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轴力与轴力图以及横截面上应力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5
截面正应力计算公式
1. 基本概念。
- 对于轴向拉压杆件,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σ=(F_N)/(A)。
其中σ表示正应力,F_N为轴力(拉力为正,压力为负),A为横截面面积。
- 在计算轴力F_N时,通常采用截面法。
即假想地用一截面将杆件截开,研究其中一部分的受力平衡,从而确定轴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 对于纯弯曲梁(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的情况),其正应力计算公式为σ=(My)/(I_z)。
- 这里M为横截面上的弯矩,y为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_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
- 对于横力弯曲(梁的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的情况),当梁的跨度l与横截面高度h之比l/h>5时,纯弯曲正应力公式σ=(My)/(I_z)仍可近似使用。
3. 组合变形下的正应力。
- 当杆件发生组合变形(如拉压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等)时,可分别计算每种基本变形产生的正应力,然后根据叠加原理求出组合变形下的正应力。
- 例如对于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的杆件,横截面上某点的正应力
σ=σ_N+σ_M,其中σ_N = (F_N)/(A)(拉压正应力),σ_M=(My)/(I_z)(弯曲正应力)。
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6.1.1 应力的概念同一种材料制成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直杆,在相同轴向拉力的作用下,其杆内的轴力相同。
但随拉力的增大,横截面小的杆必定先被拉断。
这说明单凭轴力F N 并不能判断拉(压)杆的强度,即杆件的强度不仅与内力的大小有关, 图6-1而且还与截面面积有关,即与内力在横截面上分布的密集程度(简称集度)有关,为此引入应力的概念。
要了解受力杆件在截面m-m 上的任意一点C 处的分布内力集度,可假想将杆件在m-m 处截开,在截面上围绕C 点取微小面积ΔA ,ΔA 上分布内力的合力为Δp (图6-1a),将Δp 除以面积ΔA ,即Ap p ∆∆=m (6-1) p m 称为在面积ΔA 上的平均应力,它尚不能精确表示C 点处内力的分布状况。
当面积无限趋近于零时比值Ap ∆∆的极限,才真实地反映任意一点C 处内力的分布状况,即 lim 0dAdp A p p A =∆∆=→∆ (6-2) 上式p 定义为C 点处内力的分布集度,称为该点处的总应力。
其方向一般既不与截面垂直,也不与截面相切。
通常,将它分解成与截面垂直的法向分量和与截面相切的切向分量(图6-1b ),法向分量称为正应力,用σ 表示;切向分量称为切应力,用τ表示。
将总应力用正应力和切应力这两个分量来表达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为它们和材料的两类破坏现象——拉断和剪切错动——相对应。
因此,今后在强度计算中一般只计算正应力和切应力而不计算总应力。
应力的单位为“帕”,用Pa 表示。
1Pa=1N/m 2, 常用单位为兆帕MPa ,1MPa=106Pa=1MN/mm 2=1N/mm 2,1GPa=109Pa 。
6.1.2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取一等截面直杆,在其侧面作两条垂直于杆轴的直线ab 和 cd ,然后在杆两端施加一对轴向拉力F 使杆发生变形,此时直线ab 、 cd分别平移至a 'b '、 c 'd '且仍保持为直线(图6-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