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

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

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
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156

https://www.doczj.com/doc/7610878786.html,

界浅析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

伍盈, 陈路兰/四川音乐学院

摘 要:“标题党”是一种新闻失范现象,它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利用低俗、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牟取利益。它在新媒体传播中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条例;媒体应该树立正确传播理念;受众应该增强媒介素养教育,这样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的规避。关键词:标题党;产生的原因;分类;危害;规范引 言

根据CNNIC 第44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为61.2%,新增网民2598万人,较2018年末增长1.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1%,较2018年底增长了0.5%[张晓娜: CNNIC 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8月31日,第1版。]。该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手机的普及,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发生变化,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迅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而“标题党”正是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

一、概述

(一)“标题党”的定义

新媒体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是指一些新媒体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提高信息点击率,通过制造噱头,运用各种炒作手段,对标题进行煽情加工,吸引人们的关注的一种标题加工行为[1]。加工后的标题特别夸张,发布的内容甚至与比标题毫不相干,因此“标题党”具有很高的误导性和欺骗性。尤其处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标题党”通过网络的肆意传播,大量的虚假信息闯入我们的眼中,扰乱社会思潮。

(二)“标题党”产生的原因

1.新媒体的经济收入与点击率正相关

当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经济收入甚至决定了一个媒体的存亡。只有赢得了点击率才会有机会赢得变现收入,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的新媒体才可以吸引广告主向媒体投放广告、在推文中为产品商植入产品。比如微信公众号“咪蒙”,以独特的标题和极具风格的内容吸引了一大批的受众,在封号之前“咪蒙”的头条广告已经报价70W,正因为“咪蒙”的阅读量、点击率非常可观。现在很多新媒体、自媒体的经济收入都与点击率挂钩,导致部分媒体罔顾法理人伦和社会影响,在“标题”上大做文章。

2.新媒体行业缺少监督者和约束者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新媒体行业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行业内部没有形成相应的行业规范、行业准则。缺少约束的新媒体犹如脱缰野马,不断践踏着社会道德的底线。抱着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目的,新媒体从业者不在新闻内容上下功夫,提高新闻质量,而把着重点放在标题之上,加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不是十分完善,挂羊头卖狗肉的“标题党”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

3.新媒体行业门槛较低

新媒体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没有专业要求,非新闻专业的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只需要对运营规则有简单的了解,就可以进入新媒体大门,大展身手。由于没有经过系统

全面培训,这部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质普遍较低。当海量的信息向他们涌入,如何甄选出真、善、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不被重视,如何抓住更多的眼球,如何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如何赚取更高的利益,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4.公众对新闻的快餐式阅读《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发表的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的人平时看新闻时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2]。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公众在新闻阅读上基本采取快餐式阅读,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大量的信息,只是简单的浏览标题,粗略的浏览一下正文。所以标题就成为了吸引公众眼球的利器。许多新媒体正是抓住了公众阅读的这一特点,对标题做起了文章。

二、“标题党”的分类

(一)极为夸张,夸大事实

“养生知道”在百家号中所登载的一篇标题为《掉头发最该补的东西竟然是它?99%的人都不知道!》的新闻,实际上标题和文章的数据全是作者的主观猜测,故意用夸张的数字来博取读者的眼球,并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撑。比如《20条经验总结5000年文化精华,不看后悔》,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仅仅是20条经验就能够总结的?有新媒体使用“世界无敌”等过于绝对和浮夸的词汇,激发网民共鸣,获得点击量。这些发布者为了牟利,常常在标题中嵌入无法用实例和数据验证的偏颇观点,大做文章。

(二)调性低俗,用词荒诞

有一篇登载在互联网中标题为《大学校长的秘密情史,太让人意外了!》的文章曾被广泛传播。该标题暗示某大学校长可能有不能见光的不伦事件,又用“意外”二字制造悬念感,同时将公众心目理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谦谦君子形象与“秘密情史”放在一起制造对比,营造戏剧冲突感。然后内文却讲的是该大学校长嗜书如命,珍爱自己满屋的藏书,除了自己结发妻子之外,视藏书为爱人。又如题为《房事压力下的都市男女》一文,实则讲述的是房价问题。鱼龙混杂的自媒体发布此类低俗标题,不胜枚举。虽说此类调性低俗的标题取得了一时的关注和浏览,但是长此以往,必定会失去其媒体公信力、美誉度,得不偿失。

(三)偷换概念,扭曲真相

曾经有一篇报道,视频本身内容是林俊杰和周杰伦在演唱会上合唱《算什么男人》,却被一些新媒体转载并且将标题命名为:《震惊,著名lol 玩家和DOTA 玩家互斥对方不算男人,现场数万人围观》。发布者利用读者的好奇心,歪曲事实真相,用带有争议和八卦的标题去引导网民贡献阅读量。

网易新闻在2016年转载新华网报道的新闻时,将新华网发布的原标题为《多地整治网约车探索“规范路径”》重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