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D卷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文成公主进藏》(共1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
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准备课件、收集民间传说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2.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初读感知1.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四件事。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2.生字词检测3.学生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
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三篇四年级下册29课文成公主进藏篇一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
(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
(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新唐书。
吐蕃传》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
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预设一、词语积累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使臣求婚绢花青稞沼泽地豌豆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读词。
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进藏——贡献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指名板书(搭桥过桥过沼泽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
(每人讲一件)2)指名学生讲故事。
(教师适时评价)4。
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文成公
主进藏》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分)
1. (1分)在横线上补上合适的词语。
接见________ 拜见________ 会见________ 遇见________
2. (1分)选词填空。
请求要求
①爸爸对我________很严格。
②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________。
理会理解
③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________教室外面发生的事。
④要勤于思考,养成独立________课文的习惯。
断定决定
⑤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我________明天会下雨。
⑥我们________星期天到社区为老人们服务。
3. (1分)选一选,填一填
改变改观
(1)他的地位________了,但是关心群众的作风依然没变。
(2)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市容卫生大大________。
(3)父亲________损失一千株樱桃树,________不愿儿子说一句谎话。
(4)________没有他们的辛苦,没有他们的牺牲,________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4. (1分)照样子,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①唐朝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
②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8分)
5. (4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所罗门断案
所罗门断案之神,破案之智慧,裁判之公正,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殿来,哭哭闹闹地向他陈述。
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陛下,我和这妇人同住一个房间。
我生了一个孩子,三天后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房间里再没别的人。
夜里这妇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
她半夜醒来,趁我睡着,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经死去的孩子放在我的怀里。
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才发现怀里的孩子是死的,仔细察看,并不是我的孩子。
”妇女甲话音刚落,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大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所罗门说:“好,现在把这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位妇人。
”妇女乙同意,妇女甲坚决反对:“陛下把这孩子给她算了,千万不可杀他!”所罗门知道心痛孩子的女人一定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就把孩子判给了妇女甲。
这个英明的判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将近三千年,所罗门成为了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智慧之神。
(1)下列词语和“妇孺皆知”意思不同的是()。
A . 尽人皆知
B . 众所周知
C . 未卜先知
D . 家喻户晓
(2)画线句子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他”指的是________。
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
(3)所罗门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如果你是所罗门,你会怎么做?
6.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
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
大家说,______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______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在上面沼泽撒在地上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大家说,________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________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3)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短文叙述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读时要注意读出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分)
1-1、
2-1、
3-1、
3-2、
3-3、
3-4、
4-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8分)
5-1、
5-2、
5-3、5-4、
6-1、6-2、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