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25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并发展。
柏拉图主义重视形而上学的研究,强调理念的存在与普遍性。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念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而不变的真理。
柏拉图主义认为,通过思维与直觉的力量,人们可以领悟理念,达到对最高真理的认知。
在柏拉图主义的哲学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是“理念之洞穴”。
柏拉图用这个寓言来形容人们对真理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象征性的洞穴中,只能看到洞穴壁上的影子,而无法看到洞穴外的真实世界。
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思维的提升,人们才能逐渐认识和理解理念的真理。
在柏拉图主义的体系中,合乎道德、公正、善良和美德是至高无上的价值。
柏拉图主义强调个体的精神提升和灵魂的净化,通过道德修养和智慧的培养,人们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另外,柏拉图主义也对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提出了完美国家的构想,认为理性和公正的统治者应当领导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他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协作和合作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总的来说,柏拉图主义是古代哲学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深刻内涵的哲学流派。
通过思索理念之美、之善、之真,人们可以获得内在的智慧和道德灵感,实现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价值。
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贯穿古代和现代,对哲学、宗教和人文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想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大流派,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这个哲学体系里,柏拉图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认为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而物质世界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影像。
同时,柏拉图也提出了一种伦理观,即只有通过知识和思考,才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追求真理是人类最高尚的追求。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受到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的影响,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政治和宗教领域。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并不是一回事。
理想世界是世界的本体,而现实世界只是理想世界的一个借口,每个人的本质都来自于理想世界,理想世界才是真正的存在,而现实世界只是人们感知的存在。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欲望、情感和理性。
欲望是使人需要满足的感觉,情感是使人感觉快乐或痛苦的感觉,而理性是使人思考、认知真理的能力。
三个部分组成的灵魂对于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柏拉图提倡人应该通过知识和思考,正确地引导和控制自己的灵魂,使其达到和谐和升华的状态。
因为柏拉图认为理智是带领人走向真理和美的唯一途径,因此他将教育视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及世界,激发人的理性思维,从而反思人生,追求真理。
他主张从小培养孩子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正义感,最终能够引导孩子走向真理之路,达到人生的最高价值。
此外,柏拉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也有一定的关注。
他构想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即理想国(《理想国》),其中每个人都能够和谐共处,享受幸福。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按照每个人的本质属性来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专门的培养和教育,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并且服务于整个社会。
他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一种互惠互利、分工合作的思想,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角色,相互地协调和支持,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的来说,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普希金诗歌《柏拉图主义》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普希金诗歌《柏拉图主义》原文及赏析【导语】:柏拉图主义 1819 我知道,丽金卡,我的朋友,为了谁,你用甜蜜的淡淡哀愁来寄托你的空闲; 还要悄悄避着疑心的女伴,其实我知道,你是在把谁怀念。
一、认信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特质,然而三一神学不是其发展始初就已完备的基本教义。
经过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中间历经极为复杂的挑战、辩论和规范过程,东西方教父始在公元325年确立了尼西亚信经(NiceneCreed),并经过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CouncilofConstantinople)的某些增删,最终确立了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史称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Niceno-ConstantinopolitanCreed),几近历经400年。
此后,奥古斯丁(Augustine)在拉丁基督教神学中重新表述这一信经,表面看只是重复了信经的立场,然而他关于“圣灵乃是从圣父和圣子而出”即“和子”(filioque)的表述,成为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即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基督教所历经的这千年,如以三一神学与基督信仰之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公教会在多元中寻求合一的艰苦努力,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确立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了早期基督教信仰之于大公性的卓越追求。
1)然而,基督教的多元性一直内在于合一性寻求之中,表现出基督信仰神学视野的极大张力。
这是第二阶段基督信仰演变的主要特征。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之后,先是以弗所会议(CouncilofEphesus公元431年)和迦克墩会议(CouncilofChalcedon公元451年)关于基督一性说(Monophysitism)的争论,建立了“圣子”位格的神人两性论,埃及(Egypt)和叙利亚(Syria)教会却因为支持基督一性说从大公教会中分离了出去。
虽然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553年)试图挽回这样的分裂,然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680年)表明这种裂痕已是无可弥补的了。
如果说由基督论解释上的差别引起大公教会局部分裂的话,那么稍后展开并导致更大争论的“和子句争辩”(filioquecontroversy),最终成为导致东方教会从大公教会中分离出去的重要诱因。
柏拉图个人简介柏拉图(希腊语:Π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
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
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
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
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
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
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的理想国作者:柏拉图文章来源:浏览:5715 次柏拉图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柏拉图家境优裕,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文法、修辞、写作成绩优秀,并对文学很感兴趣,写过不少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
他身体健壮、体力过人,非常喜爱体育活动,擅长多项运动项目。
他也喜爱音乐和绘画,并有较高造诣。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柏拉图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著名的一派,以其创始人——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下:1.观念主义:柏拉图学派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观念的形式,这些观念是人类脑海中的抽象概念。
因此,世界是人类认识的产物,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理性主义: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的理性是获得真理和知识的唯一途径。
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人类可以掌握真理。
3.至善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至善。
至善是一种绝对的理想状态,包括智慧、知识、善行和幸福。
4.万物皆有理:柏拉图学派认为,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并且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这些规律和原则。
5.人类本性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理性动物,并且人类的本性是追求至善的。
6.共同体理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应该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应该追求公平和公正,并且应该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柏拉图学派认为,这种理想的共同体应该由哲学家统治,因为他们是唯一真正理解至善的人。
7.性别平等:柏拉图学派的许多代表人物,如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认为男女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他们认为,男女在智慧和能力方面都是完全相等的,并且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政治和教育活动。
8.古希腊哲学史:柏拉图学派对古希腊哲学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不仅创立了观念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还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
他们的贡献使得古希腊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基础,并且对后来的哲学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自然哲学:柏拉图学派对自然哲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即土、火、水、空气。
他们还认为,万物皆有理,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则。
10.伦理学:柏拉图学派对伦理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追求至善的,并且至善包括智慧、知识、善行和幸福。
柏拉图的理念论内容及其影响柏拉图的理念论内容及其影响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在各个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事物之后,其实是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变的规律性认识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柏拉图理念论内容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理念论的提出如果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什么里程碑式的人物,那一定非苏格拉底莫属了,之前的西方哲学家主要都在探索自然的本原,而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不只是关注像本源那种自然哲学了而开始去探讨和关注道德的哲学,也就是"美德即知识"。
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了,如"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德性的知识,要提高人的内心境界,就必须要分清和辨别真伪,美丑和善恶,但是,具体的美德因为个人,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那种最真实的,永恒的美德,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去寻找,这继承而且深刻揭示了苏格拉底的心灵内在原则、定义,所以最后,柏拉图创立了理念论。
柏拉图在充斥着民主派与贵族派你争我夺轮番执政的战争中长大,目睹了他们之间彼此厮杀的场面,这深深的影响了他,战争之后民主政体被废除了,暴力镇压人民的政权让柏拉图感到失望,民主政权复辟后,这个政权又残忍的处死了苏格拉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开始产生了"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认为只要人变得善良了心灵得到净化了,社会和国家才会稳定和安宁,所以他企图"以德治国",主张哲学家去统治和改造国家,为"理想国"而奋斗,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理念论的内容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平时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变动的,所以是不真实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而概念并不只是说是只存在于人的心中的思想抑或道德的领域,它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一般概念也可以叫做"理念"。
柏拉图名词解释
柏拉图的思想涉及到许多领域,他被誉为“智慧之父”,因为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思想观点。
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自然,人类的本性是理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公正的社会结构,而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基础是智慧和理性。
柏拉图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作《理想国》深受众多哲学家的崇敬,其中的观点被称为“柏拉图主义”,它强调了政治理想的实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柏拉图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发现了许多哲学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象征逻辑”,这一理论的发现使哲学的理性思维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总之,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宇宙、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的思想也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他的发现也使哲学的理性思维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柏拉图的思想和发现都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他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简单总结柏拉图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他对哲学、政治、伦理等领域的研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由他的著作《理想国》和《饥饿者》等几部重要作品组成,他的思想被称为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主要关注三个核心问题: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他认为真理的发现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和哲学讨论才能实现,反对感觉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主张通过理性思考来寻求智慧。
他的哲学方法主要是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和讨论,达到真理的认识。
在形而上学方面,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Forms)” 的概念。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或副本,真正的存在是理念,它们是完美、不变、永恒的。
而世界上的事物只是对理念的模仿,是不完美的。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观察事物的本质来了解理念的存在,达到智慧的境界。
在伦理学方面,柏拉图认为道德是智慧和正义的目标,而智慧和正义来自于对理念的认识。
他提出了“哲人王”思想,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理念的存在和真理,因此只有他们才能成为治理社会的合适人选。
他认为社会应该按照等级制度来组织,不同阶层的人负责不同的职责,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此外,柏拉图还提出了关于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了解理念的存在,并达到真理的境界。
他提出了“智者王”的观念,认为哲学家和智者应该成为社会的领导者,通过他们的智慧来指导和管理社会。
总结来说,柏拉图的思想强调了理性思考、对话和哲学讨论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理的发现和智慧的追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目标,而这需要通过对理念的认识和深思熟虑来实现。
他的哲学体系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研究。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教育和社会组织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现实主义比较1. 引言1.1 概述在人类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
他的作品《理想国》探讨了一个追求真理和公正的理想社会。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为了追求效率和个人利益,现实主义成为一种常见的政治哲学立场。
本文将比较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现实主义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介绍柏拉图的生平背景以及《理想国》所包含的概念和内容;然后讨论现实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基本原则和观点;接着,我们将重点比较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现实主义在政治观点、社会模式和对人类幸福和公正追求方式方面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并就柏拉图的理想国价值及现实主义进行一些反思与展望。
1.3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哲学立场,并提供一些对于柏拉图思想和现实主义的思考与议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于理想社会和现实政治体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文也将就柏拉图的理想国价值及现实主义进行一些反思与展望,以给予读者启示与思考。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2.1 柏拉图的生平背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对哲学、政治和教育等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2.2 理想国的概念与内容在柏拉图的作品《理想国》中,他构建了一个理论上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整个理想国被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战士和生产者。
统治者由哲人统治,战士负责保卫城市,而生产者则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此外,柏拉图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和艺术等方面的观点。
2.3 理想国的特点与目标理想国具有许多特点。
首先,它是一个崇尚智慧和真理的政体,只有哲人才能成为统治者。
其次,它强调公共利益高于私人利益,并且努力实现公正与公平。
【简介】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
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
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
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
新柏拉图主义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
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宗教哲学的典型。
新柏拉图主义流行于公元3—5世纪。
它虽然被归属于柏拉图主义阵营,但却带有折衷主义倾向,与亚里土多德学说和斯多亚派有着明显的联系。
目录特点根源发展内容三大本体第一本体为“太一”1.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2.不具备多样性原初的一3.不可知性流溢说第二本体“理智”1.心灵2.理智第三本体“灵魂”展开特点根源发展内容三大本体第一本体为“太一”1.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2.不具备多样性原初的一3.不可知性流溢说第二本体“理智”1.心灵2.理智第三本体“灵魂”展开编辑本段特点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利亚、雅典。
编辑本段根源发展新柏拉图主义最早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那里几百年间一直都是希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交会地。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萨卡斯(Ammonius Saccas),不过最重要的人物则是他的学生普罗提诺(Plotinus, 204/5~270年)生于埃及。
普罗提诺早年在亚历山大学习、研究,直到公元243年到罗马定居。
普罗提诺的作品主要都是他晚年的讲课笔记,并流露出一定程度的神秘主义色彩。
他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等思想熔为一炉,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神学思考铺平了道路。
与柏拉图的“理念”相似,普罗提诺也将美的根源归结到彼岸世界,并对有别于世俗艺术的“美”的追求本身怀有极高的期待。
这一方面使西方人借助艺术寻求超越的冲动得以传递,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批评去揭示文学背后所隐喻着的永恒真理甚至信仰的启示。
What is Idealism?
柏拉圖(Plato)的理想主義(Idealism),或譯為「觀念論」。
此種觀點認為:真正的和絕對的實在(reality)是完滿的、獨立存在的、不變的、永恆的形式(觀念)領域,是所有知識的真正對象。
(P. 190)
柏拉圖的觀念論形式(form, Plato’s theory of ideal)亦稱Plato’s theory of ideal。
認為有兩個世界:(1)超越的(本質的)絕對、完全、不變的觀念形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善」(agathon)是首要的(通常解釋為這是美[beauty]與真[truth]),且為一切其他的東西,如正義、節制、勇敢等的來源。
(2)現象的世界(表現出來的世界)為在流動狀態中的一些事物所構成,其仿效(模仿、分有、參與)觀念世界,但並不是成功的。
(P. 163)
對這些「觀念形式」固有完全性的愛(引力、親密),影響(引起、推動)「現象世界」中的事物發生變化、運動、活動、追求目的。
現象世界是我們感覺的、普遍的、日常的經驗,它是變化的、虛幻的、不穩定的、錯誤的、有限的。
永恆形式的世界是實在的、真實的、永恆的世界。
經過專門訓練的理性有時使我們認識到一點,人可以在事物的多樣性中想像和認識到一點,諸如平等、圖、紅、人等抽象,它們給我們以有形式存在的指示。
(PP. 163-164)
資料來源:Peter A. Angeles原著,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2004)。
哲學辭典(第2版)。
臺北: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