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的图画和文字鉴赏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16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3 自己做图画书》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自己做图画书》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图画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画书为例,让学生了解图画书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图画书有较高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构图困难、色彩搭配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图画书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画书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构图困难、色彩搭配不当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画书样本、手工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画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图画书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图画书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图画书。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画书的基本构成、制作方法和创意要点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图示展示教学重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社六年级下册第9课《图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图画书的有关知识。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 培养想象力。
3.掌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教学环节一、欣赏故事导入1.导语: 同学们喜欢看图画书吗?同学们都看过那些图画书?2.欣赏图画书《隧道》。
3.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的文字和图画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就叫图画书。
板书课题。
二、认识图画书的装帧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所带的图画书, 一本图画书的装帧包括哪几个部分?图画书包括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五部分。
a.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b.封面有什么作用呢.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c.介绍《彼得兔的故事》封面。
认识环衬:a.找一找书的环衬在哪里, 教师介绍环衬。
b.介绍《隧道》《我爸爸》的环衬, 说说它的意义。
认识扉页:a.寻找自己的图画书的扉页。
b.扉页上一般有些什么内容?画、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c.扉页的图画有什么作用?介绍《三个强盗》揭示主人公或制照悬念,为阅读增添乐趣。
欣赏封底:你的图画书的封底上的画面和书有什么联系?正文是引导大家去观看故事, 封底是故事的结束。
有的和封面连在一起,有的代表故事的结局.小结:一本图画书不仅仅是正文有趣,在封面、封底、扉页、环衬上还隐藏着这么多小秘密。
三、交流如何设计图画书的封面与周围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设计图画书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设计主题书名。
第二步:设计主题图画。
第三步: 图/文作者第四步: 写上出版社。
四、教师示范设计步骤。
五、作业超市:1.选取我们最熟悉的小故事, 设计一副封面图。
2、听故事, 设计一副封面图。
(学生设计, 老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展示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板书设计: 9.图画书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 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 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 动手的能力较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理解图画是文字的基础,文字可以解释图画。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图画和文字,引出课题《图画与文字》。
2. 基本笔画: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认识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3. 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尝试用基本笔画组成简单的图画和文字,体会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
4. 欣赏与评述: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掌握基本笔画,学会将图画与文字相结合。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将图画与文字巧妙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
2. 教学手段:黑板、PPT、绘画工具、优秀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图画和文字,引出课题《图画与文字》。
2. 讲解基本笔画: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认识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用基本笔画组成简单的图画和文字,体会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
4. 欣赏与评述: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图画与文字关系的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展示来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掌握,通过学生作业中的笔画运用来判断。
3. 评价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创意和美观程度,通过作品展示和同学间的互评来进行。
4. 评价学生在欣赏与评述方面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评论和讨论参与度来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图画与文字|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联,学会用图画表达简单的情感和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图画和文字进行创意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和文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图画与文字的关联:介绍图画和文字的起源,以及它们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 图画表达: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文字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含义,教授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4. 创意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和书写,创作出自己的图画和文字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学会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图画和文字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画书、文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画书和文字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2. 新知识学习:讲解图画和文字的起源,以及它们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和书写,创作出自己的图画和文字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图画与文字的关联:图画和文字的起源、作用。
2. 图画表达:如何通过图画表达情感和想法。
3. 文字表达:如何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感受。
4. 创意实践:创作图画和文字作品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创作一幅图画和一段文字,表达他们对家人的爱。
2. 课堂作业:在下一堂课中,学生将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估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