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前景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作者:籍瑞瑞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7期职业教育是基础工业建设的基本保证,在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在经历了“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的高潮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让我们高兴的是,近年来国家有关政策不断提出要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欣欣向荣。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客观性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就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客观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并非易事,而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由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与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相碰撞产生的结果。
职业教育的客观性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许多曲折,现在仍然面临很大困境,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怎样根据中国国情来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有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此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教育和质量。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劳动力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
“十五”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初中入学率达95%,高中入学率达50%,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1%。
但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动者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如今教育界、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都过分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
事实上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高低在就业市场的所起作用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追求能力转变。
中国教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教育产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服务产业,其发展也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教育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教育产业现状目前,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要领域的产业体系。
以下是对这几个主要领域的分析: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产业的重点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不断扩大,学历提升也成为了一个热点。
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2.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也在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新技术的介入,教育服务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3.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直是教育产业的短板,但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的加强。
目前,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技校、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领域的产业体系。
中国政府也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吸引更多人才参与职业教育,使之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摇篮”。
二、教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器。
因此,教育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技术创新助力教育产业升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教育产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教育信息化、跨境教育、线上教育等将成为教育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手持智能设备的“新生代”学生也成为了教育产业的重要消费群体。
2. 教育投入不断增大教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大。
未来几年,政府仍将继续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进一步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3. 教育国际化程度加深中国在近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壮大,同时也在加强对国际教育的关注。
未来几年,教育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深,中外合作办学将成为新的趋势之一。
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培养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也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教育科技的应用教育科技的应用是当前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线上教育所替代。
在线教育平台、智能教育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教育的面貌,提供更加灵活、智能化的学习方式。
二、个性化教学的兴起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行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个性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特点。
教育机构和学校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产学研结合的深化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和创新教育等方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将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跨学科的发展跨学科教育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跨学科教育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五、终身教育的兴起终身教育是适应社会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职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终身教育将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
六、国际教育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将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方向。
国际教育将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际间的教育资源也将更加开放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作者:杨晓静郭雅彩曹丽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分析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展望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高职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状问题发展前景[作者简介]杨晓静(1974-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郭雅彩(1970- ),女,甘肃灵台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曹丽君(1971- ),女,河北抚宁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河北秦皇岛066004)[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55-02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一)职业大学兴起阶段:1980~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办了一批“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地方职业大学,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多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兴起阶段:1990~1998年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职教育,并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即“三改一补”的高职教育基本方针。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虽然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在现实中,他们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以及对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现状1.就业形势严峻毋庸置疑,中国高校教师的就业形势已经愈加严峻。
由于高等教育供给过剩导致的民办高校繁荣、教师数量剧增等现象使得教职岗位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
2.薪酬待遇不高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也未能得到较好提升。
一些地区,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半数以上仍停留在2000元以下,甚至还有的教师的收入都不到一千元。
而薪酬待遇低下反过来也影响了大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很多优秀的高校教师因薪酬问题而不得不离开教育领域或者远走高就。
3.教育资源匮乏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许多高校教师却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
比如,一些高校教学设施老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而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界教学资源也能够轻易的进入到各大学校,导致一些在规划和改革方面没有跟上的学校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4.研究水平不高人口红利期逐渐消失带来的普遍失业和贫困的问题必然牵扯到教育问题,而一些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一直停滞不前。
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国内缺少真正有价值的基础研究结果使得大学本来应该最具创新力的群体变得平庸。
这样就导致我国大学青年教师最大的问题是,许多博士拥有的是人生中第一次独立科研课题的研究经验,也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责任心,还可能存在布鲁金斯学院的报告统计的中国科研人员腐败现象。
二、对策1.加大高校教师薪酬力度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的收入状况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因此,加大高校教师的薪酬力度是一个解决方案。
此外,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福利与优惠政策,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高校教师的教育水平是评价其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水平是十分关键的。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教育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发展快、前景好。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社会环境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放,要构建一个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要从规模向质量转变;职业教育应该从单纯的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个人归纳为十八个字:根底浅环境差基础弱差距大发展快前景好1. 根底浅与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的,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历史是非常短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该说起源于近代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鸦片战场的惨败,使清政府的一批官.员痛感科学技术的重要。
于是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批洋务派官.员开办了一批“洋学堂”。
其中包括了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的船政学院(1866)、上海电报学堂(1882)等。
这是我国比较成型的职业教育的开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在教育领域,维新派积极筹办铁路、矿务、农业、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开展技术教育。
但这场维新运动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
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清政府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
在教育领域,1902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壬寅学制”,学制中开设了实业学堂。
1903年,又公布了“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这是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
1913年,黄炎培提倡实用教育,倡导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现代学徒制在中国职业教育中的现状与前景作者:余磊顾家铭冯薇薇刘琼来源:《高教学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是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向完善的重要举措。
在现代学徒制下,我国产业界用工荒、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将不再难解。
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实效,就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措施,为国家经济转型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76-03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power to push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s, the problems such as labor shortage of our industry, low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solve. However, to make the apprenticeship truly effective, we must seriously sum up experience, improve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countr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as well a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s;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tus; prospects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职业教育之路也不能例外,因此,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也必须打造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并提出了定位引领、特色竞争、体制创新、质量提升、国际交融、联盟合作、资源优化、统筹协调八项战略。
家教行业的职业前景与就业情况家教行业是一种以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为主的职业,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
随着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以及学生对于学习提高的需求,家教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就家教行业的职业前景与就业情况进行探讨。
一、家教行业的职业前景1.1 教育需求的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素质的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多。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学生和家长对于家教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此,家教行业的职业前景非常广阔。
1.2 个性化教育的兴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而家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随着个性化教育的兴起,家教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1.3 收入和自由度的提高与传统教师相比,家教行业的收入可能更高,并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家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工作,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法。
这种弹性的工作时间和教学方式,给家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家教行业的就业情况2.1 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家教行业中,就业形式多样化。
家教可以选择在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或者个人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家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进行选择。
这种多样性的就业形式,为家教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2.2 专业技能的要求虽然家教行业相对灵活,但是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并不低。
家教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
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技能,从业者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2.3 竞争的加剧由于家教行业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家教工作。
因此,竞争也逐渐加剧。
在就业过程中,家教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和建立良好的口碑,来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三、总结家教行业的职业前景与就业情况是相对稳定且有潜力的。
- 农村职
目前,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 上,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且国家 也正在逐步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并重的有效机制。然而由于国家职业教 育投入与普通教育投入的差别,导致近 年来地方职业教育在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出现了 严重干扰初中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现 象。因此我们在正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勃勃生机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严重阻 碍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桎梏。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 1、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对各类职业学 校的管理,验收挂牌工作基本完成。 2006年12月,湖南省教育厅已经完成了 对全省各级职业学校的验收与挂牌,摘 掉了一小部分不合格学校的牌子,就岳 阳市而言,对诸如平江县机电职业技术 学校、华容县创为职业学校、岳阳市通 达职业技术学校、湘阴县中山职业技术 学校、汩罗市蓝天职业技术学校、岳阳 市华严职业技术学校等民办职校,因办 校园面积、硬件建设、教师队伍、专业设 置等多方面的不规范,被定性为“整改 学校”,对H Y、Hw等几十所不成建制 的个人行为的民办学校不予评估。从这 一点上讲,政府对不规范的民办学校已 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2、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 的投入。为了逐步缩小普通高中与中职 教育的差距,国家从今年起拿出了90多 西北职教2期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 发展前景与担忧 个亿多解决贫困生学习问题,从08年 起,国家将拿出150多个亿来对热心中 职学习的农村学生给予学习费用补助, 每生基本上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财政 的1500元学习费用补助。从o9年起国家 将拿出300个亿来补助热心中职教育的 农村学生.基本上对农村来中职学校读 书的学生实行学杂费全免。这是国家加 大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决策,由此可以 看出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村的中职教育 规模交逐步超出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 这是新时期人才市场需求所决定的,是 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所决定的。 3、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提到重要议 程上。这次全省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中, 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如 上述某些民办职业学校之所以要整改, 就是教师队伍有问题,其一是缺少正规 部队(离退休老师居多),其二相当一部 分教师本来就不是教师,充其量只能说 在教室里上课,因为他们没有教师资格 证书。其i是走读教师多(临时请某中 学教师上课,以计时工资计报酬)。四是 请在籍大学生上课的多,没有教学经 验。如岳阳某些职校就是如此(包括某 些英语职业培训学校亦然)。通过这次 整改,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严肃性都会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4、订单培训与以工助读逐渐规范 化常规化。在辽宁工作会议和青岛工作 会议后,国家已经在山东省进行了以工 助读的试点工作,而且大有全国普及之 势。这一成就主休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是实现了厂校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培训。 厂校结合,保证了学生的就业去向问 题,学有所用,对口就业。第二是规范了 “以工助读”的范围:即必须是在籍在读 的中职学生,而决不是还没有被省市注 册的的初中毕业生。青岛工作会议精 神,澄清了社会不明真相者的误区。即 在校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必 口渔夫 要到厂校挂钩的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 实习,而且该厂必须付与学生一定的劳 动报酬。也对那些不规范办学的某些民 办职业学校(尤其是暑假组织初中学生 外去与该学生专业毫不相干的企业打 童工)敲响了警钟。 5、中国农民正在逐步觉醒,高考独 木桥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基于目前 普通高中的高温持续不退,普通高中招 生不以保质为要,而以规模效益(主要 是赢利)为目的,而不断扩大普通高中 招生的不正常现象,农村农民也在逐步 意识到三年普通高中与就业完全脱轨 的不合理教育方式,他们已经认识到考 不上大学的学生.如果在职业高中学得
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一、行业概况教育培训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产业。
它涉及到各个年龄段的学习需求,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品质的追求,教育培训行业也迅速壮大起来。
二、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培训行业也逐渐迈入数字化时代。
在线教育、智能教学工具等技术手段正在推动教育培训行业的变革。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提高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传统的“同一套教材、同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开始注重个性化教学,提供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职业教育的兴起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也成为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板块。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到职业教育行业,掌握特定职业技能,满足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行业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五、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提供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课程、活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教育国际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开始趋向国际化。
跨国教育项目、国际学校等形式的教育培训日益多样化。
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七、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升高。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培训机构将会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人才培养需求旺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支持。
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咨询师等职业将会成为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职业。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摘要:本文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规模,系统地来阐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发展前景随着世界的发展及科技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职业教育又是世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概述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中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
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
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更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个人技能及综合素质,帮助从业企业更大发展方面做出努力,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
因此可见,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利于通过教育、再教育提高就业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深入农村,促进劳动力转型。
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当做今后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同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知识技能,改变当前农村学生工作困境。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农村学生只有经过技能培训,才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实现转移就业。
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就业服务,通过对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量,给农村学生更多的学费和助学优惠。
三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成就(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其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驱动力并赢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确实在改革开放以后。
1978年4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从此进入恢复阶段;198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之后的十年间大步向前发展;虽然从1997年开始经历了短暂的滑坡,但2002年开始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它的重振阶段,此后便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显著增长。
到了21世纪,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务院曾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并明确了职业教育工作的三大任务:巩固、发展、提高。
至此,中国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及规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共有近15000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达到1.5亿人次以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800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培训9100万人次。
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从2006年至今,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多亿元,地方财政安排约220亿元。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四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尽管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1 .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行业、企业和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
4.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能力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素质有待提高。
6.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7.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不够有力。
(二)中国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机遇虽然中国职业教育在当前一段时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提出,中国职业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新需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升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特别是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民生,需要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
2.各级政府明确提出新要求。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人民群众普遍寄予新期盼。
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化,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增加,每年2400万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其中800万失业人员,各类企业下岗人员600万人,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增加就业率。
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既然中国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好机遇,那么就更应该大力投入,积极发展,对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一)改革教学模式不讲不懂,不看不记,不做不会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多数采用是前两年校内学习,基本上是像普通教育那样从早到晚的课堂教学,即使安排有操作训练,往往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收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职业教育是应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它应是依就业为导向的。
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教学应适应专业与岗位要求,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时间上的比例与安排,调整传统的、简单的“2+1”式的学制安排,可采取“教学——实习——教学——就业”的培养模式,真正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高度关注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将提高质量贯穿于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并以此整体谋划未来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以市场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又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知识体系,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就业能力较弱。
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国家办学与企业、个人办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院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分行业将区域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成立若干个职业教育集团,这就是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
(四)以内涵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这些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而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组织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分批安排教师到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学习并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上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教师互补,从而增强师资的总体水平。
三是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师兼课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