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传记选读:狱中自述_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581.50 KB
- 文档页数:17
《狱中杂记》优质课件课标版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狱中杂记》课标版选修教材的第二章节“身陷囹圄,笔耕不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作者曹禺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详细内容涵盖狱中生活的艰辛、囚犯的心态、狱警的残忍以及人性的善恶较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在特殊环境下的坚韧品质。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人性的剖析。
教学重点:狱中生活的描绘,囚犯与狱警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狱中杂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狱中图片,引发学生对狱中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曹禺及其创作《狱中杂记》的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狱中生活的具体情况。
4.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如“铁窗”、“牢笼”等,以及作者对人性善恶的剖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囚犯与狱警之间的矛盾冲突。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曹禺3. 章节内容:身陷囹圄,笔耕不辍4. 教学重点:狱中生活、人性剖析、社会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人性善恶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教学难点的把握。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日出》等,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学会思考和分析。
《狱中杂记》课件课标版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狱中杂记》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作者曹禺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描述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内容、背景及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反思人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监狱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讲解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一段描述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主要人物:曹禺、犯人们3. 艺术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等4. 主题思想:反映社会黑暗面,展现人性光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狱中杂记》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把握《狱中杂记》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其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作者曹禺的写作背景、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多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