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重工借助 Microsoft Azure 智能云与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港口运营的数字化转型
- 格式:pdf
- 大小:532.28 KB
- 文档页数:2
疫情下
“中国制造”获青陳,振华重工中标
南非港口跨运车项目
近日,振华重工南非子公司取得南非国家运输公司(Transnet)TPT 码头22+66台港口跨运车授标函,极大丰富了振华重工在南非港机市场 的设备种类,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这是振华重工南非子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标的第二个南非港 口配套设备项目,此前,南非子公司 曾与南非TPT码头签订7台港口偏 置式牵引车的订单。
与码头现有其他品牌跨运车相比,振华重工的跨运车具有整机轻型 结构,配备大功率柴油机和新型一体式起升机减速箱制动器,为了保证作
业安全,跨运车装有动力房自动灭火
装置、疲劳监控系统、司机室安防系
统以及自动识别道路自动避让危险自
动高位停箱的半自动化系统。
该批22台设备将在今年年底开
始陆续交付南非国家运输公司用户。
2018年11月,全球首台自主
驾驶无人跨运车在振华重工宣告问
世,2019年1月,振华重工与和记
黄埔集团旗F的斯德哥尔摩CTN码
头签订了智能跨运车商业合同,为
其提供8台智能跨运车及作业系统,
标志着该创新产品获得主流市场认
可。
2019年下半年,振华重工又获
得西班牙巴塞罗那B E S T码头2台
智能跨运车及丹麦阿胡斯码头1台
智能跨运车的供货合同。
在疫情期间,振华重工不仅在斯
德哥尔摩CTN完成了 8台智能跨运
车的交付,现在又获得了南非TPT
码头22台加66台智能跨运车的授
标函,ZPM C智能跨运车已在全球
市场上获得肯定。
■
(来源:上海振华重工)
75
中国机电T:业2020年第
7期。
152021年第20期 /INFORMATION 星辰大海,箭指苍穹 河南矿山助力中国航天取得重大突破极智嘉RS5货箱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助推鞋服行业智能物流变革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产运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冲质比最高易试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在西安获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重要设备供应商,今年以来,河南矿山凭借优越的产品质量、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刘成云受邀参加仪式。
振华重工为该码头提供12台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每台岸桥均配有集卡定位系统、船型扫描系统、电子防摇系统,以及小车全行程的磁感精准定位系统等,是先进的全自动化单小车岸桥。
每台岸桥海侧门框颜色分别是红橙黄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承制了60余台(套)各类型起重机产品,其中160t+160t 防爆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是目前为止,应用于航天领域较大吨位的起重机产品。
从嫦娥五号探月,到神州十二号、十三号成功发射,再到此次中国火箭取得的重大突破,河南矿山再次不辱使命,携手中国航天,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全球AMR 引领者极智嘉 (Geek+) 今日宣布,成功完成超80台RS5货箱机器人的落地部署,助力某鞋服电商服务龙头企业提升拣选效率4-6倍,增加仓库存储空间1.5-2倍,同时实现99.995%库存准确率和99.99%发货及时率,赋能客户通过智能化、柔性化物流转型升级,构建敏捷市场反应能力和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该项目充分验证了极智嘉货箱机器人的客户价值,进一步彰显了极智嘉的强劲技术优势和高可靠落地实力,更是极智嘉持续引领鞋服行业智能物流变革的又一力证。
极智嘉针对鞋服叠装拣选场景,打造超80台RS5-S 货箱到人机器人与4套导箱机的方案,并通过极智嘉RaaS 华南旗舰智能仓为客户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全方位解决客户痛点,助力实现物流智能升级。
振华港机: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根据著名产业研究机构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统计,2006年至2010年,遍布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运营部门,将投资超过260个港口建设项目。
在此期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将保持每年平均9.4%的复合增长率。
这无疑是港机市场的利好消息2008年5月7日,世界首台7500吨全回转浮吊将在长兴岛进行试重,当期盼已久的这一刻即将到来,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依然如往日一样低调:“我们都不敢松口气,怕发生意外,必须试吊成功。
”寥寥数语,管彤贤淡定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慎重。
这一台全回转浮吊的正式启用,不仅将再度吸引业界的目光,也意味着振华港机向海上重型装备制造领域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末,标有“ZPMC”(振华港机英文缩写)几个字母的“钢铁巨人”已经走向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World Cargo News》的统计,自1998年起,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市场占有率之首。
振华港机成立之初,由交通部在香港的一家合资子公司投资50万美元,上海港机厂以一块地皮作价50万美元出资,合资成立了振华港机。
经过多年发展,振华港机已经转变成为中方国有资本控股企业。
根据振华港机公布的2007年年报资料显示,目前,振华港机主要持股股东包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4.94%,香港振华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7.98%。
一家成立仅16年的企业,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成为世界集装箱起重机制造领域的领跑者后,振华港机又将如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谋求转型发展?日前,管彤贤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几年,振华港机始终在开辟新市场、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力争2008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人民币,今后每年要递增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艰难“出海”觅生机日前,振华港机公布的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2.86%;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24.81%。
大宗商品贸易中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创新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文献综述 (5)2. 大宗商品贸易概述 (6)2.1 大宗商品的种类与特性 (8)2.2 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性 (8)3. 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现状 (9)3.1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11)3.2 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 (12)3.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3)4. 大宗商品贸易中的物流供应链 (14)4.1 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 (16)4.2 大宗商品贸易中的物流需求 (17)4.3 物流服务模式与优化策略 (19)5.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方向 (20)5.1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21)5.2 金融科技的创新 (23)5.3 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4)6. 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践 (25)6.1 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案例分析 (26)6.2 创新的挑战与风险管理 (28)7. 策略与建议 (29)7.1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31)7.2 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 (32)7.3 企业合作与信息共享 (33)1. 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大宗商品贸易背景下,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最新创新,旨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概述大宗商品贸易的特点,以及港口物流在其中的关键地位,阐述供应链金融在货物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将聚焦于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评估、智能合约应用、供应链保险数字化转型等。
将分析这些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融资效率提升、风险控制加强、供应链协同性提高等。
展望港口物流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在其中的潜在机遇。
1.1 研究背景在当下全球化贸易的框架下,大宗商品贸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煤炭和粮食等,的交易贯穿于国际贸易的各个层面,并且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探析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的路径措施发布时间:2021-03-01T04:16:21.32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期作者:刘治彬[导读] 港口中的电气设备在所有现代港口作业中都非常重要,它与整个港口的平稳运行相关,并且是所有现代港口作业中的重中之重。
端口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会由于各种外部环境而中断,这使技术状况变得复杂。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20摘要:港口中的电气设备在所有现代港口作业中都非常重要,它与整个港口的平稳运行相关,并且是所有现代港口作业中的重中之重。
端口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会由于各种外部环境而中断,这使技术状况变得复杂。
因此,应强化港口电气设备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引言由于中国物流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物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力港口的管理,为物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增强对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必要性对于港口的日常生产和操作,电气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各个部门必须依靠电气设备来进行日常生产的维护。
在港口生产中,使用先进的大型电气设备可以更为高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我国所有港口都意识到电气设备的增长,并希望使用更多的电气设备摆脱工作上的限制,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随着电气设备的工作中电气设备的数量和体积的增加,出现了各种问题和缺点。
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门中的许多电气故障。
提高生产效率非常困难。
每天工作时,必须要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并立即指出隐患。
电气设备使员工保持清醒状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
如果端口要均匀地执行生产工作,则必须先确保安全。
如果生产中使用的电气设备无法得到更为有效的管理,则操作中电气设备极易出现问题,人员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因此,有必要实现安全生产和稳定生产。
尽管港口确保安全生产,但它们必须首先控制电气设备,但是可以明智地使用设备以使每个电气设备的效率最大化并帮助提高整体效率。
中国智造,自动化码头的创新之路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20年第11期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
作为自动化码头建设行业的佼佼者,上海振华重工凭借强大制造实力,获得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为锻造“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文焦旭自20世纪50年代海洋运输集装箱化起步以来,提高装卸效率始终是全球各集装箱港口、码头关注的重点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装箱自动化装卸技术开始进入码头从业者的视线。
步入21世纪以后,港口集装箱装卸要求更是从单纯地追求效率,扩展到高度关注安全保障、绿色环保、自动化、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运用等方面。
传统港口如何搭上科技发展的“列车”,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低污染,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焦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作为中国制造业的“百年老店”和民族制造业的旗帜,立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多年来,振华重工一直致力于向中国智造转型,特别是在自动化码头的智能设计与研发方面成果卓著,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获得了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随着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长、港口之间竞争白热化、船舶运输和装卸成本上升,以及环保和效能新标准提升,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要求也变得更高。
在国际港口机械制造领域,围绕船舶大型化、节能环保化、智能自动化进行港机技术研发,亦是港机装备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动化码头的发展脉络大致可由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自动化项目勾勒而出。
1993年,荷兰鹿特丹港ECT(European Container Terminal)码头成为第一个典型的自动化码头;2002年,德国汉堡港HHLA公司的CTA(Container Terminal Altenwerder)码头投入运营;2008年,荷兰Euromax自动化码头完成建设;2017年,青岛自动化码头正式投产。
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人通过集装箱正面起重机VR仿真培训系统进行训练。
图/视觉中国The workers of Yantai Port Container Terminal Co., Ltd. of Shandong Port Group are trained through the VR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the container reach crane.港口一体化的“山东路径”冬日的青岛,碧波万顷、风光旖旎。
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巨轮穿梭、塔吊旋舞,一艘艘集装箱货轮有序进港靠泊。
这里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
山东港口青岛港也成为世界第五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山东沿海港口虽星罗棋布,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也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彼时的山东沿海港口发展存在着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的突出问题。
实施港口整合成为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山东作出了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重大决策,山东港口整合“三步走”就此展开,并于2019年成功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启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全省一盘棋之下,各港口各司其职、携手并进,迅速走出了“零和博弈”的恶性循环,开创了共赢新局面: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位、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超越鹿特丹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展示出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
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到落地实施的“工笔画”,三年来,山东港口持续推动一体化改革发展,沿着“整合、融合、耦合”的道路前进,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引擎,也为全国港口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出了一条“山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