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写作的异同

浅谈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写作的异同

浅谈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写作的异同

作者:刘琼芳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10期

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都是用事实说话,经得起推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的原则。因为都是新闻,所以都要求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结构都要求有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画面以介绍说明为主,力图给观众全面、系统、清晰的视觉呈现。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也有一定的原理及规律,讲求简洁明了,不可以出现多主题、多中心,要坚持一个画面讲述一个主题,做到主题明确,立意清晰,并且将主题突出在视角的中心位置上且占据一定画面比例。此外,电视新闻摄像人员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沷、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等进行报道。电视新闻是为听而写。报刊新闻是为看而写。电视新闻传播迅速,形象生动,立体作用强,老孺皆宜。但是它稍纵即逝地收听和一览而过地收看,选择性差,负面影响直接。正因为它们一个为看而写,一个为听而写。报刊新闻写作像作文,可以拓宽报道面。

由于“读”“听看”二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新闻写作风格。

一、受众接收信息符号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阅读”与“听看”。读者读报刊时,是一个词组一个词组的读,一秒钟可以读三个词组,整个阅读过程是读读——停停——读读——回头再读。而电视观众不仅通过图像了解部分新闻事实,同时还要将部分注意力分配于观赏画面,当画面同期声在表达新闻事实时,播音员就得停下来。因此,观众不希望电视播音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二、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的写作区别

1.语言风格的不同。报刊新闻主要供读者用心去读的,因此它使用的主要是书面语。电视新闻写出来的文字主要是供播音员读的。观众收听收看时,使用的主要是口头语,书面语文雅端庄,赏心悦目;口头语生动活泼,顺耳动听。

2.布局谋篇不同。报刊新闻可以让读者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读,可以让读者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而电视新闻播出的声音却稍纵即逝,按顺序来接收播出的信息。因此,为报刊写的新闻稿,在布局谋篇可以先因后果,可以倒叙、插叙,可以单线直叙,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叙述。而电视新闻稿,则一般先因后果,单线直叙,不倒叙、插

叙,不节外生枝,不拐弯抹角,按一定的排列顺序,沿着线性收听方向去布局谋篇。为电视撰写的文字稿,我们称之为解说词。电视是以播放图像为主,播放声音为辅;观众发收看为主,以收听为辅。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2)线性传播: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

浅谈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写作的异同

浅谈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写作的异同 作者:刘琼芳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10期 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都是用事实说话,经得起推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的原则。因为都是新闻,所以都要求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结构都要求有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画面以介绍说明为主,力图给观众全面、系统、清晰的视觉呈现。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也有一定的原理及规律,讲求简洁明了,不可以出现多主题、多中心,要坚持一个画面讲述一个主题,做到主题明确,立意清晰,并且将主题突出在视角的中心位置上且占据一定画面比例。此外,电视新闻摄像人员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沷、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等进行报道。电视新闻是为听而写。报刊新闻是为看而写。电视新闻传播迅速,形象生动,立体作用强,老孺皆宜。但是它稍纵即逝地收听和一览而过地收看,选择性差,负面影响直接。正因为它们一个为看而写,一个为听而写。报刊新闻写作像作文,可以拓宽报道面。 由于“读”“听看”二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新闻写作风格。 一、受众接收信息符号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阅读”与“听看”。读者读报刊时,是一个词组一个词组的读,一秒钟可以读三个词组,整个阅读过程是读读——停停——读读——回头再读。而电视观众不仅通过图像了解部分新闻事实,同时还要将部分注意力分配于观赏画面,当画面同期声在表达新闻事实时,播音员就得停下来。因此,观众不希望电视播音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二、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的写作区别 1.语言风格的不同。报刊新闻主要供读者用心去读的,因此它使用的主要是书面语。电视新闻写出来的文字主要是供播音员读的。观众收听收看时,使用的主要是口头语,书面语文雅端庄,赏心悦目;口头语生动活泼,顺耳动听。 2.布局谋篇不同。报刊新闻可以让读者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读,可以让读者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而电视新闻播出的声音却稍纵即逝,按顺序来接收播出的信息。因此,为报刊写的新闻稿,在布局谋篇可以先因后果,可以倒叙、插叙,可以单线直叙,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叙述。而电视新闻稿,则一般先因后果,单线直叙,不倒叙、插

县级电视新闻稿修改成报刊新闻稿件初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19322614.html, 县级电视新闻稿修改成报刊新闻稿件初谈 作者:徐小平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316-01 时下,许多县级新闻部门中已经按照有关要求,将电视、报纸、信息网络中心合并成新的单位——新闻信息中心或新闻中心。这些单位既办有电视新闻,又办有周报或周二、周三报刊性质的新闻报刊,还有政府网络时政新闻。合三为一后的单位均是以记者写出的电视新闻稿,作一稿三用。这就带来了报纸新闻稿是否原封不动将电视新闻稿拿来就用?笔者所在单位就是这一性质的单位,电视、报纸、政府信息中心合并至今已4年多,本人从事其中的报刊编缉也达4年有余,现将在工作中的感受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稿件与报刊新闻的异同 二者相同处,匀是新闻稿件即消息稿件。其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有新闻的基本特点等等都是一样的。然而电视新闻重点突出画面、同期声,稿件要求播出的时间极短、突出画面,因而在新闻稿件上的要求更直观、精减、简短。很显然,电视新闻稿想用于报刊则须要作重要修改,否则存在交待不清、写作表达手法不同、单调的问题,容易误导读者,使读者对电视、报刊新闻的写法产生混淆的感觉。那么,怎样将电视新闻稿改成报刊新闻稿件呢? 对电视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报刊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修改电视新闻稿件与修改一般稿件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电视、报刊新闻稿件是以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为报道内容的,稿件的内容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必须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第二,报刊新闻稿件要在大众传媒上公开发表,受众广泛,社会影响力大,因此更加强调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在政治上有更高的要求。而电视新闻稿受突出画面要求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主题新闻,在新闻真实性、时效上及舆论引导方面稍差些。第三,报刊新闻稿件强调时效性,受截稿时间的约束,圴必须迅速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二、对电视新闻稿件的修改从哪里入手 对电视新闻稿件转换成报刊稿件的修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报刊新闻编辑通过一些具体的改稿方法的运用,完成上述两方面任务,使新闻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和标准。

新闻写作复习笔记整理

新闻写作复习笔记整理 一、平面媒体新闻写作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新闻写作有何异同?(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1、平面媒体写作是一次成稿,一次性发布,电子媒体是多次写作, 多次发布。2、平面媒体是封闭空间中一次性呈现,电子媒体通过多媒体 传播,呈现出多层次化特点。 3、平面媒体只能做到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电子媒体是文字与音频, 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 三、新闻敏感于新闻写作的关系? 1、只有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帮助新闻写作主体从变动的信息中,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为新闻写 作提供一个好的新闻主题。 2、只有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帮助新闻写作主体有价值的新闻 事实中发现问题,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穿鼻价值的事实,写出 适宜性,新鲜性和思想性融合的新闻作品。 3、只有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帮助新闻写作主体选取最佳的写 作角度,运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分析事态发展的能力。这样,写出的新闻稿 件才会具有看点,引起受众的兴趣和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的重视。 4、只有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帮助新闻写作主体预见新闻后面 的新闻,拓展新闻写作的角度和深度。 四、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1、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2、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五、怎样理解新闻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一时真实和长久真实之间的关系?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有机结合 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两者达到有机统一。 (三)一时真实和长久真实1、此事、此地、次背景下做到真实2、情况和条件一变又不真实六、怎样有效避免新闻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二)报道上要客服片面性(三)细节上严禁想当然(四)培养质疑意识(五)注意引用核对材料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相比之下, 传统的报纸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报纸新闻写作和 网络新闻写作进行一番探讨,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者的定义。报纸新闻写作是指以报纸作为主要发布媒介的新闻写 作方式,而网络新闻写作则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发布媒介的新闻写作方式。从这个定义 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布媒介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导致了两者在新闻 写作上的差异。 我们来看看在具体的新闻写作过程中,两者有哪些差异。首先是新闻速度上的差异。 在报纸新闻写作中,由于报纸的发行周期有限,所以新闻的输出速度会相对较慢。而在网 络新闻写作中,由于互联网的即时性,新闻的输出速度会非常快,有时甚至可以做到实时 更新。这意味着网络新闻可以更加及时地将最新的新闻事件呈现给读者。其次是新闻内容 的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在报纸新闻写作中,由于版面的限制,新闻的内容往往会比较简洁,并且排版会比较固定。而在网络新闻写作中,由于页面的灵活性,新闻的呈现形式会更加 多样化,有时会加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以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再次是新 闻传播范围上的差异。在报纸新闻写作中,由于受发行范围和数量的限制,新闻的传播范 围比较有限。而在网络新闻写作中,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特性,新闻的传播范围会更广, 甚至可以做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 接着,我们来看看在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上,两者有哪些差异。首先是新闻采访的 方式上的差异。在报纸新闻写作中,由于新闻采编的时间相对充裕,记者们可以采用较为 传统的采访方式,如电话采访、实地采访等。而在网络新闻写作中,由于时间要求更为紧迫,所以记者们往往会采用更加迅速的采访方式,如邮件采访、即时通讯等。其次是文字 表达的差异。在报纸新闻写作中,为了节约版面,记者们往往会采用更为简洁的文字表达 方式,以迅速传达信息。而在网络新闻写作中,由于不受篇幅限制,记者们可以更加充分 地发挥自己的文采,以各种形式的文字来传达信息。再次是新闻编辑的方式上的差异。在 报纸新闻写作中,编辑们往往会通过多轮修改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而在网络新 闻写作中,编辑们会更加注重新闻的实时性和独家性,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我们来看看在读者获取新闻的体验上,两者有哪些差异。首先是新闻获取的便捷程度 上的差异。在报纸新闻中,读者们需要购买报纸或者到特定的地点去获取新闻。而在网络 新闻中,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读者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获取新闻。其次是 新闻获取的互动性。在报纸新闻中,读者们往往只是被动接收新闻,而在网络新闻中,读 者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去。再 次是新闻获取的多样性。在报纸新闻中,由于版面的限制,读者们只能获取到有限的新闻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的写作区别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写作的区别 目前我们新闻界,包括央视各媒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媒体区分度把握不足。同样的一篇报道,报纸可以用,广播加上几句采访后也可以用,电视再配上点同期声照样还可以使用。这就说明各媒体没有各司其职,而是统一做成了国家通告和决议的报道。比如我们的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报纸文字稿的有声版;而电视,尤其是《新闻联播》,用“听电视”来描述可能会更确切些。从本质上说这都是违背媒体传播规律的,只是因为我们过多强化新闻传递信息的主要功能,只是因为我们过多埋怨声音的断裂性缺点和画面的多释性局限,只是因为我们习以为常,导致我们的广播电视与报纸在写作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如果通过阅读广播电视的文稿就可以清楚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几乎全部信息,那么广播和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功能体现在哪里?所以虽然我们广播电视的解说词更能如报纸般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但是如果我们能做的更具有广播和电视的特性,何乐而不为?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广播和电视的区别,这首先要从二者的传播符号说起。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就是声音,而电视的传播符号则是视听一体的,除了声音外,更重要的是画面,所以二者的区别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画面。画面,包括图像、图画、字幕、动画、示意图、图表等等,画面的阐述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这里不多介绍,着重对二者在写作方面的区别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广播要“为听而写”,电视要“为看而写”。 第一,思维方式不同。 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是二者最基础的区别,也是区分写作的先决条件。广播是听觉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着重发挥的是声音的叙事表意功能,锻炼的是听觉思维能力;而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媒体,记者运用的是画面叙事表意的能力,锻炼的是视觉思维。比如邻近2012春节,记者要去各地采访群众的庆祝活动。除了通过正常的采访了解信息之外,对于广播记者来说,他着重要观察和录制的是连续的、震耳的锣鼓声和群众的欢呼声、交谈声等;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他着重要采录的则是群众表演和观看的阵势、热情等视觉所能传达的信息,要通过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各个景别和不同的拍摄角度去表现场面的整体气势和有特点的个人化的表情和动作,而对于声音的采集往往是在拍摄画面的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差异研究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差异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报纸新闻也依然是人们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读者受众不同 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面对的受众不同。网络新闻主要面对的是年轻一代,他们在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过程中渐渐成为了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而报纸新闻则面向的是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更倾向于阅读实体媒体。因此,网络新闻的语言必须是通俗易懂的,适应读者对快速浏览的阅读习惯。相比之下,报纸新闻则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以满足读者对新闻质量的高要求。 二、内容形式不同 网络新闻写作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报道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同时,网络新闻也更加注重速度和时效性,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而报纸新闻写作则更多地侧重于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版面排版的因素。因此,报纸新闻需要经过编辑和校对的多道工序,质量更为稳定。 三、新闻来源不同

由于网络新闻有更广泛的来源渠道,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时难以保证。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即时新闻”,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核实。而在报纸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和编辑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且一旦发现错误往往要立即纠正,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读者反馈方式不同 网络新闻读者与媒体的交互更加直接和即时,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和点赞等方式对新闻进行反馈,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可以采集读者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不断优化新闻的质量和阅读体验。而在报纸新闻中,读者反馈通常是通过书信或电话等方式传达的,这限制了媒体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读者受众、内容形式、新闻来源和读者反馈方式等方面造成的。如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报道方式和传播方式上都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因此,新闻写作者需要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闻写作方式,以满足读者和时代的要求。五、写作风格不同 网络新闻由于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因此,它需要具有轻松、幽默、生动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风格非常适合快餐式消费的读者。 而传统报纸则需要使用更加正式、准确的语言表述,因为读者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差异的研究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差异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道已经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从长远来看,网络媒 体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将成为辅助媒体。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之间存在巨大 的差异,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 首先,网络新闻更加注重即时性和实时性。传统的报纸新闻通常需要一到两天的制作 时间才能发表,而网络新闻可以在数分钟内发表。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写作者更加关注时间,不仅要迅速掌握新闻资讯,还要及时编写稿件。同时,网络新闻写作也更加注重实时性, 将事件的发展、最新情况等实时更新,以满足读者的追新需求。 其次,网络新闻更加强调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与传统报纸新闻只能通过文本、图片进 行展示不同,网络新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如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多媒体元素 丰富了网络新闻的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外,网络新闻也更加注重互动性,与读者进行互动,提供评论、分享、点赞等社交功能,增加读者参与感,构建更加活 跃的社会网络。 第三,网络新闻更加注重搜索引擎优化(SEO)。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众多的新闻资 讯竞相争夺读者的目光,如何在众多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才是网络新闻写作者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文章在搜索引擎上的占比,网络新闻写作者会针对关键词进行编写、排版和发布,以使文章更好地适应搜索引擎的要求,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它们。 最后,网络新闻更加注重精简性和简洁性。传统的报纸新闻可以通过长篇大论的方式 叙述事件的发展、历史背景、当事人等详细情况,而网络新闻则更加注重精简性和简洁性。网络新闻写作者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但 不能过多地展开,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新闻写作者 需要掌握实时性和互动性,注重SEO优化,同时精简和简洁。这些差异是由新闻传播方式 的变化引起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网络新闻将继续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 主要方式。

电视新闻稿与广播新闻稿和报纸新闻的区别

电视新闻稿与广播新闻稿和报纸新闻的区别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为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总结一下,需要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需有广播新闻稿的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不能简单的根据图像作文 电视新闻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线。如何拉好这根“金线”是摆在写新闻稿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并不多,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摆在写稿人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功能,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公告、决策、科研成果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因此,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应避免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只是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也不能把文稿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现在时间一长,有些人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然而,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意识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的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新闻联播的分析和其他类型对比

调研方法:搜索引擎搜索法,问卷调查 栏目名称:《新闻联播》 栏目形式: 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 栏目特点: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一般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 栏目内容: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播出时间: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或第一卫星频道、部分上星城市电视台卫星频道、各城市电视台主要频道、各地方、县级电视台频道于19:00并机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于次日06:25、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21: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02:00重播。(北京时间) 发展历史: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它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电视新闻的写作特点

电视新闻的写作特点 电视新闻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新闻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洁明了:电视新闻注重信息的传递速度,因此写作风格一般简洁明了。新闻标题要能够准确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新闻正文也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核心信息。 2. 视觉性强:电视新闻是通过视觉媒体传播的,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画面的描述,让观众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场景和背景。例如,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细节,以增加观众的想象力和视觉体验。 3. 引导性强:电视新闻往往需要通过语言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使用引导性的语言和结构。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如“请看下面的报道”、“现在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等,来引导观众理解和关注新闻的重点。 4. 资讯性强:电视新闻是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写作中要注重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新闻信息。新闻稿件应该包含最重要和最相关的信息,并且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电视新闻也需要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相关的报道,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5. 语言简练:电视新闻的语言一般要求简练明了,容易理解。因此,在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而是使用简单、

直接的表达方式。此外,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行话,以提高观众的理解能力。 6. 情感表达:电视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地表达情感,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情感化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增加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的写作特点包括简洁明了、视觉性强、引导性强、资讯性强、语言简练和情感表达。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特点,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加生动、有趣、易懂,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异同

摘要: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网络新闻媒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它们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交相辉映。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一个巨大的冲击。但是传统新闻媒体毕竟有它自己的优越性,在看得见的未来里是不可能被取代的。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差异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更好的将它们发展下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媒体也随之兴起。从一开始的复制黏贴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到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明显地可以知道,网络媒体不再是亚于传统的新闻媒体,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于有人预言报纸会消亡。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报纸是否会消亡。但是很现实的是,传统新闻媒体会与网络新媒体在可以看到的未来里是共存着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扬长辟短,发挥各自的长处,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 中国的网民越来越壮大,在此同时,在网上浏览新闻网页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要努力的改善和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质量。然而,传统新闻媒体还是有其存在的优势的,我们仍要继续不断地改进。 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虽然大家都是新闻编辑,但是因为其各自的载体不一样,在处理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媒体也随之兴起。从一开始的复制黏贴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到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明显地可以知道,网络媒体不再是亚于传统的新闻媒体,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于有人预言报纸会消亡。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报纸是否会消亡。但是很现实的是,传统新闻媒体会与网络新媒体在可以看到的未来里是共存着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扬长辟短,发挥各自的长处,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 中国的网民越来越壮大,在此同时,在网上浏览新闻网页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我们要努力的改善和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质量。然而,传统新闻媒体还是有其存在的优势的,我们仍要继续不断地改进。 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虽然大家都是新闻编辑,但是因为其各自的载体不一样,在处理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方法。 (二)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 1.跨越空间限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预言:通过电子传播媒介的整合,地球将逐渐“部族化”,世界将变成一个村落。几十年后,这一预言应验了。现在的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通过一部电脑、一条网线就能访遍全球,与世界各种机构、各种人发生联系。而且在未来几年后,无 线上网技术将迅速发展。[2] 2.传播速度快。网络新媒体通过数字化传播,在网上及时的发布信息,给人们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其具有即时性。网络技术的完善,可以不断即时的更新新闻报道等资讯,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第一手资料。以报刊出版为例,要经过采编、排版、印刷、发行等诸多过程才能与读者见面,广播和电视由于在一个时间段只能播放同一个节目,也就是必须同时占据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3.容量巨大,信息丰富。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已经引发一场数字革命。一个网站的容量应是一份报刊、一座电台、电视台信息的数倍。其容量之巨大不可估量。报纸一个版面至多就能容下1万汉字,广播电视因受时段的限制,其信息

比较网络新闻编辑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以及纸质媒体新闻编辑的异同

一、比较网络新闻编辑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以及纸质媒体新闻编辑的异同 答:回答这个问题,我选择从网络新闻的的特点来分析,从特点出发,分析上述三种媒体新闻编辑的异同。 1、全时性。网络新闻的全时性表现在传播过程的全时性,信息储存的全时性,信息接收的全时性。 2、多媒体性。网络可以实现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3、多级性。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有多种渠道,他并非总是从网站直接传播到个人,而是可能通过不同方式的多级传播。网络信息的传播通常是大众传播渠道、群体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三者的组合。 4、连通性。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连通性,传者与受者的连通性,受众之间的连通性,各种传播形态的连接性。 5、互动性。网络打破了过去有信息传播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 6、海量性。网络的储存海量性的特点,是他较少受到过去传统媒体经常遭遇的容量不足的困惑,这为信息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提供了基础。在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活动中,网络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满足受众对内容的全面性的要求。 7、传播低门槛。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门槛很低,这表现为信息发布设置方面的低门槛和信息发布技术的低门槛。只要能拥有能上网的电脑,会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发布信息。 首先,我将广播电视新闻与纸质媒体新闻统称为传统新闻,在此基础上,将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做比较。具体来讲,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相比,它们的不同表现在:1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全数字化的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数字化,他们为新闻的采编制作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将传统的以纸张和模拟电子技术为依托的编辑方式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数字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化的编辑方式。这种数字化的编辑方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石。而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对数字化的要求比较低,甚至不需要依托数字化。 2、网络新闻编辑的非线性化,与传统新闻编辑的线性化。网络新闻的数字化新闻编辑的一个突出表现是非线性化。网络新闻编辑是一种在因特网平台下的以数字式多媒体、计算机等编辑设备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它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线性编辑原则和方法,在编排过程中,它可以根据需要将新闻素材中的任何一部分文字、图画、声音和影响等轻易地插入当前正在编辑的多媒体新闻中,亦可根据需要轻易删除和调整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和长度等。运用非线性编辑方法,可在报到时间的进程中,在编辑部与新闻事件现场及其他相关媒体之间进行实时沟通和编辑。而且这种新闻编辑方式不仅可对新闻信息进行无限复制和长期保存,而且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还可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用这种编辑方式,使修改变得轻而易举,从而达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闻内容的重组,有效提高了新闻采编和传播的速度。而传统新闻编辑包括以纸为介质的报纸新闻编辑和电子为介质的广播电视(声音和图像)新闻编辑,其文字稿编辑流程一般为:报到策划→组稿和选稿→改稿→制作标题和写作提要→设计版面和栏目等,这种编辑方式叫线性编辑方式,它有线性编辑时代声频和视频的编辑中的稍纵即逝、节目呈线性固定排列的缺陷。 3、网络新闻编辑的多媒体化与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信息单以及报道手段的单一化。网络新闻编辑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它的聚成性和超链接功能是三种媒体相互沟通和融合成为可能。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新闻编辑是将多媒体新闻聚集于一个与网络相连的多媒体计算机平台中的编辑,这一编辑平台中和各种软、硬件相互配合,将传统媒体的文字、声音和影像等个性不同的新闻,数字化后融合成了一种新的超文本新闻样式,即网络新闻。在功能巨大的数字化网络空间中,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图像等再不像以前那样泾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 中文系李天昊 指导教师霍华民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报纸新闻标题相比,既是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发展,两者具有共性和个性,本文对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之比较,研究得出:网络新闻标题特点表现为题文分离、单行为主、时效性高、多用实题;而报纸新闻标题特点表现为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以报道事实为主,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共性在于标题制作要求的一致、编辑流程和目标的一致;网络新闻标题和报纸新闻标题个性在于在功能性、形式、概括性、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报纸新闻标题;比较

News title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of network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kind of inerti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news headlines,is a kind of inheritance is a kind of development, both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 and the individuality, the study of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nd news headlines: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s the performance separation, separate, high efficiency,more practical subject,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features extensive use of composite structure,primarily,to report the facts to the statements of facts presented a dynamic; network news titles and headlines in common is that headline that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ations, the editing process and the consistent goal;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nd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character lies in the differences in function, form, content,general. KEY WORDS: network news headlines; the newspaper news title character; personality

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对事件叙述比较分析(复核)1模板

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对事件叙述比较分析 ——以药家鑫事件为例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媒迅速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与互动的方式,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对传统信息媒体的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与网络传媒在对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呈现不同的特点。 本文以药家鑫事件为例,对传统新闻媒体与网络媒体对新闻报道的叙事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异同可以说是“同源异流”。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同源”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文本叙事的角度、叙事休息、叙事焦点和叙事文本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重点和不同文本上进行新闻报道,这种新闻报道的方式将持续下去。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异流”主要体现在新闻叙事的时间存在差异、新闻叙事的主体不同和新闻叙事文本的多样化。 关键词:药家鑫事件传统新闻网络媒体叙事的异同

Traditional press and Internet media narr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issue ——the case of Y ao jia xi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network media grew rapidly and changed the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network media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way of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media has formed a strong shock.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to social events in the news report on the 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case of yao jia xin, for traditional news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to news narrati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in comparis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can be said to be the "same origin different flow". Network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homologou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ews text narrative perspective, narrative, narrative focus and narrative text in the same way,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different aspect,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different text on news reports, the news report way to continue. Network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s "differen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ews narrative of different time is different, the main body of news narrativ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ews narrative text. Keywords: yao events Traditional news The network media Narrati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