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格式:xls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4
危险化学品甲基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英文名Methacrylic acide 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理化性质外观性状: 无色结晶或透明液体,有刺激性味道;溶点(℃): 15 沸点(℃): 161 相对密度(水=1):1.01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 -3 引燃温度: 468爆炸极限: 下限(%):1.2上限(%): 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的反应。
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加剧。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外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毒理性急性毒性:LD50:1600mg/kg(大鼠经口):500 mg/kg (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5kb/m3,5小时,5次,出现眼鼻刺激,体重减轻,血与尿检查正常,解剖内脏正常。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部改变。
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致灼伤。
眼接触可致灼伤,并造成永久伤害。
慢性影响:可能引起肺、肝、肾损害。
对皮肤有致性,致后,即使接触极低水平的本品,也能引起皮肤刺痛和皮疹。
储运包装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存放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严密,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不宜大量或久存。
储存间的照明、通风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86、09CAS号:96-33-3危险货物编号:32146UN编号:1919化学品安全说明书1、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28℃)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2、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3(O、C)引燃温度(℃):468爆炸下限%(V/V):1、2爆炸上限%(V/V):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2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10ppm,35mg/m3[皮]; ACGIH2ppm,7mg/m3[皮]TLVWN: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5、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编号:32146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危险化学品甲基丙烯酸甲酯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甲基丙烯酸甲酯:ɑ-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名:methylmethacrylate:methacrylicacid,methyl ester 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CAS号:80-62-6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规号:32149UN编号:1247理化性质性状与用途: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木材和软木的浸润剂、纸张上光剂等。
熔点(℃):-50 沸点(℃):101相对密度(水=1):0.94(20℃)相对密度(空气=1):2.86饱和蒸气压(kpa):5.33(2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38燃烧热(kJ/mol): 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10爆炸极限:下限(%)2.12;上限(%):12.5引燃温度:435 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照易用聚合。
禁忌物: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着回然。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急性毒性:LD50:7872mg/Kg(大鼠经口) ; LC50: 12412 mg/m3 (大鼠吸入)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窗34mmo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09mg/Kg, 24h,(孕6-15天用药), 致胚胎毒性,对肌肉骨骼形态有影响,。
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acrylate 中文名称2:败脂酸甲酯 技术说明书编码:251CAS No.:96-33-3 分子式:C 4H 6O 2分子量:86.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99.5% 96-33-3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rylateCAS:96-33-3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有害。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2吸入有害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1、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28℃)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丙烯酸甲酯:败脂酸甲酯methyl acrylate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CAS号:96-33-3危险货物编号:32146 UN编号:19192、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3(O.C)引燃温度(℃):468爆炸下限%(V/V): 1.2爆炸上限%(V/V):25.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 20前苏联MAC(mg/m3): 5TLVTN : OSHA 10ppm,35mg/m3[皮]; ACGIH 2ppm,7mg/m3[皮] TLVWN :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5、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 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编号: 32146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6℃。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丙烯酸甲酯的沸点
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化学原料。
它的分子式
为C4H6O2,结构式为CH2=CHCOOCH3,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眼于探讨丙烯酸甲酯的沸点及其相关知识。
一、丙烯酸甲酯的物理性质
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0.902-0.903 g/cm3,相对分子质量为86.09。
它可以溶于大部分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乙醚、苯、甲苯等,但不溶于水。
丙烯酸甲酯的熔点为
-75℃,沸点为101℃,闪点为-8℃,自燃温度为427℃。
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候性和
化学性质,可以经受一定的加热和氧化。
沸点是指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从液态转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丙烯酸甲酯的沸点为101℃,这是因为丙烯酸甲酯所具有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丙烯酸甲酯
的分子中存在较多的非极性键和脂肪族基,这些特点使其分子间具有较弱的吸力作用,导
致其挥发性较大。
另一方面,丙烯酸甲酯的非极性分子结构对其沸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通常来说,非极性分子的沸点较低,因为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比较薄弱,需要较少的能量
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气体状态。
三、丙烯酸甲酯的应用领域
丙烯酸甲酯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合成树脂、塑料、橡胶、纺织品、颜料和染
料等化工产品,也可以作为涂料和胶粘剂的原料。
丙烯酸甲酯的高纯度品种还可以用于制
造电子材料、光学材料和医药中间体等领域。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液晶显示器、电池、光
沸石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丙烯酸甲酯理化特性表标识中文名:丙烯酸甲酯英文名:methyl acrylate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CAS号:96-33-3危规号:32146理化性质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
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2.97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0.33饱和蒸汽压(KPa):13.33(2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3(开杯)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1.2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25.0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468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加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毒性LD50:277mg/kg(大鼠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g/0kg,引起刺激。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
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丙烯酸甲酯性能报告一、结构
结构式:
分子式:CH2CHCOOCH3
分子量:80.09
二、命名
中文命名:丙烯酸甲酯
英文命名:methyl acrylate
三、理化性质
熔点:-75℃
沸点:80.5℃
折射率:1.4021
闪点:-3℃
水溶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苯,微溶于水
状态:无色易挥发液体。
具有辛辣气味,有催泪作用四、工业来源
总结选择:异丁烯直接氧化法
该工艺包括异丁烯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最后甲基丙烯酸与甲醇酯化制MMA等步骤。
异丁烯直接氧化法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对环境污染小、技术经济性好等优点。
五、应用
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是合成聚合物的单体,主要用作腈纶第二单体,和苯乙烯、醋酸乙烯等的共聚物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等行业。
六、参考资料
[1]王彩花,张治宏.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10)
[2]薛祖源.丙烯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评析和今后发展意见.上海化工.2006,(03)
[3]杨雪峰,严海琳,姚成.丙烯酸甲酯改性硅油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4]张新,郭萍,宋阳,张磊.丙烯酸甲酯反应温度的选择.广东化工.2011,(06)。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crylate(inhibited);Methyl propenoate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合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