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式等方法分析相遇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1)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如何运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尺子。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的特点。
2. 探究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式等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相遇问题。
3.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相遇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4. 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几道相遇问题练习题,学生独立解决。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优缺点。
5. 拓展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一个家庭作业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讲解、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式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相遇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沪教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沪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主要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使用的教材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主要涉及第三章节第一节的内容,即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解决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纸和笔,以便于他们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实践情景,比如两个同学从学校的东西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终在学校门口相遇。
我会提问学生们,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相遇?2.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相遇问题题目,向学生们展示如何使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我会 stepstep 地讲解,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独立解决。
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公式,方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
其中包括一些典型的相遇问题题目,要求学生们使用方程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相遇问题的掌握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追及】》(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相遇和追及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设定未知数,建立方程,并运用基本的代数知识求解方程。
学生将通过实例来理解问题背景,掌握解题步骤,并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设定未知数,并建立相应的方程。
3. 能够运用基本的代数知识求解方程。
4. 能够将解题过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1. 理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条件,并能够准确地设定未知数。
2. 学会建立方程,并能够正确求解。
3. 将解题过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教具学具准备1. 黑板和粉笔。
2.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示例。
3. 解题步骤的提示卡。
4.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2. 讲解:讲解如何设定未知数,并建立方程。
通过示例,展示解题步骤。
3. 练习:让学生根据提示卡,独立解决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相遇和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解题过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板书设计1.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设定未知数,建立方程的方法。
3. 解题步骤的提示卡。
4.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如相遇和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设定未知数,建立方程,并能够运用基本的代数知识求解方程。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将解题过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沪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教授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节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三),也就是相遇问题。
我们会通过沪教版的教材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与相遇问题相关的图片和应用题,以及黑板和粉笔,用于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张图片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比如两个人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他们何时会相遇。
2. 讲解概念: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解释相遇问题的概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3. 列方程解题:我会给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
我会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题,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设计一些板书,包括相遇问题的概念,以及解题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
我选择了一张两个人从不同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这张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示相遇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
二、讲解概念在相遇问题的讲解中,我使用黑板和粉笔来清晰地展示相遇问题的概念。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人从不同地方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会用图示表示两人相遇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方程或算式表示相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相遇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会用图示表示两人相遇问题。
(2)学会用方程或算式表示相遇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表示两人相遇时的路程和。
(2)如何列式计算相遇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课本。
(2)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相遇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800米,甲、乙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80米,问两人几分钟相遇?”(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相遇问题的图示表示方法,如:用两个箭头表示两人相向而行的方向,用直线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
(2)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实例中的相遇问题。
3. 学习列式(1)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甲、乙两人的速度和,如:60米/分钟+ 80米/分钟= 140米/分钟。
(2)引导学生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表示两人相遇时的路程和,如:140米/分钟×t分钟= 800米。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给出不同难度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相遇问题的意义、图示表示方法、列式计算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2.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相遇问题,并且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如何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问题驱动法;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讲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相遇问题的主题,并且提出问题。
例如:张三每天早上都要去跑步,他一般在早上七点准时出门,每分钟跑步200米的速度,那么他几点钟能够碰到同样每分钟跑步200米,到同样的地方的小明?第二步:讲解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讲师通过黑板和幻灯片,讲解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例如:张三和小明在相同的地点相遇,他们的出发时间不同,因此他们的路程不同。
但是,他们的相交点,即他们相遇的地点,是相同的。
第三步:通过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相遇问题讲师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探究相遇问题,并且逐步学习如何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相遇问题,并且尝试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四步:巩固学习巩固学习的方法:1.给学生分发试题,并批改;2.口头测试;3.提问,并让学生回答。
第五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够独立解决相遇问题,并且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同学们,我们下一节课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列方程解应用题(四)-相遇问题▏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四)-相遇问题”,主要围绕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原理,掌握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会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相遇问题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方程的列法和解法的掌握。
3. 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遇问题的实例素材。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讲解:详细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如何列方程,如何解方程。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相遇问题的练习题。
4. 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 实践作业: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对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引入,讲解和练习,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因为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来帮助学生克服的部分。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一)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头列式并计算:小明每分走50米,小华每分走60米。
(1)小明5分走多少米?(50×5=250(米)。
)(2)小华5分走多少米?(60×5=300(米)。
)(3)小明、小华5分共走多少米?(①50×5+60×5=550(米);②(50+60)×5=550(米)。
)(4)小明5分比小华少走多少米?(①60×5-50×5=50(米);②(60-50)×5=50(米)。
)2.小结:行程问题的三量关系是什么?(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二)学习新课1.认识相遇问题。
(1)请两名同学到教室前边迎向走,相遇为止。
(2)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说出他们是怎么走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3)再走一遍,注意观察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
)教师:当两人之间的距离变为零时,我们就说两人“相遇”。
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运动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板书:相遇问题)(4)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情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1)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理解解应用题需要思考问题,转化问题为数学模型。
3.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解决相遇问题。
2.学生需要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通过解决应用题,让学生意识到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数学模型和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
2.本节课的难点是相遇问题。
需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解决相遇问题需要画图和列方程。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2.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3.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目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目的方法和步骤的授课,通过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学生将了解相遇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Step 2基础知识:1.让学生先回忆与速度有关的基础知识。
例如,速度=路程÷时间,时速=路程÷时间等。
2.消除学生之间的概念差异,提供一些示例,让学生理解相遇的基本概念。
如A与B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开始相向而行,问A与B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Step 3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1.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2.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A、B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A向北走10km/h,B向南走7km/h,问多长时间后两人相遇,并求出两人相遇时离出发地的距离。
Step 4解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如: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行驶,车A离出发地向南走,速度为25km/h,车B离出发地向北行驶,速度为30km/h。
如果车A比车B离出发地多500km,在行驶几小时后两辆车才能相遇?解题思路:一般需要列出方程,本题目就可以列方程求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相遇问题)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等式将相遇的问题转化为“路程=速度×时间”等式;2.能够灵活运用列方程解决日常生活问题;3.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路程=速度×时间公式解答问题;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难点1.如何将相遇问题转化为等式的形式;2.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相遇问题的具体操作。
基本要求1.学生应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相遇问题;2.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遇问题;3.学生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相应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本节课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相遇问题部分。
通过提问、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2、讲解1.讲解“相遇问题”这一部分的基本概念;2.根据所给数据,讲解如何将问题转换为等式。
3、案例讲解为加深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老师列出下面一组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所给问题转化为等式,并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A、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处相向而行,相遇于C点,若甲车行驶了3小时,乙车行驶了4小时,则甲车的速度是多少?B、鸽子从A飞向B,鹰从B飞向A,鹰的速度为双倍于鸽子的速度,两者同时从各自的位置起飞,在中途相遇,相遇点在距离A点的1/3处,问鸽子飞了多少时间?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遇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课堂练习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内容由老师决定。
五、板书设计相遇问题讲解路程=速度×时间A、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处相向而行,相遇于C点,若甲车行驶了3小时,乙车行驶了4小时,则甲车的速度是多少?B、鸽子从A飞向B,鹰从B飞向A,鹰的速度为双倍于鸽子的速度,两者同时从各自的位置起飞,在中途相遇,相遇点在距离A点的1/3处,问鸽子飞了多少时间?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相遇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沪教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设计:
1.小胖和小丁丁两家之间的路程是147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胖平均每分钟走72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75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例1:小胖和小丁丁两家之间的路程是147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胖平均每分钟走72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75米,几分钟后两人还相距294米?
练习: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36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这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
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60千米?
例2.上海到宁波的高速公路全长296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宁波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先行56千米后,客车再出发。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
客车经过几小时与轿车在途中相遇?
练习: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路程是4000米,A.B两艘渡轮分别从这两个码头开出,相向而行。
A 渡轮先行400米后(A渡轮先行2分钟后), B渡轮再开出。
A渡轮平均每分钟行200米,B渡轮平均每分钟行250米,B渡轮经过多少分钟与A渡轮在途中相遇?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1.复习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
(口答
甲每分钟行50米,乙每分钟行40米,1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2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5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2.根据题意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卡车和轿车同时行了x小时,问:卡车行了多少千米?
轿车行了多少千米?
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二、结合实例,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题1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 学生读题,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 你可以从题目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介绍,教师画线段图。
(3) 分析: 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那么客车行的路程可以用80x千米表示,轿车行的路程可以用100x千米表示。
(4) 寻找等量关系:客车行的路程+轿车行的路程=沪宁高速公路全长。
(5)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80x+ 100x = 270
180x = 270
x = 1.5
答:经过1.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检验)
三、巩固深化,灵活应用
1. 练一练
(1) 小亚和小巧同时从相距路程为9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亚平均每分钟走58米,小巧平均每分钟走62米,几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反馈交流)
解:设x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58x+ 62x = 960
120x = 960
x = 8
答:8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检验)
(2) 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40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这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4.5小时后两车相遇,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解:设货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44×4.5+4.5x = 405
198+4.5x = 405
4.5x = 207
x =46
答: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6千米。
(检验)
2. 看图解题
(1) 5km/时?小时相遇 4km/时
小胖
小巧相距22.5 km
(2)
5km/时 2.5小时相遇 4km/时
小胖小巧
相距? km
(3)
5km/时 2.5小时相遇? km/时
小胖小巧
相距 22.5 km
分析比较,与例题比较,哪些题用方程解容易想?为什么?
3. 补充练习。
(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路程为2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2)小巧和小胖合作打一篇1850字的文章,小巧平均每分钟打36个字,小胖平均每分钟打38个字,完成这篇文章需要多少分钟?
(3)甲乙两人同时从路程为546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6分钟后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平均每分钟走50米,乙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