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杰斯忆索罗斯:很和善但不是朋友

罗杰斯忆索罗斯:很和善但不是朋友

罗杰斯忆索罗斯:很和善但不是朋友

编者按:在充满着陷阱与机会的美国金融市场,这对投资大师联手演绎了华尔街最成功的传奇之一。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双方的决裂,而分手二十多年来,双方对决裂原因都讳莫如深。

闪耀双子星

1970年美国股市崩盘,华尔街气若游丝。20世纪60年代接管了华尔街的“80后”正遭遇成长的烦恼。这批拥有名牌商学院背景、狂热投资热情的新一代基金经理人和证券分析师不断被金融局势所折磨。

29岁的罗杰斯也在频繁更迭的东家中寻找职业发展方向。当他撞到ASB公司时,遇见了索罗斯,他和罗杰斯在投资理念上非常趋同,两人很快开始合作,1971年罗杰斯在ASB的“双鹰基金”任投资分析师和索罗斯的助手。

那年,索罗斯41岁,按中国人的算法,正好大罗杰斯一轮,是同一个属相。二人一联手即创造了非凡业绩,不能不说相逢是缘分。

1973年,二人合伙创建“索罗斯基金”,后改名为“量子基金”。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正是冷战的第二阶段,美苏军备竞赛。罗杰斯敏锐地嗅到一个即将井喷的行业,他热血沸腾地对索罗斯说:“我发现了一条以前从未关注的大鱼——军工业。”而当时,一个拥有美国国防尖端武器核心技术和超强研发能力的行业,股价却不超过2美元。1974年,“索罗斯基金”建仓国防股,结果当然是收获了巨额回报。

二人分手多年后,索罗斯还常说“在量子基金,吉姆最重要的构想是第一个发现了国防军工股。当时没人注意到这个领域。”这样发现性的案例颇多。

如果二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卓尔不群。索罗斯曾尖锐批评“华尔街大部分证券分析师不过是公司管理层的传声筒,很少揭露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点索罗斯和罗杰斯观点出奇的一致:他们从不相信华尔街的分析师,更不看他们的投资报告。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依据独立思考带来辉煌业绩的“索罗斯基金”成了业界追捧的明星。20世纪70年代,这对黄金搭档几乎成了华尔街不败的神话。“量子基金”10年间投资回报率为4200%,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47%。

相忘江湖

被媒体誉为“双子星”的绝佳组合却最终不得不分开闪耀。变故始于1979年,二人的人生观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年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索罗斯,指控他操纵股市。

《水晶球》里这样记述:罗杰斯力主索罗斯一定要和SEC对簿公堂。但索罗斯说,“我准备签署《同意判决书》。对不起,吉姆,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事实上我确实这么干了!”罗杰斯惊呆了。随后,有关索罗

斯涉嫌不端交易的传闻接踵而至。

罗杰斯去意已决。这一年,算是“量子基金”最风光的时候,基金规模达到3.81亿美元,如日中天。在索罗斯看来,罗杰斯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无疑是中途撂挑子。愤怒的索罗斯拒绝兑现罗杰斯多年的合伙人股份和“量子基金”的利润分成。罗杰斯则动用了律师要“拿回属于我的东西和我的钱”。

一对亲密战友间的裂痕已再难弥合。

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又一次大危机席卷全球,《索罗斯带你走出走出金融危机》毫无意外地畅销着,罗杰斯也忙着宣传自己的《水晶球》,各自享受着指点全球金融市场的成就感。

《水晶球》中文版的作者杨青说:“29年来罗杰斯从未和索罗斯说过话,也从未见过他。”4月8日,在北京的新书发布仪式上,罗杰斯仍然不愿过多提及索罗斯,只是表示,“他更擅长交易,我更擅长研究。”

索罗斯颇具哲学思想。他的投资哲学认为:人的行为和经验不具有传播性,只有借鉴性,索罗斯只写投资哲学,而不写投资方法。

罗杰斯则很愿意与大家分享他的投资经验。他告诉人们的都是一些未来10年甚至20年有投资机会的领域。但急功近利的中国股民恨不能这个点石成金的投资圣手所言最好马上兑现为收益。罗杰斯因此招致非议。

 “多面人”索罗斯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话或许能概括罗杰斯眼中的索罗斯:“索罗斯很和善,但他不是朋友。”

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功底和思想的理论家,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同,他是用一种有着哲学思想背景的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把索罗斯再一次推向全球金融的前台。这位以“做空”而驰骋于世的投资家,他对危机的预言再一次受到举世关注。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在江湖上无人不晓。全球金融界的每一次风波,无论是风吹草动,还是风暴海啸,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但要准确描述一下他的身份,却不大容易。他是一位投资家,对冲基金的先驱之一,一生成功地投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但又不时与“投机”恶名相伴,甚至被有些国家政要称为“金融杀手”;他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致力于“开放社会”的思想推广,曾多次参与并见证诸如苏联解体与叶利钦、普京的崛起以及“颜色革命”等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但他自己却常以知识分子自居,发表了大量社会经济和哲学方面的著述,还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理念的推广,传授

他的哲学思想和“反身性理论”,俨然是一位学者和金融教育家;他还大量从事慈善事业,和许多富人一样拥有一顶“慈善家”的光环。像索罗斯这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在华尔街乃至国际金融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2008年底,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斯莱特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版的《索罗斯传》(Soros:WorldsMostInfluentialInvestor)。十几年前,索罗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而名噪一时的时候,斯莱特就撰写了《索罗斯旋风》(Soros:theLife,Times,andTradingSecretsoftheWorldsGreatestInvestor),当时的中译本译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家的生平与投资秘诀”。老的一版主要介绍了索罗斯的金融专业生涯和投资经营手段,新的一版着重谈了索罗斯的思想脉络和投资理念,更深层次地描绘了索罗斯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索罗斯的另一面。

索罗斯1930年8月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三十岁以前的生活好像和财富没有什么关系。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父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索父提瓦达是个不循规蹈矩,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一战时,他参加奥匈联军,被俄国人俘虏,后越狱从西伯利亚逃回。二战后期,德军占领匈牙利,提瓦达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便通过关系为一些犹太家庭,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家人伪造了身份证明,以掩盖其犹太血统。揣着假身份证的索罗斯一家在随后的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提瓦达的先见之明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可能对索罗斯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1947年索罗斯在父亲鼓动之下决定到伦敦去闯天下。初到伦敦的时候,他边打工边读书,倍感独立生活的巨大压力和孤独,直到被伦敦经济学院录取后命运开始转变。在以冷战思维为主导思想的学术氛围里,索罗斯沉湎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奥威尔的《1984》,随后他又遇到了被他一生奉为导师的卡尔·波普尔,在深入研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同时,索罗斯还深受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影响。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思想指导着索罗斯今后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实践,成为索罗斯一生都不曾偏离的目标。

毕业后,索罗斯在学术上并没有取得某种成功,他写的分析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的著作,甚至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直到若干年后才部分发表。为了生计,他从推销员做起,逐渐做了银行的见习生,后来又成为从事黄金和股票套利的交易员。虽然开始时并不成功,但却激发了他对于利用差价套利的兴趣。

1956年,他带着五千美元来到纽约,开始闯荡华尔街的江湖。他首先开始炒作当时没有人关注的欧洲股票,被称为“走在时间的前面”。六

十年代后期,他创立海外基金,正式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的生涯,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一直在抄底各类金融产品,寻找金融体系中的各种机会以获取暴利。

进入欧美社会后,他把名字由原来的索拉什(Shorosh)改为索罗斯(Soros)。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提出的科学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是其力量所在。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特点
按照这一推论,科学理论是无法得到证实的,必须被当作假说去接受证伪,只要它未被证伪,那就可认为其真实。索罗斯在金融领域正是这样不断地用“证伪”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经常立足于在事物的另一面来观察:它是真实的吗?我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吗?

索罗斯开始从事套利交易后,他从变化多端的金融市场中总结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规律。在索罗斯看来,自然现象有着较为清晰的因果逻辑关系,但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人的自身就成为影响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无法用简单的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投机市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据此索罗斯提出了他的反身性理论。所谓反身性,是指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物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反身性在观察者和实际事态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反馈,任何观察者在“观察”的同时实际上已经置身实际事态之中。就好像量子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所描述的一样,观察者在“观察”这一行为发生的同时,实际上就对被观察的事物发生了影响,得到的结论自然也和自己置身其中有关。索罗斯把自己操控的基金命名为“量子基金”就和这一理论有关。

索罗斯指出,不确定性现象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新现象,本来就根植于常理之中。而“人类事务的有些方面仍未有正确的解释,但原因不是因为反射观念才刚刚被发现,而是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竟刻意把这一概念隐瞒起来”。针对不确定性重要意义,他还明确指出,“真实价值不确定的陈述不但不是没有意义,而且还比真实价值可以确定的陈述重要。后者构成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真面目。但前者表达了我们与生俱

来的不完美的理解,却可以帮助我们形塑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当然,不确定性观念的深刻意义,在于引起人们对真理的重新评估,而不是对真理的否定。

索罗斯认为,在人类活动的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反身性的关联。从反身性理论出发来看经济学中的有效市场与均衡理论,就会发现其中隐含了巨大的“测不准”。供应与需求曲线的交叉只不过是对一个被设定了条件的理想状态进行的抽象概括,当遭遇供应或需求极度萎缩甚至停顿时,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的所有模型都会失效。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也像牛顿力学一样,受到了适用范围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在经历了1998年长期资本有限公司破产、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最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索罗斯的理论使我们无法回避。据此,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会趋向公认的均衡状态,而是遵循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市场的走势图有时候看起来是存在重复的,但实际的过程却是不确定且惟一的。索罗斯的交易思想不仅跨越了传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也和华尔街乃至整个经济学界汗牛充栋的数量模型精英们有所不同。

索罗斯说:“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和故事构成,他们是奠基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赚钱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判断前提是错误的,在虚假的趋势被戳穿以前及时脱身。”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安排,大多建立在一些错误的知识基础之上,就像哈耶克通过纯计划经济的演变推论出极权主义一样,目前的制度或安排总会导致灾难发生,这种易错性无法回避,迟早会降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它的蛛丝马迹,自我确认后奋力一击。

被台湾译者译为“金融炼金术”的观点,实际上是索罗斯关于金融思想及其操作模式的主要内容。索罗斯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学术研究上,而是把这些思想具体化并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操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使其产生了不同寻常的魅力。
索罗斯的金融思想表现在股票、外汇、债券市场,金融信贷、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等,其核心实际上是反身性理论在金融问题上的应用,同时,通过其金融思想,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反身性理论及其应用。

股票市场是检验反身性理论的最好场所,股票市场几乎是最符合经济学中完全竞争条件的市场:例如,集中的交易场所,同质的产品、低廉的交易和运输成本,即时的资讯、为数庞大的参与者确保无人能控制市场运作,还有各种规定严格和具体制度保证市场运作的相对公平。均衡思想指出,虽然股票的基本条件(

有关基本价值因素)在不断变化,股价可以或也应完全反映其基本条件的情况,并据此产生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手段。索罗斯认为,技术分析可靠性也许有概率上的意义,它除了认识到股价由供需决定,以及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预测未来外,并无更深的思想基础。因此,它并不能在预测实际事件的发展趋势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有限的。而所谓“基本分析”则是均衡思想直接衍生的产物,更是扭曲了市场的真实情况。

索罗斯指出,股价并不是由基本价值单方决定,实际中股价的变化也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其基本价值,如通过股票选择权的发行与购回以及各种形式的公司交易等;股价还可以更多复杂的方式影响公司的形象,如信用等级、产品的市场形象、管理信赖度等。市场也只是整个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而不能像基本分析方法所言可以通过股价来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预期反映。因此,“市场并不永远是正确的”,甚至“市场总是错的”。股价与其基本价值的关系是反身性的,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的差异,正是推动该过程的主要因素。他的基本判断是:1.市场在方向上永远具有某种偏颇。2.市场能够影响它所预测的事件。

索罗斯为股票操作方式提出了三个基本变量:股票价格、流行偏颇(PrevailingBias)和基本趋势(UnderlyingTrend),这三个基本变量运作与股票市场,形成了盛衰循环的过程。其中反身性理论体现在其中有二:1.股价的变化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股票的基本面(不论基本面具体含义是什么),这种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某种金融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改变发挥影响)。2.股票投资者对基本趋势的认知一定存在瑕疵。这样,瑕疵的最终暴露,必然会促使流行偏颇产生逆转,如引起自我修正则可忽略;如果这种逆转引起基本趋势的反转,则反方向的自我增强过程将形成,这正是反身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当然,判断该瑕疵是什么,以及它在何时和以何种方式出现,正是认识盛衰循环的关键和困难所在。

索罗斯认为,建立在反身性理论上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意义在于弥补了基本分析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可以调和。基本分析试图说明基本价值如何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而放射模型则强调股价如何能够影响基本价值,前者是静态的观点,后者则是动态的观点。其实,可错、反身性、不确定性既是索罗斯模式的思想基础,也是此模式的操作特点,一劳永

逸的操作方法是不存在的。

因此,从1992年狙击英镑、1987年做空标普指数期货到1997年放空泰铢和恒指,索罗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抄底大师”,只不过判断底部的方法与众不同。

应当说,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功底和思想的理论家,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同,他是用一种有着哲学思想背景的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这就是书中表现的、我们所不熟知的索罗斯的另一面。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把索罗斯再一次推向全球金融的前台。这位以“做空”而驰骋于世的投资家,他对危机的预言再一次受到举世关注。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在江湖上无人不晓。全球金融界的每一次风波,无论是风吹草动,还是风暴海啸,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但要准确描述一下他的身份,却不大容易。他是一位投资家,对冲基金的先驱之一,一生成功地投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但又不时与“投机”恶名相伴,甚至被有些国家政要称为“金融杀手”;他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致力于“开放社会”的思想推广,曾多次参与并见证诸如苏联解体与叶利钦、普京的崛起以及“颜色革命”等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但他自己却常以知识分子自居,发表了大量社会经济和哲学方面的著述,还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理念的推广,传授他的哲学思想和“反身性理论”,俨然是一位学者和金融教育家;他还大量从事慈善事业,和许多富人一样拥有一顶“慈善家”的光环。像索罗斯这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在华尔街乃至国际金融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2008年底,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斯莱特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版的《索罗斯传》(Soros:WorldsMostInfluentialInvestor)。十几年前,索罗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而名噪一时的时候,斯莱特就撰写了《索罗斯旋风》(Soros:theLife,Times,andTradingSecretsoftheWorldsGreatestInvestor),当时的中译本译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家的生平与投资秘诀”。老的一版主要介绍了索罗斯的金融专业生涯和投资经营手段,新的一版着重谈了索罗斯的思想脉络和投资理念,更深层次地描绘了索罗斯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索罗斯的另一面。

索罗斯1930年8月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三十岁以前的生活好像和财富没有什么关系。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父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索父提瓦达是个不循规蹈矩,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一战时,他参加奥匈联军,被俄国人俘虏,后越狱从西伯利

亚逃回。二战后期,德军占领匈牙利,提瓦达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便通过关系为一些犹太家庭,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家人伪造了身份证明,以掩盖其犹太血统。揣着假身份证的索罗斯一家在随后的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提瓦达的先见之明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可能对索罗斯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1947年索罗斯在父亲鼓动之下决定到伦敦去闯天下。初到伦敦的时候,他边打工边读书,倍感独立生活的巨大压力和孤独,直到被伦敦经济学院录取后命运开始转变。在以冷战思维为主导思想的学术氛围里,索罗斯沉湎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奥威尔的《1984》,随后他又遇到了被他一生奉为导师的卡尔·波普尔,在深入研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同时,索罗斯还深受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影响。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思想指导着索罗斯今后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实践,成为索罗斯一生都不曾偏离的目标。
毕业后,索罗斯在学术上并没有取得某种成功,他写的分析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的著作,甚至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直到若干年后才部分发表。为了生计,他从推销员做起,逐渐做了银行的见习生,后来又成为从事黄金和股票套利的交易员。虽然开始时并不成功,但却激发了他对于利用差价套利的兴趣。

1956年,他带着五千美元来到纽约,开始闯荡华尔街的江湖。他首先开始炒作当时没有人关注的欧洲股票,被称为“走在时间的前面”。六十年代后期,他创立海外基金,正式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的生涯,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一直在抄底各类金融产品,寻找金融体系中的各种机会以获取暴利。

进入欧美社会后,他把名字由原来的索拉什(Shorosh)改为索罗斯(Soros)。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提出的科学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是其力量所在。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特点。

按照这一推论,科学理论是无法得到证实的,必须被当作假说去接受证伪,只要它未被证伪,那就可认为其真实。索罗斯在金融领域正是这样不断地用“证伪”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经常立足于在事物的另一面来观察:它是真实的吗?我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吗?

索罗斯开始从事套利交易后,他从变化多端的金融市场中总结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规律。在索罗斯看来,自然现象有着较为清晰的因果逻辑关系,但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人的自身就成为影响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无法用简单的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投机市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据此索罗斯提出了他的反身性理论。所谓反身性,是指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物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反身性在观察者和实际事态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反馈,任何观察者在“观察”的同时实际上已经置身实际事态之中。就好像量子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所描述的一样,观察者在“观察”这一行为发生的同时,实际上就对被观察的事物发生了影响,得到的结论自然也和自己置身其中有关。索罗斯把自己操控的基金命名为“量子基金”就和这一理论有关。

索罗斯指出,不确定性现象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新现象,本来就根植于常理之中。而“人类事务的有些方面仍未有正确的解释,但原因不是因为反射观念才刚刚被发现,而是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竟刻意把这一概念隐瞒起来”。针对不确定性重要意义,他还明确指出,“真实价值不确定的陈述不但不是没有意义,而且还比真实价值可以确定的陈述重要。后者构成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真面目。但前者表达了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完美的理解,却可以帮助我们形塑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当然,不确定性观念的深刻意义,在于引起人们对真理的重新评估,而不是对真理的否定。

索罗斯认为,在人类活动的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反身性的关联。从反身性理论出发来看经济学中的有效市场与均衡理论,就会发现其中隐含了巨大的“测不准”。供应与需求曲线的交叉只不过是对一个被设定了条件的理想状态进行的抽象概括,当遭遇供应或需求极度萎缩甚至停顿时,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的所有模型都会失效。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也像牛顿力学一样,受到了适用范围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在经历了1998年长期资本有限公司破产、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最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索罗斯的理论使我们无法回避。据此,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会趋向公认的均衡状态,而是遵循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市场的走势图有时候看起来是存在重复的,但实际的过程却是不确定且惟一的。索罗斯的交易思想不仅跨越了传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也和华尔街乃至整个经济学界汗牛充栋的数量模

型精英们有所不同。
索罗斯说:“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和故事构成,他们是奠基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赚钱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判断前提是错误的,在虚假的趋势被戳穿以前及时脱身。”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安排,大多建立在一些错误的知识基础之上,就像哈耶克通过纯计划经济的演变推论出极权主义一样,目前的制度或安排总会导致灾难发生,这种易错性无法回避,迟早会降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它的蛛丝马迹,自我确认后奋力一击。

被台湾译者译为“金融炼金术”的观点,实际上是索罗斯关于金融思想及其操作模式的主要内容。索罗斯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学术研究上,而是把这些思想具体化并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操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使其产生了不同寻常的魅力。

索罗斯的金融思想表现在股票、外汇、债券市场,金融信贷、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等,其核心实际上是反身性理论在金融问题上的应用,同时,通过其金融思想,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反身性理论及其应用。

股票市场是检验反身性理论的最好场所,股票市场几乎是最符合经济学中完全竞争条件的市场:例如,集中的交易场所,同质的产品、低廉的交易和运输成本,即时的资讯、为数庞大的参与者确保无人能控制市场运作,还有各种规定严格和具体制度保证市场运作的相对公平。均衡思想指出,虽然股票的基本条件(有关基本价值因素)在不断变化,股价可以或也应完全反映其基本条件的情况,并据此产生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手段。索罗斯认为,技术分析可靠性也许有概率上的意义,它除了认识到股价由供需决定,以及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预测未来外,并无更深的思想基础。因此,它并不能在预测实际事件的发展趋势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有限的。而所谓“基本分析”则是均衡思想直接衍生的产物,更是扭曲了市场的真实情况。

索罗斯指出,股价并不是由基本价值单方决定,实际中股价的变化也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其基本价值,如通过股票选择权的发行与购回以及各种形式的公司交易等;股价还可以更多复杂的方式影响公司的形象,如信用等级、产品的市场形象、管理信赖度等。市场也只是整个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而不能像基本分析方法所言可以通过股价来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预期反映。因此,“市场并不永远是正确的”,甚至“市场总是错的”。股价与其基本价值的关系是反身性的,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的差异

,正是推动该过程的主要因素。他的基本判断是:1.市场在方向上永远具有某种偏颇。2.市场能够影响它所预测的事件。

索罗斯为股票操作方式提出了三个基本变量:股票价格、流行偏颇(PrevailingBias)和基本趋势(UnderlyingTrend),这三个基本变量运作与股票市场,形成了盛衰循环的过程。其中反身性理论体现在其中有二:1.股价的变化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股票的基本面(不论基本面具体含义是什么),这种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某种金融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改变发挥影响)。2.股票投资者对基本趋势的认知一定存在瑕疵。这样,瑕疵的最终暴露,必然会促使流行偏颇产生逆转,如引起自我修正则可忽略;如果这种逆转引起基本趋势的反转,则反方向的自我增强过程将形成,这正是反身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当然,判断该瑕疵是什么,以及它在何时和以何种方式出现,正是认识盛衰循环的关键和困难所在。

索罗斯认为,建立在反身性理论上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意义在于弥补了基本分析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可以调和。基本分析试图说明基本价值如何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而放射模型则强调股价如何能够影响基本价值,前者是静态的观点,后者则是动态的观点。其实,可错、反身性、不确定性既是索罗斯模式的思想基础,也是此模式的操作特点,一劳永逸的操作方法是不存在的。

因此,从1992年狙击英镑、1987年做空标普指数期货到1997年放空泰铢和恒指,索罗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抄底大师”,只不过判断底部的方法与众不同。

应当说,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功底和思想的理论家,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同,他是用一种有着哲学思想背景的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这就是书中表现的、我们所不熟知的索罗斯的另一面。

成为投资大师的第一步

1964年5月,罗杰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份来自华尔街的工作和一张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选择进入自己尚分不清股票和债券为何物,但却收入不菲的华尔街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向往,且每年还有2000美金奖学金的牛津大学呢?罗杰斯哪个都不想放弃,他问多米尼克证券合伙人公司的面试官能否只做暑期工,公司考虑了很久,决定给他这次机会。“我立刻就爱上了证券投资,再没有发现比这更有诱惑力的事情。”罗杰斯没想到,他在这里找到了终生职业。1964年夏天,罗杰斯

来到华尔街多米尼克公司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华尔街实习生生活”。在这里他担任助理分析师。最初罗杰斯是在多米尼克做市场研究,撰写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那年夏天,22岁的罗杰斯在华尔街开立了人生第一个股票账户,以每股350美元的价钱买了一点IBM股票,等到罗杰斯结束多米尼克公司的暑期工时,他卖掉了手中为数不多的IBM股票。尽管仅赚了一点点,但这样的成绩足以令初涉股市的罗杰斯感到欣喜。

1968年,罗杰斯在华尔街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做助理分析师,年薪12000美元,并用仅有的600美元开始投资股票。

首次披露与索罗斯分手内幕

1973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合伙创立了后来的量子基金,1979年基金规模逼近2亿美元。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对曾经亲密无间的黄金搭档各奔东西呢?过去的29年里,罗杰斯一直三缄其口,而在书中他披露了原因:一是两人在用人方面有巨大分歧,罗杰斯在招募员工时倾向那些品质好、聪明的员工,而索罗斯更注重名校毕业生。二是罗杰斯认为索罗斯对办公室女下属的态度不合适,会影响公司士气,会让其他女性员工认为,难道非要依赖如此的“潜规则”才能在办公室里“上位”吗?三是,当年索罗斯在罗杰斯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为操纵一只股票的价格,索罗斯本人后遭起诉,这直接影响了公司和罗杰斯本人的声誉。这成为罗杰斯出走的最直接导火索。在谈到两人最大的不同点时,罗杰斯说:“索罗斯是优秀的交易员,而我更擅长做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