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6.06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腊八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本文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了作者对温馨生活的热爱与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本单元导读中提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文详细描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了吃粥部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平实,语言通俗,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
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特点。
2.能把握课文的脉络,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仿照课文第 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抓住其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和腊八粥的特点。
2.能把握课文的脉络,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二)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第 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抓住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资源(一)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
苗族。
湖南凤凰人。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
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月下小景外八篇》、《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文集《废邮存底》(合作),文集《从文散文选》、《从文小说选》、《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文集》(12卷),论著《中国服饰史》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腊八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阅读材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腊八粥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腊八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4.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5.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对《腊八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关键词:腊八粥,家庭,亲情,传统文化3. 主要内容和结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背景介绍,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腊八粥》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传统节日的短文,表达对家庭、亲情的感受。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和文章。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腊八粥的起源和意义,还深入理解了文章中对家庭、亲情、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
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
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
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3、解词(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
竭尽仁义之道。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
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准确、生动的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腊八粥》,在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喝腊八粥的场景,然后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腊八粥的种类,引出课题“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采取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3.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与腊八粥有何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画出表现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腊八粥?他们家熬腊八粥时有些什么习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指名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1.品读重点段落,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通过朗读、圈画重点词句等方式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熬粥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等描写方法,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品读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体会八儿喜悦的心情。
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八儿看到锅里的腊八粥煮好的惊喜与兴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八儿喜悦、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回顾全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民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腊八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都和风俗节日相关,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的故事,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和亲情的温暖。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日渐丰富,自主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也都逐渐增强。
但是他们只是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腊…“粥等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感受亲情的温暖。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五、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另外,新课标也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品读感悟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万事俱备,只缺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我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投其所好,激趣导入在开始新课以前,我会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2 腊八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腊八粥》一文,让学生理解腊八粥的起源、寓意和制作过程,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能用流利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特点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写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腊八粥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发学生对腊八粥的兴趣。
2. 课文学习:详细讲解《腊八粥》一文,分析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食材选择、寓意等。
3.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腊八粥的文化意义,分享家乡的腊八粥习俗,进行情境模拟和写作练习。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食物,比较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食材选择、寓意和文化意义。
2. 难点:腊八粥的深层文化内涵,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腊八粥的特点和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腊八粥食材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腊八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腊八粥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腊八粥》一文,分析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食材选择、寓意等。
3. 活动:分组讨论腊八粥的文化意义,分享家乡的腊八粥习俗,进行情境模拟和写作练习。
4. 总结:对腊八粥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特点和意义,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短文。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提纲:腊八粥的起源、制作过程、食材选择、寓意、文化意义3. 关键词:腊八粥、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特点和意义,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短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部编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腊八粥》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腊八粥”是全文的主线,作者先总体介绍了人人都爱腊八粥,再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
为了把“等粥”写详细,作者以八儿的视角,呈现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八儿的活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有趣的腊八节风俗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新课标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进入六下的学生已经习得了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过了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学过了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明晰课文结构,明确“等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八儿等粥时的四个有趣场景,从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内容主次;通过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合作交流,感受八儿在“盼粥”时的迫不及待,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懂得课文抓住人物描写来把“盼粥”部分写详细的方法。
在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3.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教学难点: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亲情,懂得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腊八粥的寓意,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家庭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腊八歌》,引导学生关注腊八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腊八节习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展开讨论,深入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腊八粥的寓意和家庭亲情的理解。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我来做腊八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腊八粥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腊八粥的图画。
2. 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家人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第【1】篇〗《腊八粥》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又简略地写了吃粥,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情境想象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中注重写法点拨,感受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
3.了解其他描写腊八粥的文章。
学生准备:1.搜集腊八粥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2.阅读有关腊八粥的美文、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进行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相信你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一定会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腊粥腻咽匙搅稠肿熬褐缸脏教师相机强调:“咽”在本课读“yàn”,“匙”在本课读“ch í”,“搅”的读音为“jiǎo”,“稠”是翘舌音“chóu”,“脏”为平舌音“zānɡ”。
(2)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掌握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语,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学生知道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腊八节的时间和节日的含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划分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3)
思考:腊八节的风俗是什么?作者家里每年腊八节都要熬腊八粥吗?作者对喝腊八粥怀有怎样的心情?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4-6)
思考:妈妈想为全家人熬腊八粥吗?妈妈的理由是什么?妈妈给作者熬腊八粥吗?作者对妈妈熬腊八粥的态度是怎样的?
3.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7-9)
思考:作者想为全家熬腊八粥吗?为了熬腊八粥,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结果怎样?作者在等待全家喝腊八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自由读课文第四部分(10-11)
思考:全家人在喝我熬的腊八粥时有什么表现?作者在全家喝腊八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认真读课文第五部分(12-15)
思考:为什么作者说这腊八粥是难忘的一碗粥?过了腊八以后,我为什么就不愿再等待过春节了?
6.再读全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你熬过腊八粥吗?请你把自己熬制腊八粥的过程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教学准备:1.课件《腊八粥》、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教学过程:一、观察,激发兴趣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
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
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腊八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2、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理解“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重点阅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反复阅读,明确作者表达的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和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4.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5.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教学难点: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2.教师搜集关于作者、腊八粥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1、请大家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我们一起来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结合课文讲解词义。
3、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书写要点。
粥: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呼应。
腻:右边是“贰”,不要多写一撇。
(2)教师指导朗读。
“咽”“匙”“脏”为多音字,注意读准字音。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3、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师: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请你们在课文中找找,腊八粥是哪些农产品的“展览会”,读一读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香甜的腊八粥馋住了哪些人?(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4、齐读第 1 自然段,读出腊八粥的香甜、迷人,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会写“腊、粥、熬”等13个生字,3.了解故事,能够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腊八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你们一定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们在北京的春节这一刻,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九,我们感受了北京的春节原来有这么多的风俗。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也跟随着老舍先生学习了,要分清内容的主次,去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同时我们也在习作中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谈话引题:带着这些成果,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沈从文的《腊八粥》。
(补充板书:腊八粥),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1.出示自读要求:(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2.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出示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部分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字的写法:粥:“弓”竖都稍向左拉,“米”的中竖要长。
熬:三横分布均匀,捺画舒展,“灬”两边点稍大。
褐:“勹”宽大,“人”要小,右边“日”稍扁。
腻:“月”细长;“贰”布白均匀,斜钩自然,斜钩上面没有撇。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腊八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腊八粥》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是沈从文先生早年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
这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充满着浓浓的民俗风情,向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教学这一组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第二,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不难看出,本单元阅读的关注点,就是表达的训练点。
这样读写结合的单元,以读促写,读写联动,单元学习目标十分聚焦。
二、设计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语文课程内容,依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及课后习题的要求,课文可以归属于发展型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范畴。
本任务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提示中就情境创设方面提出了建议:“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本单元的课程内容都是典型的文学作品,所选课文和诗歌都是用文学的方式来反映传统节日的生活意义和文化内涵,把传统节日融入在一个个有情有趣的生活细节和故事中。
结合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的大情境和大任务为:多姿多彩的八方习俗,设置了如下单元任务:一、一起聊春节;二、品味传统美食;三、传统习俗诗朗诵;四、家乡戏曲解说秀;五、家乡风俗分享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区分“腻”和“栗”的读音,“腻”字是鼻音n,“栗”字是边音l;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浓稠”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