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花木兰
- 格式:docx
- 大小:23.68 KB
- 文档页数:3
花木兰相关历史资料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木兰相关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花木兰相关历史资料之人物出处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
”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1]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
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
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冲之《述异记》、李亢《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
一说为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焦竑在其《焦氏笔乘》中也说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
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
有木兰山、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但有木兰是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为木兰姓韩。
另据《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
花木兰相关历史资料之历史背景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中国古代女将花木兰的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位传奇的女将名叫花木兰。
她以其勇敢、聪明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花木兰的故事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花木兰的历史故事,了解她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花木兰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她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她聪明而机智,武艺高强。
然而,按照当时的社会规定,女性并不被允许参军。
但是,当她的父亲生病无法再战时,花木兰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为了家国利益,她决定代替父亲参军。
花木兰剪短了她的长发,穿上父亲的戎装,随即离家而去。
在军队中,她很快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敢和坚韧。
她服从命令,与同伴们并肩作战,从不示弱。
尽管花木兰的同士并不知晓她的真实身份,但他们都对她的勇气和坚毅表示钦佩。
花木兰在军队中度过了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和严峻考验。
她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还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
她熟悉了军事战略和指挥技巧,并以她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将士们的尊敬。
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花木兰领导着她的部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她巧妙地运用战术,打败了敌军的主力部队。
这次胜利不仅得益于花木兰的军事天赋,还受益于她对敌军动态的详细了解。
她深信只有了解了敌人的潜在弱点,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花木兰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军队,她成为了士兵们的偶像和榜样。
她的名声渐渐传到了朝廷,皇帝对她的军事才能和贡献也变得越来越感兴趣。
一天,花木兰的真实身份被敌方探子揭露了出来。
那时,花木兰正在领导她的军队进攻敌军。
她接到消息后,立即下达了命令,让她的队友继续战斗,她则选择了单枪匹马引开敌人的追击。
她的勇气和冷静让她成功地逃离了敌人的追捕。
回到将军的营地后,花木兰被皇帝接见。
皇帝亲自向她颁发了勇气勋章,并授予她“女将军”称号。
花木兰的事迹传遍全国,成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传说。
花木兰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女性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她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坚韧和智慧,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限制。
她的故事也激励了很多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花木兰的故事简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性英雄,她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但却因为父亲年迈无法上阵,她便代父从军,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军。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韧,也表达了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情的深厚感情。
故事开始于花木兰的家庭,她是家中的独女,父亲花刺花木兰教她射箭,骑马,使她拥有了不俗的武艺。
但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皇帝发布征兵令时,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无法再上阵,而她的兄长又身受重伤,无法承担战斗的责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花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化名木兰,偷偷离家投军,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为了保全家人。
在军营中,花木兰以顶梁柱的身手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友们的敬佩。
她不仅在训练中表现出色,还在实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将军。
然而,正当她在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她的真实身份却被发现了。
当时的军规严格,女子不得从军,一旦被发现,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是,花木兰的表现却赢得了上级的赞赏和理解,最终她得以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乡。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女性英雄的传奇,更是一部关于家国情怀和亲情的感人故事。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她的勇敢和坚韧也激励着无数的人们。
同时,她对家庭的牵挂和对父母的孝顺也让人感动不已。
花木兰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在当今社会,花木兰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她的精神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对当代女性的激励和鼓舞。
在现代社会,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能力,她们同样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时也能够兼顾家庭和事业。
花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总之,花木兰的故事是一部传世经典,它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情的深厚感情。
(教学反思参考3)《花木兰》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一篇课文,执教过程中很有心得。
一、善于挖掘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下,挖掘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
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体现国家的忧和家里的愁的句子,读后学生联系上下文来协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即“国家的忧”是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而“家的愁”是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替父从军。
继续设疑“为什么木兰要女扮男装”帮助学生了解古时候女人是不能参加打战的,为了替父必须女扮男装。
此外,还深入挖掘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木兰如何说服家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由始到终,学生学习的热情都很高,积极读书,善于思考问题,踊跃回答问题,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三、适当运用媒体引入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英勇善战”。
为了形象说明花木兰的英勇善战,我选取了一段动画,将花木兰善于动脑,利用雪崩转败为胜的场景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组织学生讨论“木兰怎样说服家人”这一环节,由于没做到适当点拔,学生讨论不够激烈。
反思后,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当她家人得知她要去从军会有什么反应,木兰会对父亲、母亲、弟弟说些什么?最后才使家人同意她去呢。
”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确定角色进行小组说话训练。
我想学生会讨论得很激烈,说得热闹,到汇报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也许,留有一点遗憾能促使我不断地摸索教育教学之捷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
最新课标语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15课《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儿童文学故事精选
编辑推荐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
花木兰受中国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的故事》(作者葛培岭)是《彩绘本中国儿童文学故事精选》之一,书中分为《农家少女》、《代父从军》、《沙场十年》、《功臣伸腿》、《还归故里》、《永世流芳》等几部分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儿童文学故事精选(彩绘本)-花木兰的故事》,本书内容包括:农家少女,代父从军,沙场十年,功成身退,还归故里,永世流芬等。
第1 页共1 页。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5课花木兰》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轻松认知1. 按课文内容填空。
(《花木兰》)(1)“巾帼不让须眉”中“巾帼”本义指________,这里代指________;“须眉“本义是________,这里代指________,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2)“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替父从军的女英雄。
查找一下资料,看看历史上还有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刘大哥:你想,我们男子要从军打仗,出生入死,可是女子呢,整天呆在家里坐享清闲,事事都要男子干。
你说我们男子不是太亏了吗?木兰:刘大哥,你这话就太不合情理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到边关打仗杀敌,女子在家,白天耕田种地,夜晚纺纱织布,不分昼夜,辛勤劳作。
你想,将士们吃的粮食是谁种的?你看,咱们身上的鞋袜衣衫,哪一件不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出来的呀?(1)刘大哥觉得男子太亏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2)花木兰觉得女子很了不起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3. 观赏电影《花木兰》,说说你对花木兰的印象是怎样的。
________4. 课外阅读。
执著的追求①百岁生日三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曾祖母卧床不起了,几周后,她的病越来越重。
医生告诉她维持不了几天了,她很激愤。
虽然她早已做好魂归西天的准备。
但她发誓一定要支撑到自己的著作出版的那一天。
②“你很快就会拿到您的新著。
”约翰向她保证。
第二天,约翰回来告诉曾祖母:他已经给出版商拍去电报并得到了好消息,他们正突击印刷出版这部著作,几天后她就会收到一本出版商寄来的第一批装订好的新书。
③曾祖母凭借顽强的意志,硬是挺了过来。
在垂危之际,她日日盼望着收到她新出版的著作。
那天,她处于半昏迷状态,约翰进来了,带着一本新书﹣一本厚厚的精装新书,封面上用雕版印刷着书名和曾祖母的名字。
15*花木兰1 谈话导入1.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唱的是谁?生听完师问: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曲里唱的是谁?生:花木兰。
对,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女中豪杰。
1.2 你是怎么认识花木兰的。
(电影﹑歌曲﹑动画片…)1.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木兰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大家注意到了吗?在序号上有个*号,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
2 初读2.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这是剧本)板书:剧本(脚本)谁来说说什么是剧本?(为戏剧演出而创作的文学形式。
)也称脚本。
2.2 我们以前都读过哪些剧本?指名回答(《快乐王子》﹑《阿凡提的故事》…)2.3 今天我们学习的《花木兰》就是一个剧本,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它读通,大家都会哪些读书的方式?(默读、大声读、轻声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快速读一遍,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检查一下你们的读书情况,抢读生字。
出示生字:逊、访、昼、袜、赫凯、栋、谓、孝、帼等。
2.4 本课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唉声叹气、大举进犯、女扮男装、结伴而行辛勤劳作、劳苦功高、赫赫战功、智勇双全、忠孝两全,他读对了吗?全班齐读。
2.5 这个剧本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谁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跟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2.6 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四字词概括花木兰的整个故事。
指名说。
师板书替父从军。
3 精读3.1 读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怎样评价花木兰?指名说。
能不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评价评价。
指名说。
师板书巾帼不让须眉。
3.2 谁来谈谈你对“巾帼不让须眉”的理解,指名说。
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最能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找一找,读一读。
指名读。
3.3 巾帼不让须眉是是剧本的(板书)主题,替父从军是剧本的(板书)事件,花木兰(板书)是剧本的主要(板书)人物(主角)。
师小结:剧本的主要要素是主题、事件、人物。
115*花 木 兰【第一幕】场景:花家堂屋。
人物:花木兰、花父、花母、花姐、花弟。
(木兰在织布,姐姐在纺纱。
) 木兰:唉!姐姐:怎么了,木兰?怎么唉声叹气呀?木兰:姐姐有所不知,最近外敌大举进犯边关,马上就要打仗了。
2[①这句话点明了什么?] 姐姐:我知道,昨天送来的军帖,我已瞧见。
木兰:我就是在为这件事担心。
军帖上说每家都要有男丁去当兵,可是爹的年岁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弟弟年纪还小,他们怎么能去打仗呢?3[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姐姐:我也为这事苦恼。
从小爹就教我们舞枪弄棍,可惜我们是女子,如果是男子,就可以替爹去从军了。
4[③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木兰:是啊,从小爹就说我的武艺并不比男子逊(xùn )色,可现在空有一身武艺,没法帮爹。
(沉思片刻。
)嗯,有办法了!姐姐:木兰,你有什么好办法?木兰:好姐姐,你别问了,等会儿就知道了。
(木兰入内换男装。
)(花父、花母上。
花父咳嗽,花姐忙给爹爹捶背。
)5[④这里的舞台说明起什么作用?] 姐姐:爹,您怎么咳得这么厉害呀?花父:唉,老毛病又犯了。
真是人老不中用啊!花母:可不是,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你去打仗,身体哪里吃得消哇!唉,真让人着急。
(花弟上。
)弟弟:爹,外面来了一位壮士,说是要拜访(fǎnɡ)您。
1 ☜2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3 ②花木兰是一个孝敬父母,为父母着想的人。
4 ③这里写出了当时男女的差别,为后文写木兰从军做了铺垫。
5④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补充说明了花父的身体情况。
花父:客人来了,快快有请。
(木兰身着男装上,威武有礼。
)这位壮士,请问你找老夫有何贵干?[⑤木兰着男装后,连父亲也没能认出,说明了什么?]6木兰:花大人,您真的不认识我吗?(舞拳。
)花父:有些面熟,可是我真的想不起来了,你是哪位呀?木兰:爹,是我啊!我是木兰,您的女儿啊。
花母:木兰,真是木兰!你怎么打扮成男丁模样?木兰:娘,爹的年纪这么大了,弟弟还小,所以我决定替父从军。
花木兰的历史故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她是一位传奇的女战士,替父从军,参加了长时间的战争,最终荣归故里。
她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了孝顺、勇敢和忠诚的象征。
关于花木兰的传说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一部古代诗歌《木兰辞》,后来经过无数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改编,她的形象得以深入人心。
尽管花木兰的故事在历史中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其真实性,但她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女性勇敢、智慧、孝顺的典范。
与英国神话中的女王Cordelia相似,花木兰也是一位勇敢的女战士,为了保护家人和祖国,她毅然决然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
在战场上,她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最终,战争结束后,她功成身退,回到了故乡。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成为了民族英雄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花木兰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受到了极高的赞誉,但她仍然是一个虚构的传奇人物,而非真实的历史人物。
然而,这并不影响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中国,花木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了女性勇敢、智慧、孝顺的品质。
总之,花木兰和Cordelia等女战士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但她们都具有勇敢、智慧、忠诚等共同特质,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的传奇人物。
这些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激发了人们对英勇女性的敬仰和赞美。
真正的传奇花木兰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传奇女英雄,她的故事已经被流传了数百年。
虽然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她的存在,但她的形象和故事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代表勇敢、智慧和孝顺的典范。
花木兰的故事首次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木兰辞》中,这是一首描绘了她代父从军,英勇战斗的诗歌。
后来,她的故事被不断地改编和再创作,出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戏剧、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
根据传说,花木兰是北魏时期的人物,她为了代替年迈的父亲参加战斗,隐瞒了自己的女性身份,代父从军,历经十二年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原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十年征戍,矢尽弓绝,身被数十创,终于北定燕然。
功成身退,荣归故里,乡人荣之,赠以金帛,木兰辞不受,曰:“吾为天下苍生,非为一家之私也。
”遂隐姓埋名,耕读于野,终老林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借明镜高悬,照吾心迹。
青丝变白发,泪满襟。
【翻译】《花木兰》诗文言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原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十年征戍,矢尽弓绝,身被数十创,终于北定燕然。
功成身退,荣归故里,乡人荣之,赠以金帛,木兰辞不受,曰:“吾为天下苍生,非为一家之私也。
”遂隐姓埋名,耕读于野,终老林泉。
【翻译】花木兰,为了代替父亲从军,经历了十年的边塞征战。
箭矢用尽,弓弦断裂,身受数十处创伤,最终在北方平定了燕然山。
功成名就后,她选择隐退,荣归故里。
乡亲们为她感到自豪,赠送她金银和布匹,但木兰婉拒了,她说:“我为了天下百姓,并非为了自己一家的私利。
”于是她隐姓埋名,在乡村中耕作读书,直到在山林泉水中安度晚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翻译】北风卷起地上的白雪,把白草都吹得折断。
在北方的八月,天空中就飘起了雪花。
忽然间,就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都开满了梨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将军们在百战中英勇牺牲,壮士们十年后归来。
归来后见到皇帝,皇帝坐在殿堂上。
皇帝为他们记功,十二次转授勋章,赏赐了无数金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翻译】可汗问她有什么愿望,木兰不要做尚书郎。
她愿意骑上千里马,送儿子回到故乡。
愿借明镜高悬,照吾心迹。
青丝变白发,泪满襟。
【翻译】愿借一面明镜高挂,照亮我的内心。
曾经乌黑的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泪水湿透了衣襟。
15、花木兰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课8个生字及“戈”字旁,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8个词语和两句句子,准确朗读课文。
2、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知道她是一位巾帼英雄,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3、学习《木兰辞》片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关键的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花木兰”对比图,这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理解她吗?
2 出示句子: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1 借助拼音自读,指名读(2)学生字:巾正音,开火车注意前鼻音。
什么叫“巾帼英雄?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出示图片)后来人们就用这些妇女用的巾帼来指妇女,所以“巾帼英雄”指的
就是——?(“女英雄、女中豪杰”.) 3、为什么称她是巾帼英雄呢【板书巾帼雄】?,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故事走近花木兰。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兰的当中
一横最短,市花——白玉
揭示课题。
读题。
二、初听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找找课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词语来说明她是一位巾帼英雄的
2、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
4、学习生字(1)扮:比较份粉(一份的份,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扮)(
2)装:正音(
3)善:字形:书空,最后一横最长,找朋(4)学生字“代”“战”(相似点)
比学习戈字旁古代的一种兵器
三、再读课文走近花木兰。
1、花木兰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姑娘,要知道。
在我国古代,女子是不能轻易出门的更别说出门打仗了, 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自己读读课文的2-3节。
成
填空。
2、反馈: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看见朝廷下达的紧急征兵文书
上有父亲的名字。
又因为(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孝敬父亲,还因为(弟弟年幼,
不到当兵的年龄)。
关爱弟弟“紧急征兵文书”就是朝廷下达的紧急征集兵力的文件,被点到名的成年男子都得去当兵打仗。
如果抗旨不尊,可要杀头的。
师生配合
3、师:是啊!在古时候,一个女孩子有这么大的勇气替父从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法!
4、这段话中还藏了一个生字宝宝。
学生字“常”书空,近义词:经常——常常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齐读
6、读了这段话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 花木兰(
(孝顺父亲、关爱弟弟)
7、师:为了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弟弟,花木兰毅然穿上了男儿装,告别亲人,替父从军,她奔赴战场。
真不愧是巾帼英雄。
板书: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8、读读第4小节。
找一找,花木兰是怎样来到前线的?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9、反馈,点红动词。
此时的花木兰一身豪气,和男孩一样来到前线准备杀敌,所以
要读出她的英雄气概。
师范读,指名女生读。
10、你听,万马奔腾;你看,花木兰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指名男生读句,齐读。
11、指名两人背诵。
12、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看一看花木兰参加的其中一次战役的情况。
录像。
在一次战斗中,花木兰所在的军队伤亡惨重,只剩下了几个人,而敌方的兵力怎么样呢?非常强大,单靠他们几个怎么可能获胜呢?就在这时,细心聪明的木兰看到了大
雪山,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她不顾危险,勇敢地冲在了最前面,将最后一枚炮弹射
到了雪山顶。
轰”地一声,雪山崩塌了,雪翻滚而下,成千上万的敌人都被埋在了大
雪下面。
终于木兰靠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国家赢得了胜利,像这样既勇敢,又会动
脑筋打仗,就叫——
(生)【板书英勇善战。
】
正是因为花木兰英勇善战,所以,——(出示:在多年的征战中,她立下了赫赫战功。
)
板书:赫赫战功
13、现在你明白了吗?赫赫战功就是战斗中立下了显著的功绩,木兰真不愧是一个巾帼英雄。
花木兰也所以从一名小兵成为花将军。
14、现在,你能借助板书的提示,来说说人们为什么把花木兰称为“巾帼英雄”?
是呀,因为花木兰不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更因为她在战场上——(英
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人们把她称为——(巾帼英雄)(板书上补箭头)
15、师: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与她一同作战的将士护送木兰回去。
引读最后一节。
16、当将士们看到穿上女装的花木兰时,是怎样的心情?(十分惊讶、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所以我们要特别读好这两个词,能够读出这样的心情。
17、说话训练:
出示:将士们说
(生:“花将军你真了不起。
”
生:“花将军你真勇敢,我们很佩服你。
”
生:“花将军没想到你是个女孩子,可你有勇有谋真了不起。
”
生:“花将军我们都没想到你是个女孩子,可那么坚强勇敢,一点儿也不输给男的。
”)
积累:巾帼不让须眉
四、巩固拓展,总结课文。
1、从古至今,花木兰的英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有人还将木兰的故事写成一首长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片段。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的故事能够看出小朋友也十分敬佩花木兰,
希望大家也能把她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们听,让这位巾帼英雄的美名代代流传。
板书:
花木兰——
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英勇善战
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