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公开课教案详案(配套) 2013年5月24
- 格式:doc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8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感受宋代词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境的把握。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欣赏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引导学生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词歌,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
4. 汇报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6. 朗读感悟:全班同学一起朗读《醉花阴》,体会词的美感。
7.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醉花阴》,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10. 板书设计:《醉花阴》花夜酒月愁思忆念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是否有所体会。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词歌、作者介绍、意象分析的课件。
2. 教学资料: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便进行比较学习。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入对新词的学习。
2. 初读词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醉花阴》,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词意:分析词中的关键字词,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情感基调。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如“瑞脑销金兽”中的“金兽”,探讨其象征意义。
5. 体会意境:通过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完整版)《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诗词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鉴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艺术手法和意境。
3. 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 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品味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醉花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翻译:对诗词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含义。
5.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词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7.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美感。
10. 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诗词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诗词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能力。
(2)学生对诗词艺术手法和意境的理解。
(3)学生对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4)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的内容,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醉花阴》的思想内涵。
2、品味《醉花阴》的意境,赏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表达的相思之情,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赏析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3)掌握词的诵读技巧,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去领略她笔下的相思之苦和细腻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李清照婚后思念丈夫赵明诚所作。
当时赵明诚在外为官,李清照独守空闺,在重阳节这天,她借赏菊饮酒来排遣寂寞和思念之情。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明确:“薄雾浓云”描绘了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愁永昼”直接点明了愁绪,白昼漫长,让人感觉时光难熬。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醉花阴》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分析并欣赏《醉花阴》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醉花阴》全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尝试仿写《醉花阴》风格的词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词作风格简介。
《醉花阴》创作的年代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词逐句解析:逐句解读《醉花阴》,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探讨词中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3 诗词创作手法探讨:分析《醉花阴》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
讨论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美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作与作者生活的关系。
3.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朗读《醉花阴》的不同部分。
讨论朗读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词背景和创作手法的理解程度。
4.2 诗词默写和仿写评价:检查学生对《醉花阴》的默写准确性。
评估学生仿写的词句是否体现了《醉花阴》的风格和意境。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词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尝试创作以“秋”为主题的词,要求体现《醉花阴》的风格。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5.2 文学鉴赏讲座:邀请文学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举办一场关于词的鉴赏讲座。
学生参与讲座,进一步拓宽文学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醉花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醉花阴》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能够默写《醉花阴》全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通过诗词鉴赏,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体会诗词中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醉花阴》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2 教学难点分析《醉花阴》中的抒情技巧和修辞手法。
理解并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问答、朗读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案例分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醉花阴》的词意图、作者画像及相关历史背景。
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醉花阴》的词牌特点,为学习全词做好铺垫。
4.2 诗词鉴赏分组朗读《醉花阴》,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诗词中家国情怀的理解和体会。
4.4 拓展延伸推荐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了解作者。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剖析《醉花阴》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4.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默写《醉花阴》全词,写一篇关于《醉花阴》心得体会。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在课堂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词作风格,体会其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理解《醉花阴》的词意,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艺术手法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2)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烘托、对比等。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孤独寂寞之情。
(2)让学生能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醉花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
(2)讲述李清照早期词作的风格特点,以及《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4、词句赏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分析“薄雾浓云”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词人的愁苦心情。
讲解“瑞脑消金兽”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的时间流逝和词人的寂寞。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强调“又”字的含义,突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佳节独处的感慨。
分析“凉”字的多重含义,既指身体的寒冷,也指内心的凄凉。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讲述“东篱”这一意象与陶渊明的关联,以及在此词中所表达的隐逸之情。
体会“把酒”这一动作所蕴含的借酒消愁之意。
分析“暗香盈袖”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和词人的孤独之感。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1【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
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醉花阴》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分析并欣赏《醉花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醉花阴》全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使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醉花阴》词的内容和结构。
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2.2 教学难点词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词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入对《醉花阴》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之处。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词的内容。
学生查找并学习词中遇到的生僻词语。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对《醉花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行讲解。
讲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5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运用学到的鉴赏方法。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词,锻炼表达能力。
3.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醉花阴》全文及其注释。
李清照的简介和相关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白板和markers,用于板书和标注。
5.3 其他资源古典音乐或诗歌朗诵,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和在线资源。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走近李清照,品读《醉花阴》教案公开课(配套)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在诗词中体会一代词宗的诗词风格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3、鉴赏《醉花阴》,学会从高考角度全方位解读词作。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重点难点:1、体会借景抒情、以佳节美景反衬离愁别恨的抒情方式。
2、分析词中比喻、练字的艺术技巧。
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教学流程:(始终播放第1张图片)(一)导入在浩瀚的太阳系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
从此,李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
作为一名女性,一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在宇宙中大放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而李清照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每一首不也都是一个深情、美丽的传奇故事吗?——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的娇羞而俏皮: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图片2);而夫妻间的相思则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图片3);在她的笔下,天涯孤旅的女词人是如此的悲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图片4)而悲剧英雄虽然失败却依然壮志凌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图片5)——在她的笔下,早春二月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图片6);夏日则是“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图片7);秋天的傍晚:“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图片8);还有寒冬时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图片9)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诗词演绎着一段段传奇的历史、传奇的情感、传奇的人生。
李清照现在的作品中,词作五十余首,诗作十余首,文章八篇,总数不过七八十首,与李白、杜甫、苏轼、弃弃疾等人的作品数量相比,这显然是很小的数字。
然而就是凭着这为数不多的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在名家辈出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充分说明她文学创作的崇高成就。
所以对于后世人对李清照的称道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出示图片10:郭沫若所写李清照对联图片11: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作品风格分为前期和后期,以南渡为界(靖康之变)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
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
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作品风格(图片12)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授课流程:1、之前我已经让大家背诵过本词了,所以下面我想请同学有感情地背诵本词,可以吗?(提问五至六人)(图片13)二、合作探究,教师释疑。
(多闻阙疑见贤思齐)1、析句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图片14和15)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图片16)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图片17)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图片18)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突出词人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2、词中哪个字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图片19)愁,那她缘何而愁呢?:愁是因为相思,是因为思念丈夫,寂寞无聊。
(图片20)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这种感情的?(时令、时间、景物、行动)有何作用?(图片21)(填表内容为图片22至31)3、本词的艺术手法?(图片32)从上片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下片看,直抒胸臆,比喻,对比,4、大家已经对诗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这首词里最有名的一句是什么?——“莫道不销魂。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那么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个历史小故事。
(图片3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图片34)◇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那么这首词好在哪里呢?赏析(图片35)结构:与首句的“愁”字相呼应修辞:比喻(人与黄花的相似性——瘦)作用:化无形为有形,使“愁”具体化(图片36)(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
诗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含其中。
(2)比喻新奇传神。
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大家感觉这句词写得怎么样啊,是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的确,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古曲文学的魅力,关于西风,黄花这些意象的描写,在我们古代还有许多经典诗句,现在我们就来积累一下。
有关黄花、西风的诗词(图片37)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
晏殊《蝶恋花》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马致远《天净沙》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王实甫《长亭送别》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6、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容若《浣溪纱》这些词句都有哪些特点啊?氛围特点:凄凉、冷清感情基调:悲伤、孤寂这些词句我不知道大家喜欢哪句,我个人是最喜欢纳兰的,大师王国维先生也曾说过,“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浣溪纱》这首词的全词是这样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
对着夕阳思念往事。
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
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
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嗯?好像有点跑偏了啊,哈哈,其实也不错,记不记得以前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无仙骨不能诗”,作词也是一样,只有情感真挚,内心充盈着表达的渴望,当然了,你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作品。
最后,我们将本词小结一下。
(图片38)关于《醉花阴》我们就学习完毕了,下面来留一下课后作业。
(图片39)1、背诵默写本词2、美文诵读,写读后感。
好,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