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 格式:ppt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8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孔雀东南飞》旨在希望学生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的相关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2教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入题: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鉴赏刘兰芝的形象。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评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重点强调了“相”“谢”“适”字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整体把握了故事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雀东南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教师总结: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坚强、持重、自尊,善良;她不卑不亢、有教养;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甚至于牺牲生命。
探究二:是谁“毁灭”了兰芝?教师明确:封建礼教探究三:兰芝给了你哪些启发,你有什么感悟?三、课堂总结:兰芝的故事讲完了,但兰芝留给我们的感动还在,带给我们的思考还在,对于我们的激励还在,最后请同学们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九节,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位千古奇女子的满满敬意。
学情分析古典诗歌的鉴赏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他们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效果分析本课通过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引发学生对自身、现实的思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完成,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广,课堂效率非常高。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这个单元本课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作为“长诗之圣”其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上承风骚,下起唐宋”的鸿篇巨制,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六、《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汪凯【教学目的】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欣赏个性化的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
【教学方法】讨论研习法【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就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背景:这是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它的开头为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但刘兰芝却为婆婆所不容,受到她的百般刁难。
没有办法,刘兰芝只好回到娘家。
夫妻二人,双双“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及太守分别替他们的儿子求婚。
焦仲卿听说了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
在刘兰芝与太守儿子成婚那天,刘兰芝毅然投水而死,焦仲卿也自缢身亡。
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三、解题:1.《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五言诗的杰出代表,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全诗共有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施( ) 拊.掌( ) 萦.绕( ) 鲑.珍( ) 缢.死( ) 否.泰( ) 公姥.( ) 纨.素( ) 答案:wèi fǔ yín ɡ xié yì pǐ mǔ wán2.辨形组词。
⎩⎨⎧ 萃粹悴⎩⎨⎧ 娉 聘 骋 ⎩⎨⎧ 纫韧轫⎩⎨⎧ 孺 糯 濡 答案:⎩⎪⎨⎪⎧ 荟萃精粹憔悴 ⎩⎨⎧ 娉婷聘请驰骋 ⎩⎨⎧ 缝纫坚韧发轫 ⎩⎨⎧ 孺子糯米耳濡目染3.指出下列偏义复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 “公姥”原指公公和婆婆,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昼夜勤作息 “作息”原指工作和休息,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有亲父兄 “父兄”原指父亲和兄长,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逼迫兼弟兄 “弟兄”原指弟弟和兄长,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有亲父母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婆婆(2)工作(3)兄长(4)兄长(5)母亲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孔雀东南飞》是____________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_诗。
选自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
它与北朝民歌__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称为____________。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课文背景知识】1.汉魏乐府民歌继承“风骚”传统,又有所创新。
《孔雀东南飞》便是其中重要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学习《孔雀东南飞》,并把它与《诗经》、《离骚》作比较,我们会问:《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种诗歌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魅力是什么?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远?我们今天该如何借鉴学习?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叙述了才貌双全的X兰芝与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的故事。
读罢全诗,我们不禁会想:现代社会自由恋爱是人们的正当权利,可是在封建社会,像X兰芝、焦仲卿这样的青年男女却不得不为真诚相爱遭受磨难,甚至献出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它对我们热爱生活,珍视爱情有什么样的启示?3.《孔雀东南飞》用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富有个性。
阅读全诗,我们会被诗歌深深感动:诗歌描写了人物的哪些言行?这些言行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分别具有什么的独特作用?诗歌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诗经》、《楚辞》相比,《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重点难点讲解】知识存储1.“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
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
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
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理解。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读书是获得智慧变得成熟学会思考了解人性的捷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雀东南飞并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南北朝:佚名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4.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及节奏,背诵“鸡鸣外欲曙〞至“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至“千万不复全〞.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理清叙事长诗的思路的能力。
2.通过对铺陈、起兴等手法的理解,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
3.理解背诵及知识牵移。
三、德育渗透目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因此,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理解字词也应摆在首位.解决办法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练习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第二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从而得出诗的主旨.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疏通诗句;理清情节。
二、整体感知《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诵读诗歌,疏通诗句〔1〕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雀东南飞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越自我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被收入了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程中。
下面我们将先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再对这首诗歌的篇章结构、意义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
《孔雀东南飞》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孔雀东南飞》翻译:天下万物都依赖自然界的风雷气象,但人类却是唯一一种有言语的动物,却无法与万物沟通,真是令人遗憾。
我强烈建议上天让人类精神焕发,不要因一成不变而固步自封,封印某些才能,应该把人们不拘一格的才华都释放出来。
在天涯海角,我也能找到一个知己作伴;当我进入迷茫时,那些我的亲情朋友、儿女以及配偶都会在我身边陪伴我。
孔雀虽然有高傲的本性,但他们在飞行中确实非常美丽。
如果人们可以学会像孔雀那样飞翔,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人类也可以抵达更高层次上,拥有更多的自由。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貌似只是在描述孔雀的景色,但这首诗的意境已远远超越了它的物体描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篇章结构和意义。
首先,全诗意境非常奇特而美妙。
通过描绘孔雀的东南飞行,诗人成功地将一种令人心醉的美采集在诗句中。
这种美让我们在读完这首诗后仿佛感到了片刻的自由,更有一种众志成城的召唤。
其次,诗句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整首诗篇囊括了人类的自由、天地万物的共同生存环境,以及孔雀的美丽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都非常深刻而有意义。
这也是这首诗能够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最后,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发展,并且希望可以实现自我超越。
当我们看到孔雀在飞行中展示的美丽,我们也在等待着机遇,实现自己的美丽。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某某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的对照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X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X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X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那么,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