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09 KB
- 文档页数:8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6.06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0〕443号
•【施行日期】2020.06.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0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0〕4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定了肝脏、肾脏、心脏、肺脏4个器官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2.肾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3.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4.肺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0年6月6日。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I gA 肾病部分指标一、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NEP-I gA-01)定义:肾活检患者2 周内完成全部相关术前检查的比例。
计算公式:2 周内完成术前检查的肾活检患者数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活检术前检查规范水平。
说明:肾活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 、血型。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4)超声检查(包括双肾形态和大小、输尿管和膀胱),以上所有检查均完成定义为完成检查。
指标二、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NEP-I gA-02 )定义:肾活检术后2 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术后 2 周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患者数肾活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 100%*同期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验室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水平说明:病理切片染色至少包括 :光镜染色 (HE 、 PAS 、 Masson 、PASM )和免疫荧光染色 (IgG 、IgA 、IgM 、C3、C4 或 C1q 、 Fib ),以上所有染色均完成定义为染色规范。
指标三、 I 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 NEP-I gA-03 ) 定义:肾活检术后 2 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 I gA 肾病患者比例。
同期完成肾脏病理诊断的 IgA 肾病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 I 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规范诊断水平。
说明:病理分型为 Lee 分级、 Haas 分型或 Oxford 分型中 的任意一种即可。
Lee 氏分级计算公式 :I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 =10肾0活%*检术后 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扥性诊断的 IgA 患者数Haas 分型Oxford 分型指标四、I gA肾病患者RAS阻断剂的使用率(NEP-I gA-04)定义: 适合使用RAS阻断剂的I gA肾病患者中使用RAS阻断剂的比例。
IgA 肾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NEP-IgA-01)定义:肾活检患者2周内完成全部相关术前检查的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 100% 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活检术前检查规范水平。
说明:肾活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血型。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超声检查(包括双肾形态和大小、输尿管和膀胱),以上所有检查均完成定义为完成检查。
指标二、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NEP-IgA-02)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肾活检术后2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患者数× 100%同期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验室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水平。
说明:病理切片染色至少包括:光镜染色(HE、PAS、Masson、PASM)和免疫荧光染色(IgG、IgA、IgM、C3、C4或C1q、Fib),以上所有染色均完成定义为染色规范。
指标三、I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NEP-IgA-03)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数× 100%同期完成肾脏病理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规范诊断水平。
说明:病理分型为Lee分级、Haas分型或Oxford分型中的任意一种即可。
Lee 氏分级分级评价内容Ⅰ级肾小球绝大多数正常,偶尔轻度系膜增宽(节段)伴和(或)不伴细胞增殖,肾小管和肾间质则没有改变。
Ⅱ级肾小球示局灶系膜增殖和硬化(<50%),有罕见小的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无损害。
IgA 肾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NEP-IgA-01 )定义:肾活检患者2周内完成全部相关术前检查的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2 周内完成术前检查的肾活检患者数× 100% 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活检术前检查规范水平。
说明:肾活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 、血型。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4)超声检查(包括双肾形态和大小、输尿管和膀胱),以上所有检查均完成定义为完成检查。
指标二、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NEP-IgA-02 )定义:肾活检术后2 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肾活检术后 2 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患者数100% 同期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验室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水平。
说明:病理切片染色至少包括:光镜染色(HE、PAS、Masson、PASM)和免疫荧光染色(IgG、IgA、IgM、C3、C4或C1q、Fib ),以上所有染色均完成定义为染色规范。
指标三、I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NEP-IgA-03 )定义:肾活检术后2 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 肾病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 肾病患者数× 100% 同期完成肾脏病理诊断的IgA 肾病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IgA 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规范诊断水平。
说明:病理分型为Lee 分级、Haas 分型或Oxford 分型中的任意一种即可。
Lee 氏分级Haas 分型Oxford 分型指标四、IgA 肾病患者RAS 阻断剂的使用率(NEP-IgA-04)定义:适合使用RAS阻断剂的IgA 肾病患者中使用RAS阻断剂的比例。
计算公式: 治疗疗室消毒合格二治疗室消毒合格月份100%12肾病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第一部分血液透析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治疗室消毒合格率定义:血液透析中心治疗室消毒合格(空气细菌培养数量v500cfu/m 3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数量v 10cfu/m 2)的月份数量在当年 所占的比例。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情况。
二、 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率定义: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的月份 /季度在 当年所占的比例,合格标准为每月反渗水细菌培养,细菌数v 200cfu/mL ;每3个月检查内毒素v 2EU/mL ;每年化学污染物检测 记录,并符合《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05 )的标准。
计算公式: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 合格率 月份数量(或季度数量―)——100%12(或 4)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医疗质量情况。
附件9新入透析患者梅毒螺旋体 检测完成率三、新入透析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完成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新入透析患者完成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检验 的比率。
计算公式:新入透析患者完成乙肝病毒新入透析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患者数量 1志物检测完成率 7新入血液透析患者数量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情况。
四、新入透析患者丙肝病毒标志物检验完成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新入透析患者完成丙肝病毒标志物检验的比 率。
计算公式:7新入透析患者完成丙肝病毒新入透析患者 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患者数量 〔(志物检测完成率 _ 、新入血液透析患者数量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情况。
五、新入透析患者梅毒螺旋体检验完成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新入透析患者完成梅毒螺旋体检验的比率 计算公式:新入透析患者完成梅毒螺旋体 检测患者数量新入血液透析患者数量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情况。
六、新入透析患者艾滋病病毒检验完成率定义:单位时间内新入透析患者完成艾滋病病毒标志物检验的比率计算公式:新入透析患者艾滋病病毒检测完成率、.新入透析患者完成艾滋病病毒j 标志物检测患者数量H新入血液透析患者数量意义:反映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情况。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一、IgA肾病指标一、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NEP-IgA-01)定义:肾活检患者2周内完成全部相关术前检查的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2周内完成术前检查的肾活检患者数×100%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活检术前检查规范水平。
说明:肾活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血型。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超声检查(包括双肾形态和大小、输尿管和膀胱),以上所有检查均完成定义为完成检查。
指标二、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NEP-IgA-02)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100%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肾活检术后2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患者数同期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验室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水平。
说明:病理切片染色至少包括:光镜染色(HE、PAS、Masson、PASM)和免疫荧光染色(IgG、IgA、IgM、C3、C4或C1q、Fib),以上所有染色均完成定义为染色规范。
指标三、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NEP-IgA-03)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100% 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数同期完成肾脏病理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规范诊断水平。
说明:病理分型为Lee分级、Haas分型或Oxford分型中的任意一种即可。
Lee氏分级Haas分型Oxford分型指标四、IgA肾病患者RAS阻断剂的使用率(NEP-IgA-04)定义:适合使用RAS阻断剂的IgA肾病患者中使用RAS阻断剂的比例。
2020版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涉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内容(全文)昨天(12月28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在官网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时隔9年之后对内容进行大范围调整,关于整体的内容变化,参考卫健委的解读,我将其中可能涉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内容摘录出来,方便大家查看,当然不同医院可能因为分工不同,职责有所有差别,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参看,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实际评审依据。
首先取消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差别,标准名称叫《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废止了综合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眼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口腔医院的专科评审标准,实际感控内容,并没有太多不同。
甚至此次标准写了二级医院可参照使用。
突出标准的普遍适用特点。
第一部分前置要求一、依法设置与执业(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严重后果;或其他重大医疗违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严重;三、安全管理与重大事件(二)发生重大医院感染事件,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部分。
共设74 节240 条监测指标。
第一章资源配置与运行数据指标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与开放床位数比第二章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三、医疗安全指标(年度医院获得性指标)(三)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A40.0 至A40.9,A41.0 至A41.9,T81.411的手术出院患者(九)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T81.4 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J95.1 至J95.9,J98.4 的手术出院患者(二十八)住院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J95.802 的ICU 出院患者(二十九)住院ICU 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T82.700x001 的使用血管导管ICU 出院患者(三十)住院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T83.500x003 的使用导尿管ICU 出院患者第三章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二、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十三)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十四)ICU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十五)ICU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CAUTI)发病率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九)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十)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十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十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十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十一、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二)血液净化技术1.治疗室消毒合格率2.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率十二、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十)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十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第五章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 年版)4.异体移植皮肤感染率(六)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 年版)6.术后2 周内感染率(十五)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 年版)2.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7.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三、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移植技术(四)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2.肝脏移植手术指标(6)术后耐药菌感染发生率(1 周内、1 月内、6 月内、1 年内)(五)肾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7.术后感染发生率(六)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7.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中间涉及的术后感染(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见(国卫办医函〔2020〕443号)(七)肺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6.术后3 个月内感染发生率第三部分现场检查第一章医院功能与任务二、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肾移植质量控制标准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不管从延长生命或者是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看,其疗效均优于透析者。
但由于肾移植手术本身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够导致一系列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的时候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严重感染)。
因此,为保护病人的权益,规范肾移植手术的临床应用,特制定肾移植质量操纵标准如下:一、机构设置需求1、三级医院或者具备三级医院技术水平的专科医院;2、具备肾移植诊疗项目的设备条件、技术人员与工作基础;3、具备法律或者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设施要求1、有独立病区,专用病床10张以上,病房与病床设置符合要求,专供移植病人使用的层流病房(500个/立方米细菌含量下列);病房分普通区、隔离区与缓冲区,配备中心吸氧、中心吸引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与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等;2、具备国家技术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床5张以上,设备齐全,如空气净化设备、多功能监测仪、呼吸机、床边B超等设备,并配备血液、生化监测仪器等;3、手术室4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符合层流洁净无菌要求;4、临床移植实验室:开展生化、血液、免疫、病原体与病理检查;开展快速组织配型(HLA)、淋巴毒性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测定、排斥反应的诊断与监测、多种免疫抑制剂(CSA、FK506)血药浓度测定等;5、血液透析室:血液透析机10台以上,具备完成急诊透析、常规透析、床边透析、血浆置换、单纯超滤等技术能力;6、动物实验室:开展动物肾移植的实验室及其必备设备。
三、设备要求1、诊断监测设备要求:(1)必备设备: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扫描(CT),快速冰冻切片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重症监护系统,移动式X射线成像系统,胃肠纤维内窥镜,肺功能测定仪。
(2)应有设备: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酶谱检测仪,激素检测仪,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仪。
2、手术设备要求:必备设备:肾移植手术专用器械、心电监护除颤仪等移植必备手术设备,有冷光源等良好的照明设备、体外循环机、血液透析滤过仪。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原创版)目录1.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2.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3.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内容4.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实施与评估5.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对提高肾病诊疗质量的作用正文一、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在肾病诊疗过程中,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的一组标准化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诊断、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和评价肾病专业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制定和实施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有效提高肾病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类:1.临床诊疗指标: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2.医疗服务指标:包括门诊、住院诊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
3.医疗安全指标: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等。
4.医疗资源指标:包括医疗设备、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
5.医疗管理指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活动开展情况等。
三、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内容1.临床诊疗指标(1)诊断准确率:反映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诊断肾病方面的水平,计算方法是正确诊断病例数与总病例数的比值。
(2)治疗成功率:反映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治疗肾病方面的效果,计算方法是治愈病例数与治疗总病例数的比值。
(3)并发症发生率:反映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方法是并发症病例数与总病例数的比值。
2.医疗服务指标(1)门诊、住院诊疗服务质量:反映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门诊和住院诊疗过程中的服务水平,包括就诊时间、诊疗方案、医患沟通等方面。
(2)患者满意度:反映患者对肾病专业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患者意见,计算患者满意度得分。
3.医疗安全指标(1)医疗事故发生率:反映肾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医疗事故的发生情况,计算方法是医疗事故案例数与总诊疗案例数的比值。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医疗质量控制在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在此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肾病的相关背景知识。
一、肾病概述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承担着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
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的不同,肾病可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是指肾脏首先受累,临床表现为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
最常见的原发性肾病包括IgA肾病、肾炎综合征性肾炎等。
继发性肾病是指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值得一提的是,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疾病之一。
二、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面对肾病日益严峻的形势,医疗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关键。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现了对肾病临床工作的科学监管和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具体来说,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疗指标(1)对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肾脏活检、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及时进行病因学诊断,明确肾病的病因,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依据不同类型的肾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2.治疗效果评价(1)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尿量、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2)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医疗安全(1)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严格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2)对药物治疗进行严格管理,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患者教育和管理(1)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I gA 肾病部分指标一、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NEP-I gA-01)定义:肾活检患者2周内完成全部相关术前检查的比例。
计算公式:2周内完成术前检查的肾活检患者数肾活检患者术前检查完成率=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活检术前检查规范水平。
说明:肾活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血型。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超声检查(包括双肾形态和大小、输尿管和膀胱),以上所有检查均完成定义为完成检查。
指标二、肾脏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NEP-I gA-02)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术后2周规范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患者数肾活病理切片染色规范率= 100%*同期完成肾脏病理切片染色的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验室肾脏病理切片染色水平。
说明:病理切片染色至少包括:光镜染色(HE、PAS、Masson、PASM)和免疫荧光染色(IgG、IgA、IgM、C3、C4或C1q、Fib),以上所有染色均完成定义为染色规范。
指标三、I 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NEP-I gA-03)定义: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分型诊断的I gA肾病患者比例。
计算公式:肾活检术后2周内完成肾脏病理扥性诊断的IgA患者数I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诊断率=100%*同期完成肾脏病理诊断的IgA肾病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I gA肾病患者病理分型规范诊断水平。
说明:病理分型为Lee分级、Haas分型或Oxford分型中的任意一种即可。
Lee 氏分级分级评价内容Ⅰ级肾小球绝大多数正常,偶尔轻度系膜增宽(节段)伴和(或)不伴细胞增殖,肾小管和肾间质则没有改变。
Ⅱ级肾小球示局灶系膜增殖和硬化(<50%),有罕见小的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无损害。
肾移植术前评估标准
1. 肾功能评估,通过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通常,肾功能不足的患者才会考虑接受肾移植手术。
2. 心血管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包括心脏功能、血压控制和心血管疾病史。
这是因为手术和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额外负担。
3. 肝功能评估,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以确保能够承受手术和术后的药物治疗。
4. 肺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确保能够承受手术和麻醉药物的影响。
5. 感染评估,排除患者体内存在的活动感染,因为手术和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6. 肿瘤评估,排除患者体内存在的恶性肿瘤,因为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7.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包括家庭支持、心理健康和对手术的态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应对手术和术后的挑战。
8.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确保患者在手术和术后能
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这些评估标准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是否
适合进行肾移植手术,并为手术后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同时,
这些评估标准也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肾移植术前评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评
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指标一、伦理委员会决议通过率(HTS-01)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经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心脏移植患者数占心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伦理委员会决议通过率=通过伦理委员会讨论的心脏移植手术人数同期心脏移植手术总人数意义: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的规范性。
说明:具备心脏移植机构的单位必须根据相关规定成立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在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实施手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指标二、术前有创肺动脉压监测率(HTS-02)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进行有创肺动脉压监测的人数占心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术前有创肺动脉压监测率=术前进行有创肺动脉压监测的人数×100%同期心脏移植手术总人数意义: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术前评估的规范性。
说明:术前进行有创肺动脉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肺动脉压等指标,帮助了解移植受者肺功能状况是否正常或及时治疗纠正。
指标三、术前心肺运动试验检查率(HTS-03)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查的心脏移植人数占心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术前CPET检查率=术前进行CPET检查的心脏移植手术人数同期心脏移植手术总人数意义: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术前评估的规范性。
说明:对不存在心肺运动试验禁忌证的移植候选者,采用该试验进行心脏移植入选评估,心肺运动试验检查能够帮助了解移植受者心脏以外器官功能状况是否正常或及时治疗纠正。
指标四、供体心脏缺血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的比例(HTS-04)定义:单位时间内,医疗机构获取的供体心脏的缺血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的心脏移植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供体心脏缺血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的比例=供体心脏缺血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的心脏移植例数同期心脏移植手术总例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供体心脏选择和维护的规范性。
肾脏移植技术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冷热缺血时间(KTS-01)
定义:热缺血时间≤10分钟(min)、冷缺血时间≤24小时(h)的肾脏移植人数分别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一)热缺血时间≤10m i n的比例(K T S-01A)。
热缺血时间≤10min 的比例= 热缺血时间≤10min 的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二)冷缺血时间≤24h的比例(K T S-01B)。
冷缺血时间≤24h 的比例= 冷缺血时间≤24h 的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和团队工作效率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说明:(1)热缺血时间:从供体心跳停止或肾动脉阻断(亲属间活体捐献)到冷灌注的时间。
(2)冷缺血时间:从供肾冷灌注开始到植入体内恢复
血液再灌注的时间。
指标二、亲属间活体捐献者重大并发症发生率(KTS-02)
定义:亲属间活体肾脏捐献者,术后 30 天内发生的重大并发症的人数占同期亲属间活体肾脏捐献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者术后3t 天内亲属间活体捐献者重大并发症发生率=重大并发症发生人数× 1tt%
同期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亲属间活体肾脏移植技术水平和安全性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说明:亲属间活体捐献者重大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死亡和 2000ml 以上的大出血。
指标三、术后 30 天内死亡率(KTS-03)
定义:肾脏移植术后 30 天内受者全因死亡人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后 30 天死亡率=肾脏移植术后 30 天内受者全因死亡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体现肾脏移植手术操作的水平与近期治疗效果,用于评价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的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指标四、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KTS-04)
定义:肾脏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DGF 发生率= 肾脏移植术后发生 DGF 受者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是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说明:DGF 是指肾脏移植术后一周内需要透析治疗或术后一周血肌酐未下降至400μmoI/L 以下。
指标五、血管并发症发生率(KTS-05)
定义:肾脏移植术后 1 年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肾脏移植术后 1 年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受者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是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说明:肾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移植肾动静脉破裂和血栓、移植肾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瘤。
指标六、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KTS-06)
定义:肾脏移植术后 1 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人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肾脏移植术后 1 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肾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水平,是体现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说明:急性排斥反应,是肾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一种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肾脏移植术后几个小时至 6 个月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移植肾肿大和疼痛,同时伴有移植肾功能突然减退。
指标七、术后感染发生率(KTS-07)
定义:肾脏移植术后 100 天内发生感染的受者人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后感染发生率= 肾脏移植术后1tt 天内发生感染的受者人数× 1tt%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肾脏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治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说明:肾脏移植术后无症状的下尿路感染不在统计之列。
指标八、中国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CSRKT)数据报
送质量指标(KTS-08)
(一)数据完整度(K T S-08-01)。
定义:向CSRKT 系统报送数据的完整度得分累计值与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数据完整度= 所有病例的完整度得分累计值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后数据报送的完整性。
说明:每例肾脏移植报送数据的完整度得分=(实际录入
的重要参数的数量/规定录入的重要参数总数量)×100 。
(二)数据及时性(K T S-08-02)。
定义:完成肾脏移植手术后 72 小时内向 CSRKT 系统报送患者数占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数据及时性= 术后72 小时内报送的患者数×100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后,数据报送的及时程度。
(三)数据真实性(K T S-08-03)。
定义:向CSRKT 系统所报送数据的真实性总得分与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数据真实性= Σ 每例肾脏移植病例数据真实性得分×100
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后,数据报送的质量及真实性程度。
说明:数据真实性采取加权赋分,依据以下两项内容进行考察,各占50:
(1)查看所有病例相关数据报送情况是否合理,例如身高、体重、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重要参数是否在合理的阈值。
(2)按比例随机抽取各移植中心报送 CSRKT 系统的肾脏移植病例,数据管理员提供所抽取病例的生存情况证明
(如最近一次检查化验单)上交至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根据重要参数比对情况给出真实性得分。
各中心随机抽取病例数的标准如下图:
肾脏移植受者真实性抽取例数标准
统计时段内移植总数(例)抽取比例()抽取总数(例)
<10 100 --
10-50 -- 10
50-100 20 --
>100 -- 20
(四)受者总体随访质量(K T S-08-04)。
定义:该医疗机构所有病例的随访质量得分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
受者总体随访质量= 随访质量得分总和
该机构同期肾脏移植总人数
意义:反映肾脏移植术后受者的远期预后及该医疗机构对受者的管理水平。
说明:每例肾脏移植的随访质量得分=(实际随访次数/
应随访次数)×(实际录入的随访参数/应录入的随访参数)。
指标九、移植肾生存率(KTS-09)
定义: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后,在某段时间(1 年、3 年、5年等),移植肾脏的生存率。
计算公式: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 法)计算。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肾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说明:生存率需要和生存概率加以区别。
例如:已知某
医疗机构在术后 1 年内,有 98 例移植肾尚有功能,将其除以当年移植总人数(若为100例),即可得出该机构的一年
移植肾生存概率为98。
但由于没有引入具体的移植肾存活时间,生存概率不能反映移植肾的存活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而生存分析中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将医疗机构上报的
移植肾失功的病例、相应的术后失功时间导入统计软件,采
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复杂运算后得出该机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的移植肾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