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太子参化感物质对莴苣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1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6
杂草学报 2023年第41卷第3期朱马位,魏雨清,黄延康,等.4种菊科入侵植物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单一与复合化感作用[J].杂草学报,2023,41(3):40-46.doi:10.19588/j.issn.1003-935X.2023.03.00064种菊科入侵植物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单一与复合化感作用朱马位,魏雨清,黄延康,徐仲毅,李 闯,李 癑,许哲伦,仲珊珊,杜道林,王从彦(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法分析4种菊科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L.)、小飞蓬[Erigeroncanadensis(L.)Cronq.]、鬼针草(BidenspilosaL.)和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subulatum(Michx.)G.L.Nesom]对受试植物莴苣(Lactucasativa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单一化感作用与复合化感作用及其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这4种菊科入侵植物的化感溶液,不管是单一化感溶液,还是复合化感溶液,均显著抑制了莴苣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别是莴苣的种子萌发。
更为重要的是,与单一化感作用相比,这4种菊科入侵植物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复合化感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
因此,随着入侵植物种类数量的增多,入侵植物可能通过更强的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幼苗生长,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的入侵进程。
关键词:化感作用;入侵植物;鬼针草;小飞蓬;加拿大一枝黄花;钻叶紫菀 中图分类号:S451.22+1;Q9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23)03-0040-07Mono-andCo-AllelopathyofFourAsteraceaeInvasivePlantsonSeedGerminationandSeedlingGrowthofLactucasativaZHUMa wei,WEIYu qing,HUANGYan kang,XUZhong yi,LIChuang,LIYue,XUZhe lun,ZHONGShan shan,DUDao lin,WANGCong yan(SchooloftheEnvironmentandSafetyEngineering,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China)Abstract:Thisstudyaimedtoanalysisedmono-andco-allelopathyoffourAsteraceaeinvasiveplants,SolidagocanadensisL.,Erigeroncanadensis(L.)Cronq.,BidenspilosaL.,andSymphyotrichumsubulatum(Michx.)G.L.Nesom,onseedgerminationandseedlinggrowthofLactucasativaL.andtheirdrivingmechanisms.Mono-orco-allelopathicsolutionsofthesefourAsteraceaeinvasiveplantssignificantlyinhibitedseedgerminationandseedlinggrowthofL.sativa,especiallytheseedgerminationofL.sativa.Moreimportantly,thisco-allelopathyexistedacertaindegreeofsuperpositioneffectcomparingtotheirmono-allelopathy.Therefore,theinvasiveplantsasthespeciesofinvasiveplantsincreasesmightinhibitseedlinggrowthofotherplantsviastrongerallelopathy,thusfacilitatingtheir收稿日期:2023-06-28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22A097、22A091)。
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陈锋;孟永杰;帅海威;罗晓峰;周文冠;刘建伟;杨文钰;舒凯【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5)001【摘要】化感现象作为植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存在。
合理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化感物质可促进或抑制不同物种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从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其生态学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方面,在阐述化感作用影响种子萌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机制。
包括:化感物质通过抑制胚根和胚轴的伸长,破坏亚细胞结构,干扰植物激素及活性氧的合成与代谢,造成细胞损伤,从而阻碍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中储存物质的代谢,阻碍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以及能量转换,导致种子萌发受阻等。
另一方面,本文从化感作用在抑制农田杂草及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化感物质调控种子萌发的生态学意义。
讨论了农作物的化感抑草作用,农林业生产中的化感自毒作用以及化感作用造成的生物入侵等,以期为农林业生产提供借鉴。
最后,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对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As a form of plant interaction, allelopath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including biological invasion,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and weed suppression.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guide production if we take advantage of plant allelopathy in crop production. Seed germination is a key stage of a plant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is physiologicalprocess by allelopath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umer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llelochemicals could promote or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which had an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the balance within the ecosystem. In this review, the effect of allelochemical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were summarized. On the one h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allelochemicals on seed germination were summarized. For example, allelochemicals restrained seed germin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radicle and hypocotyl elongation. Allelochemicals also hindered seed germination by damaging subcellular structures, disturbed the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both phytohormone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Furthermore, allelochemicals delayed seed germination by mediating metabolism of protein, oil and starch, which provide energy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discussed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llelochemicals to seed germination from two perspectives, weeds control of farmland and ecosystem stabilization. Here, we summarized the effects of allelochemicals on weed suppression in natural settings, autotoxic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biological invasion caused by allelopathy. Finally,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allelopathy and autotoxicity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总页数】11页(P36-46)【作者】陈锋;孟永杰;帅海威;罗晓峰;周文冠;刘建伟;杨文钰;舒凯【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34【相关文献】1.外源化感物质香豆酸对豌豆种子萌发、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李春龙2.连作三七根际土壤化感物质检测及其提取液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J], 张金燕;孙雪婷;陈军文;张广辉;孟珍贵;李龙根;杨生超;龙光强;;;;;;;;;;;;;3.连作三七根际土壤化感物质检测及其提取液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J], 张金燕;孙雪婷;陈军文;张广辉;孟珍贵;李龙根;杨生超;龙光强4.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J], 赵锐明;郭凤霞;赵庆芳;回嵘;吴清韩;马瑞君5.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J], 杨期和;叶万辉;廖富林;尹小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化感作用的验证材料:车轴草(供体植物),莴苣种子(受体植物)组别:生科13级1班第1组成员:张聆渲、段小莉、代昌莲、赵茜、韩小红一、实验目的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具体来讲,它是指供体植物通过茎叶挥发、淋溶、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促进或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作用是物种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有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发生在两个不同种之间,本实验研究的是车轴草对莴苣种子的化感作用。
二、实验工具实验材料:莴苣种子(受体植物)、车轴草(供体植物)实验器材:培养箱、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烘箱、摇床,剪刀、滤纸、大漏斗、纱布、锥形瓶、烧杯、容量瓶、封口塞、玻棒、量筒。
三、方法和步骤(一)采集材料,制作浸提液1. 采集新鲜车轴草;2. 将植株洗净,把植株剪成< 2 cm的小段,晾干备用;3. 配制浸提液:称取晾干的小段10g(叶片,茎,根要均匀),用100ml蒸馏水浸提48h,所得浸提水备用。
(二)培养吸取 5 mL 上述浸提液加入放有双层滤纸铺的培养皿中, 每皿均匀放置50 粒已消毒的莴苣种子(之前用5%的次氯酸钠消毒10 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设3个平行试验和1个空白试验(贴上标签,注明组别、日期)。
于人工气候箱中保湿遮光培养,湿度65%,温度设置为白天30 ℃12 h,晚上25 ℃12 h。
(三)测量种子出现萌芽(胚根长度≥1 mm)后开始记录每天种子的萌发个数,7d 后统计萌发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测定根长和苗高。
GR = (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GI = ∑(Gt/Dt) (Gt: 在t天内的发芽数;Dt:第t天) 发芽指数高说明发芽所用的时间短,发芽速度快。
(四)计算计算化感效应指数(RI):RI = T/C - 1,C为对照值,T为处理值。
不同调节剂浸种对苦苣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郭爱华;曹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50)9【摘要】研究温度、浸种时间、赤霉素(GA_(3))用量、褪黑素用量和2,4-D溶液用量对苦苣菜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为苦苣菜选择良好的萌发和生长条件。
设置不同温度、浸种时间、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苦苣菜种子,研究对苦苣菜发芽率、发芽势等发芽指标及苗质量、根长、苗高等生长生指标,以及对脯氨酸含量、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25℃、浸种6 h时,苦苣菜的种子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状况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200mg/L GA_(3)溶液对苦苣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有效;100μmol/L褪黑素溶液可显著促进苦苣菜细胞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淀粉酶活性、POD 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高20.93μg/g鲜质量、2.28 U、26.66 U/(g·min);10 mg/L 2,4-D溶液可显著促进苦苣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
苦苣菜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5℃,最适宜的浸种时间是6 h;3种调节剂都不同程度地对苦苣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 GA_(3)、100μmol/L褪黑素、10 mg/L 2,4-D溶液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总页数】6页(P148-153)【作者】郭爱华;曹媛【作者单位】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6.904.1【相关文献】1.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2.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3.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4.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5.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苦苣菜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与入侵关系作者:刘持谦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4期[摘要]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别称滇苦菜、苦荬菜,为菊科苦苣属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现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截至目前,有关苦苣菜化感作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试验利用苦苣菜茎叶水浸提液,研究其对3种草坪草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苦苣菜的化感作用与入侵关系,为替代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苦苣菜;化感作用;入侵关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250-01生态系统中共存生长的植物之间,除对光照、养分、水分及生存空间等因子产生竞争外,还会通过向环境分泌释放化学物质以影响自身或其他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即化感作用。
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并作为外来植物的一种入侵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化感作用作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逐渐得到认同,但其理论和应用等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苦苣菜植株,刷干净灰土、剔除枯黄叶,带回实验室备用。
受体植物为高羊茅(Festuca data Keng ex E.Alexeev)、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和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
1.2方法1.2.1苦苣菜水浸提液的制备采集苦苣菜新鲜茎叶,剪刀剪碎;称取250 g加入1 000 mL 蒸馏水,常温下浸泡48 h;用双层纱布过滤,即得25%的苦苣菜鲜样浸提液;同样方法配制出6.25%、12.50%、50.00%和100.00%苦苣菜鲜样浸提液,4℃冰箱中保存,待用。
使用前,取出放置一段时间,以避免骤冷对种子产生影响。
1.2.2试验设计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供试草种用0.5%K2MnO4溶液浸泡1 h,蒸馏水冲洗3次;选用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100粒种子;分别加入10 mL 6.25%、12.50%、25.00%、50.00%、100.00%浓度的苦苣菜茎叶提取液,以蒸馏水为对照,21℃12 h光照条件培养,每浓度处理3个重复;培养期间及时添加相应的浸提液,以免干燥影响种子发芽;以胚芽冲破种皮为发芽,每天记录发芽种子的数量,直到种子不再萌发时测定种子的根长、株高及鲜质量。
太子参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夏品华;刘燕【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1(30)6【摘要】研究了太子参不同部位(茎叶、根)和连作3年土壤的水浸液对太子参、玉米和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太子参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玉米和蔬菜种子.%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different parts (stems-leaves,loots)and rhizosphere soil on seed germinaton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corn and vegetable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queous extract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seed germinaton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was the most obvious.【总页数】3页(P26-28)【作者】夏品华;刘燕【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5+1【相关文献】1.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对亚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J], 叶文斌;樊亮2.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水浸液对三种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J], 何正盛;伍仕林;王萍兰3.菊花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其扦插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J], 周凯;王智芳;郝峰鸽;郭维明4.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萝卜和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周凯;郭维明5.菊花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光合作用的自毒作用研究 [J], 周凯;郭维明;王智芳;郝峰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浙江各地中考真题8年级〔下〕重要知识汇编〔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1、〔2021·湖州,T7-3分〕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植株的构造如下图。
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B.叶柄和茎中有兴旺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2、〔2021·嘉兴舟山节选,2分〕经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
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生理作用〕。
3、〔2021·杭州,T22-4分〕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闭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数。
14C的14CO2。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局部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
据此答复:〔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__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局部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__________〔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金华,T26-5分〕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
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的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对莴苣的化感作用摘要:研究了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太子参茎叶浸提物抑制莴苣种子萌发,高浓度的太子参茎叶和连作土壤浸提物都抑制莴苣胚根生长。
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太子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太子参;化感作用;连作障碍;莴苣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Allelopathic Effects of Shoot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Lactuca sativaRen Yong-quan, Yang Qin, Xu Yuan-jiang, Xie Zong-jiang, Wei Yu-yan,Zhou Jiang-ju, Li Xing-yuan, Liu Li-bo(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Life Science,Kaili University,Kaili,Guizhou 556011) Abstract: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shoot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rhizosphere soil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Lactuca sativ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hoot extract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both shoot and soil extracts inhibited radicle growth of Lactuca sativa. Allelopathy is presumedly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Key words: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llelopathy;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Lactuca sativa任永权(1979-),男,博士,讲师,从事植物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E-mail: renyqcn@太子参是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的块根,作为补益药物,已经成为中药常用大宗药材,近年来价格持续走高。
贵州省特别是黔东南州是太子参的重要产区,仅施秉县2010年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200hm2,总产值达1.7亿元[1]。
但太子参种植实践中连作障碍问题非常突出,造成太子参产量减少,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均显著下降[1,2]。
目前对太子参连作障碍的研究多集中在障碍描述[2-4]和病虫害防治[5-8]等方面,对太子参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还缺乏深入而系统的认识。
化感作用是导致作物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9、10],但关于太子参化感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报道[11]。
莴苣(Lactuca sativa)对化感物质敏感性高,经常被用作考察化感作用的指示材料[12、13]。
本研究以莴苣种子为受试材料,考察太子参茎叶浸提物和连作土壤浸提物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明确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成因,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太子参茎叶和连作(15年)土壤分别于2011年7月和10月采自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
莴苣种子由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益丰禾种子服务部生产,购自凯里市种子销售站点。
1.2 试验方法1.2.1 化感物质的提取分别称取风干连作太子参根际土和晒干太子参茎叶1kg和100g于玻璃瓶中,分别加入2L和1L蒸馏水,于室温下(10-15℃)浸泡48h。
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上海雅荣生化仪器设备有限公司,RE-52AA型)在50℃水浴下将滤液分别浓缩至100ml,所得即为10g/ml的土壤浸提液和1g/ml的茎叶浸提液。
将母液置于4℃冰箱内冷藏备用,试验时再配成所需浓度。
1.2.2 浸提物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莴苣种子在室温(15-20℃)下浸泡24h,置于4℃冰箱低温催芽5h后开始发芽试验。
设置0.001g/ml、0. 01g/ml、0.1g/ml和1g/ml共4种太子参茎叶浸提液处理浓度,0.01g/ml、0.1g/ml、1g/ml和10g/ml共4种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液处理浓度,以蒸馏水作对照。
种子置于铺有两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培养,各培养皿加入5ml相应浓度溶液,每培养皿50粒种子,每处理3重复。
培养皿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DH-420型)中25℃恒温培养。
当胚根长约2 mm即视为种子发芽,每日记录发芽情况,并将发芽的种子从培养皿中移出丢弃。
当连续5天没有种子萌发时,即视为发芽结束。
依下列公式计算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GP)和平均发芽时间(mean germination time,MGT):GP=(∑n i/N),MGT(days)=∑(t i*n i)/∑n i。
公式中的t i是从试验开始的天数,n i是每天发芽的种子数,N是供试种子总数即50。
1.2.3浸提物对莴苣种苗生长的影响莴苣种子依上述方法浸泡、低温催芽后开始用蒸馏水培养。
选取刚露白的莴苣种子,摆放在铺有两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培养,各培养皿加入5ml相应浓度溶液,3天后测量根长和苗高。
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15粒种子,取15粒种子的平均值作为该重复的值。
1.3 数据处理在分析前先将所有的百分率数据进行反正弦转换,所有的平均发芽时间数据采用对数转换。
所有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在5%的显著度上进行SNK检验。
采用Williamson等的方法[14],依据各项指标原始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化感效应指数( RI )。
T为处理值,C为对照值,当T >C时,RI =1- C/T;当T<C时,RI = T/C – 1。
RI > 0为促进作用,RI < 0为抑制作用,绝对值大小与作用强度一致。
2 结果分析2.1 浸提物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太子参茎叶浸提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F=22.605,p<0.001)和平均发芽时间(F=39.894,p<0.001)均有极显著的影响(表1)。
低浓度(0.001g/ml和0.01g/ml)的太子参茎叶浸提液与对照相比,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没有显著影响。
浓度为0.1g/ml的太子参茎叶浸提液显著降低了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
用浓度为1g/ml的太子参茎叶浸提液处理后,莴苣种子没有萌发。
而太子参连作土壤浸提物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F= 2.545,p=0.105)和平均发芽时间(F=2.677,p=0.094)均没有显著的影响(表2)。
表1 不同浓度茎叶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hoot extract on seed germination of Lactuca sativa浓度(g/ml) Concentration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RI平均发芽时间(d)Mean germination timeRICK 92.67±1.15a 0 1.68±0.13b 00.001 90.00±2.00a -0.0288 1.54±0.04b -0.08330.01 92.00±6.00a -0.0072 1.53±0.13b -0.08930.1 46.67±15.28b -0.4964 3.19±0.50a 0.47341 0.00±0.00 -1 --- 1数据是平均值和标准差,不同的字母表示用SNK检验在5%置信水平上差异显著。
下同。
Data are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different letter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t treatment means by SNK test at 5% level of significance. Notes are the same as follows.表2 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il extract on seed germination of Lactuca sativa浓度(g/ml) Concentration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RI平均发芽时间(d)Mean germination timeRICK 92.67±1.16a 0 1.68±0.13a 00.01 86.00±5.29a -0.0720 1.73±0.11a 0.02890.1 86.00±6.93a -0.0720 1.86±0.09a 0.09681 90.00±2.00a -0.0288 1.49±0.06a -0.113110 94.00±2.00a 0.0141 1.70±0.26a 0.0118 2.2 浸提物对莴苣种苗生长的影响太子参茎叶浸提物对莴苣的根长(F=504.190,p<0.001)和苗高(F=13.354,p=0.002)均有极显著的影响(表3)。
低浓度(0.001g/ml和0.01g/ml)的太子参茎叶浸提液对莴苣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0.1g/ml和1g/ml)的太子参茎叶浸提液抑制了莴苣胚根生长,RI分别达到了-0.7102和-0.9622。
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太子参茎叶浸提物能促进莴苣胚芽的生长。
在0.001g/ml到0.1g/ml浓度范围内,太子参茎叶浸提物对莴苣胚芽生长的促进作用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以0.01g/ml浓度的促进效果最好,RI达到了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