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文本

目录

一、学校概况………………………………………………

二、绿地现状分析…………………………………………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目标………………………………………………

五、规划依据………………………………………………

六、校园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结构………………………

七、种植规划………………………………………………

八、经济技术指标…………………………………………

九、附录……………………………………………………

一、学校概况

1、外部环境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为长沙市东三环外郊区,距市中心(火车站)12km。景色自然,环境幽雅,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湖南农业大学靠马坡岭下,浏阳河边,北面靠农科院,近汽车东站、黄花机场,东靠生物机电学校,临陶公庙、梨江公园。地理位置较环境较便捷,人文气息较好。现设四路公交,交通便捷——往市中心的317,往汽车南站的802,往火车站的110和往星沙的星106。

2、内部环境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1年3月9日,由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经过55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教职工总数1828人,在校生3.5万余人。通过校场合并,原有的附属农场已收归学校所有,部分农业生产用地将转化为学校建设用地,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用地分为建成区和待建区两个部分。学习是农业部与湖南省共建省属重点高校,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整体地势为平缓丘陵地貌,整个校区东高西低,海拔高度在31.5—47.0m之间,土壤以第四世纪红色壤土为主,临近浏阳河一带为冲积沉积土,呈酸性、弱酸性或弱碱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据统计,历年温度最高位40.7℃,最低为-11.3℃;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6℃,最冷月平均温度为4.8℃;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降水量42为1417.5mm,最大积雪量为200mm,最大冻土深度为50mm;年平均风速为2.7m/s,常年主导风向为NW、频率24%。校区浏阳河段最高洪水位为38.50m,最低为28.5m。

3、农大精神

爱校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

二、绿地现状优势与劣势分析

1、总论

农大现有绿地率约为60%,超过《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范中的40%,但实验田、东湖等被遮挡,实际人均占有率仅约6㎡/人,与规范中8㎡/人尚有差距。

2、优势分析

(1)基本骨架采用“网络式+细胞型”,将功能相近的建筑和区域合成独立的组团,排布于道路网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2)老教学区规划统一,采用建筑结合整齐植物的形式,植物层次多样,景观类型多样,是最有序的部分,平视、俯视效果均得益,且易使学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3)后建成区多采用老校区所没有或少有的品种,拾遗补缺,同种植物列植,达到了丰富景观层次、形成各自特色的效果。

(4)善于利用微地形来塑造自然景观,众多大草坪是师生户外活动的良好选择。(5)在住宅区的植物配置均注意了通风、采光、抗破坏等功能上的需求。(6)校园内现有为数不少的大树,干径在30cm-90cm之间,其中有一批树龄在50 年以上;另外,校园内还有少量名贵的稀有树种,实现了人文和教学便利。(7)在一些地方发挥了农业特色。如,利用园中的六丘实验田,一教后的实验水稻等等。

3、劣势分析

(1)绿地系统性不强,新老校区间没有合理的过渡。建设时间的差异导致空间布局零散,见缝插绿式的布局方式随处可见。难以发挥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2)植物层次单一,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如香樟,桂花和广玉兰等常绿乔木的树冠下很少栽植其他植物,尤其是很少栽植耐荫的中层灌木,大多为乔木和草坪两个层次。景观类型单调,色彩搭配不丰富,乔木过于集中,乔灌草比例不合理,很难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除布置花坛外,其他地方很少应用,因此绿化植物景观一年中缺乏季相变化。常绿树过多,到处是香樟、广玉兰、和桂花,其他树种的数量很少。

(3)校园内不同空间栽植的几乎都是同样种类的植物,很少讲究艺术构图和造型,因此,绿化植物的大小、疏密、虚实、间距、层次等均缺乏艺术的变化,且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变化也不丰富,校园内缺乏形态特别和色彩突出的主景植物。(3)基调树种不明显,行道树种类较单一。校园内植物种类仅200 余种,乔木不到40 种,灌木不到30 种,地被植物不到20种,草坪植物不到10种,除了少数7、8种,其余绝大多数品种出现频率很低,也不能体现本校特色和风格。缺乏植物群落的配置,在植物景观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同种植物分散各处,相对集中度不够,不能形成吸引人的特色景观,缺少“量大为美”的体现。

(4)模纹花坛及造型植物较多。①养护、灌溉及因不当使用而更新的成本高;

②使用率低,多只承担了装饰功能;③维护力度和植物选择不恰当,影响美观。(5)草坪大多维护粗糙,草种选择不当,且空间围合度不高、领域感不强,对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提供师生户外活动空间都带来不利的影响。绿篱灌木配置失调。部分道路空间狭窄而安放密植绿篱,另一些开场绿地却缺少绿篱实现障景和分流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