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的创新发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3
12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灵山拈花湾为例THE APPLICATION OF ZEN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TAKING WUXI LINGSHAN NIANHUAWAN AS AN EXAMPL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黄缨 凌彤2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相对于诗、书、画而言,景观艺术中包含的实践性使它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独具特色,既有物质形态可感可触的客观真实,又有主观情感产生的精神意义,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
可以说,景观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2]。
将禅意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兴盛时期。
唐、宋时期,随着禅宗的兴盛,许多士大夫将佛事活动与园林结合在了一起[3],在园中参禅养心,吟诗作画、参禅礼佛,其整体景观呈现出安静闲逸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林立,交通簇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开启了人们对静谧、平和生活的向往,将禅意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可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恬淡生活的追求。
古朴的建筑、简单的装饰、大开大合的空间,让人们歆享禅意文化所带来的美好,而且通过环境空间让人们切身感受禅意文化所蕴含的意境,深入了解禅意文化的内涵[4]。
3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1删繁就简的空间结构不同的空间结构包含着不同的语义内涵和形式美感,并且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信息。
例如水平线能够带给人平和、安定、平静的感觉;垂直线则表达着简约、率真与速度;曲线代表着柔和、流畅、典雅。
在空间关系中,设计语言传达出的空间情感、空间韵律和秩序的层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单线或者多线的组织、变换、整合以及排布规律等,它们构成设计语义的形态要素,形成丰富的语义表达。
禅意景观蕴含着简洁朴素、平静空灵、自然通透的空间形式语言。
这样的基调使禅意景观在空间结构上要尽可能减少变量的产生,减少内容之间的差异化,弱化强烈、动感、活跃的形式内容,从而营造安静平和的空间特质。
拈花湾,禅意⽣活,静⼼⼩镇~(附3.42G灵⼭拈花湾整体规划⽅案)
过够了喧闹的都市⽣活
来度假区享受⼀下禅意
让观光游客慢下来
让休闲游客静下来
让休闲游客静下来
让度假游客住下来
是这个度假⼩镇项⽬着重思考的命题
禅⽂化
作为⼀种宁静悠闲、远离世俗的⽂化状态
被注⼊到游客的体验中去
使游客在度假的过程中领悟
“看⼭不是⼭,看⽔不是⽔”的⽣活境界
⼩镇功能分布图
设计禅思⼀:舍与得
设计禅思⼆:有即是⽆,⽆即是有
设计禅思三:⾃在观,观⾃在
▲湿地
▲禅岛
▲烟⾬⼴场
▲伍相⼴场
这种禅⽂化体验式度假⽅式是⼀种全新的⽣活状态,是在传承融合禅⽂化、传统⽂化和民俗⽂化的基础上,进⼀步创新⽂化形式、业态模式和载体⽅式,通过禅意的⽂化休闲度假⽅式,使⼈们在禅境优势独特的⼭⽔之间,感受“新时尚东⽅秘境”的禅意⽣态魅⼒。
▲酒吧街
▲商业街
▲天街
在这⾥的假期是⾃在的,沉浸于⽣活的真味,展现⼤⾃由与⼤⾃在。
设计师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上注重功能布局的度假化,多做⼤尺度的开敞式礼仪空间,多独⽴套房的配置,⾼采光的地下禅庭。
▲⾹⽉花街客栈
▲销售中⼼
▲游客中⼼
▲渔村酒店
▲会议中⼼及酒店
▲度假物业
禅意⽂化是此⼩镇规划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的特⾊和亮点。
未来,通过⽆处不在的禅意建筑、景观和可以带⾛的⽣活、旅游⽤品,通过喝茶、品酒、听琴和禅修体验等休闲度假⽅式,为游客打造⼀个“放⼼”、“净⼼”的去处,让⼈们在浸润
和体验⽣活禅的过程中,留下⼀段关于禅的审美记忆。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5期(总第467期)-286-城乡建设与发展新时代无锡拈花湾特色小镇发展研究——基于禅文化视角陈静怡,吴梦缘(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以无锡拈花湾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拈花湾体验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拈花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总结新型乡镇发展成功因素,精确展现中共中央“三农”相关政策以及发改委针对新型小镇提出的七项改革对乡镇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
同时研究禅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匠心精神对小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高人们的相关意识。
[关键词]特色小镇 传统文化 匠心精神[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基于禅文化视角对无锡拈花湾展开调研,通过计量分析法等方法对小镇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总结,也将带动自身和周边城镇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内容,进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灵山小镇·拈花湾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以佛教禅意文化为主题,以精品意识为引领,兼具旅游度假、文化传承、小镇经济等功能与特色。
小镇开园以来发展顺利,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并获得广泛好评,成为继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之后,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又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以休闲度假为定位的禅文化特色小镇之一,拈花小镇依托灵山大佛传播禅文化,向游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禅意细节融入到小镇内每一栋唐风建筑中,以追求极致的技艺传承工匠精神,成功地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了第一第二产业实现全面发展,带领马山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2 拈花湾特色小镇发展调研状况本次调查研究以无锡市灵山胜境旅游风景区之拈花湾及灵山为主,抽取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60份,无效问卷40份。
禅意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城市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人们渐渐远离了自然和内心的平静。
因此,禅意小镇这样一种注重自然环境和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禅意小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
二、禅意小镇的定义与特点禅意小镇是一种以低碳、低消费、低影响为特点的小型居住区。
它不以工业或商业为主,而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禅意小镇通常建在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简朴的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禅意小镇通常建有一些禅修中心、瑜伽馆、农场等设施,为居民提供身心灵的修养和放松的场所。
禅意小镇的特点主要包括:1. 自然环境禅意小镇建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周围通常是山水田园、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低碳生活禅意小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居民鼓励步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3. 内心平静禅意小镇注重人的内心平静,提供禅修、瑜伽等修行项目,帮助居民放松身心,维持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三、禅意小镇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禅意小镇规模和数量还比较有限,大多建在南方地区,如云南、福建等,这些地方因其自然环境优美而成为禅意小镇的发展热点。
这些禅意小镇大多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规模较小,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完善。
禅意小镇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地理位置选择目前,禅意小镇多建在南方,北方地区还比较少见。
对于北方地区的山水和自然环境也很有优势,应该加大对北方地区的开发力度。
2. 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目前禅意小镇的规模不大,设施和服务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 宣传和推广不足禅意小镇的知名度还比较低,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到位,影响了其发展。
灵山小镇·拈花湾打造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灵山小镇·拈花湾,一个集旅游度假、会议酒店、商业物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是灵山集团继梵宫后的又一精品力作,世界佛教论坛大会永久会址。
拈花湾缘起灵山小镇·拈花湾,座落在无锡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这里向来有“净空、净土、净水”之称,生态秀美,环境优越。
而拈花湾靠山面湖,更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可以说是得尽天地人文灵气。
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经典故事,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
灵山小镇·拈花湾布局从整个小镇的总体布局来看,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
其中,“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五瓣花瓣,主体功能为涵盖会议、酒店、度假房产;“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一堂”即,位于花干,既是大型禅修体验场所,也是拈花湾的大型景区标志物。
拈花湾与禅意生活拈花湾的禅意是现实生活中的禅,无论你是在品茗、行走,抄经、打坐,还是依着雕栏发呆,懒散地晒着午后的太阳,嗅着阳光下花草中的甘香味,无不境由心生。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
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恰好是最真实的写照。
灵山小镇拈花湾打造的是一个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追求一种身、心、灵独特体验的人文关怀,让人们体验无处不在的禅意生活,从而开创“心灵度假”的休闲旅游新模式。
拈花湾禅意景点半山衔日(拈花湖)半山衔日,落帆影于岩中,清风徐徐,禅意尽现。
香月花街香月花街是拈花湾的禅意主题街,是拈花湾休闲度假生活的核心区域,是欣赏和体验拈花湾禅意生活的绝佳去处,被称为“禅意生活的缩影和绝佳体验地”。
行走其中,木制的唐风建筑,宋代的飞梁结构,清雅禅意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所有的建筑、景观都像是会呼吸般的浑然天成,就如同进入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中。
深度剖析灵山拈花湾旅游小镇(值得收藏)无锡灵山集团无中生有、从零起步的案例很具有分析价值,根据中诚信所作灵山集团信用评级报告,灵山集团在2012-2014 年间,以40 多亿的资产获得6 亿一年的收入,六成以上的毛利,还是相当不错。
作为灵山集团的变现项目,2015 年11 月拈花湾开业后,2016 年灵山胜境及拈花湾的总游客人数达到400 万人,恰到好处的配套房产顺利出手,作为景区,灵山无疑是公认的中国一线景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作为国企劳苦二十年承担了太多政治任务,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后文分析)。
于是灵山开始筹划了一个新的变现项目:拈花湾。
也让这一项目资金迅速回笼。
一、旅游小镇的标杆--拈花湾灵山小镇•拈花湾历经5年多的精心打造,于2015年11月14 日开放。
是的,现在喧嚣一时的小镇概念,灵山早在2010年就已经在打造,可见领先的观念才有可能缔造领先的产品。
灵山小镇•拈花湾项目位于马山(灵山)最西部的耿湾,可以说是马山最后块山水处女地。
拈花湾规划面积1600 亩,建设用地1300亩,建筑面积约35 万平米,景观面积55 万平米,水域面积20 万平米,容积率0.45 ,建筑密度0.23 。
拈花湾使灵山从一个单纯的观光景区,脱变为度假胜地,赋予了更完善的休闲功能,大大提高游客的游览时间、过夜率和附加消费。
拈花湾的名字源于佛经中“佛祖拈花,伽叶微笑”的典故。
小镇整体建筑风格参考了日本奈良的风格,又融入了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
说到奈良,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它是仿造唐代长安城而建,历经千余年保存完好,有目前世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相比之下中国现有的唐代遗存建筑已经极难找到了,作为旅游人实感憾事。
从整个小镇的总体布局来看,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
其中,“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五瓣花瓣,主体功能为涵盖会议、酒店、度假房产;“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一堂”即胥山大禅堂,位于花干,既是大型禅修体验场所,也是拈花湾的大型景区标志物。
禅意小镇拈花湾根据景区区位和产品特点,分析该景
区目标市场
刚从拈花湾回来。
个人认为,拈花湾旅游极好地诠释了文旅项目打造三步曲:文化主题——生活场景——产品业态。
这三方面递次推演、相互勾连,无一不注重了细节。
拈花湾突破常规、剑走偏锋,并没有循规蹈矩地挖掘无锡在地文化,而是借重近在咫尺的灵山胜境,拈出了“拈花一笑”这个创意点,从而做足了禅文化,在建筑和空间上,借鉴汉唐——日本寺庙风格、风范、风韵,生发出禅文化主题,细致到一花一叶一青苔、一砖一石一小径,从而延伸活化为场景和产品,堪称极致。
拈花湾文旅小镇项目是成功的,可标榜为中国文旅项目的典范,甚至在全国形成了专有的参观市场消费人群。
但由于大环境影响,仍旧没有弥补背后的地产亏空。
再者,其品牌输出模式也是有瑕疵的,据内部人士透露,在相隔不远的青岛和烟台,连续输出两个同样的并没有在地文化缘由、融入和提升的品牌,这无疑会造成无序竞争,假以时日,可能害人害己,不但损害子品牌,也会殃及拈花湾主体。
作为无锡灵山集团无中生有、从零起步的成功案例,拈花湾非常具有分析价值。
灵山小镇·拈花湾,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通过建设集旅游、观光、住宿、度假、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开创了特色文化旅游的新市场,与国内其他江南古镇形成显著区别,首创了国内以禅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研究——以无锡拈花湾为例目录引言 (4)一绪论 (5)1.1研究背景 (5)1.1.1研究目的 (6)1.1.2研究意义 (7)1.2体验式文化旅游国外研究成果介绍 (8)二研究内容 (8)2.1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8)2.2无锡市灵山拈花湾景区旅游文化主要概述 (9)2.3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的概念 (10)2.4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的类型 (10)2.5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的兴起 (11)2.6“拈花湾一站式体验”的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的发展现状(市场细分、产品及特点) (12)2.6.1现状 (12)2.6.2策略 (12)2.6.2拈花湾的未来 (13)三一站式旅游的概述-拈花湾 (14)3.1主题定位要明 (14)3.2“拈花湾”进行的创新途径 (15)总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19)基于“一站式体验”的禅意文化旅游园区研究——以无锡拈花湾为例摘要:一站式旅游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业相比,他们注重的是游客,对景点中的感觉感悟与享受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写着到此一游的结果。
在这种体验式的旅游中,游客心理的感知都得到了理解,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这个旅游过程中的细节,体会到当地景点独特的魅力获得舒适的感受。
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和旅游产品越来越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产生了文化创意产业。
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慢生活,禅文化旅游作为文化的传承和精神体验已经受到人们的喜欢。
本文以拈花湾景区为例,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这一较早于理论的旅游新产品进行界定。
本文从“一站式体验”的视角,总结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发展的主流模式。
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展示;旅游园区;禅意;一站式体验Research on Zen Culture Tourism Park Based on " One-stop Experience"-Taking Auxin Guamanian Bay as anExample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ghtseeing tourism, one-stop tourism focuses on tourists' perception and enjoy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rather than directly writing the results of the tour. In this kind of experiential tourism, the tourists'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has been understood, and they can deeply feel the details of the tourism process, realize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local scenic spots, and obtain a comfortable feel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and tourism produc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has resulted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t present, people in the society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low life. Zen cultural tourism, as a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iritual experience, has been loved by people. Taking Guamanian Bay scenic spo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fines " culturaltourism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a new tourism product earlier tha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 one-stop experi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Cultural display; Tourism park; Zen; One-stop experience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创意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创意产业的不断的兴起,由于两者的交融从而产生了文化创意产业。
商展经济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拈花湾小镇的创新路径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蔡海燕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无锡拈花湾小镇正是文化旅游的代表性项目。
本文通过分析拈花湾小镇的近况,景区禅文化的特点,细致探讨了目前拈花湾必须创新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新意见,力图帮助拈花湾小镇向功能多元化的休闲度假小镇转型,打造具有深远影响的禅意小镇,给其他从业者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无锡拈花湾小镇;禅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创新本文索引:蔡海燕.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拈花湾小镇的创新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1(22):038-040.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10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富裕起来的游客不再醉心于以资源为导向、参观蜻蜓点水、内涵层次不足的粗放式观光旅游文化。
相反,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文化体验颇具特色、旅行深入其中、满足旅游情感、放松心灵的高吸引力、高层次性、高品位的符合旅游文化的产品。
无锡拈花湾小镇正是这一文化旅游的代表性项目。
从游客需求出发,目前景区需要不断发展创新,满足游客精神和情感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1 拈花湾小镇概况1.1 拈花湾简介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坐落在无锡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处于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名称来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与灵山文化同宗同源。
2012年,灵山被选为世界佛教永久会址,作为会址核心的拈花小镇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2015年开园之后,无数朝圣香客纷至沓来,成为无锡旅游行业的一张名片。
目前,拈花湾距离无锡市区30千米,占地106.67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千米,拈花湾通过特殊的佛教建筑、禅意文化,打造了多元文化旅游体验,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魅力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以文化旅游为理念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规划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马 彦(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从文化旅游的理念角度出发,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案例,分析“禅”文化休闲度假综合体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探讨文化旅游理念的规划策略与氛围营造,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创新方向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验1 文化旅游的概述文化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理念。
当今文化旅游中的“文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景点和文化遗址等内容,它所传达给人们的体验和感受是可以在日常的休闲度假中找到历史文化的痕迹;同时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基础上,文化旅游这一理念可以更加迎合游客对旅游景观的内涵需求。
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1]。
其包括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可直接归属文化旅游,如遗产、民族、博物馆、艺术、文学作品、民俗、历史等;另一类是属文化旅游与其他专项旅游的交叉领域,如宗教、事件、乡村、城市、生态、饮食、体育等[2]。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入研究各类文化特色内涵和已有的经典案例,开拓文化旅游的创新思路,使其成为历史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2 无锡灵山文化旅游的规划背景2.1 良好的市场依托江苏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核心城市圈内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南禅寺等优质的旅游资源,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流量。
2.2 便捷的区位交通灵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无锡滨湖区马山,距离苏作者简介:马 彦(1986-),女,硕士,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距离均在3…h车程以内,属城郊游憩型旅游度假目的地。
2.3 综合的功能定位展示佛教文化艺术的“灵山胜境”由灵山大佛、灵山梵宫、九龙灌浴、五印坛城、拈花湾等多个景点构成。
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的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薛美珏潘云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4期
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作为我国新时期特色文化小镇的领军项目,是现今全域旅游实践大背景下的应时之作,其创新发展是适应旅游者需求侧兴趣点转移的正确选择,也是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生的集旅游产品升级、文化内涵挖掘、景观设计细致、产业链完善等为一体的优质旅游项目。
拈花湾禅意小镇是独一无二的度假型旅游小镇,是灵山实现从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型转型战略发展的桥头堡工程。
拈花湾从未标榜自己是古镇或刻意做旧,清新雅致不落俗套,成功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禅意旅居目的地,给旅游、文化、建筑等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近几年,“特色小镇”成为文化创意领域、旅游度假领域和城镇化建设领域的热词之一。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具有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如今红极一时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概念,灵山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打造,可见只有领先的观念、把握时代机遇,才有可能缔造领先的产品。
(一)地理区位
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坐落于无锡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岛的山水之间,佛光普照的灵山胜境之畔,处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航空、铁路、高速四通八达。
拈花湾距无锡市区30余千米,规划面积约106.67公顷,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小镇所在的马山最西部的耿湾,是马山最后一块山水处女地。
无锡灵山于2012年被确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作为核心会址的灵山小镇拈花湾,自2015年11月开园后,已成为无锡的一张旅游名片,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拈花湾通过禅意景观、建筑、活动,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二)功能分区
拈花湾禅意小镇的设计建造者巧妙利用了耿湾的特殊地形,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佛祖拈花手掌为原型的总平面。
“五谷”即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酷似佛祖的五根手指,主体功能涵盖了会议、酒店、度假等配套服务设施。
“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佛手掌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
“一堂”即胥山大禅堂,位于手掌底,是拈花湾的大型禅修体验场所。
三条主要道路分别为拈花大道、迦叶路、香月花街,形似佛祖手心的三条主要掌纹,既实现了不同功能区的
联接,也实现了动静分区隔离。
通过规划层面的结构和尺度的合理把握,生动地诠释和组织了佛教文化元素。
(三)主题定位
灵山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从佛教文化中找到一个“禅”字作为拈花湾的主题定位,实现了整个灵山景区核心文化的一脉相承。
“禅”指的是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身与心一起乐起来。
这一主题选择直击当下中产阶级工作压力大、需要释放心灵的痛点。
“禅”主题将佛教文化与旅游度假的双重命题联接为有机一体,一切都自然而然、不着痕迹,看似随意却包含了深远追思和灵光一现。
正是在“禅”文化的统领下,拈花湾才有了自己的灵魂,才有了“东方禅意生活乐土,世界心灵度假花园”的总体定位,也才有了策划设计者们后来尽情诠释的各种对象和追求。
拈花湾选址开发之前,灵山已历经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三期成功迭代,而后面如何超越,必须考虑两大问题。
一方面,面对旅游消费升级和体检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何迎合;另一方面,基于佛禅主题,现有景区体系如何升级。
(一)游客消费需求更新
中国已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阶段,涌现大批中等消费收入的人群,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不缺消费者,只缺好产品。
从每一季黄金周的出境旅游人次数和消费支出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休闲旅游产品远不能满足需求。
拈花湾的目标消费人群就是中等收入阶层。
2017年拈花湾有1 500个左右房间,平均入住率达到70%,平均房价650元,这一数据印证了“不缺消费者,只缺好产品”的论断。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度假并非奢望,然而能够抵达游客内心的度假产品,却依然是当今旅游行业的稀缺物。
拈花湾作为灵山新一期工程,以佛家独有的禅意度假,解决当今时代的普遍焦虑感,为人们处于紧绷状态下的神经减压,触动了芸芸众生的敏感之心。
满足游客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高层次旅游需求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的最主要目的。
白天的游客更为理性,注意力集中于了解和体验旅游地,而夜晚则更为感性,有更大机率爱上景区。
因此,拈花湾另辟蹊径,把重头戏都放在了日落之后。
(二)景区运营转型升级
无锡灵山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300多万的客流量令人叹为观止,却从未停止过创新。
拈花湾开发之前,灵山集团的单一核心景区灵山胜境已经历了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三期迭代。
一期的88米灵山大佛、二期的九龙灌浴、三期的梵宫,不断完善灵山胜境佛、法、僧的观光体
验内容,使得景区的生命周期不断得以延续,促推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见图1)。
旅游总人次快速增长,奠定了其在旅游界的行业地位。
然而灵山集团并未就此却步,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旅游度假大时代的先声,开始谋划文化旅游新篇章,旨在打造新型禅意度假目的地的标志
性工程。
在核心景区的运营升级过程中,灵山集团深刻意识到,核心旅游吸引物的阶段性更新,是文化旅游景区保持基业长青的根本。
拈花湾使灵山从一个单纯的观光景区,蜕变度假胜地,赋予了更完善的休闲功能,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游览时间、过夜率和附加消费。
与此同时,第三届佛教论坛召开的时候,把灵山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因为这一强大的文化使命,更需要有拈花湾这样一个能够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