和无蜗壳风机可以比较理想的洁净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效;外转子;无蜗壳;离心风机引言无蜗壳风机相比于传统离心风机,其气动技术条件并不成熟。
无蜗壳风机存在以下的缺点:首先,因无蜗壳结构,其周向速度不能被有效利用,导致周向的动能不能转化为静压,从而增加了叶轮的损失。
其次,无蜗壳离心风机通常前盘与后盘均垂直于转动轴,无圆弧过渡结构,当流量增大时造成叶轮冲击、突然扩压损失增大。
最后,还无法通过改变蜗壳结构来降低风机运转时产生的较大的气动噪声。
1无蜗壳离心风机介绍风机作为常用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例如:电厂锅炉、建筑物通风、空调系统等,也是社会生活中耗能量大的流体机械之一,根据1998年全国工业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风机装机总功率已达到0.49亿kW,但设备平均效率仅为75%,比国外产品低10%,系统实际运行效率更低,仅为30~40%,节约潜力巨大。
无蜗壳风机在国外运用得较多,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随着国外技术的引进,国内部分工程项目中的空调机组尝试采用了这种新形式风机,取代传统的蜗壳式离心通风机。
无蜗壳离心风机(Unhoused/Plug/PlenumFan),常用于组合式空调机组与四面出风卡式风机盘管机组,由集流器、离心叶轮、电动机和电机支撑架组成,比常规蜗壳式离心风机相比少了蜗壳,国外无蜗壳离心风机产品如图1所示。
无蜗壳风机的特殊构造使之与传统蜗壳式风机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无“喘振”现象。
在特性曲线左侧没有轴流风机所具有的马鞍形工作区,所以在小流量区域工作时不会出现“喘振”现象。
图1无蜗壳离心风机(2)效率高。
电机采用直联形式,传动效率高;在风机出口动压占全压比例小,静压效率高,可获得好的气流条件,风机出口不需设置均流装置。
离心风机包括有蜗壳离心风机(Housed centrifugal fan)和无蜗壳离心风机(Unhoused centrifugal fan)。
一般常用的是有蜗壳离心风机,所以名称中“有蜗壳”就被省略掉了。
无蜗壳风机的全称是无蜗壳离心风机,在不同的场合也被称作插入风机(Plug fan)或静压箱风机(Plenum fan)。
图1. 有蜗壳离心风机和无蜗壳离心风机
离心风机罩个蜗壳,是为了增加其静压压头和高压段的风机效率。
笼统地说,有蜗壳离心风机拿掉蜗壳后,大部分风量范围(高压区)的静压压头要低于有蜗壳的离心风机,高压区的风机效率也因此低于有蜗壳的离心风机。
而一部分风量范围(低压区)的静压压头要高于有蜗壳的离心风机,低压区的风机效率也高于有蜗壳的离心风机。
去掉蜗壳后,离心风机的最大风量也有所增大。
鉴于离心风机的这一特性,对离心风机的叶轮进行特殊设计,就获得了高效率的无蜗壳离心风机。
图2. 有蜗壳离心风机的出口风速分布
有蜗壳离心风机的出口风速是有方向且不均匀的。
如果在其静压复得尚未完全完成阶段就遇到风道转向,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
如果把无蜗壳离心风机放在这个风向转向处,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能量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无蜗壳离心风机作为机柜的地板抽风机被大量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原因。
无蜗壳离心风机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是组成风机群(Fan wall)。
用多台无蜗壳离心风机来取代一台大口径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大口径的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转速不可能很高,因此产生的噪声也往往是低频噪声。
低频噪声的消声是十分困难的。
影剧院,高级宾馆,高档写字楼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消除这些难以消除的低频噪声。
无蜗壳离心风机群(Fan wall)的出现,使这个空调行业最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图3. 无蜗壳离心风机群
无蜗壳离心风机一般采用与电机直连的方式。
因此不但避免了皮带传递能耗,也节省了皮带损耗的运行成本。
对于变风量系统,无蜗壳离心风机多采用EC电机(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其中,高效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c)电机的平均效率高达90%以上。
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先有无蜗壳离心风机,后出现有蜗壳离心风机的。
有蜗壳离心风机应该说是无蜗壳离心风机的升级版。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在好多应用中,又回到了无蜗壳离心风机,无蜗壳离心风机又成了有蜗壳离心风机额升级版。
在好多节能改造工程中,有蜗壳离心风机被撤下,换上了无蜗壳离心风机。
但我们不能就因此而说有蜗壳离心风机过时了。
日本最大的AHU(Air Handling Unit)生产商一边号称采用了无蜗壳离心风机,一边又给加上了一个不完整的蜗壳。
由此可见,蜗壳的增压作用还是有效的。
在一些场合还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