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质检历史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4.57 KB
- 文档页数:9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3.《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A.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B.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C.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D.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4.《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
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7.“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12.“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13.“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
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15.右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16.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
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18.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9.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3.《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4.“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B.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C.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D. 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1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3.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B.佛教思想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4.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
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16.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17.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现代中国服饰”的研究性学习,根据“一定时期的服饰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研究方法,下列各项服饰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出其结论的是18.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伺的是: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
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7分。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
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2.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3.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4.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5.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2019-2020年高三质检历史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 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镍)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③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 B .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3.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宋史》中大景出现丁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
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 宗法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佛家思想 D. 理学思想4.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
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D. 《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围“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6. 浙江是著名的侨乡,爱图华侨热心祖国建设,纷纷回乡投资。
右图是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合理的是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和措施并鼓励华侨投资国内③1929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少华侨把资本转移到国内③1931年以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大,众多华侨破产④1932、1933年,因蒋介石连续发动反共内战,国内政局不稳,造成华侨投资下降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7.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图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 看电视剧B. 到徐园观看电影C. 穿上中山装D.品尝西餐⒏下图《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宝。
此图主要体现了A. 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 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C. 京剧在同光年间曾中断D. 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跟本上感觉不足。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①③②10. 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
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C. 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 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11.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组长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图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图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的共同点是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图情出发D. 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13. 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
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4.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舍中一种常见礼节。
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图1(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15. 希米奥,30岁,是一个普通商家庭中的男主人。
公元前430年的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雅典 D.古代罗马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7.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一书中这样写到:“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上述材料所指的这场革命是指A. 英国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 法国启蒙运动 D. 巴黎公社革命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19. “里程碑”是我们经带用到的一个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第一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第二是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C. 标志着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D.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力量对比,标志世界大战的结束20。
右图是载于1947年苏联报纸上的一副漫画。
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墨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
这幅漫画是在讥讽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铁幕演说21. 2009年5月24号,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
”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A. 取消一起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B.国家统一地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22.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B.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23. 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都分。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A.多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25. 海明威是20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娴熟的运用一种叫“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寓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手法典型的表现在A.《太阳照样升起》B. 《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丧钟为谁而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困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舍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上的的演说》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