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状况
- 格式:pdf
- 大小:455.14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治疗和护理慢性腰肌劳损的近况摘要:腰肌劳损属于骨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困扰着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腰肌劳损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状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
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有了更新的方案。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中医治疗和护理腰肌劳损的研究最新进展。
从治疗手段和护理干预两方面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腰肌劳损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腰肌劳损;治疗;护理腰脊柱旁周的韧带组织和肌肉组织十分丰富,对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以及维持体位均十分重要。
腰肌劳损是指背侧腰背筋膜和腰肌长时间牵拉刺激,日积月累,形成“积累性劳损”,出现疼痛体征而在肌、筋膜附着处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
腰肌劳损是当今社会困扰人类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约7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腰痛,并呈年轻化趋势。
中医方法治疗本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等优点,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此病的趋势。
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和护理干预慢性腰肌劳损近况做一综述。
1、针刺法1.1毫针刺法毕臻等采用浅刺复溜穴与运动腰部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腰肌劳损患者82例。
常规针刺组取穴:脾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2~5夹脊穴。
针刺运动组取穴:同常规针刺组,并于出针后外加浅刺复溜穴配合运动腰部。
结果:常规针刺组、针刺运动组的愈显率分别为63.41%、80.49%。
叶启彬[1]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抑制法针刺组使用抑制Ⅱ型手法扎取阿是穴,配以肾俞、承山;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肾俞、大肠俞、腰部华佗夹脊、委中等穴位。
结果常规针刺组、抑制法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
韩玲[2]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3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作用,毫针组选取阿是穴、腰夹脊、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等穴位进针,结果总有效率为 73.3%。
1.2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腰肌劳损所属部位:腰部就诊科室:骨科,外科病症体征:臀部放射痛,腰背酸痛,腰大肌痉挛疾病介绍:什么是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腰肌劳损在慢性腰痛中,占的比例最大那,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腰肌劳损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两侧活动不一致,更易导致腰骰部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痛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腰肌劳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部活动受限,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慢性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劳损症状体征:腰肌劳损有什么症状: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可有下支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目感。
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不能坚持弯腰工作。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有哪些症状?①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并产生腰椎畸形,严重者须拄着拐杖行走,甚至卧床不起;②肌痉挛常表现在一侧骶棘肌、臀肌或两侧;③压痛点广泛,以棘突两侧、腰椎横突及髂后上嵴最为多见;④痛与麻通常放射至膝部,很少到小腿与足部;⑤X线片、肌电图及脊髓造影对本病无诊断意义;⑥个别患者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腹痛等)。
中医护理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中医护理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中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慢性腰肌劳损;护理效果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由于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而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又被称为“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1]。
本文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腰肌劳损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2.7±3.8)岁;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3.2±3.4)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因为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日常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常会因疼痛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要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安慰患者,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消除或者减轻消极情绪,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2]。
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常见于长期弯腰、站立或久坐的人群中。
传统中医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腰肌劳损。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一、引言慢性腰肌劳损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或姿势不良引起的一种疾病。
传统中医草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其疗效主要取决于草药的种类、外敷的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合理调理。
二、1. 研究目的为了评估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满足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医草药外敷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
(3)治疗过程:中医草药外敷治疗组将具有抗炎、舒筋活络功效的草药研磨制成粉末,与适量温水混合后外敷于腰部患处,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热敷、物理理疗等。
(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3. 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中医草药外敷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腰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研究讨论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抗炎、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此外,中医草药的外敷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长期使用。
5. 结论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研究样本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个结论。
三、结语中医草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潜力。
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骨伤科》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患者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尽可能不要穿带跟的鞋,避免症状加重,康复锻炼,平时注意最好睡硬板床。
中医学名慢性腰肌劳损其他名称腰背肌筋膜炎所属科室外科 - 神经外科发病部位腰骶部主要症状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解剖生理腰部脊柱[1]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必须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又需要从事着各种复杂的运动,故腰部在承重和运动时,因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奇弯腰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2]。
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骼关节和腰背两侧骶棘肌。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
慢性腰肌劳损根据情况分析,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1. 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止于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外侧半。
其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肩胛骨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
2. 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用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筋膜后层。
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
[3]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
1.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
该肌以一个总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
腰肌劳损调研报告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经常出现在需要长时间坐立或者弯腰、提重物的工作者中。
该研究旨在调查腰肌劳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原因分析1. 姿势不正确: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身体倾斜等,会使腰部肌肉过度拉伸或扭曲,造成腰肌劳损。
2. 提重物不当:错误的提重物方式会使腰部肌肉过度用力,造成劳损。
特别是频繁抬重物体或过重物体的工作者,更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3.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易受损伤。
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腰肌劳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工作台的高度不合适、座椅质量不佳、工作空间狭小等,会加重腰部负荷。
二、预防措施1. 培养正确的工作姿势:坐立时要保持腰椎挺直、脚平放于地面,并使用适当的腰靠椅具,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学会正确的提重物方式:提重物时要注意腰背挺直、用力平衡,并避免突然扭动身体。
3. 适量运动: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降低腰肌劳损的风险。
4. 调整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如调整工作台的高度、更换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座椅、增加工作空间等,减轻腰部负荷。
三、治疗方法1. 休息和热敷:在腰肌劳损初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可以使用热敷来舒缓腰部肌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通过理疗师的手法来改善腰部肌肉的供血和营养,加快康复速度。
3. 药物治疗: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腰肌劳损症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4. 康复训练:经过休息和药物治疗后,可以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如腰部肌肉的拉伸和牵拉等。
结论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姿势不正确、提重物不当、缺乏运动和不良工作环境等因素。
为了预防腰肌劳损,应培养正确的工作姿势、学会正确的提重物方式、保持适量的身体锻炼和调整工作环境。
在治疗方面,休息和热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都是有效的方法。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腰肌劳损是指腰肌肌肉群在长时间或过度使用后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痉挛等症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初三学生腰肌劳损越来越普遍。
本文通过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在某初中以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腰肌劳损的症状:了解学生腰肌劳损时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僵硬、痉挛等。
2.腰肌劳损的发生频率:了解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频率,即每周或每月发生的次数。
4.腰肌劳损的对策:了解学生对于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初三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生情况、原因及现有的对策,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初三学生腰肌劳损的治疗既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又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方式。
1.症状缓解:针对疼痛、僵硬和痉挛等症状,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热敷:用热毛巾、暖水袋等热敷患处,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 按摩:通过按摩患处,促进肌肉松弛,减轻疼痛和痉挛。
- 药物治疗:如非处方药或中成药,可暂时缓解疼痛和症状。
2.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保持腰部的自然弯曲。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过度。
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减轻对腰肌的压力。
3.体育锻炼方式改善:学生应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游泳、跑步、太极等,有助于锻炼腰肌的力量和柔韧性。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注意休息和适量运动。
4.体育课改革:学校和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和特点,开展相关的体育课改革,加强腰肌的锻炼和保护。
如增加腰肌力量训练项目,加强腰肌的柔韧性训练,教授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等。
通过以上的治疗研究,可以帮助初三学生有效缓解和预防腰肌劳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引言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对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初三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腰肌劳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适,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对于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腰肌劳损的定义和病因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受到过度使用或受伤,导致炎症或损伤的一种疾病。
腰部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腰肌劳损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运动不足:长时间的久坐或缺乏运动会使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导致腰部肌肉容易劳损。
2. 运动过量:过度的运动或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过度使用,引发劳损。
3. 锻炼不当:训练时姿势不正确、动作不标准或者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都可能导致腰肌劳损的发生。
二、腰肌劳损的发病情况调查为了解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对象是该学校所有有腰部不适症状的初三学生,包括男女生各50人。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腰部疼痛的部位和频率;2. 是否有运动习惯,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长;3. 是否有伤痛前的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过量等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初三学生有过腰部疼痛的情况,其中男生的比例稍高于女生。
腰部疼痛的频率大多是每周一次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每天都会出现。
大部分学生都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很少有人进行预热活动,也没有得到专业指导,容易出现运动姿势不正确和运动过量的情况。
三、腰肌劳损的治疗研究对于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治疗,我们认为应该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具体病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腰部气血不通所致,因此可以采用中医推拿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推拿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
针灸则可以调理腰部经络,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
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研究井凤玲;常晓涛【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推拿电针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推拿电针组给予TDP烤灯、电针及推拿治疗;电针组给予TDP烤灯和电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TDP烤灯治疗,三组均隔日1次,治疗10次.观察三组患者ODI、VA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推拿电针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85.00%和65.00%;推拿电针组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对照组,同时电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推拿电针组ODI、VAS评分均优于电针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手法可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肢体功能活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疗效显著.【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3页(P145-146,149)【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推拿手法;电针【作者】井凤玲;常晓涛【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空军94188部队卫生所,陕西西安 712201;陕西省西安市空军工程大学门诊部,陕西西安 7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4慢性腰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是指由于急性腰扭伤或反复腰部受损后引起的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是腰部软组织疾病的总称[1]。
近年来,腰肌劳损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久坐的上班族,且腰肌劳损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2]。
尽管慢性腰肌劳损并无生命危险,但因其伴随着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积极探讨慢性腰肌劳损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因其简、便、效、廉的特点成为治疗腰肌劳损的重要方法。
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状况摘要】分析了慢性腰肌劳损的病因、病理和征象,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预防治疗【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idence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causes and signs,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prevention; treatmen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因此,人们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预防和治疗。
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临床中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中青年人发病也占相当比例。
是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临床中往往被大多数医生所忽视,又久治不愈,病程迁延较长。
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难以坚持工作,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一定的影响。
1 慢性腰肌劳损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定义相对模糊,有叫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中医叫“肾虚腰痛”、“腰筋牢伤”。
国外译为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或Acute,但在国外前者并未被普遍认同,而对后者的认识相对统一。
根据其发病机理来看,可定义为长期肌肉、筋膜、韧带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它可因风寒、阴雨、潮湿和劳累等原因诱发或加重。
2 腰肌劳损的病因和病理腰肌劳损是一种动静力性损伤,从事运动和体力的人所患的多为动力性腰肌劳损,而从事久坐和久站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所患的多为静力性腰肌劳损[4]。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因过度使用或姿势不当而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学业压力增大,身体健康问题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素质和姿势习惯尚未养成,容易出现各类运动损伤问题。
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腰肌劳损对初三体育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探讨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原因、调查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康复训练计划,对保障初三体育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初三体育学生了解腰肌劳损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提高抵抗运动损伤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腰肌劳损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为初三体育学生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康复训练方案。
通过相关健康教育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指导,帮助初三体育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减少腰肌劳损的发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问题的认识,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腰肌劳损发病原因分析腰肌劳损是初三体育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运动不当:初三体育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运动动作过大过快,容易导致腰部肌肉过度紧张或受伤,从而引发腰肌劳损。
2. 长时间弯腰和扭转:学生在长时间弯腰或扭转身体的活动中,容易造成腰部肌肉疲劳和拉伤,引发腰肌劳损。
3. 腰部肌肉不足:初三体育学生平时运动量不足,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缺乏支撑腰椎的能力,容易受伤。
4. 姿势不正确影响腰部肌肉平衡: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正确,会导致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肌肉的平衡,增加了腰肌劳损的风险。
肌肉劳损研究进展报告近年来,肌肉劳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肌肉劳损是肌肉组织经过过度使用或损伤后所出现的症状,常见于运动训练、劳动过程中的过度用力等情况下。
以下将对肌肉劳损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关于肌肉劳损的发生机制,研究者们对细胞水平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肌肉劳损导致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而触发了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
此外,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以及肌纤维结构蛋白的变化也被发现与肌肉劳损密切相关。
其次,对肌肉劳损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也得到了不断探索和改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策略逐渐涌现。
例如,物理疗法中的低强度激光和超声波被发现可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营养补充物如蛋白质和抗氧化剂的摄入也可减轻肌肉劳损的程度。
另外,肌肉劳损的评估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主观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例如疼痛程度和肌酸激酶水平。
然而,这些指标的客观性和敏感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采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来评估肌肉劳损的程度和修复过程。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更直观的定量指标,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肌肉劳损的发展和康复过程。
最后,肌肉劳损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和康复领域,也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肌肉劳损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密切,这为进一步研究肌肉劳损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肌肉劳损的研究进展相当显著。
对肌肉劳损发生机制、治疗和预防策略、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其他领域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理解和应对肌肉劳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腰部慢性劳损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腰部慢性劳损所属部位:腰部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肌肉硬结,反射性腰痛,第3腰椎横突的深部有明显压痛,腰软不能直起,剧烈运动后腰痛疾病介绍:腰部慢性劳损是怎么回事?专家指出,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由于病程长,治疗时须使患者树立信心,物理疗法可缓解症状,有局部压痛点的患者可作强的松龙封闭治疗,强调坚持腰背肌锻炼,增强肌力,稳定脊柱症状体征:腰部慢性劳损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腰部慢性劳损症状的详细介绍: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
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
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化验检查:腰部慢性劳损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腰部慢性劳损检查方法的详细介绍:本病的检查要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腰部慢性劳损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腰部慢性劳损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本病需与坐骨神经痛相鉴别。
腰肌劳损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据劳损的不同部位,可有较广泛的压痛,但一般不明显,其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
并发症:腰部慢性劳损的并发症有哪些?本病患者由于腰部肌力失调,形成疼痛和保护性肌痉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例如肌肉软弱不能维持正常腰部功能位置,使深部韧带受到牵扯;肌肉中末梢神经和血管受到挤压,循环不足,代谢产物积聚与炎性物质产生,再形成新的痛点,甚至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行性变、粘连和组织纤维化;一侧韧带和软组织缩短和另侧松弛,平衡失调,疼痛扩散,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牵扯上、下肢也发生一系列代偿症状。
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引言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尤其是对于体育学生来说更为普遍。
腰肌劳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会造成长期的身体健康问题。
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进行发病调查及治疗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腰肌劳损的发病调查1.发病原因腰肌劳损是由于腰部肌肉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造成的伤害。
在初三体育学生中,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长时间坐姿和学习姿势不良、过度运动、缺乏适当的休息和热身等。
学生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肉结构的特殊性也是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之一。
2.发病情况通过对初三体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发现腰肌劳损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
在调查中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症状,如腰部酸痛、僵硬、运动受限等,这些症状对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发病影响腰肌劳损除了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外,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体育训练。
长期受到腰肌劳损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运动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的运动伤病率增加。
二、腰肌劳损的治疗研究1.预防措施针对初三体育学生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规范学生的学习姿势和日常生活习惯,教育学生注意适当休息和热身等。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腰肌劳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治疗方法对于初三体育学生已经发生腰肌劳损的情况,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对症治疗,采用物理疗法、理疗、休息等方法缓解腰肌劳损症状。
其次是加强运动锻炼,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来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避免腰肌劳损的再次发生。
学校还可以配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腰肌劳损带来的生活压力。
3.康复调理对于初三体育学生的腰肌劳损康复调理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康复调理课程,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帮助学生在康复期间逐步恢复腰部肌肉功能。
...新疆中医药.94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5期2020Vol.38No.5推拿促进慢性腰肌劳损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卡热买提•阿布都克然木打刘俊昌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慢性腰肌劳损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尚未取得显著疗效,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解除肌肉痉挛、促进腰部软组织力学平衡、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常用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单纯推拿及联合其他中医疗法,在促进慢性腰肌劳损功能康复方面的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控制疾病进展。
关键词:推拿;慢性腰肌劳损;功能康复慢性腰肌劳损指因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长期受损导致局部炎症渗出,在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弥漫性疼痛之症。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病因为慢性劳损、急性损伤及先天性畸形,在中医属“腰痛”、“痹症”的范畴,慢性腰肌劳损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容易反复发作、绵延不愈,导致患者出现行走不便、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叭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慢性腰肌劳损中的优势渐显,中药外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均取得显著效果。
推拿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和缓解组织痉挛的效果,逐渐受到重视。
现将推拿促进慢性腰肌劳损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慢性腰肌劳损的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选取穴位,利用推、拿、、弹拨、点按等手法,有疏通经络、松解筋膜、理筋整复之效,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叫目前学者基本认同手法应轻柔和缓、刚柔相济。
刘俊昌[3认为推拿治疗中应遵循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等原则,力量应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变化自然,同时与意念、呼吸及动作协调配合,使手法柔和并具有深透性。
起始手法宜轻且柔,当手法作用于疼痛部位或局部肌肉呈条索状结节或肌痉挛处时,可适当加重力量,弹拨手法用在局部肌肉呈条索状结节或肌痉挛处,以局部酸胀、患者能耐受为宜;擦法多用在腰骶部,以局部透热为宜;叩法作为推拿结束的治疗手法,以皮肤微红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