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合并腹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98.06 KB
- 文档页数:2
胸腹联合伤名词解释胸腹联合伤是一种多发性损伤,它是一种可能会发生在胸部和腹部之间的伤害。
这种伤害可以导致骨折、肌肉撕裂、内脏损伤或器官移位。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较重的病症,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发生在胸部和腹部之间的伤害,是一种多发性损伤。
胸腹联合伤可以分为三类:Ⅰ型、Ⅱ型和Ⅲ型。
第一型胸腹联合伤指的是在胸部发生损伤后,再出现腹部损伤的病症。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骨折、肌肉撕裂、内脏损伤或器官移位。
第二类胸腹联合伤发生在腹部损伤后,再出现胸部损伤的情况。
这种损伤主要是由于损伤者的呼吸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的。
第三类胸腹联合伤指的是腹部和胸部损伤同时发生的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会对损伤者的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胸腹联合伤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轻度的胸腹联合伤中,可能只需要使用冷敷和药物治疗。
上述措施可以减轻症状,但不能治疗伤害本身。
在中度到重度的胸腹联合伤中,通常需要手术以及药物和物理治疗来治疗伤害本身。
此外,还可以使用外科装置,如胸壁固定器和骨板来支撑受伤的身体部位,以加强身体结构。
此外,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损伤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应当经常尝试伸展肌肉,加强锻炼,以强化肌肉、连接组织和支撑器官的功能。
最后,早期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是康复胸腹联合伤的关键。
如果损伤者能够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就可以避免严重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胸腹联合伤是一种多发性损伤,发生在胸部和腹部之间,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胸腹联合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外科装置治疗,以及基于正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治疗。
届时,早期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目的:分析研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剖腹探查指征、手术处理原则。
结果:接受诊断和手术修补、切除后,46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为97.87%,1例因严重多发伤死亡。
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切口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粘连性肠梗阻。
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明确掌握手术指征,给予手术处理,以及围术期相应干预属于治愈闭合性腹部损伤的关键环节。
标签:处理;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腹部创伤发病率比颅脑伤和四肢骨折发病率低,但因人体腹腔中脏器较多,接受急诊手术探查的可能性较大,患者常常为多脏器损伤。
临床在诊断疾病和判定疾病程度上需提高谨慎性[1]。
此外,腹部闭合性损伤(blunt abdominal trauma,BAT)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2-3],特征为死亡率高、病情发展速度快、病因复杂。
早期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疾病,并给予正确处理措施,属于提升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因此,本研究纳入47例患者进行分析。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8例;年龄7~66岁,平均(32.3±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坠落伤12例,斗殴伤7例;合并伤:四肢骨折10例,胸部伤2例,骨盆骨折3例,腹外伤12例,颅脑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6 h~8 d,平均(1.3±0.5)d。
纳入标准:(1)各条件均满足此次研究方案;(2)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诊治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智力障碍;(2)无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3)肝、肾、心、脑等器官存在严重疾病;(4)哺乳、妊娠期;中途脱落研究。
胸腹联合伤的名词解释胸腹联合伤是指胸部和腹部共同受到损伤的一种伤害。
它可能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活动而产生,比如车祸,高处坠落或暴力行为。
这种伤害也被称为锁骨骨折-腹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伤害类型,可能以很少的外部创伤为特征。
胸腹联合伤可以根据损伤的类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它们的具体症状也各不相同。
轻度胸腹联合伤的典型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发热,也可能有胸骨外部伤口,但没有内脏损伤。
中度胸腹联合伤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胸部和腹部剧痛,可能会有组织坏死,以及更多的外部创伤,而且由于内脏器官受损害,导致血流减少和出血,从而出现继发性感染。
重度胸腹联合伤会有更加严重的症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严重出血,可能会出现内脏大量损坏,并可能出现各种组织坏死,并带有大量外部创伤和多处活动性损伤,而且还伴随着继发性脓毒性伤口等严重后果。
胸腹联合伤的初步诊断大多以外科、胸外科或内科为主,其基本诊断方法有临床观察、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
临床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表现和症状,以及病情信息收集,X线检查可用于诊断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廓破损、肋膜损伤和多变的间质气肿等,CT扫描可用于检查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廓破损、肋膜损伤和脓肿等,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查肋膜损伤和腹腔内的混合异物等。
除了上述的诊断方法之外,胸腹联合伤的诊断还可以采用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蛋白定量和血清尿比。
血常规可用于检查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血清蛋白定量可用于检查出血、肠损伤、肺损伤等,血清尿比则可以检查溃疡、肾损伤等,从而找出进一步处理的原因。
胸腹联合伤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外伤的处理和护理,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而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有关的观察和评估,尤其是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以及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果存在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作出调整。
手术治疗是当保守治疗不见效或出现感染时,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
术式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大致有胸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第三章病例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胆、脾、肠、肾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可能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在器官损伤。
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钝性暴力所致。
常见受损内脏依次是脾、肾、小肠、肝、肠系膜等。
胰、十二指肠、膈、直肠等由于解剖位置较深,损伤发生率较低。
分类及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分为:1.腹壁损伤:常见的表现是局限性腹壁肿、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见皮下淤斑,程度和范围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
2.实质器官损伤:如肝、脾、胰、肾等,或大血管损伤。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细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除肝内胆管或胰腺损伤外,一般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并不严重。
3.空腔器官损伤:如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破裂。
主要临床表现是弥漫性腹膜炎。
除胃肠道症状及稍后出现的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外,最为突出的是腹膜刺激征;有时可有气腹征,尔后可因肠麻痹出现腹胀;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诊断要点1.有无内脏器官损伤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重点是明确有无内脏损伤,须做到:详细了解受伤史、重视全身情况的观察、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
腹部外伤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内脏损伤:①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尿血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者。
2.什么脏器受到损伤应先确定是哪一类脏器受损,然后考虑具体脏器。
以下各项表现对于确定哪一类器官破裂有一定价值:①有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者多为胃肠道损伤;②有排尿困难、血尿、外阴或会阴部牵涉痛者,提示泌尿系器官损伤;③有膈面腹膜刺激表现者,提示上腹器官损伤,其中尤以肝和脾的破裂为多见;④有下位肋骨骨折者,有肝或脾破裂的可能;⑤有骨盆骨折者,提示有直肠、膀胱、尿道损伤的可能。
腹部闭合性损伤一、定义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生产、交通和生活事故中。
病人的预后决定于有无内脏损伤,常伴有其他部位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掩盖了病史和体征,而使其诊断不易明确;又因某些表现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有腹内脏器损伤。
因此,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必须密切观察,反复检查,妥善处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表现1.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常为腹内脏器伤的一般表现。
2.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腹内脏器伤的重要体征,体征最明显处,常为损伤所在。
3.实质性脏器损伤,主要是内出血的表现,如皮肤粘膜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并可伴有腹膜刺激征。
4.空腔脏器破裂,主要为腹膜炎的表现,有强烈的腹膜刺激征。
三、诊断鉴别诊断依据1.腹部有直接或间接暴力伤史。
2.常有明显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
可出现休克症状。
3.腹部可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X线检查,膈下可有游离气体。
5.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获得阳性结果。
6.B型超声波、CT、或MR检查,对实质性脏器伤可确诊。
7.腹腔动脉造影,腹腔内出血有阳性结果。
8.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四、疾病治疗1.防治休克。
2.抗生素治疗。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腹腔内脏器损伤诊断明确或有探查指征。
应尽快剖腹探查。
根据各脏器伤情,采用适当术式,作确定性处理。
5.注意清洗腹腔,并根据情况放置引流。
6.术后营养维持及对症治疗。
1.腹部闭合性损伤并有腹腔内脏器伤,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用各种药物辅助治疗,其中主要是液体和抗生素治疗。
2.术前必须给予补液,必要时输血,防治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3.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也需经静脉输入液体、电解质、葡萄糖、维生素等。
一般需2-3天,腹膜炎严重者需4-5天,以维持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4.病情重,术后不能进食及发生并发症的病人,需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此类病人有必要给予用药框限“B”中之营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