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0
历史地理学定义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领域,结合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研究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
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对历史事件的塑造作用。
2.文化和社会的空间分布:探究地理环境对文化、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空间
分布及影响,包括城市发展、人口迁徙、文化传播等方面。
3.地理环境变迁与历史变革:分析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历史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的演变和变革之间的关系。
4.历史地理学方法和工具:运用地图、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
考古学、史料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对历史地理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5.环境历史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以及环境变化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的影响,涉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议题。
历史地理学在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于理解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区域发展和人类社会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进程中地理环境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历史人文地理学历史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地理学、历史学以及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
通过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综合分析,历史人文地理学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历史人文地理学的概念、方法论以及其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应用。
一、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概念历史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塑造。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方、城市、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地理环境的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的方面,如定居、农业、城市化、交通运输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研究,历史人文地理学能够深入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演变的长期影响,揭示地理条件对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塑造作用。
二、历史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历史人文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开展研究。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被广泛运用于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
GIS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历史文献、考古成果等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帮助研究者理清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的关系。
此外,历史人文地理学还依赖于史料的收集与处理,通过对历史文献、地图、考古遗址等的研究,揭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方法学层面,历史人文地理学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考古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等。
研究者通过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构建适用于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体系,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应用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研究。
以下将介绍历史人文地理学在中国、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应用案例。
1. 中国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长江流域为例,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揭示了长江盆地地理环境对于古代农业、交通、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地理与历史是人类学科中最古老和基础的学科之一。
两者相互关联,可以共同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化。
历史地理学就是一个研究历史和地理之间关联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和历史的交叉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和发展。
下面将讨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研究方法1.地图法地图法是历史地理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历史地理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时期的地图、海图和空照图等,来研究地理空间的变化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地图法可以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生产、交通、贸易等活动及其产生的历史事件。
2.考古法考古法是历史地理学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考古调查、挖掘和分析遗址和文物遗迹,可以获取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信息。
考古法可以解析不同时期的人类社会与地理因素的相互影响,了解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空间布局中的变化。
3.文献法文献法是历史地理学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古代地理著作、游记、地方志等,来获取有关某一历史时期的地理知识及其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文献法可以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地名、地理位置和地理信息的演变和变化。
4.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历史地理学一种实地研究方法。
通过采集现场资料、口述历史、民俗风情和宗教习俗等资料,来发掘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田野调查法可以帮助历史地理学家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互动的情况,探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应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谈谈其主要的应用领域。
1.史地教学史地教学是历史地理学最直接的应用之一。
历史地理学得出的地理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关系,能够启发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地理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地理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历史城市文化保护历史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崛起的城市,了解城市发展的空间演化过程和建筑特征等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3,2000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李令福提 要 本文总结了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若干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演变性、结构综合性与有用于世的目的性,前三点也与构成其研究内容的空间、时间、部门(专题)三大要素相对应,其理论体系中除了包括历史自然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分支外,还应包括区域综合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图学、应用历史地理学。
尽管历史地理学界已普遍认为历史地理学应该属于地理科学,但实际上其却多作为历史学的专门史而存在着。
本文分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状态的形成原因,并希望经过长期努力,把历史地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理论体系 学科属性一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1.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为人类社会进一步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应该指出,这里所谓历史时期是指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人类活213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程度上和范围上都空前扩大的时期。
具体来说,其上限可从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农业革命时代开始,下限直至现代,与现代地理学相接。
这里所谓地理环境包括有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的各个要素,即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河湖海岸的消长、土壤布局与沙漠的盈缩、动植物分布的变化、历史上的火山地震带等等;而且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表现及其发展变迁的规律,主要包括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与政区沿革、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及其发展、城市兴衰、风俗文化的区域特点及其演变、地名渊源等。
就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有如下四个特点。
首先,是它的区域性。
我认为其区域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它以区域的角度选择论题而进行研究。
历史是一条长河,由遥远的过去奔流到现在,并不断地趋向未来。
区域性要求历史地理学截取这条历史长河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横断面进行空间区域差异的复原研究,历史地理学的每一部专著或论文都是以特定的区域为论述范围的。
历史学家如何运用地理学理论在历史研究的广袤领域中,地理学理论宛如一盏明灯,为历史学家照亮了探寻过去的道路。
它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辅助工具,而是与历史研究紧密交织,相互渗透,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地理学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地区能够率先孕育出文明,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例如,大河流域往往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像尼罗河、黄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
这些河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还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农业的繁荣则为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兴起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创造了条件。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气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而过于寒冷或干旱的地区则对人类的活动构成了挑战。
比如,古代的玛雅文明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发展起来,其独特的农业方式和社会组织与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当地的气候数据和地理特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玛雅文明的兴衰。
再者,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和贸易路线。
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障碍既可以是阻隔交流的屏障,也可以成为促进交流的通道。
例如,丝绸之路的形成就是人类克服地理障碍,进行跨区域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典范。
历史学家通过分析地理路线和交通方式,能够还原古代贸易的规模、商品的流通以及文化的传播。
在研究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格局时,地理学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山脉、关隘、河流等地理要素常常成为军事战略中的关键。
例如,中国古代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其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的防御优势。
在欧洲历史上,阿尔卑斯山和多瑙河等地理障碍也对国家的边界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地理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战争的胜负、领土的变更以及政治势力的消长。
此外,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地理学理论在这方面也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院博士点、硕士点,学制三年。
本专业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脱胎于传统舆地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
它的学科性质属地理学,研究方法离不开历史学,兼有文、理学科属性,属于又古又今之学,是文科中唯一能够参选院士的专业。
一、研究方向:1.历史人文地理;2.地名学;3.历史社会地理;4.历史地理文献与地学史。
二、研究领域: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争论、各分支性质研究、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历史时期的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3.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5、历史地图编绘。
三、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历史地理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专业上勤奋学习。
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政区、地名、古籍整理、方志编纂、环境保护、新闻出版、地图测绘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做专题研究等。
四、师资力量:目前,历史地理学专业有五位教师(其中四位系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即:华林甫教授、刘新光讲师、丁超讲师、胡恒讲师、赵珍副教授。
五、对外学术交流:本专业绝大部分教师均与境外大学、科研机构有学术交流活动,身份有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等,有的教师还曾赴欧洲孔子学院任教。
六、主要专业课程:中国沿革地理、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典籍研究、中国古地图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动态、主文献研读、环境史研究、中国地学史、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国近代边疆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推进流域文明研究的积极作用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为例一近年来我国流域文明研究之盛况及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㊂其中,流域文化或文明的研究也异军突起,成绩斐然㊂举其著者,近年来先后出版的就有‘黄河文化“①㊁‘长江文化史“②㊁黄河文化丛书③㊁大江大河传记丛书④㊁‘中国运河文化史“⑤㊁‘黄河文化史“⑥㊁长江文化研究文库⑦等鸿篇巨制㊂相比较而言,同样作为我国大江大河之一的黑龙江流域起步晚了一些㊂但我们①②③④⑤⑥⑦侯仁之主编,华艺出版社1994年版㊂李学勤㊁徐吉军主编,笔者参与撰写,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㊂由黄河流经的青海㊁甘肃㊁宁夏㊁内蒙古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8省区人民出版社联合发起,并组织撰写㊂整套丛书分为10卷,即黄河史㊁黄河人㊁服饰卷㊁民食卷㊁住行卷㊁民俗卷㊁文苑卷㊁艺术卷㊁宗教卷㊁名胜卷㊂笔者与吴宏岐教授主编了其中的‘住行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㊂河北大学出版社组织撰写出版,第一辑七本,即‘黄河传“‘长江传“‘珠江传“‘运河传“‘淮河传“‘塔里木河传“‘雅鲁藏布江传“与第二辑两本,即‘澜沧江㊁怒江合传“‘松花江传“,分别于2001年与2004年㊁2005年出版㊂。
安作璋主编,3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㊂李学勤㊁徐吉军主编,笔者参与撰写,3卷本,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策划并组织撰写,季羡林主编,2004年8月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50余种㊂新见书目有:‘长江古人类“‘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长江流域的商业与金融“‘长江流域。
的稻作文化“‘长江戏曲“‘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长江丝绸文化“‘长江漆文化“‘长江流域人才地理“等㊂欣喜地看到,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倡导与组织下,正急起直追,快步赶上㊂上述已出版的有关流域文化的著作,有的按历史分期,依次介绍各该流域之文化发展史实;有的则是从一些主要方面,逐个介绍该流域在这些文化领域之发展状况㊂但无论哪种类型,均是采纵横交织方式,将各该流域文化发展脉络,全景式地呈现了出来㊂借以展示各流域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折射出河流与流域,在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上的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㊂从而又触发当前人们进行深刻反思,充分吸取历史上人类活动对流域文明兴衰影响之经验教训,以便采取更为明智有效措施,善待孕育哺育了我们人类的大大小小的母亲河㊂关爱并保护她们,使她们永葆青春,永具活力,护佑我们子孙生生不息,绵绵不绝㊂。
历史地理学知识点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学知识点:1. 地形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特征。
地形的高低、平缓、陡峭对历史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山地易于设立自然屏障,可以防御敌人的入侵;平原适合农业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聚居和发展。
地形的不同会影响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2. 河流对文明的贡献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都是在河流的附近兴起的,比如黄河文明、底格里斯河文明等。
河流提供了水源、灌溉和交通,为人类的农业生产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3. 气候变迁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气候变迁对历史事件有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的变冷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从而引发饥荒、战争等事件;气候的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气候变迁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历史地理学知识点之一。
4. 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一些城市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比如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因此更容易发展壮大;而一些城市由于地理条件不佳,比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因此难以发展。
城市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历史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历史事件的进程。
比如,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带动了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区之间的商贸、文化传播。
总结:历史地理学知识点涉及到地形、河流、气候、城市等方面,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地理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迁的原因。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历史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探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的分布、交通和通讯条件、自然灾害等。
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区域研究。
区域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一个地理区域包含了一定的地理界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研究特定区域的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通过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考察,揭示该区域的历史演变和特殊性。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景观。
景观是指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格局,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包括城市、村庄、农田、工业区等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
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研究特定区域的景观变化,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特征。
此外,历史地理学还涉及到遗址、地名等概念。
遗址是指人类在某一历史时期活动的地点,包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工业遗址等。
通过研究遗址,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重建历史时期的城市规模、建筑风格、文化特征等。
地名是指地理环境或地理景观的名称,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研究地名可以帮助理解地理环境的意义和历史演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等。
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学家主要的调查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
文献研究是历史地理学家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地图分析是历史地理学家利用地图等地理信息,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空间格局。
总结起来,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景观、遗址和地名等进行研究,揭示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变化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分析和空间分析。
历史地理学集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一门既注重人类社会历史变迁,又注重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的学科。
一、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历史边界的演变。
从政治上看,边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划定自身领土行政和管辖范围的标志性符号。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边界常被分为自然边界和人工边界。
自然边界是人为的边界,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并确定的边界。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政治事件都是和边界密不可分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内外关系都会影响边界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地理学通过对历史边界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边界演变的影响,为今后边界的走向和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形的演化除了研究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还研究地形的演化。
地形的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地形形态的各种变化,包括地球表层的隆起和沉降、地形的侵蚀和堆积以及地球上各种地形的起源与演化。
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形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特定时期和地区的地形变化,为对地球环境的解释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空间传递和传播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文化传播不仅仅研究文化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传播和演变,而且研究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消失的历史进程。
文化传播分为本土传播和跨地区传播两种。
本土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原地区内传播,而跨地区传播则是指文化元素在不同地区之间传递和交流。
通过对文化元素的跨地区传播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变化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演变过程,可以分析和解释城市结构变化的原因,并为制定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城市空间的演化和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历史和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几乎贯穿了地理学的整个历史进程。
自古代以来,地理学家们就致力于研究地理空间的历史和文化属性,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迄今仍被广泛运用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一、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空间的历史和文化属性。
在历史地理学中,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发展史上不同时期地理空间的特征、变迁和演变规律以及一系列事件、结构和过程等;在文化地理学中,研究对象则主要是地理空间中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空间的形成过程。
这些文化现象既包括人类社会在文化方面呈现出的各种现象,如语言、宗教、仪式、象征和风俗等,也包括客观存在的艺术、文学、历史等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中各种地标、地名、自然地形等。
二、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在历史和文化地理学中,研究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和阐释地理空间中的文化和历史现象。
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主要关注历史地形、人类活动轨迹、城市演变等;而在文化地理学领域,则重点关注文化地形、文化空间、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等。
总之,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相互交织,一方面是考察文化对历史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探究历史对文化的影响。
三、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和文化地理学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人地关系理论、景观考察法、空间分析等,下面将逐一讲解。
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地理空间中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人地关系理论是历史和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地表意义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属性,以及空间组织和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首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作用。
2.景观考察法景观考察法是历史和文化地理学中最常用的考察方法。
历史地理学理论问题的初步认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主要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希望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提高和加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让自己能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把握历史地理学。
1、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或概念2、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工作任务3、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在先前有多家提出的不同观点,其中有美国的克拉克的定义:“任何关于过去地理的研究,或者是关于在时间过程中地理变化的研究,就是历史地理学,无论其研究涉及到文化的,自然的或者生物的现象,以及无论其研究题目或范围的大小如何”。
同时他又指出,“有些地理学家集中注意于过去的地理,特别是可以称之为在时间过程中的地理变迁,这样一种兴衰的焦点,叫做历史地理学。
”英国的达比提出的:“对过去实在的地理进行复原,以便在一个历史发展环境中提供相互联系的地理剖面。
”侯仁之先生师从达比先生,也支持此种观点,并且回国后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为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历史地理学辞条”中,侯先生对历史地理学做了如下的定义:“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而侯仁之先生在《历史地理学刍议》一文中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的是在历史时期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上的变化,这项工作首先就是要把过去时代的地理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还要把不同时代的已经复原地理剖面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今天地理的形成和特点。
通过对概念的辨析和认识,才能明确学科的基础,才能把握住学习和研究的根本所在,在确定了最核心和基础的概念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这个范围有多大,主要特征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学习中进主要去解决的问题,前苏联的B.K.雅尊斯基关于历史地理学的任务,给予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其狭义的定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学应以历史科学中所采用的分期法为基础,根据与此分期相适应的时间断面,对本国或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给以描述。
”从广义上说,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关于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但是这些划分还是存在不足和错误,让后来的学者不断去修正完善,从而为学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历史地理学辞条”中,侯先生对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范围做了精辟的阐释:“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为其研究对象,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是限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是逐渐演变的。
在原始农业出现后这一个过程才更加突出,原始农业起源于将近一万年,而一万年前是地质史上第四纪全新世的开始,由旧石器进入新石器,在此前自然环境的变迁属于古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在此之后,则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事实上两者的研究又有渗透之处,在过去的很长的时期内,历史地理学仅限于有文字记载的时期,而文字记载前的一段先史时期,是古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交叉研究范围。
”这段话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明确的指示出来,让我们能更好的把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把握准确,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准、做精、做细。
在对上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界都有相对一致的看法和观点,而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至今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悬案,虽然学界已经很大部分上取得一致,但是旧的分歧还相当部分的继续存在,新的观点也开始出现并且扩大影响。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⑴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以前苏联的雅尊斯基为代表,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科学意义,雅尊斯基认为:“历史地理学可以确定历史过程的具体空间,从而促进我们对于历史过程许多方面的认识理论化和深化;还使我们能够洞察和解释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地方性特征。
”他的这一观点却引起了不良影响,结果人们把在某种程度上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经济事件从空间上加以限制的所有著作都归之于了历史地理学。
他还坚持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过去时代的地理和地理问题,是历史知识的一个部门,是历史的辅助性学科。
作为科学权威,雅尊斯基的这些观点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历史学家把历史地理看作是历史知识的一个部门。
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文问题上,而对以往时代的具体地理的研究很少涉及自然地理问题。
”学科属性的传统观点和划分方法,无疑对学科的科学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最为明显的表观是对历史时期的“具体地理的研究很少涉及自然地理问题。
”⑵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英国的伊斯特为代表。
但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至今,其研究范围已经远超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范围,人文地理学是不可能把历史地理学囊括其中,明确了这样的学科性质的基本问题,才能为学科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⑶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随着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的一级学科。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99年尹国蔚撰的《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评议》一文,回顾了历史地理学学科归属的争论历程,公开提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孙天胜、曹诗图撰《历史地理学名实之辨》一文,提出历史地理学要把历史发展与地理关环境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也为历史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发展提供了方向。
此观点还是没有在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不过也为学科的建设和理论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⑷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资料和方法又多是历史学的,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或新学科。
历史上便有所谓“史地不分家”之说,一般不了解历史地理学的人甚至还认为它是中学的历史和地理课程的简单重合。
苏联学者萨莫伊洛夫、热库林,我国学者黄盛璋、钮钟勋和《辞海》等坚持这种说法。
⑸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即地理学的一门辅助学科。
学界的多数学者持此种观点,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历史时期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上的变化,是历史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前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
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H.C.达比及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谭其骧先生,史念海先生等都持这种观点。
而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并没有独立的一级学会,而是在中国地理学会下辖有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接受历史地理学的申请,全国一些高校地理系也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
从西方《历史地理学杂志》的作者结构来看,核心作者均是地理学学者,表明西方学术界对历史地理学科归属的认同,即在西方历史地理学是作为地理学的一门二级学科存在的,三分之一的高校地理系开设了历史地理课程。
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被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所实证,也将在今后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发挥指导作用。
4、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5、历史地理学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哲学基础,是不是独立的学科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和经历着三个历史阶段:一、古代沿革地理研究阶段;二、近代历史地理学发展阶段;三、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和成熟阶段。
历史地理学脱胎于古代沿革地理研究,并伴随近代与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交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历史地理自身研究领域的扩大,目前已成长为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发展之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根于传统沿革地理研究的深厚土壤中,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沿革地理研究是一专门的学问和研究领域,以记述和考证历代疆域分合伸缩和政区建置沿革等为传统内容。
其发端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撰《汉书·地理志》,此后历代相承。
史志一家,依附于史学及经学发展,故长期被学界视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至宋代开始形成了独立的沿革地理研究,以王应麟(1223--1296年)的《通鉴地理通释》为代表著作。
历元、明,至清初出现的顾祖禹(1631--1692年)撰《读史方舆纪要》更是博大详实的沿革地理专著与顾祖禹同时代的地理学家梁份, 关注西北地理的研究,十分重视野外实地考察,且以地理学家特有的敏感提出了注意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今昔对比,寻求利弊得失的朴素历史地理学思想。
无论从上述理论观点本身,还是从他存世的著作《秦边纪略》一书的内容来看,梁份的学术思想已与在我国拥有长期发展且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沿革地理研究有着原则的不同。
如果将此视为我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萌芽,距今恰届三百年。
继梁份之后辈出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因清代前期封建文化专制的桎梏,不仅未能继承他的先进思想,甚至连野外考察地理事物的工作方法也丢掉了,以致纷纷堕入伏案考据的治学道路,形成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以考订、校勘、注释历代正史地理志和地理名著为时代特色,沿革地理研究达到了顶峰,《大清一统志》为当时最重要的沿革地理成果。
道光咸丰至民国初期,传统的沿革地理徇其驾轻就熟的道路继续发展,进一步总结前此沿革地理成果成为时代特色之一,以丁谦(1943--1919年)的《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和《历代舆地图》为当时沿革地理研究集大成的作品和杰出代表。
同时,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又是我国地理学新旧交替,即由古代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转变的时期。
西方殖民主义加紧侵吞与蚕食中国边疆领土的罪恶行径,更极大地激发了爱国学者在深入探讨沿革地理的同时,总结清代地理学发展、推动中外地理交流以及考察边疆地理的工作热忱。
王锡祺(1855—1913年)编纂与印行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当为这方面工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历史地理”这一学科术语最早经日本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
首先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历史地理列为京师大学堂文科中外地理专业(学制三年)的必修课程。
当时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历史与地理的关系,但并未超越沿革地理的范围。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张相文(1866--1933年)不仅创立了中国地学会,介绍了西方近代地理学成果,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了实地考察的地理学工作方法,自1917至1919年间他在北京大学主讲《中国地理沿革史》即已多多少少地包含了历史地理的内容。
1910年3月创刊的《地学杂志》,至1937年停刊,共出刊181期,发表文章1600余篇,其中历史地理文章达百篇。
20世纪20年代初,张其昀在《史地学报》(2卷2期,1923年)上介绍了法国学者布伦汗(今译J.白吕纳)著《历史地理学》一书的内容及历史地理研究的意义,第一次将历史地理学这一学科名称介绍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