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4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一、中药学考查目标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概念。
2、熟悉下列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集注》。
二、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1、熟悉道地药材的含义。
2、了解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3、熟悉炮制的含义。
4、熟悉炮制的目的。
5、熟悉五种炮制大法。
三、中药的性能1、熟悉四气的含义。
2、掌握五味及其作用。
3、掌握四气五味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4、熟悉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5、掌握归经确定的依据。
6、掌握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7、熟悉升降浮沉的含义、临床意义及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8、掌握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9、掌握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10、掌握毒药与毒性的含义及引起毒性的原因。
四、配伍与应用1、掌握配伍的目的。
2、掌握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3、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4、掌握妊娠用药禁忌。
5、了解服药禁忌。
6、熟悉用量的含义。
7、熟悉确定用量的依据。
8、掌握特殊的煎药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9、掌握服药方法。
五、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2、解表药的分类。
3、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4、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辛夷、藁本、苍耳子。
5、熟悉下列药物的用法:香薷、荆芥、辛夷。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
7、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薄荷、蝉蜕、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9、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麻、蔓荆子、淡豆豉。
10、了解下列药物的用法:葛根。
11、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
业务课考试初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作业务课命题依据)考试科目及代码参考书目,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分析化学部分:1.《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生理学部分: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1 药学基础综合(二)分析化学部分:1.《药物分析化学》倪坤仪等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专科)王礼琛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生理学部分: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2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3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714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1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81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2008年12月。
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考试背景和重要性:介绍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的背景和其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
这门考试是对学生们在药学基础知识方面的全面检测,对于培养学生的药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考试内容和范围:简要介绍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的内容和范围。
这门考试通常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涵盖了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
3. 考试形式和要求:概述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这门考试可能采用笔试、实践操作或者综合性的考察方式,要求学生对药学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中。
4. 考试目标和评价标准:说明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的考试目标和评价标准。
这门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适用能力,以及解决药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可能包括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答题的清晰准确程度等。
5. 学生备考建议: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有效备考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
例如,学生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做好笔记和复习,多做模拟测试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概述部分可以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整体了解,以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探索后续内容。
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对于710药学基础综合一考试科目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引言部分还可以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逻辑顺序呈现论点和论据。
正文可以按照不同的要点进行分章节或分段落的组织,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
2024年全国硕⼠研究⽣⼊学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中医)考试⼤纲⼀、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中医)考试是为⾼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研究⽣⽽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考试科⽬。
其⽬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掌握中医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平和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评价的标准是⾼等学校中医药学学科优秀本科⽣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平,以利于各⾼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研究⽣的招⽣质量。
⼆、考查⽬标临床医学综合能⼒(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临床医学⼈⽂精神等⼋部分,主要考查考⽣是否准确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具有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是否具备医德医⻛和职业素养。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式答题⽅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考⽣在答题卡上作答。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医基础理论30分;中医临床基础35分;中药学35分;⽅剂学30分;中医诊断学25分;中医内科学90分;针灸学30分;临床医学⼈⽂精神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每⼩题1.5分,共120分。
A型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形式。
其中单项选择题120道,每题1.5分;多项选择题30道,每题1.5分。
B型题:每⼩题1.5分,共60分。
B型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X型题:每⼩题2分,共40分。
X型题全部为多项选择题。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内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哲学基础、精⽓学说、阴阳学说、五⾏学说、藏象学说、⽓⾎津液、经络学说、病因病机、体质学说、防治原则等。
考试要求: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掌握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理解精⽓学说、阴阳学说和五⾏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一、中药学基础1.中药学的定义、历史与发展2.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原则3.中药的药材收集、贮藏与加工4.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技术5.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6.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二、药理学与药物学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3.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与反应机制4.中药相互作用与药物组方原则三、中药化学与分析1.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2.中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仪器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化学分析技术四、中药药物制剂学与药剂学1.中药剂型与制剂制备原理2.中药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3.中药剂量与配伍规范4.中药贮存与处方技术五、中药药事管理与药物经济学1.中药药事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2.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原则3.中药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中药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研究方法六、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1.中药资源与地理分布2.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3.中草药种植技术与规范化种植4.中药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法与工艺七、中药安全与药物毒理学1.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中药药效与药理学毒性的关系3.中药的致毒机制与临床安全性评估八、中药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1.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机制研究2.中药的新药研发方法与策略3.中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4.中药新药上市与审批流程以上为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要熟悉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中药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另外,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作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重点掌握。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考试。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专业学位)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
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
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
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一、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仪器分析;其中,中药学、
中药化学为必考科目,中药药剂学、仪器分析两门中考生可任选一门。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
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学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及贮藏
熟悉地道药材的含义,不同部位药材的采集时间,中药贮藏与疗效的关系;
熟悉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采集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贮藏养护中药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熟悉中药炮制的含义;
熟悉炮制的目的;
了解常用主要炮制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中药的作用
掌握中药作用的含义、基本原理;
熟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表述方法及相互关系,中药功效的分类。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五味的含义及阴
阳属性,升降浮沉的含义,归经的含义及依据;
1。
2024中医考研大纲中药学
2024年中医考研大纲中药学部分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药学基础知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可能包括中药的分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药理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能包括中药药理作用机制、药效学等方面的知识。
3. 中药化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能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4. 中药制剂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制剂学基本理论、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可能包括中药制剂的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 中药临床应用: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能包括中药配伍、中药剂量、中药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还可能会有一些新增知识点和变化,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当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复习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关注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专业学位)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一、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仪器分析;其中,中药学、
中药化学为必考科目,中药药剂学、仪器分析两门中考生可任选一门。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学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及贮藏
熟悉地道药材的含义,不同部位药材的采集时间,中药贮藏与疗效的关系;
熟悉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采集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贮藏养护中药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熟悉中药炮制的含义;
熟悉炮制的目的;
了解常用主要炮制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中药的作用
掌握中药作用的含义、基本原理;
熟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表述方法及相互关系,中药功效的分类。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升降浮沉的含义,归经的含义及依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