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至囚虏时期犹太教神人关系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指的是公元前586-前538年,犹太人从家乡迦南地被掳走,被囚禁在巴比伦城的历史事件。
这件事对犹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段历史被犹太人自称为“受难时代”。
流亡的犹太民族,逐渐将摆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并且成为了非常虔诚的民族。
哪怕在以后的历史上经历磨难,犹太民族也都靠信仰的力量挺了过来。
同时,在那个时期,犹太民族也出现了大量的影响他们思想至今的先知们,包括耶利米,以斯拉和尼希米等人,他们的思想是后来犹太文化的根源。
那么,巴比伦之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想完整了解巴比伦之囚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先补充一点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犹太民族是西亚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边缘地带。
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今天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圣经》上所记载的宗教的版本,另一个是考古学家们所揭示的故事。
我们先来说说《圣经》上的版本。
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他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因为不能怀孕,就把自己的埃及女仆夏甲送给丈夫做妾,不久后夏甲便怀孕了。
怀孕后,夏甲地位上升,对撒拉处处忤逆。
撒拉心生愤怒,于是苛待夏甲,夏甲不得已逃走。
在旷野,夏甲遇到天使指点,返回亚伯拉罕身边。
夏甲回去后,对撒拉百般顺从,不久后便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以实玛利。
以实玛利十四岁那一年,撒拉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以撒。
在以撒断奶时,撒拉却发现以实玛利在戏笑以撒,心中不快。
于是,撒拉就怂恿亚伯拉罕将夏甲母子赶走。
亚伯拉罕虽心中不愿,但上帝却指示他去照做。
于是次日清晨,他给夏甲母子水和一些干粮,打发他们离开。
夏甲带着儿子以实玛利准备重回埃及,却走迷了路,而这时随身携带的水也喝尽了。
夏甲只好让以实玛利在树下等待,自己去找水。
这时天使又出现了,他指引着夏甲发现了一口水井,成功取到了水。
以实玛利喝过那口井里的水后,变得十分强大。
长大后的以实玛利善骑射,成为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古希伯来人与犹太教的历史古希伯来人和犹太教在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亚伯拉罕时代。
古希伯来人的历程充斥着苦难和追求,最终形成了犹太教这一古老且富有内涵的宗教体系。
古希伯来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亚伯拉罕时代。
根据《圣经》中的记载,亚伯拉罕是一个信仰上帝的人,他被上帝选中并与上帝建立了契约。
亚伯拉罕的后裔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即古希伯来人。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逐渐与周围的文化有所不同。
在公元前13至12世纪的摩西时代,古希伯来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奴隶生活后,终于获得了独立。
摩西带领他们离开埃及,经过了长时间的漫长旅途,最终抵达了被上帝赐予的应许之地,也就是以色列地区。
这段历史被称为出埃及记,成为犹太教信仰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古希伯来人在以色列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王国,他们的首都是耶路撒冷。
这个王国历经了许多王朝的更迭,包括大卫王和所罗门王。
根据《圣经》的记载,大卫王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君主,他巩固了王国的疆土,并建立了庄严壮观的圣殿,以供奉上帝。
所罗门王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并进一步扩大了王国的势力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伯来人逐渐脱离了多神教的信仰,转而独立崇拜独一无二的上帝。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被写成《托拉》(即《摩西五经》),成为信仰的基石。
托拉中包含了犹太教的法律、道德准则和宗教仪式的规定。
同时,犹太人相信上帝曾通过先知们传达祂的旨意。
然而,古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王国的繁荣时期之后,受到了外部势力的侵扰,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二者分别被外族征服,遭受了长时间的驱逐和苦难。
被人所称之为“犹太人”的古希伯来部落,分散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世界上的犹太人社群。
尽管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遭受了诸多苦难和迫害,犹太教依然生生不息,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犹太教内涵丰富,包括宗教信仰、道德准则、传统习俗和法律体系等。
犹太教的起源及其教义的发展犹太教并不是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的宗教,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公元前23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
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亚伯拉罕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
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
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大, 你也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在亚伯拉罕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
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在亚伯拉罕的带领下,希伯来人进入了巴勒斯坦,为了战胜当地的迦南人,希伯来人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内部的团结。
古代希伯来人信奉多神崇拜,雷雨、风暴、树木、石柱、火都是他们的崇拜对象。
在对众多自然神的崇拜中,希伯来选择了自然力量的化身——耶和华作为共同信奉的主神。
为表示对耶和华的信仰,希伯来男子都要受割礼,在肉体上做永远的守约。
尊重耶和华为主神和举行割礼仪式是希伯来人从原始宗教形态向神教的过度,也是犹太教形成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为了摆脱埃及法老带给犹太人的灾难,希伯来人首领摩西率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在西奈半岛转辗40年历尽人间艰苦,人民怨声载道,日益背叛上帝,摩西为重返故土统一人民,借耶和华之名传授十条戒律,要希伯来人遵守。
戒律的前四条强化了希伯来人对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则是关于社会伦理方面的约束。
这些情况大体反映了犹太教基本教义的形成。
这也是犹太教的第二阶段。
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世纪到9世纪。
摩西死后,约书亚继承其位,率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取得一块安身之地。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精选15篇拓展训练心得体会1__月28日,风和日丽。
经过综合实践十多天以来的策划和组织,各学校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和主抓领导一早就来到____拓展训练营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
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校长的重视和支持。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郊游或者娱乐活动,而是活泼生动而又非常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体验式培训。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听到的大约可以记住10%,对看到的大约可以记住25%,对亲自经历过的大约可以记住80%。
一天的训练,使平时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变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训练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引发内心的思考。
以下我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与所有的同仁们进行分享。
刚到营地,我们被拓展师分成两队,每个队自选队长、队秘、旗手,大家定队名、队训、队歌。
我们的队名是“飞龙队”,队训是“蛟龙出海,势不可挡”,队歌是《我要飞得更高》。
接下来我们就到教室进行“破冰”游戏。
游戏规则是我们每个队员右手放在腰间,竖起大拇指,坐在右边的队友用左手掌平放在上面,听拓展师讲故事,在故事里听到“水”字,左手的手掌就抓住竖起的大拇指,被抓到和没抓到的自然要有相对的“惩罚”,就这样游戏就开始了。
拓展师开始讲故事了,讲到荷花池的时候我们竖起大拇指的队友就都无意识的撤离腰间了,因为“池”字带水字旁,我们都太紧张了,拓展师继续讲,终于有“水”字了,我右侧的队友没抓到我,所以受到相对的惩罚,到前面表演小节目,这真是缓解工作压力的好去处,被他们说的绕口令笑得前仰后合。
8米多的岩板,让我们每个人攀爬到岩板顶,队长第一个挺身而出,我们给他加油,到六米多的时候他的脚踩空了,差点掉下来,把我吓坏了,拓展师把我们的队长放下来了;看着队友一个一个的从高空掉落下来我胆怯了,开始往后退缩了,轮到我的时候队友都给我鼓劲,终于战胜了自己胆怯的心里,攀到四米处说什么也上不动了,不过通过此次个人挑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战胜自己,虽然没成功到顶,但毕竟也亲身体验了,有些时候我们要的不是结果是过程。
犹太教与犹太人的历史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也是犹太人民族的信仰。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起源于中东的迦南地区。
犹太教的起源与发展与犹太人的历史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犹太人民族的独特性。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迦南地区。
在这个地区,犹太人民族的先祖与当地的其他民族共同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太人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身份和文化。
这个过程中,宗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犹太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迦南地区的亚伯拉罕。
据犹太教的经典《创世纪》记载,亚伯拉罕是犹太人民族的祖先,他与上帝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上帝向亚伯拉罕应许,他的后裔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个应许成为了犹太人民族的信仰核心。
犹太教的信仰体系包括了上帝的存在和独一性,以及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犹太教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由意志,认为人类的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
同时,犹太教也强调了社区的重要性,鼓励犹太人民族团结和互助。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充满了起伏和变迁。
在古代,犹太人民族曾经建立过强大的王国,如大卫王朝和所罗门王朝。
然而,这些王国最终被外敌征服,犹太人民族也遭受了长期的流亡和压迫。
这段历史中,犹太教成为了犹太人民族的精神支柱,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
犹太人民族的流亡和压迫达到了顶峰的时期是公元70年左右的罗马帝国统治下。
当时,罗马人摧毁了犹太人民族的圣殿,并将他们驱逐出了耶路撒冷。
这次事件被称为“大犹太战争”,对犹太人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此以后,犹太人民族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
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犹太人的全球社群。
这个时期,犹太教成为了犹太人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犹太人民族通过守护犹太教的传统和信仰,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和身份。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中也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例如,摩西是犹太教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认为是上帝的先知和法律的颁布者。
摩西领导犹太人民族脱离了埃及的奴役,带领他们进入了迦南地区。
高一英语宗教学常识单选题50题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ymbol of Christianity?A. The crescent moon.B. The cross.C. The star and crescent.D. The lotus flower.答案:B。
基督教的象征是十字架,选项 A 月牙通常与伊斯兰教有关,选项 C 星月通常与伊斯兰教有关,选项 D 莲花在佛教中较为常见。
2. In Buddhism, what does Nirvana mean?A. Eternal life in heaven.B. Liberation from suffering and the cycle of rebirth.C. The judgment day.D. The punishment for sins.答案:B。
在佛教中,涅槃意味着从痛苦和轮回中解脱,选项 A 永恒的天堂生活通常与基督教有关,选项C 审判日通常与基督教有关,选项D 对罪过的惩罚通常与宗教中的审判概念相关。
3. Which religion believes in multiple gods and goddesses?A. Judaism.B. Hinduism.C. Islam.D. Christianity.答案:B。
印度教信仰众多的神和女神,选项A 犹太教信仰唯一的神,选项 C 伊斯兰教信仰唯一的神安拉,选项 D 基督教信仰三位一体的神。
4. What is the holy book of Islam?A. The Bible.B. The Torah.C. The Quran.D. The Vedas.答案:C。
伊斯兰教的圣书是《 古兰经》,选项A《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选项B《 托拉》是犹太教的圣书,选项D《 吠陀》是印度教的圣书。
5. In which religion are temples the main place of worship?A. Christianity.B. Islam.C. Buddhism.D. Judaism.答案:C。
古代中东地区的希伯来人与犹太教发展在古代中东地区,希伯来人的历史与犹太教的发展密切相连。
希伯来人作为古代近东地区的一个民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和压迫,但其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得以保留和传承,最终形成了犹太教这一重要的世界宗教。
希伯来人起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原本信仰多神教。
然而,根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8世纪,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接受了上帝的呼召,带领家族迁徙至迦南地区,开始信仰只有一个上帝的独一神教。
这一信仰的奠基人是摩西,他在公元前13世纪领导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的奴役,带领他们穿越红海,在西奈山上接受神的诫命。
犹太教的发展离不开犹太人与其他民族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在他们迁徙和定居的过程中,犹太人接触到了包括古埃及、巴比伦、波斯等众多古文明,吸收了其中一些元素,同时也经历了种族与宗教上的迫害和压迫。
尽管如此,犹太教在其困境中能够保持存续,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宗教体系,这与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韧性密不可分。
在宗教信仰方面,犹太教崇尚一位无形的上帝,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以圣经为教义的基础。
他们的宗教仪式和节日也具有独特性,如安息日(星期六)的严守、犹太教新年(罗什哈苏纳)、赎罪日(尤姆基普尔)等等。
犹太教的中心地带是圣城耶路撒冷,这里有犹太教最重要的圣殿——第一座圣殿和第二座圣殿。
第一座圣殿建于公元前10世纪,由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兴建,成为犹太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
然而,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毁坏了第一座圣殿。
随后,犹太人在波斯王朝的允许下重建了第二座圣殿,但在公元70年,罗马人再度摧毁了这座圣殿,犹太人被迫散居各地,开始世纪以后的长达几个世纪的放逐时期。
在放逐时期,犹太人通过拉比制度的建立,建立了犹太教的教义和法律。
同时,犹太教在哲学、文学和科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中东地区,犹太人保持了他们的独特身份,并与其他宗教和文化有所交融。
此外,犹太人的世世代代保存并传承下来的《塔木德》、《米设涅·图拉》等宗教文献也为犹太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bram故事大约一千八百年前,有一个叫亚伯拉罕(Abram)的人,他是希伯来族的祖先,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亚伯拉罕的故事讲述了他和他的家人的经历,以及与上帝之间的特殊关系。
亚伯拉罕的故事被认为是信仰、勇气和奉献的象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亚伯拉罕出生在古代迦勒底的乌尔城,他的父亲名叫他拉(Terah)。
当时,亚伯拉罕的祖先都是拜倒在众神面前的多神教徒,但亚伯拉罕却对这种信仰方式感到困惑。
他开始思考宇宙的奥秘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在年轻时,亚伯拉罕就开始研究星象和宇宙万物,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合理且能解答他的疑惑的信仰。
有一天,亚伯拉罕突然听到上帝的声音。
上帝告诉他要离开家乡,前往一个他所指示的地方。
亚伯拉罕被上帝所选中,接受了这个使命,并带着妻子撒拉(Sarah)、侄儿罗得(Lot)和一些仆人离开了乌尔城。
他们的旅程并不容易,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但亚伯拉罕坚定地相信上帝的指示,并一直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
亚伯拉罕最终来到了迦南地,这个地方后来成为犹太人的祖地。
在那里,他和他的家人开始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活,逐渐繁衍生息。
上帝也向亚伯拉罕许诺,在他的后裔中将会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兴起,世人将因此得福。
然而,亚伯拉罕和撒拉却一直没有孩子,年龄渐长使他们对这个应许感到担忧。
撒拉提议亚伯拉罕与她的使女夏甲(Hagar)生一个孩子,以此来实现上帝的应许。
亚伯拉罕同意了撒拉的建议,在夏甲怀上孩子后,他们给孩子起名以实玛利(Ishmael)。
然而,上帝的计划却与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决定不同。
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告诉他,他和撒拉将会在老年时得到一个奇迹般的孩子,这个孩子将会被称为以撒(Isaac)。
亚伯拉罕和撒拉非常惊讶,但他们信心满满地相信了上帝的话语,并按照上帝的指示命名他们的儿子。
以撒的出生是亚伯拉罕和撒拉的信仰、忍耐和顺服的结果。
亚伯拉罕终于看到了上帝的应许成真,他的后代在以撒的带领下成为一个繁荣的国家,实现了上帝在古时候给亚伯拉罕的祝福。
古代希伯来文明犹太教的起源与发展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约公元前1800年的古代中东地区。
它不仅是犹太人民的信仰,还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希伯来文明犹太教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与创始人犹太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800年,当时亚伯拉罕成为犹太人民的祖先。
根据传统故事,亚伯拉罕在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中,接受了上帝的旨意,并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石。
他是犹太人民的精神领袖,也是犹太教的创始人。
犹太教的教义与信仰犹太教是一种单一神论的宗教,坚信上帝(雅威)是唯一的真神。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包括:摩西的十诫、塞讷德林本书以及其他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文献包含了对道德、伦理、法律和宗教仪式的规定。
犹太教的发展古代希伯来文明在古代中东地区的发展对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埃及的奴隶生活中,犹太人民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身份和宗教意识。
出埃及记中所记录的摩西领导犹太人民脱离埃及的奴役,成为犹太教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以色列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86年,犹太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犹太王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希伯来先知发展的时期。
先知的教导与警告对犹太人民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陷了耶路撒冷,并将犹太人民流放到巴比伦,这是犹太人民历史上的另一次重大转折点。
这段流亡时期对犹太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犹太人民在流亡中失去了他们的神殿,但对宗教的执着没有动摇。
在流亡期间,犹太人民发展了教化和法律学派,这些学派对犹太教的教义和仪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公元前515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允许犹太人民返回他们的祖国,并重建了第二座圣殿。
这次重建标志着犹太教的复兴,以及对犹太法律和传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在这个时期,犹太人民的教导和传统开始被编写成为经典文献,包括塞讷德林本书和其他经典文献。
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第二座圣殿,犹太人民再次陷入流亡状态。
亚伯拉罕至囚虏时期犹太教神人关系的演变作者:王新刚田驰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01期摘要:犹太教神人关系与犹太历史相互交织。
随着早期犹太历史的发展,犹太教神人关系逐步确立。
神与人之间从初创时期对等温和的关系,至摩西时代变得冰冷僵硬,而士师与王国时代双方关系则在波折中缓慢发展,最后在囚虏时期通过外力压迫走向稳定。
在早期犹太教神人关系的演变中,现实社会环境、人对神的构建和外力压迫对犹太教神人关系的演变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字:犹太教;神人关系;演变何光沪教授在谈到宗教的本质时说,“对神的态度与对人的态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谈神的问题就是谈人的问题”。
[1]16可见,神人关系是宗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学界以往对《圣经》神人关系的探讨,主要是从基督教神学、哲学的角度,有关犹太教神人关系却鲜有提及。
20世纪著名的犹太宗教思想家利奥·拜克认为,犹太教的观念只有两个,即信仰上帝和信仰人,[2]71犹太教神人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对于任何宗教来说,神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不是一蹴而就、固定不变的,英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在阐释康德的哲学思想时指出,“有关神的诸多意象是在不同的宗教历史中形成的”,[3]372犹太教的雅赫维神①亦是如此。
犹太教神人关系在其宗教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一般而论,犹太教神人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历史、宗教和文学。
[4]180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以早期犹太历史发展为线索,对自亚伯拉罕至囚虏时期犹太教神人关系的演进作初步探讨。
在提及犹太教神人关系之前,必须对“人”这一概念做一限定。
我们知道,犹太教是一个民族的宗教,犹太人是一个宗教的民族,[5]332因此这里的“神-人”关系便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神与犹太人的关系;二是神与非犹太人或异神信仰者的关系。
本文探讨的内容主要是神与犹太人的关系。
一、族长时代温和对等的神人关系必须认识到,一神论绝不构成最初确定的历史事实,而是代表了一个相对较晚的发展。
[6]76犹太教最初的神人关系表现出鲜明的萌芽特征,神在众多信仰中逐渐脱颖而出。
在神人关系上,神与人之间体现了选择与被选择、人对神信仰的不确定性(质疑与对话)和人神之间通过财富等手段不断巩固的过程。
犹太教初创时代即族长时代包含三个时期,即亚伯拉罕时期、以撒时期和雅各时期。
关于犹太教的起源,学界一般追溯到亚伯拉罕时期。
自亚伯拉罕始,希伯来人开始摒弃多神而只信雅赫维神,亚伯拉罕率领其部落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乌尔城出走的动因之一或许就是出于对一神信仰的坚持。
②上帝通过与亚伯拉罕的立约而选择了犹太人,立约的证据便是割礼。
以立约的形式确立神人之间的相互义务并非犹太人的发明,而是当时西亚地区的普遍现象。
“割礼是以色列及其周遭民族共通的,尤其是埃及人。
”[7]135通过这种形式,神与人的关系初步确立,但并不稳定。
在当时西亚地区混乱的多神信仰背景下,原初的一神萌芽必然受到其他信仰的强烈影响。
亚伯拉罕在希伯仑的橡树下筑坛③就疑似自然崇拜。
由于巴力神④的祭奠特点之一是活人尤其是儿童献祭,因此亚伯拉罕献以撒⑤便很明显地显露出巴力信仰的遗存。
雅各在逃离岳父拉班家时与他的妻子拉结偷走了拉班家里的神像,⑥说明当时的希伯来人中祖先崇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而且在神赐福给雅各时,雅各并没有把“外邦人的神像”毁掉,而是“藏在示剑那里的橡树底下”。
⑦这些现象都说明在亚伯拉罕时代,希伯来人还处在氏族部落宗教的状态中,并未摆脱多神信仰的影响,雅赫维神很可能是作为一个主要的崇拜对象而被敬重。
吕大吉先生在论及相关内容时甚至不称该时期希伯来人宗教信仰为犹太教,而以“希伯来宗教”[8]211代之。
鲜明的多神崇拜色彩在《创世纪》中俯拾皆是,凸显了神人关系的萌芽状态。
雅赫维神在两河流域众多的崇拜中被希伯来族长们逐渐选中,并随着不断被强调而构建起与希伯来人之间的联系。
就神人关系而言,原初的雅赫维神在面对亚伯拉罕的质疑时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并在亚伯拉罕的反复询问中一再做出妥协。
这一特点在亚伯拉罕为所多玛城的祈求⑧中清楚的表现出来。
在这一事件中,人与神可以直面对话,神认真倾听人的诉求和思想表达,人神关系表现出相互平等和温情善良的特征。
人并不惧怕神,在神许给亚伯拉罕儿子的故事⑨中神人甚至可以同桌共餐,神与人的交流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相处,后世神权权威的一面在这一时期并不彰显。
同时,作为以色列人信仰雅赫维神的回报,神不断地对人及其后嗣许以土地、财富等承诺。
不论是亚伯拉罕、以撒亦或雅各,神都不断的对其许以物质财富,《创世纪》中诸如“你要做多国的父”、“你必生养众多”等这类的话屡见不鲜,这一特点与后世犹太人的“因行称义”有很大区别。
二、摩西时代冷酷僵硬的神人关系及至摩西时代,希伯来人的神人关系骤然发生改变,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希伯来人在雅各时期因灾荒而迁徙至下埃及歌珊地区,居住四百余年。
大约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希伯来人受到埃及人严酷的奴役与压迫,摩西带领他的子民反抗埃及人的统治,踏上返回迦南地的征程。
摩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导人、军事组织者和宗教领袖,他将松散的希伯来部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军事政治社团。
在逃出埃及之后,为了避免希伯来人重新沦为奴隶,填补族群摆脱奴役之后的心理真空,摩西采取严厉手段打击任何向多神崇拜倒退的行为,加强一神信仰,颁布“十诫”。
[9]17这样,在民族危亡的空前压力下,信仰服从于现实的需要,族长时期与人对等交流的神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人自此屈从于神的权威之下。
与亚伯拉罕时代的神相比,摩西时代的神在一开始就显得神秘而威严,神人之间的对等关系不复存在。
向族长直接显现的神在荆棘燃烧的火焰中召唤摩西,同时对他说“不要近前来”,而摩西对神的态度则是“蒙上脸,因为怕看神”。
⑩神在人面前则显得神秘、威严,对人表达的语气变得严厉,并刻意与人保持着距离;而人对神开始敬畏、惧怕。
紧随之后,神的职能中嗜杀残酷的一面得到扩大。
在《出埃及记》中,神一口气对埃及人降下了九种灾祸,在出埃及的战事和摩西在西奈山接受十诫的描述中,雅赫维俨然是从火山中显现出来的战神形象。
在面对希伯来人的金牛崇拜时,神明确表示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
⑪由此可以看出,出于军事需要的目的,摩西的神变成了“残暴、褊狭而嗜杀的神袛”。
[10]28此外,摩西对“十诫”的宣读意味着犹太一神教的正式诞生。
十诫中的前三诫(即“除了耶和华神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不可妄称耶和华神的名”⑫)皆是以“禁诫”[11]98的形式重复对上帝权威的强调,亦表明上帝神秘严肃、高高在上的地位。
之后摩西奉上帝之命建造圣所,希伯来人有了崇拜的对象,自此人开始匍匐于神的权威之下,对神祈求,充满依赖。
希伯来人在逃出埃及后,继续在西奈半岛的旷野中流浪了四十年。
极度匮乏的四十年对神的信仰也是极大的考验,希伯来人不止一次流露出对神的不满,“耶和华(即雅赫维)为什么把我们领到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⑬神面对民众对自己的怀疑,并没进行解释,而是直接对摩西说“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之后“这些报恶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华面前”。
⑭神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变得生冷而僵硬,神不再对人具有耐心,粗暴对待人对其的质疑。
然而我们对这一时期神人关系的巨大转变不应抱有疑惑,严峻的现实需要希伯来人有一个具有高度权威和强制力的神,这大概是这一时期犹太教人神关系转化最重要的原因。
三、波折中向前发展的神人关系与摩西时代神人关系不同的是,士师与王国时代的神人关系则掺杂了鲜明的世俗因素。
将士师与王国时代一起讨论,是因为在这两个时期里,以色列人由军事民主制走向联合统一,并最终分化为两条截然不同的历史轨迹。
雅赫维神的职能虽在总体上不断丰富完善,但亦会因现实需要而不断有所侧重,从而使以色列人对待神的态度时而发生变化,神人关系呈现出在波折中向前发展的特征。
士师时代是指从希伯来人十二支部落在摩西之后对迦南地的再征服至扫罗膏立为王的历史时期。
士师⑮是指各支派的首领,集部落管理、军事和宗教权利于一身。
在征服迦南后,十二支并未对原住民进行屠杀,而是与其混居,因此部落联盟逐渐松散,各部落各自为战。
这一时期犹太神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战争时和社会生活中。
在与异族的冲突和斗争中,雅赫维神主要作为战神、“万军之主”而存在,象征着上帝所在的约柜在战时随军携带。
无论是在巴拉之歌中以色列人呼喊的“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⑯还是在各支派对迦南地的征战中,神人之间的关系都较为单一,神人之间感情因战地氛围而体现的更为纯粹、炽热。
士师时代后期,腓力斯人⑰入侵迦南,以色列人被迫结成联盟战斗,犹太部落联盟开始向民族共同体转化,“他们统一成一个民族与其说取决于内部的变革,不如说由于外部的压力”。
[12]22而在社会生活方面,犹太神人关系却与战时有所不同,生活中的神人关系主要反映在神对以色列人背叛自己的态度上。
由于以色列人在迦南与当地人的混居,对唯一神雅赫维的信仰必然受到当地多元崇拜的冲击,异神信仰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除信奉巴力和亚斯他录[7]254等异神外,以色列人还信奉偶像,⑱然而相较于摩西时代,神对人则显得宽容得多。
在以色列人背弃耶和华的故事⑲中,神降灾祸攻击背叛自己的以色列人,面对民众的哀求,神竟因“后悔”而兴起士师拯救人民,在以色列人再次背弃神之后,神才使他们与迦南各族混居。
从神对以色列人的宽恕和神对自己惩罚的后悔可以看出,神对以色列人饱含感情,在战争中帮助鼓舞人,在生活中同情人,因人对他的再三背叛才施予惩罚。
但这种双面(战争时和生活中)的神人关系在王国时代很快发生变化。
王国时代分两部分,即统一王国时期和分国时期。
统一王国历经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代,扫罗时期主要是士师时代驱逐外来入侵者的延续,是以色列历史上部落联盟向王国的转化时期,神人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士师时代的延续。
不同的是,从扫罗被撒母耳“膏立为王”便可看出,统一的王权具有君权神授的特点,王权从一开始便是由神授予的。
至大卫时期,王权便与神权紧紧结合在一起了。
大卫在以武力击败外敌、统一南北之后,建都耶路撒冷。
为避免政权与教权的分离和斗争,他将约柜亦迁入耶路撒冷,并借拿单之口⑳为约柜迁入披上宗教的外衣,使之合法化。
而其子所罗门在位时更是兴建第一圣殿,耶落撒冷成为圣城。
从神人关系的角度看,耶路撒冷圣城地位的确立极具意义,它不仅成为神之所在,更是自此以后几千年来成为维系犹太人对上帝信仰最坚定的情感纽带。
在后来经历的王国分裂、放逐与流散的过程中,统一王国时期一直是犹太教的理想之所在。
㉑但并不代表这一时期的神人关系就总是和谐的,所罗门在圣殿落成之后的宣告中就圣殿对神的意义仍抱有疑虑:“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㉒在所罗门晚年更是一个多神崇拜者,为他异族嫔妃信仰的神筑坛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