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修复术)尿道下裂(hypospadia)是胚胎期尿道沟从后向前闭合不全二造成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尿道外口的位置,可将尿道下裂分为阴茎型、阴囊型及会阴型三大类。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病人不能站立排尿,阴茎腹侧弯曲。
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阴茎矫正术,第二期尿道成形术。
一、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伤口换药(或与阴茎头肿胀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手术后卧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二、观察要点1、阴茎局部血运情况(阴茎头是否充血、水肿、颜色是否发绀)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术前3日开始每日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皮肤各一次,并用络合碘棉球作局部擦拭。
3、病人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防止泌尿系感染。
术后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
2、减轻疼痛:用支被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
7岁以上病人遵医嘱给予口服雌激素,防止术后阴茎勃起,导致出血和疼痛。
3、观察血运,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提示血运不佳,应及时汇报医师给予处理。
每日用络合碘棉球擦拭尿道口两次。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预防。
术后第2日开始自会阴部向尿道口远端轻轻挤压,排出尿道内分泌物及脓液;用庆大霉素8万U浸润纱条,包裹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管固定,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拔除尿管后,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尿出口和尿线。
6、减轻腹压,预防便秘与感冒咳嗽,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
四、健康教育1、术后2-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出现排尿困难,及时门诊行尿道扩张。
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方法:通过术前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皮肤及肠道准备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术后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尿管护理、饮食指导、尿道口及会阴护理减少感染风险。
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建议,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家庭护理支持。
结果:283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尿瘘21例,通过温盐水坐浴6周内愈合10例,8个月后自愈1例,阴茎头裂开8例、尿道狭窄2例、憩室2例。
并发症率较低。
【关键词】尿道下裂;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护理;温盐水坐浴;出院指导尿道下裂是常见的小儿阴茎畸形,目前认为是胚胎尿道发育过程停滞所形成。
一般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阴茎下曲、包皮分布异常、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
尿道下裂一般根据尿道开口位置分为三种类型,即远段型(开口于阴茎头、冠状沟),中段型(开口于阴茎体腹侧),近段型(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区至会阴区)[1]。
男性儿童中发病率约为1/125~1/300[2]尿道下裂仅能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矫正。
由于手术精细程度、患者局部发育情况、术后护理等因素的制约,尿道下裂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几率。
本文通过对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小儿泌尿专业组进行治疗的283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了283例尿道下裂的患者,年龄1岁1个月~32岁。
其中初治病例207例,初治病例中远段型13例,中段型147例,近段型47例,再手术病例76例。
术后尿瘘21例,通过温盐水坐浴6周内愈合10例,8个月后自愈1例,阴茎头裂开8例、尿道狭窄2例、憩室2例。
2 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虽然尿道下裂发病率较高,但受到国内性观念的影响,家长和患者自身一般对此畸形较为看重。
多数家长和患儿(患者)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表现为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沟通,不愿参与相应的社会活动,心理压力大,悲观情绪严重,甚至部分多次手术患者对生活表现出绝望的态度,因此得当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信心的重要途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尿道管形成障碍所致。
按尿道开口位置分 4 型: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会阴型。
【临床表现】尿线细,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遗传史。
2、评估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及排尿情况,评估会阴部皮肤有无湿疹或溃烂。
3、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一、术前1、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3 日起即用肥皂水清洁阴茎、阴囊皮肤每日1 次。
二、术后1、见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
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
3、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如有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阴茎局部血运,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提示血运不佳,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4、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2500 ml,以达到自我冲洗的目的,进易消化、高纤维、高热量食物。
5、用支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污染。
术后给予雌激素应用,防止阴茎勃起而造成伤口疼痛和出血。
5、术后10-12 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
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一)伤口感染病情观察:体温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和性状及尿液检查结果。
护理:1、加强观察;2、鼓励病人多饮水,可起到内冲刷作用也有利于感染的控制;3、做好伤口及引流管护理;4、有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二)尿瘘病情观察:排尿通畅度,排尿形式有无改变。
护理: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
(三)尿道狭窄病情观察:能否自主排尿,有无排尿困难。
护理:通知医生及早行尿道扩张术。
心理安慰。
【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围术期护理在泌尿外科小儿尿道下裂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运用围术期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数据、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拔管时间为(9.58±1.12)天、住院时间为(13.72±1.41)天、相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为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成效显著,不仅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为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泌尿外科;尿道下裂患儿尿道下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严重者会出现阴茎下弯畸形,甚至会导致患儿成年后无法生育,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影响正常生活。
手术治疗是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因手术位置的特殊性,术后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尿道狭窄、尿痿等等,使后续治疗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开展对比实验,验证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对照组中患儿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3-11)岁、(7.58±3.47)岁。
研究组中患儿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4-11)岁、(7.96±3.81)岁。
两组基本资料,P>0.05,不存在明显差。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具体内容为:1)术前护理:对患儿疾病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提醒家属在患儿排尿后对尿道口周围进行充分清洗,对包皮过长者需翻转包皮进行清洗,在患儿术前2小时进行禁食禁水。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天~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 1.1级别护理: 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1.2基础护理: 1.2基础护理: 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1.4.饮食:□女性患者未在月经期□试验饮食□其他:□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生命体征监测 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术前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其他:□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1.5辅助检查:□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磁共振□胸片□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管道护理□疼痛护理7.饮食:□心电图□B超□CT □准备麻醉床□协助生活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肺功能□其他: 1.4术后护理:□心理护理□试验饮食□其他:1.6术前护理:□卧位、活动指导2.专科观察与护理:8.标本采集:□标本采集□生命体征监测 2.1 阴囊功能位:□血标本□痰标本□活动、卧位指导□静脉输液□氧疗□抬高□大小便标本□预防压疮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护理 2.2阴茎及龟头观察:9.辅助检查:□营养状况评估□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疼痛□肿胀□皮温□末梢血运□胸片□心电图□B超□手术耐受性评估□术后评估 2.3□排尿训练□肺功能□CT□其他:□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观察与护理: 2.4□导尿管固定稳妥,引流通畅10.专科观察与护理:□呼吸道准备 2.1阴囊功能位: 2.5□使用支被架10.1阴茎及龟头观察:□胃肠道准备□抬高 3.出院指导:□疼痛□肿胀□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2.2阴茎及龟头观察:□用药指导□皮温□龟头血运□配血准备□疼痛□肿胀□皮温□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11.□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末梢血运□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12.有无变异:□有□无□其他: 2.3 □使用支被架□嘱患者定期复查13□其他; 2.专科观察与护理: 2.4□尿道□护理□告知电话回访2.1 术前适应性训练:3.饮食:□协助办理出院□训练床上大小便□禁饮禁食□普通饮食 4.□其他:2.2阴囊功能位:□治疗饮食□试验饮食□抬高 4. □健康教育指导2.3阴茎及龟头观察: 5.有无变异:□有□无□疼痛□肿胀□皮温 6. □其他:□龟头血运2.4□尿道□护理(小儿外科)尿道下裂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3.□健康教育指导4.有无变异:□有□无5.□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尿道下裂再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首次成形术失败,多次成形术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26例尿道下裂患者首次甚至多次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会阴部分皮肤准备,术后进行引流管、伤口、会阴部护理及疼痛护理,排尿训练等。
随访6~18个月。
结果26例患儿新尿道均重建良好,阴茎外观良好,尿道开口于阴茎头,阴茎勃起伸直良好,术后并发尿瘘2例、尿道狭窄1例,无尿道憩室,并发症发生率为11.5%。
结论此护理方法是尿道下裂再次手术的较好护理方法。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尿道先天性畸形,手术方式多式多样,但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多数患儿需行多次手术治疗。
由于多数患儿首次手术失败后患处手术条件差,再次手术成功率更低,因而针对性护理对保证再次手术成功显得尤为重要。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于26例尿道下裂首次手术失败患儿,主要采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配合术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年龄3~12岁(中位年龄5.2)。
尿道下裂I型7例,Ⅱ型10例,Ⅲ型9例。
首次成形手术失败22例,多次成形手术失败4例。
1. 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行尿道下裂Snodgrass术。
阴茎头缝牵引线,尿道外口腹侧纵形剪开约0.5cm,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将尿道板两侧纵形切开(宽约0.8),近端绕过尿道外口,远端达阴茎头,尿道板背侧中缝纵形切开直达阴茎头,经尿道置入F8~F10双腔硅胶导尿管,用两侧尿道板包绕导尿管,于阴茎腹侧用吸收线缝合成形新尿道,将背侧包皮纵形剪开后,转移包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分层严密缝合,包扎[1] 。
2 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26例患儿新尿道均重建良好,阴茎外观良好,接近正常,尿道开口于阴茎头,阴茎勃起伸直良好,术后并发尿瘘2例,尿道狭窄1例,无尿道憩室,并发症发生率为11.5%。
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49-01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中常见的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报道男婴发病率分别为2~3‰和3.2%发生率很高[1]。
病因在胎内内分泌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尿道沟闭合不全形成尿道下裂。
外生殖器发育依赖双氢睾酮的调节。
双氢睾酮是睾酮经5-a还原酶的作用转化而成。
任何睾酮产生不足或转化成双氢睾酮过程出现异常均可导致;如尿道下裂等外生殖器畸形[2]。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2003年10月到现在我科共收治了11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29岁。
其中1例已结婚,阴茎头型。
其余114例均小儿,出生后发现尿道口异常、阴茎下弯尿流呈喷洒状而尿湿衣裤,不能站立排尿。
2 结果一期愈合62例(53.9%),二期愈合32例(27.8%),术后尿道瘘21例(18.2%)。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此病是先天性生殖器畸形,排尿姿势与众不同,因此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
术前讲解手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
保持自我形象,不做手术会影响阴茎发育,从而影响长大后的性交并介绍手术的经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要点让他们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3.1.2 术前皮肤的准备要仔细观察术区的皮肤有无炎症溃烂有无尿路感染,术前必须严格控制感染,方可安排手术。
术前备皮后指导患者淋浴。
3.1.3 肠道准备术前灌肠的目的术后3~5日内控制排便,并且术后保持术区的清洁和预防感染。
术前一日晚及术日晨均要做清洁灌肠,灌肠液量要充足,灌肠时要注意水温,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经苏醒返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于积极的治疗。
3.2.2 引流管的护理一般术后带回膀胱造瘘管和再造尿道里留置支架。
要保持膀胱造瘘管的通畅,防止其受压、折叠、扭曲。
一旦出现阻塞,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颜色、尿量,并详细记录。
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袋的固定不可高于膀胱水平面,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感染。
一般术后10~12天拔出再造尿道里留置支架,术后2周拔出膀胱造瘘管。
3.2.3 对伤口的护理伤口可用弹力绷带均匀轻加压包扎,包扎时压力需适中,不要过大,以防止新尿道坏死。
敷料拆除时间视手术类型而定,一般2~3天拆除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若有痂皮或血痂形成应用盐水纱布湿敷后除去,若发现创面感染应早拆除缝线[1]。
再造尿道口每天用碘伏消毒2次后喷济安舒能,每隔4小时可用小诺霉素稀释液滴于再造尿道外口处,以避免因再造尿道外口粘连而增加排尿阻力,预防术区的感染。
3.2.4 饮食护理要反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限制饮食的必要性和术后过早排便的危害。
排便用力,可增加切口的张力,在排便排尿中枢的控制下,常大小便一起排,可使尿液通过未完全愈合的尿道伤口,也可产生尿道瘘或残余尿液滞留于再造的尿道内,易使伤口感染,再加上手术切口距离肛门较近,粪便中的细菌进入到切口的深层组织易引起感染。
因此尿道下裂术后要多吃无渣流食,如奶类、果汁、菜汁、肉汤、各种营养液等,要求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
这样既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又能适当控制排便。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是增加排尿量,有利于尿路的清洁,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3.2.5对疼痛护理术后往往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疼痛。
患儿术后安排其家长陪住,满足患儿的心理依赖,并让其家长协助护理人员安抚患儿。
对疼痛反应较强烈时,报告医生要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
特别是术后一周左右患者感到会阴部瘙痒,以防患儿抓破伤口。
3.2.6 排尿护理术后3~4w自行排尿前要先夹住膀胱造瘘管,
经尿管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100~300ml,然后让患者站立排尿。
最初排尿时有些疼痛,要鼓励患儿勇敢面对。
排尿时注意观察再造尿道排尿是否通畅、尿线是否粗、尿线有无下斜、有无狭窄及漏尿,能否站立排尿。
3.2.7 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应卧床一周,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皮肤护理。
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敷料一旦浸湿、污染后要及时更换。
要注意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术后须注意患儿活动,防止损伤已愈合的成形尿道。
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4 出院指导
4.1注意保持会阴部温暖,防止因皮瓣遇冷收缩而导致排尿困难。
4.2每日温水坐浴,勤换内裤,保持会阴及外生殖器的清洁。
4.3要随时注意观察尿线粗细的变化,如果尿线逐渐变细,并出现排尿困难时,应及时就诊。
4.4已发生尿瘘的患者及家属讲解尿瘘发病率可从4%到30%~56%,尿瘘处理需术后半年瘢痕组织软化,血液供应重新建立后修复,小的尿瘘有尿液引流通畅的情况下有自愈的可能性[1]。
参考文献
[1] 马腾骧. 主编. 使用泌尿外科手术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5─492.
[2] 吴阶平. 主编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m].济南:山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