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95.76 KB
- 文档页数:2
蜜蜂白垩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方法侯丽娜1 张魁1 赵文睿1 朴春浩2 张鑫尧3 衣帅1 次多1 达娃卓嘎1│文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总站,133000;2 吉林汪清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3200;3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一种顽固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感染蜜蜂幼虫。
1913年在德国第一次报道了对白垩病的观察。
白垩病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以及新西兰。
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流行,仅危害西方蜜蜂。
该病虽对蜂群摧毁性不大,但因幼虫患病致使蜂群群势骤减,严重影响养蜂业的发展。
一、蜜蜂白垩病的病原引起蜜蜂白垩病的病原是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蜜蜂球囊菌的菌丝是两性异体的,雌性菌丝呈白色,雄性菌丝呈黄褐色。
温度30℃,相对湿度80%以上是这种真菌的最佳生长条件。
蜜蜂球囊菌孢子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
二、蜜蜂白垩病的症状患白垩病的幼虫在封盖后的头2天或在前蛹期死亡。
幼虫被侵染后虫体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形状可呈巢房的六边形。
接着虫体皱缩、变硬,房盖常被工蜂咬开。
病虫变成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死虫体上长出的白毛是蜜蜂球囊菌长出的菌丝,等长出子实体后,病死幼虫的尸体便带有暗灰色或黑色状物,有时整个虫尸变为黑绿色,虫尸易从巢房中取出。
白垩病严重时,在巢门前能找到块状的干虫尸。
三、蜜蜂白垩病流行病学特点特点1,白垩病发病的季节性较明显,由于蜜蜂球囊菌需要在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和生长,因此,多雨潮湿,温度不稳、变化频繁,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春末夏初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潮湿,白垩病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若遇连阴雨天或巢内本身湿度过大,都会使病情加重。
特点2,通过观察发现,在发病群里往往都是子脾边缘的幼虫和雄蜂幼虫首先发病,然后向中心扩展,主要与子脾边缘温度变化较大、幼虫体质较差有关。
特点3,蜂箱内的虫尸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当蜜蜂幼虫食入真菌孢子时,孢子在肠道内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例如肠道厌氧的环境或幼虫本身抵抗力低下,孢子开始萌芽、增殖,形成菌丝,并穿透食膜侵入真皮细胞,再穿透肠壁在体腔内增殖,进而穿破体壁,使体表充满菌丝。
2023年第6期浙江畜牧兽医蜜蜂白垩病诊断与防治报告 近年来广昌县很多农户开展蜜蜂养殖,售卖高品质蜂蜜,售价在120-150元/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很多养殖户反应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幼虫阶段多发蜜蜂白垩病,对蜜蜂养殖产生很大影响。
笔者于2019年春季开始接触本病,经过不断探索和咨询有关专家后,通过边学边治疗边总结方式,针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现将针对该病诊断与防治心得与同行做分享。
1 病原及发病日龄蜜蜂白垩病属于蜜蜂幼虫感染真菌性的病害,多发生于7日龄后幼虫或者前蛹阶段。
2 流行情况发病呈季节性规律,多发于春末、初夏,因该时期的气候多雨潮湿,环境温度不稳定,早晚温差大,温度也变化频繁,而蜂群又正处于繁殖旺盛期,蜜蜂幼蜂或蛹圈子向外扩大,边脾或脾边缘幼蜂或蛹受冷时间较长,导致诱发蜜蜂白垩病发病概率增高;此外蜂箱因保温导致通风受阻和已贮蜜水份含量较高,进一步促使诱发该病的发生。
该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幼虫或尸体,也有可能是通过带菌日粮、用具和蜂螨等方式感染与传播,幼蜂一旦被感染,可导致患病幼虫全部死亡。
在广昌,该病多发生于2-5月份,但在秋冬季也偶有发生。
3 临床症状蜜蜂幼虫发病后,先出现肿胀,慢慢身体变微软,之后失水缩小成块状物,而且体表呈现深黄色或白色,幼虫残体呈现出石灰化病变并呈白色粉笔状,之后慢慢变成灰白色直至黑色。
且已死亡的蜜蜂幼虫干枯后尸体疏松如白垩状,其体外还可见一层白色菌丝覆盖。
在严重病蜂群中,可见留下分布零散的封盖房,在封盖房之中可见结实僵尸,而巢脾被摇动时能够听见撞击声。
该病发病严重时部分蜂群会失去产浆和产蜜的能力,严重的会造成全蜂群死亡。
4 诊断该病主要可根据发病时间、感染传播等流行情况与在蜂箱门前或者蜂箱地板内外寻找到典型虫尸来进行初步诊断。
在有条件的养殖情况下,可经过实验室进一步确诊。
5 预防笔者通过用以下4种方法对该病采取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预防蜜蜂白垩病的经验刘显武【期刊名称】《蜜蜂杂志》【年(卷),期】2014(034)003【总页数】1页(P5)【作者】刘显武【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环保局一楼“百氏蜜”专卖店,重庆酉阳409800【正文语种】中文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是药物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
蜜蜂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最适合蜜蜂子囊球菌的生长,而箱内贮蜜的含水量低于21%以下时,白垩病就停止生长。
以上是关于白垩病生长因素的论述,当我们弄清了其生长条件之后,采取应对措施,破坏其生长条件,从而改善蜜蜂的生长环境,从源头控制白垩病的发生,达到治疗目的。
我所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春繁期的管理(1)选择干燥向阳场地,避免在低洼潮湿和阴森黑暗场地放蜂。
潮湿不仅促使白垩病滋生,而且易引发其他蜂病。
所用场地须干净而不是杂草丛生或有腐物的地方。
(2)保持箱内干净,强群繁蜂。
初繁群起步须5脾足蜂以上,强群控制巢温和湿度,对育儿有利。
在巢内部加保温物,箱外地上适当垫一些干草,副盖上的保温物必须利于透气。
露天蜂箱大盖上的防雨布不能盖住巢门,保持箱内外空气交流顺畅。
(3)繁蜂初期不要操之过急。
养蜂人要注意收听气象消息,根据天气情况安排蜂王产卵时间。
繁蜂时间越向后推迟,气候条件对繁蜂越有利。
在繁蜂期间,巢内饲料最好是上一年预留下的熟蜜封盖脾。
最好不进行饲喂,必须饲喂的,必须用无污染的优质蜂蜜或浓白糖液。
补饲的花粉必须消毒杀菌,在框梁上喂花粉条,一次不宜过多,防止吃不完时间过久发酵变酸。
在第一脾子出房前,不要调出中心,任由蜂王从中间向外逐渐扩产,这样确保第一批新蜂体质健康。
(4)讲究喂水方法,不可以用槽式饲喂器喂水,必须箱内喂水的,也只用鸭舌饲喂器从巢门口喂蜂。
在蜂场上,日常设喂水器,每天喂井水或自来水,加一点食盐吸引蜜蜂,预防它们去采污水。
2 选育抗病蜂种在西方蜜蜂品种间,抗性有差别,即使是同一品种各群表现也有差别,凡发病的蜂群要及时更换,雄蜂要除干净,用没有生病史的种群育种,这样长期坚持,也能很大地减轻危害。
20APICULTURE OF CHINA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防治熊成│文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兴城 125100白垩病又称石灰质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的真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西方蜜蜂,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白垩病引起西方蜜蜂雄蜂和工蜂的老熟幼虫及封盖幼虫的死亡,成年蜂虽不受球囊菌的危害,但在病原传播中起到媒介的作用。
被孢子感染的饲料会通过成年蜂的哺育行为,致使幼虫发病。
蜂球囊菌生命力极强,其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十余年,蜂群一旦感染该病菌,病菌会通过孢子在群内进行传播,3~4日龄的幼虫在吞食真菌孢子后最易感染。
幼虫患病后,虫体开始肿胀,体表长出白色菌丝,随后虫体逐渐变成灰色,并逐渐失水萎缩变硬,最终成为白色或黑褐色硬块。
染病蜂群巢门前和蜂箱底部常可见被工蜂拖出的石灰状幼虫尸体。
在蜂群内,由于雄蜂幼虫常分布在子脾的外围,温度较低时,雄蜂幼虫首先受到感染,然后是边脾上的工蜂幼虫发病,并逐渐向中间扩展。
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病,蜂群一旦感染会反复发作。
该病传播速度快,病程持续时间长,很难根治,对养蜂生产危害极大,不能仅依靠药物治疗,要坚持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及早发现和切断传染源,对蜜蜂白垩病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一、发病时间及特点蜜蜂白垩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温湿度,带有明显的季节性。
白垩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外界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多雨潮湿。
蜜蜂球囊菌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在日照时间长,地势高且干燥的地方,白垩病发病率较低。
若遇低温天气和连绵阴雨天,极易引发白垩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北方地区,白垩病一般从4月开始危害蜂群,早春蜂群开始繁殖后,巢内幼虫逐渐增多,子脾面积的不断扩大。
春繁蜂群未更新复壮之前若遇连续低气温天气,蜂群遇冷紧缩蜂团,常常会使子脾外围的幼虫受冻,极易诱发白垩病。
蜜蜂白垩幼虫病防治
症状
病菌以孢子和子囊孢子入侵幼虫肠腔吸取其营养,并分泌毒素,从而导致幼虫组织细胞分解,患病幼虫呈深黄色,最后因菌血症而死亡。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以后变成灰色至黑色。
尸体干枯后成为白色木乃伊状,蜂蛹除头部外,几乎都被蜂球囊菌长出的菌丝所包裹。
工蜂常把这种干尸咬碎拖出巢房,常见箱底和巢门外有石灰块状病死虫尸体。
预防
主要采取缩脾,密集群势,换箱换脾;发现病蜂立即隔离或销毁;对病蜂蜂箱蜂脾,脱蜂后全部用福尔马林严格消毒。
治疗
目前治疗蜜蜂白垩病多用75%酒精,适量直接喷洒封盖子脾,未封盖的斜着喷,防止酒精喷洒量过多杀死或醉死蜜蜂。
严重时用药物治疗,在1000毫升清水中加入大黄苏打片5片、兽用氧氟沙星3克,再加入1∶1的糖浆水1000毫升,拌匀,每天傍晚每群饲喂100毫升~150毫升,每天1次,连喂7天为一个疗程,1个~2个疗程可基本治愈。
18APICULTURE OF CHINA4种有效治疗白垩病的方法徐传球│文湖南耒阳市五一路钢花岭小区一栋三楼12号创新蜂业公司,421800白垩病又叫石灰病,由真菌引起,难治愈。
久雨潮湿天气多发,发病初期蜂群出现花子现象,养蜂人难以发现;患病严重时,大批幼虫死亡,工蜂难以清理巢房,死亡幼虫干枯,形成白色片状物,被工蜂拖出巢门外。
我蜂场曾经发生白垩病,相当严重,几乎垮场,经不断摸索筛选出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如下:一、阻断病原,防止疾病蔓延1.关王断子,清理巢房患病严重时大批幼虫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关王断子,不再增加死亡幼虫。
让工蜂清理好巢房之后将蜂箱消毒,抖蜂换上消过毒的巢脾,5框蜂只放3张脾,保持蜂多于脾。
然后放王产卵,每晚用加药糖浆奖励饲喂,直到第一批健康新蜂出房。
之后再巩固一个疗程。
2.导台阻断病原发现白垩病时,可将老王取出,组成一个小群,并将老王扣在群中。
原群导入一个王台,阻断病情蔓延。
因群内无王,只有王台,减少了工蜂饲喂幼虫负担,集中精力清理巢房,利于阻断病原的传播。
待新王交尾成功,巢房早已清理完毕,病情得到控制。
二、严格的消毒措施1.巢脾消毒待工蜂清理完巢房之后,将巢脾抽出,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好,在太阳下晒几分钟再加入到蜂群中。
2.蜂体消毒蜂体也可能带菌,应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1次,以蜂体喷湿为宜。
3. 蜂箱消毒用消毒液将蜂箱内外喷湿,然后晒干。
4.蜂场消毒蜂场周边2m距离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场地卫生清洁。
三、药物治疗彻底治螨,蜂群断子后在做好消毒的基础上,用白垩康连治几次直至新蜂出房。
四、营养疗法断子放王开始繁殖,通过上述措施,在阻断病原的基础上可以放心开繁。
繁殖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做到蜂多于脾;二是繁殖期保证蜜粉充足。
奖励饲喂糖浆中加点维生素直到第一批新蜂出房。
蜜蜂健康2022年2月 养蜂技术责任编辑方兵兵:14~18页,21~26页,31~33页,36~37页,42~43页,48~51页,56~59页李文艳:11~13页,19~20页,27~30页,33~35页,38~41页,44~47页,52~55页,60~62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白垩病最简单处理方法蜜蜂白垩病,是养蜂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由真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病害。
主要危害西方蜜蜂,东方蜜蜂发病轻微,目前仅发现在雄蜂幼虫上,有该类真菌的侵染。
而大蒜有广谱的抗菌性能,因此可用于治疗蜜蜂感染了白垩病。
白垩病属于真菌感染病害,阴雨潮湿春天繁殖这时候,容易发生。
治疗这个方法有的人用白垩净,麝香草酚糖浆喂三四次。
我一般都是防治为主,春天繁殖用消毒水消毒,春天繁殖加脾不要着急,如果几天阴雨天了等晴天开箱晒去箱里潮气,饲料要足,始终保持强群蜜蜂。
如果发生白垩病,换王,多余脾化蜡,放干净脾产子,蜂要多,脾要少,压一压,撒点小苏打,也可以少放点小苏打兑糖浆。
这个方法非常管用。
蜂群感染了白垩病后,在蜂箱底部或巢脾上,可见到长有白色菌丝,或黑白两色的蜜蜂幼虫尸体。
在箱外观察诊断时,可见巢门前堆积像石灰子一样的,或白色、或黑色的蜜蜂幼虫尸体。
值得注意的是,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容易受到此病菌的感染。
在发病较重的蜂群中,可留下零散的封盖房,封盖房中有结实的蜜蜂幼虫僵尸,摇动巢脾时,能发出撞击声响。
采用大蒜治疗蜜蜂白垩病时,一般用大蒜窄出的蒜汁5ml,加小苏打20g,与25kg糖浆混合均匀,并用这种含有大蒜的糖浆连续饲喂蜂群,直至病情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给蜂群治疗白恶病,使用大蒜汁时,蜜蜂的性情会变得暴躁,喜欢蜇人。
而且如果长期使用大蒜饲喂蜜蜂,其蜂蜜也会存在大蒜的气味,虽然大蒜味对蜂产品的质量没有什么影响,但可能会影响到销售,因此使用时应谨慎选择。
当然,对蜜蜂白垩病的治疗,也可采取其它的一些方法。
比如①用干净的蜂箱、巢脾换出病群的箱和巢脾。
然后用40%的甲醛溶液加高锰酸钾对这些箱脾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严重的病脾则应考虑销毁。
②也可采用对病群,用0.5%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喷雾,喷雾时使蜜蜂体表呈雾湿状为止。
每日一次,连用三天。
采用这种方法时,一般应选在高温晴天时进行。
③每10框蜂用制霉菌素200毫克,加入250ml50%的糖水中饲喂蜂群,每三天喂一次,连喂五天,或用制霉菌素一片,将其碾成粉状,掺入花粉中饲喂蜂群,连续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