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物流业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贵州物流状况及发展策略一、贵州省物流发展的现状(一)贵州省物流发展的优势1、市场的发展快速。
贵州省作为一个内陆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贵州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者市场。
近年来,各个行业的发展迅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物流行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网络健全。
目前,贵州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己经初步建成了以国道干线、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预计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500公里以上;修建成贵、渝黔铁路,便于和贵广、长昆铁路共同构成通往省外的快速大能力通道;龙洞堡机场扩建并打通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和乌江航运建设工程。
3、信息基础设施完善,贵州省已基本达到村村通讯,互联网深入乡村,为贵州建立现代物流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物流市场的活力较大。
贵州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有着充分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市场,而贵州又地处内陆地区,物资匮乏,这就使贵州省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随着贵州省经济战略导向的调整,高科技企业与轻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就更为强烈。
(二)贵州省物流发展的劣势1、贵州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都是个体,专业化程度低的物流企业。
首先不便于管理;其次,资源浪费严重,重置、回空等现象屡见不鲜。
2、物流人才短缺,虽然全省己经加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但由于需求量大,无法满足人才的需要。
同时,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加大了交通运输的投入,但在其他基础设施上(如:仓储、配送、装卸搬运)的投入很少,现有的一些物流基础设施,无论是在质量、规模、功能、效率上,还是分布、链接、配套等方面,与现代物流要求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二、针对贵州省物流的发展提出的对策(一)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以适应贵州省物流发展的要求。
- 5 -掌握。
基于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贵阳市的农业物流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物流信息体系中加入GPS技术、EDI技术、JIT配送技术和和ABC配送技术等等。
互联网的加入对于贵阳农业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笔者就贵阳生鲜类农产品来举例说明。
截止到2012年年底,贵阳市的冷链流量共有48.53万吨,占据了整体份额的二成以上,由于贵阳的冷仓库数量不足且冷链物流系统不够完善,继而让让生鲜类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
这种冷链严重匮乏的情况不但让贵阳市农业物流的发展开始变得异常缓慢,同时还从某种程度上对贵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为此,贵阳市针对此项问题于2009年制定出了一套农产品的冷链发展方案,其中包括了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冷仓库的规划与建设目标等等。
而后,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将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的更为完善,贵阳市还培养出了一部分专营冷链配送和仓储的物流企业。
目前,贵阳物流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控制体系,能够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终端来对物流的配送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管理,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还达到了增加物流企业整体形象的良好效果。
4.3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笔者对贵阳当前的教育体系进行了解后可知,专门针对物流行业所开设的专业类课程和培训的数量简直少的可怜,此种教育上的空白势必会对贵阳农业物流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的打击。
企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贵阳如果想要打破当前缺乏农业物流人才的尴尬局面,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效仿一些优秀城市的做法——开设有关于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另外,为了能够保证当下物流企业的人才质量,各个企业中的管理者也可以在员工就业之前对其实施系统且全面的岗前培训,待参训人员在完成最后的考核之后才能够允许其上岗工作。
基于此,笔者将如何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方法总结出了以下的四个方面:首先,贵阳政府需要针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针对相关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号召各大专业院校来增设农业物流课程;其次,贵阳农业物流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当地农业类学校来对当前的先进物流配送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同时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当中为物流企业培养出一部分优秀的实用型物流人才;再次,贵阳政府还需要针对物流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并且针对那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嘉奖;最后,物流企业需要具备应有的危机意识,尽量能够将那些优秀且经验丰富的员工留在企业当中。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
贵州省物流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行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投入。
首先,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贵州省加大了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改善力度。
随着贵阳至广州高铁、贵阳至昆明高铁等高铁线路的通车,贵州与周边地区的快速连接和联系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贵州省物流的快速发展。
同时,贵州还加快了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便利程度。
其次,贵州省积极推动物流业务的升级和改革。
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贵州省物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同时,物流企业也逐渐从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基础服务向价值增值服务转型,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和合作,提供更完善的物流解决方案。
再次,贵州省注重物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贵州省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提高物流操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贵州省积极拓展物流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参与国内外物流展览、研讨会等活动,贵州省物流企业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贵州省还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推动本地物流业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
综上所述,贵州省物流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通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升级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及扩大市场开放合作,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可期。
贵阳市物流产业现状及其市场特点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Guiyang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 and summarizes the logistics research results of more than 200 industry enterprises, including tyre, fertilizer, electric, steel, aluminum, personal care products, 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spect of Guiyang modern logistics is preferable and the resource advantage is evident.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logistics market; logistics resource; Guiyang city1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现状1.1贵阳市物流业发展概况贵阳市传统物流业发展始于1926年,经八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联接城乡,沟通全省;以商业储运、供销储运、物资储运为主的仓储业以及以公路运输公司为主的公路运输逐步建立,为发展全省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货运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978年至2021年贵阳市的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14.05%(国内生产总值为11.05%),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公路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最快。
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机构来看,公路货物运输量占主要地位,为货运量的54%。
贵阳市交通运输发展态势较好。
1.2物流企业结构市统计局普查数据显示,贵阳市交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企业及其辅助性企业共162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企业94家。
江苏商论2011.1[作者简介]何旭(1975-),男,贵州毕节人,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贵州省经济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
贵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何旭(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关键词]贵阳市;现代物流;现状;问题;对策[摘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贵阳市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贵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2-0059-03一、前言地区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成正相关关系。
2009年,贵阳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工业增加值30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为贵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从外部环境来看,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贵阳城市经济圈的构建,为贵阳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交通条件来看,随着贵阳至广州、昆明、重庆、成都、长沙等多条快速铁路、贵阳铁路枢纽及贵阳市域快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和推进,随着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以及“三环十六射线”的城市骨干路网的完善,贵阳内外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将大大增强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的运能基础;从外资投向上看,贵阳工业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广东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场站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借助泛珠三角这个物流区域一体化平台,将极大地提高贵阳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看出,在这种背景下,目前贵阳市物流业的发展面临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应对,实现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现代物流在贵阳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成为当前贵阳市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
贵阳快递行业报告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快递行业在这里也日益发展壮大。
本报告将对贵阳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特点、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行业在贵阳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目前,贵阳市场上的快递公司主要包括顺丰、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知名快递企业,它们在贵阳市场都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也有一些本地快递公司在贵阳市场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势力。
二、市场特点。
在贵阳市场,快递行业的市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贵阳市场的快递需求量持续增长。
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快递速度、安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激烈,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吸引了众多快递企业进入贵阳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家快递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
3.服务升级,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需求,各家快递企业纷纷加大对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竞争格局。
目前,贵阳市场的快递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多家快递企业共同竞争的态势。
其中,顺丰、圆通、中通等快递巨头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贵阳市场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本地快递企业则凭借其灵活的服务和更好的本地化优势,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整体而言,贵阳市场的快递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阳市场的快递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服务升级,快递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需求。
2.物流网络优化,快递企业将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3.绿色环保,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快递企业将加大对绿色环保的投入,推动快递包装的环保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贵州省物流开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一〕、现代物流概述:1、现代物流的定义传统物流是指将物体从供给地(生产地)到需求地(目的地)的一个实体转移的过程。
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根底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展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展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本钱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
〞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 2001 年 3 月在“加快物流开展假如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给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效劳。
〞〔二〕、贵州省的物流现状1、贵州物流综合现状根据现阶段物流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不同,物流企业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控型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是指受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行政控制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具有行业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等特点。
贵州省这类企业居多,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开展,这种传统单一性的企业已经开始显示出它们不适应市场经济开展和改革开放的趋势,许多受控型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股份制改造或其他方式的重组。
另一类是非受控型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是指由市场培育出来,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各类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形式直接创立的新型物流企业。
它们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规模较小等特点。
这类企业是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企业,然而其在贵州开展还不成熟。
2、贵州物流根底设施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省的交通设施情况得到明显改变,先后建成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盘西支线电化改造和渝怀铁路,“十五〞期间建设总里程823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335公里,2006年贵州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000公里;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内河航道里程于2003年到达3322公里;完成铜仁、兴义、黎平、荔波和安顺机场改造工程。
贵州省物流进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一)、现代物流概述:1、现代物流的定义传统物流是指将物体从供应地(生产地)到需求地(目的地)的一个实体转移的过程。
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关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治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依照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它要紧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
”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 2001 年 3 月在“加快物流进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如此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淌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二)、贵州省的物流现状1、贵州物流综合现状依照现时期物流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经营治理方式的不同,物流企业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控型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是指受中央政府或地点政府行政操纵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具有行业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等特点。
贵州省这类企业居多,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进展,这种传统单一性的企业差不多开始显示出它们不适应市场经济进展和改革开放的趋势,许多受控型物流企业差不多开始股份制改造或其他方式的重组。
另一类是非受控型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是指由市场培育出来,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各类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形式直接创立的新型物流企业。
它们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规模较小等特点。
这类企业是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企业,然而其在贵州进展还不成熟。
2、贵州物流基础设施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省的交通设施情况得到明显改变,先后建成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盘西支线电化改造和渝怀铁路,“十五”期间建设总里程823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335公里,2006年贵州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000公里;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内河航道里程于2003年达到3322公里;完成铜仁、兴义、黎平、荔波和安顺机场改造工程。
贵阳仓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贵阳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业对仓储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了解贵阳市仓储业的现状、瓶颈和发展潜力,本调研报告对贵阳市的仓储行业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和分析。
二、市场规模和概况贵阳市的仓储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市场规模较大。
该市的仓储需求主要来自食品、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
同时,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电商仓储需求也逐渐增加。
贵阳市的仓储企业大多配置了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尽管贵阳市的仓储行业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首先,仓储设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一些企业的仓库容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仓储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再次,部分企业的仓储设备陈旧,影响了物流效率。
四、发展机遇和趋势贵阳市的仓储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贵阳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府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仓储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为仓储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如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同时,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仓储也将成为发展亮点。
五、发展策略和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贵阳市的仓储业,本报告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
首先,应加大仓储设施的投资,提高仓储容量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仓储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再次,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引进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技术,提高物流效率。
最后,政府应加大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仓储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结论贵阳市的仓储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较大。
然而,仓储行业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瓶颈。
未来,贵阳市的仓储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投资、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和政府支持等措施,才能实现仓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物流业的现状和解决方法1、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贵阳市传统物流业发展始于1926年,经八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联接城乡,沟通全省;以商业储运、供销储运、物资储运为主的仓储业以及以公路运输公司为主的公路运输逐步建立,为发展全省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货运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978年至2006年贵阳市的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14.05%(国内生产总值为11.05%),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公路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最快。
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机构来看,公路货物运输量占主要地位,为货运量的54%。
贵阳市交通运输发展态势较好。
2、贵阳市物流市场特点:(1)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3)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3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3、贵阳市物流资源现状:(1)区位优势贵阳市作为交通部规划的45个主枢纽城市之一,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又是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开放型、多功能型的现代化城市,地处西南交通枢纽,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要依托的重要中心城市。
是西南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干线在此交汇,贵阳南站铁路编组站位居西南第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港和通信枢纽之一。
(2)交通资源贵阳市是全省和西南交通枢纽,201国道、312国道及102、301、103、104、306、302省道等8条公路交汇于此,构成以市区为中心,连接城郊区县(市),沟通省内外的放射状公路网络。
随着全国“二纵二横”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形成,道路运输快捷、门对门、机动灵活的物流服务和一定运距内的经济技术优势将愈来愈明显。
全市公路总里程为2 091公里,公路密度为26.1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市货运量为2 527.8万吨,周转量78 882.4万吨公里,目前共有营运汽车17 615辆,总吨位59 152.9吨,道路营运辆密度9.3辆/公里。
(3)通信及信息资源贵阳市电信业务发展很快,乡级政府以上驻地电信光缆已开通,都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信息配载中心约有30家左右。
(4)运输市场已基本形成零担运输业务发展较快,目前已发展到四十多家,如穗黔物流、全程物流等企业已初具规模。
省内外线路主要是浙江、广州、福建、湖南、云南、重庆等。
业务内容主要是收货、发货、分拣、仓储、整车装运。
零担运输量7 250吨/月,月创产值200万元以上。
4、贵阳物流的重点任务:(一)优化物流节点及空间布局以《贵阳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8-2020)》的“一环、三带、九结点”物流空间布局为基础,注重与重点产业、交通规划的协调。
一是考虑到贵阳东站货运功能弱化的影响,对二戈寨物流园区进行局部调整,扩大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强化其对贵阳东站货运功能的分担和自身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考虑到“一环、一射、两联线”、将军山和清镇铁路综合货场、厦蓉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用地条件等因素,调整金阳物流园区以高端商贸物流配送为主,尽快启动清镇物流园区和开阳、息烽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积极为相关产业配套。
(二)着力推进重点产业物流配套建立服务于五大产业的物流体系。
一是服务于铝及铝加工产业的物流体系。
依托清镇物流园区、白云物流中心为重点铝及铝加工企业提供物流流程优化设计,为该行业提供全面、高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二是服务于磷煤化工产业的物流体系。
围绕开阳物流中心和息烽物流中心,建立磷煤化工物流体系,引导山水物流等专业物流公司为开阳县、息烽县的磷煤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和化工产品的物流服务。
三是服务于现代医药产业的物流体系。
鼓励大型医药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积极构筑一体化供应链;发展和培育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利用扎佐物流园区为扎佐医药工业园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
四是服务于特色食品产业的物流体系。
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为龙洞堡特色食品工业园提供物流配套服务,重点为老干妈、贵州烟厂、贵州龙等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配送服务。
五是服务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物流体系。
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金阳物流园区为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提供多层次、高效率、全方位的个性化物流配送服务。
(三)加快建立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一是优先发展城市配送体系。
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优化物流业务流程,积极发展共同配送,加快技术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仓储立体化、搬运机械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
完善与城市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城市综合道路网络,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逐步实现市区货物半小时快速送达。
根据城市商业和物流结点布局,重点构建由商贸批发、连锁零售两个层次和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三类产品组成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商贸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建立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逐步建成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为主体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强果蔬、禽肉、花卉等农产品冷藏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提高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水平。
(四)培育重点物流企业鼓励贵州商储等传统物流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向综合性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培育穗黔物流等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发展山水物流、鑫平物流等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引入中国物流公司、香港胜记仓集团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带动国程物流等一批中小物流企业,构建强有力的市场主体。
(五)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物流合作和交流,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
积极参与南贵昆、成渝、东盟等周边区域特别是珠三角的区域物流合作,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构建与区域内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体系。
积极建设“无水港”项目,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生产制造基地提供物流配套支持,促进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发展。
(六)加快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加快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物流企业、行业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
大力推广集装和单元化装载、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AGV)等物流新技术。
依托金阳物流园区建立贵州物流科技产业园,引导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物流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发展。
5、如何改善贵阳物流存在的问题:(一)优化物流节点及空间布局以《贵阳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8-2020)》的“一环、三带、九结点”物流空间布局为基础,注重与重点产业、交通规划的协调。
一是考虑到贵阳东站货运功能弱化的影响,对二戈寨物流园区进行局部调整,扩大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强化其对贵阳东站货运功能的分担和自身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考虑到“一环、一射、两联线”、将军山和清镇铁路综合货场、厦蓉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用地条件等因素,调整金阳物流园区以高端商贸物流配送为主,尽快启动清镇物流园区和开阳、息烽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积极为相关产业配套。
(二)着力推进重点产业物流配套建立服务于五大产业的物流体系。
一是服务于铝及铝加工产业的物流体系。
依托清镇物流园区、白云物流中心为重点铝及铝加工企业提供物流流程优化设计,为该行业提供全面、高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二是服务于磷煤化工产业的物流体系。
围绕开阳物流中心和息烽物流中心,建立磷煤化工物流体系,引导山水物流等专业物流公司为开阳县、息烽县的磷煤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和化工产品的物流服务。
三是服务于现代医药产业的物流体系。
鼓励大型医药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积极构筑一体化供应链;发展和培育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利用扎佐物流园区为扎佐医药工业园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
四是服务于特色食品产业的物流体系。
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为龙洞堡特色食品工业园提供物流配套服务,重点为老干妈、贵州烟厂、贵州龙等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配送服务。
五是服务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物流体系。
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金阳物流园区为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提供多层次、高效率、全方位的个性化物流配送服务。
(三)加快建立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一是优先发展城市配送体系。
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优化物流业务流程,积极发展共同配送,加快技术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仓储立体化、搬运机械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
完善与城市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城市综合道路网络,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逐步实现市区货物半小时快速送达。
根据城市商业和物流结点布局,重点构建由商贸批发、连锁零售两个层次和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三类产品组成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商贸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建立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逐步建成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为主体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强果蔬、禽肉、花卉等农产品冷藏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提高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水平。
(四)培育重点物流企业鼓励贵州商储等传统物流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向综合性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培育穗黔物流等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发展山水物流、鑫平物流等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引入中国物流公司、香港胜记仓集团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带动国程物流等一批中小物流企业,构建强有力的市场主体。
(五)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物流合作和交流,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
积极参与南贵昆、成渝、东盟等周边区域特别是珠三角的区域物流合作,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构建与区域内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体系。
积极建设“无水港”项目,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生产制造基地提供物流配套支持,促进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