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xx监测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监测的工作计划监测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监测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监测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大中型餐饮单位及高风险食品品种为重点,建立机制,强化配合,努力提高餐具消毒监督监测及食品风险评估预警水平。
二、任务和目标(一)全面实施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城区各类学校、托幼机构(100人以上)食堂、15桌以上餐馆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15桌以下餐馆集中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
(二)全面开展餐饮消费环节重点食品抽检。
城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制作的凉(卤)菜、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等高风险食品监测覆盖率达100%。
三、实施步骤(一)组织部署阶段(9月30日前)。
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安排部署,细化相关措施,筹集人力和基本设备。
(二)具体实施阶段(10月8日-10月31日)。
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1、餐饮消毒效果监测。
(1)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5桌以上餐馆:每季度开展1次抽检,每次每单位采“餐盘、碗、筷(或勺)、砧板”样品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
(2)集中消毒餐具:15桌以下餐馆每季开展1次不低于50个单位的抽检,每次每单位采“碗、筷、勺、杯”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
2、重点食品监测。
对有凉菜制作的聚餐单位每季开展凉(卤)、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的抽检,抽样数量根据制作的品种抽取。
3、责任分工。
整个监测采样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负责,大型餐饮单位由局食品科协助。
(三)总结评估阶段(11月1-30日)。
责任部门对照计划,认真开展总结,拟定总结评估报告上报。
四、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监测,是切实防范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食品安全预警、提升主动服务能力的基础。
XX医院医院年度监测计划标题:XX医院医院年度监测计划引言概述:XX医院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了医院年度监测计划。
该计划旨在全面监测医院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医院设备监测1.1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1.2 检测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及时更新和维护设备。
1.3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追踪设备维护情况,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二、医疗质量监测2.1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评估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水平。
2.2 检测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医疗事故。
2.3 建立医疗质量档案,记录医疗过程和结果,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三、医护人员监测3.1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监测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量,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3 建立医护人员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患者安全监测4.1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4.2 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五、医院环境监测5.1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医院环境清洁、整洁。
5.2 监测医院环境中的卫生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3 建立医院环境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
结语:XX医院的年度监测计划涵盖了医院设备、医疗质量、医护人员、患者安全和医院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落实监测计划,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
为了有效监测环境质量,掌握环境变化趋势,科学评估环境影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二、工作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测定主要污染物浓度和分布。
重点监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2.5、PM10)等污染物的浓度,同时监测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污染物浓度超标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水质监测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进行监测,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
重点监测水体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评估水质状况。
针对发现的污染现象,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和治理。
3. 土壤监测对农田、工业园区、污染场地等土壤进行监测,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
重点监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等指标,评估土壤质量。
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土壤修复和治理。
4. 噪音监测对城市、工业区、交通要道等区域进行噪音监测,测定噪音的强度和频率。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噪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减少噪音污染。
5. 生态环境监测对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测定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指标。
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环境保护需求和监测要求,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
2. 采集样品按照监测计划,组织人员进行样品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对样品进行标识、封存,保证样品不受外界干扰和污染。
3. 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测定样品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情况。
地理专项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项目背景地理专项监测工作是指对某一特定地理环境或地理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测和数据采集,以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工作。
地理专项监测工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特征,为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灾害预防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
本文将结合某一地理专项监测项目,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的地理专项监测对象是某一山区地区的地貌变化和植被覆盖情况。
该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也是恢复植被、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区域。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地貌和植被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地貌变化监测:主要监测地质构造、地势起伏、土壤侵蚀等情况。
采用遥感影像技术结合实地测量,绘制地貌变化图和土壤侵蚀等专题图。
2.植被覆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植被调查等方法,监测植被种类、覆盖度和生长状况,形成植被覆盖图和植被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四、监测工作计划本地理专项监测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计划如下:阶段一:准备阶段时间:2023年3月-2023年4月工作内容:1.组建监测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实地测量队伍,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
2.调查研究:收集地区相关的地质地貌和植被资源调查报告,研究区域地理特征和监测方案。
3.设备准备:购置遥感影像解译设备、实地测量仪器等,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阶段二:监测和数据采集时间:2023年5月-2023年9月工作内容:1.遥感影像采集和解译: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并进行植被覆盖、地貌特征等信息解译。
2.实地测量:分批次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测量,收集地质构造、土壤侵蚀、植被种类等数据。
3.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地貌变化图、植被覆盖图等专题图。
阶段三:报告撰写和研究成果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023年12月工作内容:1.研究成果汇总:对监测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监测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
项目监测工作计划范文模板1.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xxx公司在xxx领域的一项重要项目,项目旨在xxx。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项目监测工作计划,以便对项目进行全方面的监测和评估。
2. 项目监测目标我们的监测目标是:- 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 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为项目下一阶段提供数据支持3. 项目监测工作内容1)监测重点我们将重点监测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进行,发现并解决进度滞后的问题- 项目质量: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质量达标- 项目成本控制:监测项目成本使用情况,确保不超预算- 项目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风险2)监测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监测:- 定期会议:召开定期会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 阶段性评估:对每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数据分析:收集项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3)监测频率我们将每周召开一次项目监测会议,对项目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在项目重要节点,会加大监测频率,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4. 项目监测工作流程我们的监测工作流程如下:- 每周定期召开项目监测会议,对项目进展进行全面监测- 对项目重要节点进行阶段性评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定期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5. 项目监测工作人员我们将安排专门的项目监测小组来负责项目监测工作,监测小组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质量管理人员、成本控制人员等。
6. 项目监测工作成果我们将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
同时,我们还将编制监测报告,及时向领导和项目团队汇报监测结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7. 项目监测工作时间安排我们将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项目监测工作时间安排,确保监测工作与项目实施工作相互配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8. 项目监测工作风险评估我们将对项目监测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风险管理计划为控制并降低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风险,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要求,应高度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健全规章制度、细化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措施,做好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部位和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措施如下:一、开展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监测医生和监测护士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定期进行督查和现场指导。
二、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临床科室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三、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实施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六、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精神疾病长期住院中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病人、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等易感病人的监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对患者重点部位如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动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的监护。
八、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加强各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的协作与配合;加强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隔离与职业防护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XX医院医院年度监测计划
引言概述:
XX医院作为一家重要的医疗机构,为了保障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了年度监测计划。
这个计划涵盖了医疗设备、医疗质量、医院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监测医院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医疗设备监测
1.1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1.2 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3 更新老化设备,引进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医疗质量监测
2.1 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过程进行评估。
2.2 定期进行医疗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
2.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三、医院环境监测
3.1 定期检查医院环境卫生情况,保持医院清洁整洁。
3.2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定期对医院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医院安全。
四、患者满意度监测
4.1 设立患者意见箱,定期收集患者意见建议。
4.2 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
4.3 根据患者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医院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五、医院管理监测
5.1 建立医院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医院管理工作进行监测。
5.2 定期召开医院管理会议,总结工作经验,规划下一步工作。
5.3 加强医院内部沟通协调,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结论:
通过XX医院年度监测计划的实施,医院能够全面监测医院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监测工作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质量管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制定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监测工作的高效、准确、可持续进行。
2. 意义,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能够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监测工作计划,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要求,制定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的内容、范围、周期和方法。
2. 确定监测指标,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配备监测设备,根据监测工作计划和监测指标,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培训监测人员,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开展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计划和监测指标,组织监测人员开展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分析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监测工作计划,确保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定期检查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其监测技能和专业水平。
4. 不断完善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适时调整监测工作计划,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总结。
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能够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监测工作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环境监测、市场监测还是网络监测,都需要有一份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计划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以网络监测为例,重点介绍如何制定一份监测工作计划。
二、目标设定在制定监测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
网络监测的目标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实时了解和监测公司品牌在网络上的声誉和口碑,迅速发现和解决形象受损的问题;2. 分析竞争对手在网络上的表现,及时调整市场策略;3. 发现和把握网络舆情,预测风险,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监测指标监测指标是评价监测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网络监测的指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曝光度:根据公司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情况,评估公司品牌的曝光度;2. 品牌声誉:通过对社交媒体、论坛、新闻等平台上公司品牌的舆论调查,了解公司品牌的声誉和口碑情况;3. 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在网络上的表现进行跟踪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市场动态。
四、监测工具为了实现监测的目标和评估监测指标,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工具。
网络监测的常用工具包括以下几种:1. 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配置相关关键词,监测公司品牌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情况;2. 社交媒体监测工具:通过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分析公司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声誉和口碑情况;3. 舆情监测工具: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实时跟踪和分析网络上的舆情动态。
五、监测内容和频率监测工作的内容和频率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
在制定监测工作计划时,需要确定监测的内容和监测的频率。
网络监测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键词监测:定期监测公司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情况;2. 社交媒体监测:实时监测公司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动态;3. 竞争对手分析:定期跟踪和分析竞争对手在网络上的表现。
六、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监测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并形成有针对性的报告。
卫生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卫生监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工作计划旨在制定全面、有效的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健康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作内容1. 监测对象与内容(1)水源水质监测:每日监测本市主要水源供水水质,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工业用水水质等,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食品安全监测:每月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食品销售场所进行食品抽检,重点监测重要食品的安全指标(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并对发现问题的食品及时进行召回或下架处理。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每日监测本市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标,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等,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为居民提供呼吸健康指导。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定期对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包括噪声、有害化学物质、粉尘等,及时发现并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 监测点位与频次(1)水源水质监测:设立水源采样点位,每日采集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对于主要水源供水水质,每季度进行详细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2)食品安全监测:食品抽检点位每月至少覆盖本市各个区域的农贸市场、超市等食品销售场所,通过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食品检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本市各个区域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包括工业区、居民区等,每日定时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收集数据并发布报告。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监测点位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确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3. 监测指标与标准(1)水源水质监测: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2)食品安全监测: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监测指标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符合国家要求。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为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应高度重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并落实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责,并加强监管。
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特点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具体如下:
1、对外科病区、手术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如对手术部位开展综合性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特殊手术的患者(如:出血量多等)的患者,对开展目标性监测的科室,院感专职人员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监督,要求重点部门的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本科室易感因素的监控,每月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下一月复查,每半年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因素并实施。
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定期抽查物品进行清洗效果和细菌学监测。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院感专职人员不定时到手术科室查看换药、侵袭性穿刺过程中无菌技术执行情况。
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要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内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以及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5、重点关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后患者等易感的重点人群。
院感专职人员定期到科室进行翻阅病历或查看电子病历,了解科室的重点院感人群,督促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加强观察,合理治疗,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6、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大重点部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