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ds max9 灯光 目标聚光灯 参数 解释

3ds max9 灯光 目标聚光灯 参数 解释

3ds max9 灯光 目标聚光灯 参数 解释
3ds max9 灯光 目标聚光灯 参数 解释

设置标准灯光参数

在了解了基本的照明类型和各种标准灯光的特点后,读者还需要掌握灯光的设置方法。因为在3ds Max中各种灯光的参数设置基本相同,所以在此将以天光和目标聚光灯的创建参数为例来讲述灯光的设置方法。

(1)天光

单击标准灯光面板上的“天光”命令按钮,然后在视图中单击即可创建一个天光对象。选择该对象,进入“修改”面板。这时会出现“天光参数”卷展栏,如图11-8所示。

图11-8 “天光参数”卷展栏

“启用”:该复选框决定是否启用灯光,当“启用”复选框处于选择状态,使用灯光着色和渲染以照亮场景。

“倍增”:用来控制灯光的功率。例如,如果该参数为2,灯光将亮两倍。如图11-9所示为“倍增”参数为默认值1和“倍增”值为2的场景效果。

图11-9 设置“倍增”值

“天空颜色”:选择该选项组中的“使用场景环境”单选按钮,可以使用“环境和效果”对话框中的环境设置灯光颜色,只有在“光跟踪器”渲染方式才有效果。选择“天空颜色”单选按钮,可以通过单击右侧的颜色显示窗,在打开的“颜色选择器”中为天光染色,如图11-10所示。选择“贴图”复选框,可以通过单击None按钮,为天光颜色添加贴图。右侧的参数栏用来设置使用贴图的百分比。

图11-10 “颜色选择器”对话框

“渲染”:该选项组中的参数只有在默认的扫描线渲染器下才可以编辑。选择“投影阴影”复选框后,天光将会投射阴影。“每采样光线数”参数用于计算落在场景中指定点上天光的光线数。在制作动画时,将该参数设置的高一些可消除闪烁。如图11-11所示为设置不同光线数渲染图像的效果。

图11-11 设置不同光线数渲染图像的效果

“光线偏移”:设置该参数可以在场景中指定点上投射阴影的最短距离。当把“光线偏移”参数设为0时,可以使该点在自身上投射阴影;较高的参数可以防止点附近的对象在该点上投射阴影。

(2)目标聚光灯

“常规参数”卷展栏用于控制灯光的启用、灯光类型和阴影类型等内容,如图11-12所示。

图11-12 “常规参数”卷展栏

“启用”:该复选框决定是否启用该灯光。

下拉列表栏:“启用”复选框右侧的下拉列表栏中提供了泛光灯、聚光灯和平行光3个选项,当选择某一个选项,灯光将成为该类型的灯光。选择“目标”复选框后,灯光将成为目标灯。灯光与其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显示在复选框的右侧。

“阴影”:启用该选项组中的“启用”复选框,当前灯光投射阴影。选择“使用全局设置”复选框可以使用灯光投射阴影的全局设置。

“阴影”选项组的下拉列表栏中提供了“阴影贴图”、“区域阴影”、“高级光线跟踪阴影”、“光线跟踪阴影”、“mental ray 阴影贴图”等5种阴影类型。

“阴影贴图”是一种渲染器在预渲染场景通道时生成的位图,这种阴影质量较差,但是边缘会产生模糊的阴影。“光线跟踪阴影”是通过跟踪从光源进行采样的光线路径生成的,这种阴影能根据对象的透明程度生成半透明阴影,阴影质量比阴影贴图类型的阴影更精确,并且会始终产生清晰的边界。“高级光线跟踪阴影”与“光线跟踪阴影”基本类似,但是它不能产生半透明阴影。如图11-13所示为“阴影贴图”、“光线跟踪阴影”和“高级光线跟踪阴影”3种类型的阴影效果。

图11-13 三种类型的阴影效果

“区域阴影”模拟灯光在区域或体积上生成的阴影,这种阴影能根据对象的距离产生阴影效果,距离对象近的阴影较为清晰,距离对象远的阴影较为模糊。用户还可以对生成区域阴影的方式进行设置,投射阴影区域的形状会更改区域阴影的形状,如图11-14所示。

图11-14 区域阴影

“mental ray 阴影贴图”类型的阴影通常与mental ray渲染器一起使用。如果选中该类型但使用默认扫描线渲染器,在进行渲染时阴影不会显示。如图11-15所示为使用该阴影类型渲染的阴影效果。

图11-15 mental ray 阴影贴图

单击“排除”按钮,可以打开“排除/包含”对话框。该对话框中可以决定选定的灯光不照亮哪些对象或在无光渲染元素中考虑哪些对象,如图11-16所示。

图11-16 “排除/包含”对话框

“强度/颜色/衰减参数”:该卷展栏可以设置灯光的颜色、强度和衰减效果,如图11-17所示。

图11-17 “强度/颜色/衰减”卷展栏

“倍增”:该参数用来设置灯光的功率。右侧的颜色显示窗可以指定灯光的颜色。

“衰退”:该选项组可以使远处的灯光强度减少。

“类型”:下拉列表栏中有3种衰退类型,当选择“无”选项时,灯光不应用衰退;选择“反向”选项后,使灯光应用反向衰退;选择“平方反比”选项,使灯光应用平方反比衰退。

“近距衰减”:该选项组中的“开始”参数用来设置灯光开始淡入的距离,“结束”参数用来设置灯光达到其全值的距离。“使用”复选框决定是否启用近距衰减。选择“显示”复选框可以在视口中显示近距衰减范围设置。

“远距衰减”:该选项组中的“开始”参数设置灯光开始淡出的距离。“结束”参数设置灯光减为0的距离。如图11-18所示为将衰减添加到场景中的效果。

图11-18 将衰减添加到场景中的效果

“高级效果”:该卷展栏提供影响灯光影响曲面方式的控件,也包括很多微调和投影灯的设置,如图11-19所示。

图11-19 “高级效果”卷展栏

“影响曲面”选项组

“对比度”:用来调整曲面的漫反射区域和环境光区域之间的对比度。“

“柔化漫反射边”:用于柔化曲面的漫反射部分与环境光部分之间的边缘。

“漫反射”:该复选框决定灯光是否影响对象曲面的漫反射属性。

“高光反射”:启用该复选框后,灯光将影响对象曲面的高光属性。

“仅环境光”:启用该复选框后,灯光仅影响照明的环境光。

“投影贴图”:该选项组中的参数可以使灯光进行投影。

“贴图”:启用该复选框,可以通过右侧的“无”按钮导入用于投射的贴图,如图11-20所示。

图11-20 使用“投影贴图”命令实现的投影机效果

“聚光灯参数”:该卷展栏用来调整显示形状和衰减,如图11-21所示。

图11-21 “聚光灯参数”卷展栏

“显示圆锥体”:控制是否启用圆锥体的显示。

“泛光化”:启用该复选框后,灯光将在各个方向投射灯光,但是投影和阴影只发生在其衰减圆锥体内。“聚光区/光束”:该参数用来调整灯光圆锥体的角度。

“衰减区/区域”:该参数用来调整灯光衰减区的角度。

“圆、矩形”:确定聚光区和衰减区的形状。

“纵横比”:用来设置矩形光束的长宽比。

“位图拟合”:通过该按钮可以使纵横比匹配特定的位图。

如图11-22所示为显示在视口中的聚光灯圆锥体。

图11-22 显示在视口中的聚光灯圆锥体

“阴影参数”:所有灯光类型(除了“天光”和“IES天光”)和所有阴影类型都具有“阴影参数”卷展栏,使用该选项可以设置阴影颜色和其他常规阴影属性,并且还可以使灯光在大气中投射阴影。如图11-23所示为太阳光所投射桥的阴影效果。

图11-23 太阳光也投射桥的阴影效果

“颜色”显示窗可以指定灯光投射的阴影的颜色。“密度”参数可以调整阴影的密度。如图11-24所示为阴影的密度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图11-24 阴影的密度

启用“贴图”复选框后,可以从“贴图”通道导入贴图来指定阴影贴图。如图11-25所示为方格贴图用于更改钢琴投射的阴影。

图11-25 指定阴影贴图

“灯光影响阴影颜色”复选框被选择后,将灯光颜色与阴影颜色(如果阴影已设置贴图)混合起来。选择“大气阴影”选项组的“启用”复选框,大气效果如灯光穿过他们一样投射阴影。如图11-26所示为城市中云彩投射彩色阴影。

图11-26 城市中云彩投射彩色阴影

“不透明度”参数以百分比的形式调整阴影的不透明度;“颜色量”参数调整大气颜色与阴影颜色混合的量。

“大气和效果”:该卷展栏可以指定、删除、设置大气的参数和与灯光相关的渲染效果。

以上内容选自《3ds Max中文版三维设计完全自学手册》

作者:孟滨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 P=C+I +G+(X-M);用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注:C---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X---出口 M---进口 X-M: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如增值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净税收:指生产与进口税和补贴的差额。统计误差:指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账户中统计劳动者薪金收入时出现的误差。个人各项支出指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利息支付及个人对本国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 7、两部门经济: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公式:Y=C+I 8、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公式:Y=C+I+G 9、四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及对外贸易。公式:Y=C+I+G+(X-M) 10、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宅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息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爱立信LTE考试--知识入门

LTE--知识入门 1. 常规CP情况下,一个RB包含()个RE: 答案:D A. 72 B. 96 C. 60 D. 84 2. LTE基站的覆盖半径最大可达()。 答案:D A. 10km B. 30km C. 50km D. 100km 3. 以下哪一个不是协议定义指标() 答案:C A. RSRP B. RSRQ C. SINR D. RI 4. LTE中循环前缀CP有两种模式。 答案:B A. 错误 B. 正确 5. PRACH的FORMAT 4只能用于TDD LTE。 答案:B A. 错误 B. 正确 6. CAT3和CAT4下行支持的速率为 答案:C A. 均为100M B. 50M和100M C. 100M和150M D. 均为150M 7. 截止2013年1季度,全球LTE用户数达到()。 答案:C A. 800万 B. 5000万 C. 9020万 D. 1亿 8. 由工信部领导的TD-LTE规模试验6城市中,以下哪些不是6城市中的城市()答案:D A. 青岛 B. 厦门 C. 广州

9. 中国移动倡导的TD-LTE国际推广组织名字是() 答案:B A. MAE B. GTI C. 3GPP D. TD联盟 10. SAE是以下哪个的缩写() 答案:B A. SharedApplicationEnvironment B. 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 C. 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 D. SpecialAreaofEmphasis 11. TD-LTE系统中没有使用智能天线技术。 答案:A A. 错误 B. 正确 12. 下列哪项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引入使得FDMA技术能够应用到LTE系统中( ) 答案:A A. 快速傅立叶变换 B. MIMO技术 C. HARQ D. FEC和ARQ 13. TD-LTE路测系统软件中RSRQ的含义是 答案:A A. 参考信号接受质量 B. 接受信号参考质量 C. 信道质量指示 D. 信干比 14. TD-LTE路测系统软件中TAC的含义是 答案:D A. 路由区 B. 位置区 C. 服务区 D. 跟踪区 15. TD-LTE路测系统软件中PCI的含义是 答案:B A. 物理小区ID B. 小区参数ID C. 物理信道知识 D. 小区ID 16. TD-LTE路测系统软件中SINR的含义是 答案:A A. 信干噪比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爱立信常用指令

1)RLCRP:CELL=小区名;查看小区的信道配置情况、小区干扰、即时话务 例:RLCRP:CELL=DO2WBO1; ICMBAND表示干扰级别,类型:1,2,3,4,5级别越高,干扰越大,就是说5级干扰最大。IDLE空闲,LOCK,BUSY占用 2)RLCFP:CELL=小区名;查看小区的频率配置情况 例:RLCFP:CELL=DO2WBO1;

CHGR表示信道,DCHNO表示频点。 3)RLSTP:CELL=小区名;查看小区的工作状态 例:RLSTP:CELL=DO2WBO1; STATE的状态有二种:ACTIVE(激活)和HALTED(闭)4)RLCHP:CELL=小区名;查小区的开、关跳频情况

例:RLCHP;CELL=DO2WBO1; HOP表示跳频状态,有二种状态:ON(开)和OFF(关)5)RLBDP:CELL=小区名;查小区信道分配情况 例:RLBDP:CELL=DO2WBO1; NUMREQEGPRSBPC表示开EDGR占用多少个时隙。 6)RLDEP:CELL=小区名;查CGI、LAC、BCCHNO、BSIC等例:RLDEP:CELL=DO2WBO1;

CGI:小区全球识别码,用于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构成:CGI =MCC+MNC+LAC+CI,MCC=移动国家号,识别一个国家(中国为460),MNC=移动网号,识别国内的GSM网(移动为00,联通为01),LAC=位置区号码,识别一个GSM网中的位置 BSIC:基站识别码,BSIC=NCC+BCC,NCC=国家色码,用于识别GSM移动网,BCC=基站色码,用于识别基站 BCCHNO:主频。 7)RLSSP:CELL=小区名;查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 例:RLSSP:CELL=DO2WBO1; ACCMIN:表示最少接收电平。 8)RLCPP:CELL=小区名;查小区的发射功率 例:RLCPP:CELL=DO2WBO1; BSPWRB和BSPWRT表示小区的发射功率。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

JCR主要评价指标及名词解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综合性、多学科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性质的工具,它客观地统计Web of Science(SCI、SSCI)收录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数量、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等原始数据,再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计算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立即影响指数、被引半衰期等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的定量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可以衡量某一年中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平均频率,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性。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该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即时影响因子(Immediacy Index):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由此可确定某一特定期刊被引用的速度,从而评估那些新成长起来的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期刊的影响力。 文献总数(Article counts):在某一特定年度该期刊出版的文献总数。(只包括原创性研究及综述性文章) 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life)被引半衰期是指期刊达到50%被引用率所需的时间。帮助判断该期刊文献采集结构布局是否合理。 ISSN 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 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 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 - ISDS International Center) 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期刊”是指任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它们通常以一定的刊名发行,以“年月日”,“年月”或数字标明卷、号、期数。市面上常见的期刊、杂志、丛刊、年刊等大都属于国际标准期刊号的编号与编码范围。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ISSN,一个ISSN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ISSN。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每组ISSN是由八位数字构成,分前后两段,每段四位数,段与段间用“- ”相连,其中后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的集合, 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的特点。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样本同样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2.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可以用文字说明 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区分,所有的指标都是或只能用数字来表示。 变量数列-----又称变量分布数列,是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数列。 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4.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 又分平行分组和交叉分组两种情况。复合分组便于对总体内部的差别和关系有更深入的分析。 5.中位数、众数----两者都是位置平均数。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 值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则是 在分组的情况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数列中可以没有众 数,也可以出现两个以上的众数。 6. 标准差-----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变异指标。数值越小反应分布越 均匀或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它是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表示) 7. 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 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属于动态平均数。 8.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两者是总量指标的不同形式。时点指标反映 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时期指标则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累计达到的量。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不同时间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正好相反;时点指标一般是不连续登记,而时期指标则是连续登记获取的。 9. 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严格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 系。当一个现象发生变动时,另一个现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其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

企业总收入 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税金 包括 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 劳动者报酬: 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 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

财务指标名词解释

获利息倍数又称为利息保证倍数 获利息倍数(interest coverage)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它可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尝付的保证程度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EBIT/interest expense 或=(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为:企业的净利润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公式中的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利息。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 已获利息倍数为负值时没有任何意义,已获利息倍数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的。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是速动比率quick ratio,QR,QR=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1]。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的基准值是2,后者为1。 但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而速动比率则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速动资产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衡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弱,应该两者结合起来看,一般来说如下: CR<1 and QR<0.5 资金流动性差 1.52 and QR>1 资金流动性好 应收帐款周转率 公司的应收帐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应收帐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帐款周转速度为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帐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帐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注:平均应收账款= (期初AR + 期末AR )/ 2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根据2005年注会《财务管理》第二章,强调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的分母“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 和“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 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公司收帐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帐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则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实际收回帐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帐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施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帐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帐甚至坏帐,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计算的正确性。首先,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原因,使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能正确反映公司销售的实际情况。其次,某些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方式。再次,有些公司采取大量收取现金方式进行销售。最后,有些公司年末销售量大量增加或年末销售量大量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或周转天数造成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应将公司本期指标和公司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公司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的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2011年08月26日星期五 18:24 1.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每月发布一次,分环比,同比,定基价格指数。 统计局公开资料http://https://www.doczj.com/doc/755579131.html,/tjzs/zjCPI/ 第一类是食品31.79%,食品当中又包括粮食、淀粉、干豆类和豆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菜、调味品、糖、茶和饮料等 第二大类是烟酒及其用品3.49%; 第三大类是衣着8.52% ; 第四大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5.64%;耐用品消费(家具、部分家电等)、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庭服务加工维修服务 第五大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6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及服务两个中类。具体包括医疗器具及用品、中药材及中成药、西药、保健器具及用品、医疗保健服务、化妆美容用品、清洁化妆用品、个人饰品、个人服务。假如你到医院去看医生,其产生的挂号费、注射费、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理疗费、化验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也属于CPI调查范围;个人服务项目更具体了,美容、理(烫)发、洗浴等都属于CPI的调查项目之一。 第六大类是交通和通讯9.95%;交通和通信类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车用燃料及零配件、车辆使用及维修费、市区公共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通信工具、通信服务。在交通和通信类,大到几万、几十万的轿车价格,小到停车费、车辆修理服务费、洗车费价格的变化等,也都包含在CPI的调查项目中。 第七大类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13.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主要包括: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类、旅游四个中类。具体来说,既包括电视机、激光视盘机、摄像机、电脑、钢琴等乐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又包括中高等教育学杂费、专业技能培训学费、托幼费、纸张钢笔等文具、书报、杂志、电影票、景点门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旅行社收费服务类项目 第八大类是居住17.22%。居住类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水电燃料。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水泥、涂料、玻璃等修建和装修房屋的材料;租房包括公有房屋、私有房屋租用费等;自有住房包括住房估算租金、物业管理费、维护修理费等;水电和燃料包括水电费、液化气、管道天然气或煤气等。 实用性解读

数据指标名词解释以及应用

一、数据指标解释: ●展现量:一段时间内您获得的展现次数称之为“展现量” ●点击量:点击量是指某一段时间内某个或者某些关键词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是针对 网络广告推广等被点击的一种新的量词。 ●点击率: 是指网站页面上某一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即clicks/views, 它是一个百分比。反映了网页上某一内容的受关注程度,经常用来衡量广告的吸引程度。 ●千次展现成本:是指获得一千次展现机会所付出的推广费用。 ●平均点击成本:网络广告每次点击的费用,是做为网络广告投放效果的重要参考数 据 ●访客数(IP):是指当天记录的唯一的IP数,一般以IP地址来统计 ●独立访客数(UV):即Unique Visitor,访问您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 00:00-24:00内相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指当天有多少台电脑访问,一般以COOKIE来统计。 ●页面浏览量(PV):店铺各页面被查看的次数 ●平均访问深度:用户平均每次连续访问浏览的店铺页面数 ●跳失率:访客不管通过什么渠道达到目标页面,到达后没有继续访问该网站其他页 面既离开 ●跳出率:指在只访问了入口页面(例如网站首页)就离开的访问量与所产生总访问 量的百分比。 ●转化次数: 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 ●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 率。计算公式为:转化率=(转化次数/点击量)×100% ●新访客数:一天的独立访客中,历史第一次访问网站的访客数 ●新访客比率:新访客比率=新访客数/访客数。即一天中新访客数占总访客数的比例。 ●平均访问时长:指在一定统计时间内,浏览网站的一个页面或整个网站时用户所逗 留的总时间与该页面或整个网站的访问次数的比。所以计算公式为:总的逗留时间/总的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时长。 ●平均访问页数:指单位时间内,访客访问页面数的平均值。 ●回访者比率: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性,你的网站是否有 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积极访问者比率:衡量有多少访问者是对网站的内容高度的兴趣 ●忠实访问者比率:只是使用停留的时间取代浏览页数,取决于网站的目标,你可以 使用两个中的一个或结合使用。 ●忠实访问者指数:指的是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爱立信命令操作及参数解释

以下文档中以BSC4A的L YG0113小区为例: 1、RLCFP:CELL=LYG0113; 该命令用于查询小区HSN、HOP、载频数量等 该命令实际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参数解释: CHGR:信道组号; SCTYPE: 子小区类型。UL:表示UNDERLAID 子小区,一般是BCCH频点所在小区; OL:表示OVERLAID子小区。 SDCCH:需要的SDCCH/8数目; TN: 表示时隙编号,TN=2表示SDCCH在第2时隙发送; CBCH: 表示是否启用CBCH传输短消息,CBCH=YES时,表示SDCCH/8中的第2 隙用作CBCH;CBCH=NO时,表示无SDCCH/8信道用作CBCH。 HSN:跳频序列号。 HOP:表示跳频状态,ON为开启跳频,OFF为不启用跳频。 DCHNO:绝对RF信道号。具体分配为:0---124(GSM)、512---810(PCS1900)、512---885(DCS1800)。除CHGR0最大允许15个DCHNO外,其余CHGR均最大允许 16个DCHNO

2、RLCPP:CELL=LYG0113; 该命令用于查询小区的功率 参数解释: BSPWRB:控制信道发射机功率。为BCCH的输出功率,不包括天馈线的损耗和增益。BSPWRT: 非控制信道发射机功率。为TCH的输出功率,不包括天馈线的损耗和增益。MSTXPWR:为最大发射功率。33表示33DBM,约为2瓦。

3、RLCRP:CELL=LYG0113; 该命令用于查询小区的干扰状况 参数解释: CHRATE:表示信道速率,是全速率还是半速率 STATE:该项表示时隙使用状态。 ICHBAND:该指标为时隙干扰带情况。 CHBAND:该小区的频段。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 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现象和过程 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 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 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 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又称个体) 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 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 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 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 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 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 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 指标都是变量 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 值

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 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 变动 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 定方向 20、统计法: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参与统计活动的各方面——统计主体、客体、 宿体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1、统计设计:对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适 当安排 22、统计指标体系: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 23、指标名称: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 24、指标数值: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 25、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 26、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单位一般水平、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27、描述指标:对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规模水平和数量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的统计 指标 28、评价指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结构、比例、速度以及利用状况和效益、效 果的统计指标 29、监测指标: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跟踪监测,看其是否偏离既定目标,是 否保持平衡的统计指标 30、预警指标:可以对总体运行中出现的偏离进行及时的调控 3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 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对提升信心、抑制经济深度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恶化、中国出口下滑严重、国内消费需求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出台投资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难以立即显现、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等原因,目前看来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尚未走出下行通道。但经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已出现回暖迹象。 课题研究组经认真研究选取了GDP、CPI、PPI、PMI等20个指标,以期全面反映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为企业家正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提供帮助。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008年我国GDP突破30万亿,同比增长9%;GDP季度累计增幅由10.6%下降至9%。2009年第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同比增幅为1992年季度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预计随着“保增长”措施逐渐见效,下半年GDP增幅将高于上半年。 从GDP季度数据来看,同比增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6.1%。

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投资、外需对GDP贡献的数据,GDP同比增长6.1%,其中最重消费贡献4.3%,投资贡献2.0%,外需贡献-0.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万亿,同比增长21.6%。200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同比增长17.0%。 由上图可以看出,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由2008年9月的23.2%连续降至2009年2月的11.6%;2009年3月同比增幅止住下滑趋势,升至14.7%。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 单位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 个单位,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 的原始、直接、具体的承担者。 2.统计标志简称为标志,它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简称为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 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一个完整的统计 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3.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其标志表现一般用文字来描述。数量标 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 以用数字来表示的。 4.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表明总体质量的指标,反映 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般用相 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能从多个 不同的方面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状况 和发展变化过程,反映社会现象的因果 联系、依存关系和平衡关系等。 6.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或名称)。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统计数 据,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7.分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的。 顺序数据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 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该尺度不仅可以将 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 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数值型数据是 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计量结 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8.流量是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具有时间量 纲。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测算出来的 量,表示现象在某一点的状态,不具有 时间量纲。 第二章 1.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主管机关按照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和报送程序,定期向上级机关和国家报告自身基本情况、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状况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3.重点单位是指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的那些单位。4.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5.经常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调查方式。6.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7.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8.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 第三章 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2.简单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3.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4.组中值指本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它代表组内所有单位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5.次数分布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6: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7.统计表就是用来表现统计资料汇总整理结果的汇总表。 8.累计次数是指数列中高于或低于某一变量值的次数总和。 第四章 1.总量指标又称为绝对指标,对总体从数量上进行总括性描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2.时期指标是反映了在某一段时间(时期)内发展累计的总数量的总量指标。 3.时点指标是反映了某一时刻(时点)瞬间的总量的总量指标。 4.相对指标也称为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6.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某一变量的具体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7.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8.标志变异指标是表示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程度的大小,或者分布的均匀性的指标。 第五章 1.时间序列是指将某一系列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也称为动态数列。 2。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屡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3.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形成的,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间点上所达到的状态或水平。 4.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又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5.逐期增长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它表明本期比上一期增长的绝对数量。6.定基发展速度是指以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7.年距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 8.长期趋势是指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