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20.96 KB
- 文档页数:12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噪声功能区划分一、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如表1。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表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表2 噪声功能区划分及适用范围表依据以上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适用范围,对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运动场、朝阳楼、食堂、校门口马路、商业街、公寓中心、灯光球场、教学楼中心点等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
监测数据处理统计如表3所示: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夜间 4045505555区域 功能划分适 用 范 围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 执行。
1类标准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该类标准。
表3 监测数据表根据实测数据结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将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功能区划如表4。
类别 区域 0 无 1 无2 朝阳楼、教学楼3 公寓、运动场、商业街、灯光球场4交通干线、食堂表4 功能区划功能区划图见附页一。
二、4类声环境功能区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措施4类区域:交通干线、食堂 (一)交通干线防噪措施地点 昼间平均值 夜间平均值 一期运动场 64.3 60.2 朝阳楼55.4 63.1 食堂 73.2 65.8 校门口马路 75.8 76.1 商业街 63.5 61.4 公寓中心 65.3 66.5 二期灯光球场 62.3 62.1 教学楼中心点58.2 65.2 校门口马路旁 72.5 71.3 公寓中心点 65.5 67.4 食堂74.763.11、降低噪声源功率根据噪声源的种类看,可以通过降低车辆动力噪声功率来实现降低噪声源功率。
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曾晓琳(西华师范大学后勤处,四川南充673000)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为例,结合该校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现状,对当前校园绿化环境建设、绿化养护管理进行讨论,分析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推动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实现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育人环境的目的。
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方法;措施宜搭配植物品种,加大垂直绿化体量,适当增加户外休读空间,改造部分行道树和绿化区域,形成统一的绿化格局,以达到“主道大树遮荫,辅道绿树成行,园区季相分明,林区特点突出,山体生态自然,校园优美实用”的景观效果。
通过7年的时间,学校初步实现规划,建成了银杏大道、梧桐大道、水杉大道等特色大道,形成樱花园、桂花园、海棠园、桃花园、玉兰园、芙蓉园等各具特色的观赏游览区,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貌,提升了校园景观质量,但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绿化养护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在后勤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大量缩减,现有在编人员3人,临聘人员34人,其中管理层5人,一线绿化工32人,华凤校区绿地面积约40hm 2。
随着华凤校区不断扩建,绿地面积成倍增加,但新区现有养护工人仅23人,人均养护面积高达18000m 2,养护人员的不足导致养护管理粗放。
加之建筑遮挡部位植物长势弱、养护难,教师公寓附近大量绿地被居民破坏侵占变成菜地,校内多块绿地踩踏成路,随意攀折花枝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是增加了绿化养护管理的难度。
为了解决校园现存诸多的绿化养护管理问题,绿化部门不断地探索绿化养护的新模式,规范和完善管理机制,以期通过分析造成养护管理难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2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建设前期设计规划不合理,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大早期绿化建设受当时设计理念和水平的影响,加之部分高校的领导或管理者以个人喜好来确定校园的绿化设计规划方向,随着建校时间的增加,绿化建设过程中的前期设计不足逐步凸显,建成的绿化景观已无法满足现在师生教职工日益增加的环境需求。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目标(一)环境质量指标1、空气质量达良及以上2、地表水水质大三级标准3、噪声平均值达文教机关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二)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以上2、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以上3、绿化覆盖率超54%(三)相关指标1、人口总量维持现状或计划性增加2、学校对周围经济发展呈现有利趋势二、规划范围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见附图1)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三、规划指标(一)指标体系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环境质量指标大气TSPSO2NOX 水环境(地表水)水温PHCODBODDO氨氮噪声平均值达标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活污水总量生活垃圾总量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相关指标人口总量与分布经济情况(二)指标选择依据1、根据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整体合理布局2、考虑技术的可达到性和能力范围3、保证校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对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等方面进行考虑,然后选择具体的指标类别与内容(如表1 )。
大气TSP易于测得及对我校影响相对于其他空气污染物较严重SO2NOX水环境(地表水) 水温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只有较好的对其了解,才能更好的利用。
PHCODBODDO氨氮噪声平均值校园某些区域(如食堂、教学楼等)在一定的时段产生噪声,另外校外交通干线上的车辆所发出的声音也是噪声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达标率生活污水总量校园产生的生活污水(氨氮等)和生活垃圾,易于收集,可以集中处理,方便管理调控生活垃圾总量绿地面积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活环境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绿地面积人口总量与分布我校人口数量比较集中,学生群体比重大,学校内外的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情况表1 选择依据四、具体实施(一)环境质量指标1.大气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所在地为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属于文教区域,潆华工业园区是其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考虑地理位置(见附图2)和南充常年的风向,以及潆华工业园区的生产性质,可以忽略潆华工业园区对我校的大气污染,指标体系中所测的TSP(年日均值),SO2(年平均值), NOx(年日均值)均可在相应的有关部门的网页的数据中心或日常资料查询获得,所以不计经济成本。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学号:目录一、前言 (1)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1)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2)(一)、环境质量指标 (2)(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4)(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四)、相关指标 (5)五、估算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6)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7)七、总结 (8)八、参考文献 (9)一、前言《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花园式”校园。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西华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南充。
学校共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600余亩,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3000余人。
本课题的范围仅处于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
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现阶段二期有一处教学楼正处在建设阶段。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为了建立起能全面、准确、系统和科学地反映各种环境特征和内容,在建立《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原则。
1、《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根据环境规划的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本文的环境规划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表1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2、指标的选择依据《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既要科学、合理、节约,又要与校园文化及学校建筑布局相结合原则。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地图来源:百度地图1、北湖校区(老校区)老校区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莲池路,毗邻南充最为知名的景点北湖公园。
老校区是原川北行署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第一次作为省建制设的首府)驻地,是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时修建。
1952年撤行署恢复省制时,川北行署全部建筑物由该校接收作为学校校园。
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胡耀邦办公旧址、川北行署礼堂以及民国时期老建筑群。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44号市内公交:5路,31路2、华凤校区(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南充市郊的西山脚下。
是世纪之交时学校征地所建,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与设计,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
自2001年部分投入使用以来,一期、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学校师生陆续入驻2万余人。
校园内建设有教学大楼、文科楼、理科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专家别墅、行政办公大楼、以各二级学院为独立单位的化学楼、音乐楼、美术楼及综合性体育馆、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校医院等各类现代化的教学、生活设施。
此外,还有迎曦湖、钟楼、浩然亭、石拱桥等景观。
华凤校区道路命名原则:1、切合学校特征,具有文化内涵;2、上应天象、下合地貌、中致人和,显示天人合一、和谐向上的气象。
寓意内蕴丰厚、平正通达、不媚不俗、忌偏忌怪,读之顺口、闻之入耳,易识、易记、易诵;3、意义指向单纯,免生误解或歧义,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呼应;4、尽可能互为关联。
经广泛征集、反复斟酌,学校已经就新校区主要道路命名并立牌。
为了方便师生理解、记忆路名,现作如下说明。
1、鼎新大道:一期教学楼正门至教学大楼。
进入正校门后,地势渐高,直达新校区标志性建筑——教学楼。
新校区建成后,我校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此道路取名为鼎新大道,既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又激励师生不断开拓进取。
2、鼎新东路:一期教学楼经体育场、华凤园餐厅至学生宿舍三公寓。
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一、策划背景二、策划目标1. 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
2. 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加强学校的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策划内容(一)校园景观建设1. 规划校园布局: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域,使校园更加美观、整洁。
2. 绿化校园环境:增加校园内的绿化面积,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花园式校园。
3. 建设文化景观:在校园内设置文化景观,如雕塑、壁画等,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二)教学楼建设1. 改善教学设施:对教学楼内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安全防范:安装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加强教学楼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图书馆建设1. 扩充藏书资源: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丰富图书种类,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2. 改善阅读环境:对图书馆内的阅览区、自习区等进行改造,改善阅读环境。
3. 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
(四)食堂建设1. 改善就餐环境:对食堂的就餐区、厨房等进行改造,改善就餐环境。
2.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3. 推广健康饮食:加强对师生的健康饮食教育,推广健康饮食理念。
(五)安全防范措施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3. 安装安全设施:安装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安全设施,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
(六)环保措施1. 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教育,推广绿色环保理念。
2. 加强节能减排:推广节能灯具、节水设施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学校环境布置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环境布置策划书一、策划背景二、策划目标1. 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学校环境。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3. 展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
三、策划内容1. 校园整体规划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确定需要布置的区域和重点。
设计合理的校园布局,包括道路、广场、绿化等。
2. 教学楼内部布置楼道墙面:设计主题鲜明的壁画或标语,如安全教育、科学知识等。
教室布置:根据不同的课程和活动需求,布置教室环境。
可以设置展示区、图书角、植物角等。
办公室布置:营造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体现教师的专业形象。
3. 校园绿化美化种植各类花草树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设置花坛、喷泉等景观,增加校园的美观度。
定期修剪和养护植物,确保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4. 文化墙建设在校园内设置文化墙,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活动等内容。
可以采用图片、文字、雕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5. 活动宣传布置制作宣传海报、展板等,用于宣传学校的活动和重要信息。
布置在校园显眼位置,吸引学生的关注。
四、实施步骤1. 成立策划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策划小组,负责策划和实施学校环境布置工作。
2.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策划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预算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学校环境布置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4. 检查评估对学校环境布置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 持续改进根据检查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学校环境布置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
五、预算安排1. 绿化美化费用:[X]元2. 文化墙建设费用:[X]元3. 宣传布置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六、注意事项1. 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注意环保,选择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
3. 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环境布置中来。
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一、策划背景二、策划目标1. 改善学校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
三、策划内容1. 校园景观建设(1)规划建设花园、绿化带等,增加校园的绿色覆盖率。
(2)设置雕塑、喷泉等景观,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
(3)改造校园道路,设置休息座椅等设施,方便学生休息和交流。
2. 教学设施建设(1)更新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2)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校园文化建设(1)制定校训、校歌等学校文化标识,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科技节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 安全保障建设(1)设置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等安全设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有序。
四、实施步骤1. 成立学校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学校环境建设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按照实施计划逐步推进学校环境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4. 定期对学校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经费预算1. 学校自筹资金。
2. 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捐赠。
3.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学校的收入。
六、注意事项1. 学校环境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确保建设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 各项建设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建设质量。
3.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意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环境建设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篇二学校环境建设策划书一、策划背景二、策划目标1. 改善学校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与美化计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美化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所干净、整洁、绿化良好的校园不仅能够给师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传递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为了推进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与美化计划,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是改善校园环境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垃圾分类制度,让师生都能够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应该设置垃圾分类桶,并进行定期回收和处理。
通过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资源的浪费,还能够保护环境,为学校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
二、加强绿化和花卉种植。
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接触大自然的场所。
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数量。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樱花、紫薇等。
同时,在校园内合理规划绿地,打造出适合师生休闲活动的场所,为大家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三、修缮和改造老旧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某些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老旧、脱落的现象,影响到校园的整体美感。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老旧建筑进行检修和改造,确保校园建筑的完好和美观。
可以采用翻新和粉刷等方式进行修缮,也可以在墙壁上进行创意涂鸦,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
四、提供优质的校园设施和服务。
学校应该关注师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优质的校园设施和服务。
比如,增设自习室和阅览室,方便同学们学习和阅读;增设休息区和饮水站,方便同学们放松和补水;增设健身房和体育场地,满足同学们的锻炼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师生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
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
环保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向师生们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可以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和活动,增强师生们的环保意识。
山地校园综合体设计——以西华师范大学第二图书馆及学生事务中心为例摘要】:近年来,校园综合体建筑类型在我国大学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建筑以多功能为特点,并能扩展教学功能,是对早期规划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而山地校园综合体的多首层设计能较好的适应该类型建筑的要求,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一定程度的丰富和拓展了校园综合体建筑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山地校园综合体、顺应地形、多首层、顺应地形.一、前言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进入新的阶段,校园内的公共建筑逐渐走向以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全新模式,而山地校园综合体建筑由于其山地建筑的特点,能很好的适应综合体建筑的复杂功能及流线组织,更为使用者所青睐。
二、山地校园综合体的设计难点:1.用地高差较大,高程复杂,与周围道路和环境关系多变;2.用地红线不规则,建筑布局和朝向往往难以按照常规设计进行;3.用地效率较低下,实际可建设范围面积小;4.场地平整的成本较高,建设总投资有限;5.基地临道路面较短,部分场地边界临近山体、崖壁,给消防道路和扑救面的设置带来一定困难;6.内部功能流线复杂,平面和竖向分区较多,需解决好不同人流的进出关系;三、山地校园综合体的优势特点:1.分台设计能自然的划分功能与流线,结合空间与环境关系进行总体布局,能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并避免不良的朝向;2.规划设计顺应地形,往往能产生有机的总图布局模式3.对场地的利用应“分而治之”,因地制宜的设计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4.因势利导,结合地形布局建筑,能避免大的挖填方;采用适宜的材料和节能构造,既能平衡总体造价,也能体现地域性和绿色建筑的特点;5.功能与景观的融合,如:将不规则地带设置为消防回车或停车场地,结合山体或崖壁来打造景观,结合环境布局建筑功能空间等;6.并引入多首层的概念来分区分流,体现山地建筑的独特优势;四、设计实践:4.1项目背景及概况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始建于本世纪初,近年来随着学校日益增加的需求,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为此校方拟定在南校区新建第二图书馆和学生事务中心。
2024年校园环境建设工作方案
如下:
一、加强绿化工作。
校园内部实施树木更新及绿化工程,增加绿植种类,营造更为舒适的环境。
二、改善校园道路。
修缮校内各道路,并增设更多的交通标志,提高校园道路安全性。
三、加强校园清洁工作。
加大校园清洁力度,增加垃圾分类设施,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活动。
四、建设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宿舍楼。
更新教学设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提高校园安保力度,加强校园监控系统建设,保障师生安全。
六、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鼓励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校园环境。
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保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八、加强校园活动策划。
设计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凝聚力。
九、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十、加强校园品牌宣传。
提升校园形象,增加校园公众认知度,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口碑。
十一、加强校园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校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以上是2024年校园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希望通过各项工作的实施,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方案1. 前言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一个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加入。
本文将通过对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方案的探讨,为学校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2. 校园现状与问题分析首先,了解和分析学校的现状是进行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方案的重要前提。
学校的规模、地理位置、建筑结构、植被等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
同时,需要对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校园使用者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研,以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3. 设立绿化带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统筹规划,将校园内荒芜的土地或废弃空间改造成绿化带。
在绿化过程中,可以选择植被丰富、易于维护的树木和花卉来装饰,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
绿化带可以提供学生休闲、散步的场所,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4.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所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不仅要注重绿化,还要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场所的设置。
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露天广场、休闲座椅、运动场、图书馆等。
这些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学习、休息、交流或运动的空间。
同时,合理规划这些场所的位置和布局,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出舒适的校园氛围。
5. 引入艺术元素艺术是一种抒发情感、传递思想的方式,可以使校园环境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雕塑、壁画、水景等艺术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景观和观赏的机会。
艺术元素的引入能够提升校园的品味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6. 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在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中,照明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不仅能够保障校园的安全,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可以在绿化带、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景观灯光,调节照明的亮度和色调,打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7. 注重节能与环保在校园环境美化与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节能与环保。
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具、雨水回收系统等节能设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校园环境绿化美化规划方案学校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绿化美化工作,提高绿化美化水平,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形象。
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
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治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
二、规划原则:我校在近几年绿化美化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全力按可利用的绿化面积进行栽植,将绿化工作的全部精力放到可绿化地带。
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雷同,力求做到“我校一景观、我校一特色”。
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内原有地形,体现我校教育特色和农村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的原则。
三、____领导:成立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组长:____组员:班子成员四、绿化、美化规划内容:1、校园绿化方面。
保持原有可观赏性树木,在原有绿化美化水平上,补栽乔木和花草。
校园花池栽种刺玫等开花期长观赏性强的花种。
以达到整个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怡人景色,融花园、学园、乐园为一体,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增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营造校园绿色地面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2、校园美化方面一、保持以前绿化美化水平,补栽死亡乔木和花草。
二、新增绿化项目,学校花池栽种花期长观赏性强的花种。
五、具体措施:1、学校分年度、有计划地投入绿化美化资金,发动全校师生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工程。
2、发动学生搞好捐花献草活动,让校园更绿、更艳、更美。
3、充分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工程,支持学校的校园绿化工作。
4、加强对绿化成果的管理。
养护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施肥、除草、松土、修剪、保洁、病虫害防治关口,运用科学,艺术手法修剪乔、灌木,提高植物观赏效果,达到树绿,花鲜,草美及绿地内无杂草,无杂物,无病虫害标准。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精选5篇)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人,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将精力放到新开辟出的新可绿化地带。
新增绿化带要和化格调一致,注重基础工作就是长期工作,抓基础要思长远,注重品种搭配,合理栽种,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
将学校可利用的一切条件都挖掘出来,逐步发展、实施,完成规划任务与内容。
三、工作重点1、从我班环境区的实际出发,以我校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的通知为要求进行工作。
2、紧紧以建设标准为依据工作,工作中合情合理调工作重点,将绿化工作的规划任务得以完善。
四、规划设计原则发挥环境区的特点,分块布局绿化,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体现分布均衡,突出重点,尽可能的增加绿地面积,加大覆盖率,没有死角。
阶梯教室的东北角和东南角可绿化,由于地势阴暗,所以要栽种向阴植物。
五、绿化措施1、学习文件,提高思想,统一认识。
结合班主任工作会议,先后传达学习了学校有关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及我校绿化方案内容。
认识到开展义务植树和搞好校园绿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把植树和育人结合起来,激发师生责任感和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出力,植树栽花改造学校环境。
2、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根据上级要求,成立绿化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研究绿化美化工作,规划设计绿化方案,使绿化工作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组长:__副组长:__、__负责人:__、__、__、__、__执行者:__矿通、矿建全体同学3、列入议事日程,落实措施。
定期把环境区绿化美化工作列入工作日程。
列入班会工作任务的会议内容,定期研究检查情况。
班级落实到组,组落实到个人。
4、全面规划,重点突破环境区可绿化的地点是几处带状的土地,分布在阶梯教室的东北角和东南角。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指标体系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目录
一、前言 (1)
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1)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
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2)
(一)、环境质量指标 (2)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4)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
(四)、相关指标 (5)
五、估算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6)
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7)
七、总结 (8)
八、参考文献 (9)
一、前言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花园式”校园。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西华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南充。
学校共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600余亩,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3000余人。
本课题的范围仅处于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
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现阶段二期有一处教学楼正处在建设阶段。
三、《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为了建立起能全面、准确、系统和科学地反映各种环境特征和内容,在建立《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
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原则。
1、《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根据环境规划的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本文的环境规划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表1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2、指标的选择依据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类别既要科学、合理、节约,又要与校园文化及学校建筑布局相结合原则。
既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又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更要与学校的整体布局相结合。
四、《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的具体表达
(一)、环境质量指标
1、大气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用于对大气的空气质量评价以及污染物控制和管理。
它通过监测某一段时间内PM2. 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对象的平均浓度,得到其各自的AQI 值,最大的值即为当时的空气质量状况。
该指标的监测由南充市的大气自动检测站进行检测,进而获得实时的检测数据。
旨在建立“花园式”的校园环境,那么学校在南充市环境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提高校园空气质量、绿化、环保宣传等方面综合管理。
2、水环境
西华师范大学属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明确规定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因此,西华师范大学提供的生活用水应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校内的迎曦湖是校园内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美景,应使水质应无污染,达到“花园式”校园的目标。
饮用水应达到国家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3、噪声
噪声对教职工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较强的噪声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加强对噪声控制是校园环境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西华师范大学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应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所规定的1级标准,即昼间最高限
值 55分贝,夜间限值 45分贝。
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化面积。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若每人每天排放120升污水,华凤校区约为30000人,则每天供排放3600方的污水。
处理每吨生活污水需要0.8元,则一年大约需要105万元的污水处理费。
鉴于污水处理的费用较大,建议学校在校内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但是此项工作耗时长、工程量大、费用高,学校目前的状况无法达到,那么根据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前景可以把此提上议事日程。
2、生活垃圾排放总量
若每人每天产生0.6千克的垃圾,30000人每天产生18吨的垃圾。
这些垃圾包括剩饭剩菜、纸屑、果皮等。
处理方式:学生主动收集,集中堆放于垃圾桶,垃圾转运,统一处理。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1、绿地面积覆盖率
为了使学校达到“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绿地面积至少要达到60%。
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2万余平方米。
考虑到实际情况,绿地面积应达到60%,即991000平方米。
在教学区域采用规则植物与建筑结合的形式,成为有序的整体,平视、俯视效果均得益,且易使学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运用植物可以选择:桧柏、马尾松、柳杉、国槐、冬青、金叶女贞、栀子花等。
在教职工生活区可以以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边缘向阳处搭配低矮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不影响通风采光的需要,形成开敞、疏朗的活动空间,赋予宅间小尺度绿地层次和变化,同时在适当位置进行垂直绿化,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
运用植物:榆树、侧柏、紫叶李、六月雪、连翘、鸢尾、五叶地锦等。
学生生活区: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习休息。
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
种植一些低矮金钟、丝兰、珍珠梅、龙柏球等,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
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2、人均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为:991000/30000≈33平方米
(四)、相关指标
1、经济状况
学校人口集中,带动了学校周边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那么同时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对校园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应加强对周边餐馆的环境宣传教育。
2、食堂和教师公寓燃气气化率
就学校而言教职工所在的居民区燃料气化率几乎已经达到100%,但是与学校关系密切的食堂,锅炉房,还存在这使用煤炭等燃料的情况。
通过我们的环保宣传教育和与后勤部的沟通以及学校方面的支持,逐步改善食堂和锅炉房的燃煤问题,加强学校的环境保护建设。
3、校园交通
西华师范大学的校园交通问题是不如忽视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西华师范大学随处可见停车位,且车流量较大、车速快,这不仅是出于环境保护而提出这个问题,更是出于对广大师生的安全而提出的问题。
将校园交通纳入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应以步行为主,按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的原则,按照师生走出的近路和基于师生出现需求铺设道路。
设置减
速带,减速带是校园慢行交通的重要方面,更是出于对师生安全的考虑。
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流三个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可借用城市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人车分离式”和“步行者优先空间”两种规划手法。
五、估算评价构建的指标体系每年所需的经济成本
1、生活污水
测定水的各项指标时,可使用学校的本有的仪器,药品费用保守估计1500元,人工费2000元,共计3500元。
处理每吨生活污水需要0.8元,则一年大约需要105万元的污水处理费。
2、噪声
使用学校的仪器进行监测,人共费800元。
隔声绿化的修建保守估计20000元。
3、绿地覆盖面积覆盖率
测定绿地面积人工费600元。
4、生活垃圾总量
保守估计,每年处理垃圾费用和保洁人员的工资费用总计100万。
5、宣传教育
各方面的环境宣传教育估计为2000元。
六、构建指标体系中最具争议的指标
1、校园交通
校园交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出于环境保护和学生安全的目的,最终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2、土壤问题
土壤问题是一个监测难度较大,处理也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学校中几乎没有土壤污染源,故没有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经济状况
高校会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虽然校园周边的餐馆属于校外,但是与学校关系密切,故将其纳入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七、总结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要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既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努力走向“花
园式”校园,让师生感受校园的温馨、舒适,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和办学层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吴旭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2、因地制宜做好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探索
李雅莉1,石滢莹2(1.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2.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