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与申京淑女性成长小说叙事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4 KB
- 文档页数:2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女性成长小说作为20世纪90年代韩中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文学思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两国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细读之下,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在女性性别处境、叙事旨归、话语策略及美学贡献等方面都具有相同之处。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为分析对象,采用比较文学理论的平行研究作为研究方法,试图比较分析90年代以来韩中两国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品,领会作者的成长意识与成长体验,及其对作品叙事结构产生的影响;努力探究两国作品的相同与差异,并进一步研究90年代以来两国作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梳理目前韩中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小说、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韩中女性成长小说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
第二章本章主要探究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共同的理论资源。
分别从政治立场、性别立场、种族立场的角度阐释韩中女性主义成长小说的共同理论资源。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都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想彻底颠覆了男权政治秩序,从女性性别立场出发,为韩中女性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找女性自我,构建适应两国发展的韩中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和女性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重点分析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共同的思想意蕴。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从思想内容上来讲,都是女性对自我成长经历和命运的书写。
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使韩中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在生存境遇、成长主题、生命维度等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都将在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反思;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性问题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在生理、精神、心理三重生命维度下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女性成长小说共同关注的思想意蕴。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林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生活和情感为主,深受广大女性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林白女性文学的叙事特点、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她的个人风格。
叙事特点林白的叙事风格以细腻、繁复、情感化的文字著称。
她的小说情节多半集中在日常生活和情感交错的领域,平静而温馨,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发挥得生动真实。
例如,她的短篇小说《下雨的日子》中,描写了一对夫妻相依为命、在雨中遇难的故事。
小说情节不复杂,却通过林白娴熟的笔墨勾勒出生死交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此外,林白也常常借助回溯、双重叙事等手法来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氛围。
她写作中的叙事特点不仅让作品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对人物、情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情感表达林白女性文学还有一个鲜明之处,就是强烈的情感表达。
她擅长通过细节的描写、情感的体验,表现出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她的小说《摇篮》中,描写了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
在小孩不断哭闹的过程中,母亲慢慢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感受到了母爱得到回报的同时,也从小孩身上发掘出了母爱的真谛。
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女性、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林白女性文学的情感表达还体现在对当代女性心理的敏感度上。
她深刻描写了女性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之间的角力,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加关注和理解当代女性的心理需求。
主题意义林白的小说不止是一些情感的故事,更有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她对女性问题、生命意义、道德伦理方面的思考都贯穿在她的小说中。
在林白的小说《红灯笼》中,跋扈的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家庭关系成为小说的主题。
林白展现了家庭、亲情、权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和尊严的价值。
她的小说强调了人性的尊严和平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对正义和公道的期望。
总结总体而言,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独特,以情感化、细腻、繁复为主要特点,她的小说在叙事特点、情感表达、主题意义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寻找和逃离,女性的成长是一部悲壮史诗摘要:林白是一名十分个性鲜明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抵不消的作家本人的影子,无论是《去往银角》的崔红、《红艳见闻录》的红艳还是《一个人的战争》里的林多米,都是典型的逃跑主义者。
她们作为林白笔下众多角色的代表,成为一个个探寻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身的先驱灵魂,或饱满、或委顿、或死去,一边寻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一边努力挣脱着冰冷的男性社会。
这种寻找和逃离,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强烈失落,也揭露了女性在男权世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女性意识逃离寻找去往银角的上篇似乎是由崔红的精神活动作为线索串联而成的。
崔红听说被骗去做小姐的女孩跳楼了,就开始思索自己会不会跳楼;崔红遇到做了鸡妈妈的杨芬,涌起了去银角做的念头,而当崔红努力挣脱内心的贞操观,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去银角的时候,她很快就收到父亲病重的消息。
所以当银角代替石镇变成列车的终点站,正是崔红响应了身心的呼唤,来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
而在去往银角之前,崔红一直都在思索,她如此孤单寂寞,下岗独居,无依无靠,唯独活跃的精神是活着的最好证明。
她切实的感受着自己的衰老,不厌其烦的想象跳楼的场景,甚至小姐的艺名都要仔仔细细斟酌一番。
她什么都要想一想,想跳楼,想生孩子,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也思绪万千。
她的生活只是构建在脑海中的楼阁,而去往银角,她才能开始尝试拥有真实的人生。
而她之前的人生,就像她对窗外楼下的垃圾池描述的那样——“池子周围堆满了高高的一圈垃圾,池子里却是空的,从窗口看下去,好像还特别干净。
”看起来是干净的,可毕竟是垃圾池,日积月累,早已肮脏龌龊的难以为继,比起银角还不如。
而“银角”这名字,我是理解成“淫”角的。
一个遍地歌舞厅的地方,就像一个淫荡而安乐的窝。
而银角有什么呢?有着繁茂的鸡冠花和剑麻,有着写着“欢迎”二字的硕大气球,有着弥漫的腥甜气味,有着跳下摆舞的细眯,有着各式各样的妆容和面具,有着毒品,有着人兽性交表演,甚至还有着让人一夜衰老的神奇魔力。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孙佳;张立群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11(031)004
【摘要】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
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
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
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
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孙佳;张立群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2.中国与马华女作家小说文本女性意识之异同研究r——以林白与商晚筠为例 [J], 农莉芳
3.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4.浅谈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游离现象 [J], 韦林池
5.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J], 陈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谢琼
【期刊名称】《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谢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 [J], 孙祥华
2.从《一个人的战争》看林白小说中的"同性恋恐怖症" [J], 姜亚菁
3.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自传性 [J], 叶志良;陈思远
4.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的自我认知 [J], 彭伊玲
5.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J], 杨璐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写作”的困境及其终结——以林白近期的创作转型为
例
徐刚
【期刊名称】《写作:高级版》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一直以来,林白是被视为“女性写作”的一面旗帜而为研究者投注以极大热情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林白就是“女性写作”的代名词。
她以极具个人化的“私语写作”方式,表达了女性个体生命对自我价值的热忱肯定,对“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的大胆反驳。
以及对女性自由生命和精神家园的竭力追求。
她以直率、洒脱、凄迷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书写出女性经验的方方面面,直抵女性主义的精髓,并也因此成为90年代最有影响,当然也最富争议的女作家之一。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徐刚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当代女性写作中的空间意识——以王安忆、陈染和林白小说为例 [J], 韩煦
2.女性写作中的阁楼意象解读——以林白、陈染作品为例 [J], 任洪玲
3.林白小说创作转型意义评析 [J], 文建忠;李秋菊
4.论丁玲与林白的创作转型 [J], 耿多
5.私语的终结——从林白的创作转向看当代女性写作的困境 [J], 王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震撼人心的灵魂悲歌——再评林白小说二篇
黄群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 小说中女性的不安、烦恼、痛楚,所从事的职业演绎的悲剧情结折磨着她的灵魂,在苦苦挣扎中,有无所适从的孤独和焦虑,悲凉的忧郁、痛苦的反省形成了小说的基本品格.作家以特有的笔调切入现实生活,整体意趣显得凝重、痛彻.在审美意识上,既关注美好与理想,也关注那些并不美好的一面,表现了作品超凡的文化韵味.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黄群英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2.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3.青春想象中的“女知青”生活独语——评林白小说《致一九七五》 [J], 孔令元
4.失去家园的灵魂——论林白小说女性的生命之旅 [J], 吴敏;陈芳
5.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评《雪落黄河静无声》的爱情描写 [J], 晓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白小说与女性“自我救赎”龚润枝【摘要】With a unique angle of view to women's life,Lin Bai always tries to describe women's secret experience and interpret women's state of survival.Her works are a representative of instinctive desire of women's life.She describes the women's self seeking through self secret experience in her early no-vel,and then turns to explore women's self positioning in the social life,finally focuses on women's life awareness in a state of free existence.Lin Bai's novels creation process proves that in a state of free existence and beyond the constraints of ethics and secularity as much as possible,the women can a-waken true life forms for themselves.%林白一直不遗余力地叙述女性的隐秘经验,坚持解读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欲望。
林白早期的小说是在女性隐秘的内心经验中寻找自我,她中期的小说开始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在第三阶段林白将女性放置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探讨女性的生命意识。
来自生命的独白:林白小说的个人化叙事和身体写作
李鑫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4(0)3
【摘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市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总页数】3页(P43-44,63)
【作者】李鑫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女性书写的新径——林白个人化写作向社会化写作的转换 [J], 颜琳
2.个人化写作原野上两株开花的树--陈染、林白小说合论 [J], 程丽蓉
3.论林白小说的叙事模式与女性身体主体性的建构 [J], 孔莲莲;
4.论林白小说的叙事模式与女性身体主体性的建构 [J], 孔莲莲
5.以个人的方式构建女性世界——论陈染、林白的个人化叙事方式 [J], 余中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贾少英【摘要】林白,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女作家,身体书写的领军人物,其小说的女性主义特色在学术界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其鲜明书写策略,即"身体写作",至今还未在批判与褒扬的喧哗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身体转向的文化背景下,深入探讨林自身体写作中"身体"的文化蕴含是极具学术和现实意义的.【期刊名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身体写作;林白;"身体"蕴含;"游牧"思想【作者】贾少英【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身体转向文化语境下,近二十年中国文坛以女性主义为立足点,以身体写作为名的文学创作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端。
学术界已对该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4月10日由《文学评论》编辑部、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文学前沿》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身体写作与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学术讨论会。
关于身体写作的研究总体上呈褒贬两种态度,典型表现在学者朱国华《关于身体写作的诘问》[1](P77—79)这一具有综述性意义的论文中。
该文用双簧戏形式对身体写作进行了一场肯定与否定的模拟辩驳:当下对于身体写作肯定的理由无外乎是女性争夺话语权,颠覆父权宰制的一种抗争;对其否定的理由则是身体写作在消费文化主导下已经悄然流于生物本质主义的肉欲写作,污染文学净土。
或褒或贬的批评立场总体是从社会道德,主流伦理,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还有学者以新视角研究身体写作,如学者宓瑞新的《“身体写作”在中国的旅行及反思》[2],借助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说”,考察身体写作进入中国后概念的浮动、窄化与泛化。
但是在对“身体写作”内涵进行学理探讨时依然只是概括性,纯理论的言说,略显空泛。
至于在细致观照当代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身体”的内涵详细探讨,对当代女性文学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诉求通过身体写作而成功呈现的可能性还缺乏深入研究,这是当下批评界关注的薄弱点所在,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
林白小说女性身体写作分析摘要:林白,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女作家,身体书写的领军人物,其小说的女性主义特色在学术界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是,其鲜明书写策略,即“身体写作”,至今还未在批判与褒扬的喧哗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她从《一个人的战争》等前期作品,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从女性经验出发,大胆而热烈地书写女性的身体、自慰、同性恋、性爱……深入探讨林白身体写作文化蕴含是极具学术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林白小说女性主义身体写作一、林白写作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女性写作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已成为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它的深度理论根源承系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
”林白在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个人化写作的代表”。
她作品中呈现的强烈主体意识、欲望追求、大胆书写女性个体生命、对躯体进行写作都带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痕迹。
1989年弗及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传入中国,这部堪称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找到了突破口。
她提出:女人要想创作,必须首先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子。
这种强调女性生存独立的思想对林白有重要启示。
在中国,由于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等观念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中国女性解放虽然经历了漫长发展历程,但是女性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放。
林白作品中正是对伍尔夫所说的“屋子”进行大胆地书写,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屋子”是西方女性为了摆脱现实生活及男权话语束缚提出的女性要进入自己的私人领域进行创作。
林白以真切的感受去寻找着“这间房间”,并通过女性所特有的敏感意识去发掘女性生存的困境。
二、林白小说中关于女性身体写作的研究女性化的写作是一种性别写作,对此,林白很自觉,她说:“我的写作是从一个女性个体生命的感觉、心灵出发,写个人对于世界的感受,寻找与世界的对话。
”这种自我确认的女性写作立场,在林白的写作中具体化为叙述者“我”,她的所有作品都一律出现“我”及“我的故事”。
曾经有些评论者就此简单地断言她写的是“隐私小说”。
中韩女性成长小说研究——陈染的《私人生活》和申京淑的《单人房》金梅花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此概念最初源于德国,是西方近代文学中颇为重要也颇为常见的一个类型。
这种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自年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到成熟世故的历练过程,通过历练走向成熟的成长故事。
8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成长小说,到了90年代广泛活跃地进行创作。
小说以个人成长史为主要内容描绘了生命的成长和心理体验。
韩国也是80年代以后才正式开始创作成长小说,到了90年代发表了许多对焦个人的内心和主体成长的小说。
中韩两国90年代发表的女性成长小说在成长体验和成长因素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所以本文选择90年代两国代表作家-陈染和申京淑的代表作《私人生活》和《单人房》来比较分析成长体验和意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女性小说的特征。
一、记忆的证言和成长:《私人生活》1.自我分裂,密闭空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了当代知识女性主人公倪拗拗从少女到女人的成长历程。
主人公倪拗拗是喜欢和自己对话的女孩。
从小,主人公就在梦里醒来,在一片模糊中“继续回想无声的画面”。
这使她独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带菌者,主动地渴望避开人群”。
主人公的父亲是个性格暴躁,感情起伏很大的人。
父母的离婚,父亲的漠不关心,母亲的繁忙给幼小的主人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出于对爸爸的憎恶,她剪掉了爸爸的裤子,这种憎恶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导致对异性关系处理的不融洽。
学生时代,因班主任T老师动不动就折磨和威胁主人公,时而抚摸主人公的身体,主人公总是生活在莫名的紧张感和侮辱中。
但是后来没有抵住T老师的诱惑,与他发生性关系。
从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主人公有了心理上的障碍,最终导致与真心喜欢的男朋友尹楠分手。
主人公在自我世界里与另一个“我”交流,但始终不承认自我分裂。
在她的脑海中T老师总会变成自己的父亲出现,这种习惯直到成年之后也一直伴随着主人公。
这种模糊意识的画面是主人公灵魂的再现,画面中的“我”才是真实的“我”。
林白与申京淑女性成长小说叙事比较研究
本文以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平行研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韩两国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即中国的林白和韩国的申京淑和她们的代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两部作品为中心,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及女性主义角度观察两位作家在叙事特征和女性身份
意识方面的写作特点,分析比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两位女
性作家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女性成长的心声。
两位作家属于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同样都在本国的文坛受到瞩目,而且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也同属带有作者本人自传性质的回忆之旅。
两位作家蜚声海外,在创作女性成长小说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本文选取的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中的主人公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生活赋予的挫折与苦难,在时代背景下作为女性受到冲击与伤害,在女性自我身份意识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觉醒。
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中韩女性成长小说的发展史及女性成长小说在中韩文坛的地位。
女性成长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女性的成长,引起社会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呼吁女性提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叙事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从童年记忆,对死亡的记忆,爱情以及自传体叙事方面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作者的创作目
的和要表达的心声。
还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同时,对21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成长小说可能的发
展方向进行预测,希望为以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