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西部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14
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乔增宝;龚雅弦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7(019)010
【摘要】选取1992~2004年间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两者的差异.然后以东西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和陕西、甘肃、青海有代表性的6个省市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国内经济生产总值、农业产值、人口、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贸易额度等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和建议.【总页数】4页(P148-150,153)
【作者】乔增宝;龚雅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府财力动态关系对比研究——基于1978—2009年东西部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2.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
3.内蒙古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4.不均衡发展与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5.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消费文了匕现愈差异性研究——基于广东省和甘肃省的实证分析董雅丽1,葛庆1,穆瑞芳2(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00;2.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兰州730020)摘要:以具有东西部典型代表的广东省和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费文化观念各维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提出了东西部地区的消费文化观念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开放与保守”丽个维度上表现差异明显。
最后,从差异性的消费文化观念出发为企业提出了若干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消费文化观念;区域差异化;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F25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0)12—0080—05R e s e ar c h on R egi onal D i f f er encesof C ons um pt i on C ul t ur al C oncept s——Em pi r i cal A nal y si s B as ed o n G uangdong and G ans uD O N G Y a~l i,GE Q i n91,M U R ui—f an92(1.School of M anagem ent,G ans u U ni v er si t y,L anzhou730000;2.School of S t a t i s t i cs Lanzhou U r u ver s it y of H nance and E c on om i cs,Lanz ho u730020)A bs t r ac t:The pa per pr esent s r egional di f fer ences of co nsu m pt i on cul t ur M concept s w i t h f ac t o r a nd var i ance anal ys es ofG u a ng do ng and G a nsu,b ot h of w h i ch ar e t yp i cal i n e as t a nd w es t of C hi na.T he re s ul t s ugg es t s t h at cons um e r s hav e obvi ou s di f f er e nc∞b et w e en t w o r egi ons i n”m at er i al a nd s pir i t”,”o pennes s and cons er vat i ve nes s”.I n t he end,i t pr op oses var iabl em ar ket i ng s tr a t egi es f or ent er pr i s es s ta r ti n g f r om var iabl e co nsu m pt i on cult ural c once pts.K e y w ords:c ons um pt i on cult ural concept s;r egi onal di f f er ences;m ar k et i ng s tr a t eK'es一、引言现阶段,我国的消费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地域广阔。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实证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二、经济发展水平5个指标分析1.人均GDP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从地区人均GDP看出,2019年,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五个省市。
但是,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主要还是来源于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
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较发达省份大部分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则以农牧业为主,且拥有的资源禀赋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资源禀赋,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2.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指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9.58%。
然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如上海、北京等地片区已经接近九成以上,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如西藏、新疆等地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
城镇化率的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其一是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同,其二是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同。
在制定新的城镇化政策时,应重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西部地区应当更加关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而东部地区应针对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大力气。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化结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挑选出接近9个省市, 2019年的三次产业GDP占比情况:广东省第一产业为1.84%,第二产业为43.6%,第三产业为54.56%;北京第一产业为0.04%,第二产业为19.96%,第三产业为80%。
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及实证分析李波;祁浩宇【摘要】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全民奔小康的宏伟战略.我国各省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和人文等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各省经济发展有差异.各省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时,会导致经济发展劣势地区人口流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由此会带来治安、城市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全民奔小康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同地区GDP数据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这里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分省GDP数据,探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文章利用基于巴氏度量的模糊聚类方法,对分省年度GD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度量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GDP总体增长态势稳中向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相对不大,各地的经济政策有效激励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GDP;发展差异性;巴氏度量;模糊聚类【作者】李波;祁浩宇【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一、引言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了特定时间内某地区所产生的价值,是衡量该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对GDP数据的分析,一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关学者提出多种分析方法,分别讨论了多种经济现象,Michele Battisti研究了地区经济状况的评价问题[1](P837-840)。
Michael A. Williams探讨了全球GDP增长率分布问题,基于数据的分析得到制约经济增长动力的规律[2](P750-758)。
Shahram Amin探讨影响GDP条件方差的因素并不是传统因素[3](P376-387)。
众多重要成果基于GDP数据的分析,由此可见,GDP数据是分析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4](P92-94)。
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实证研究作者:尹彬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本研究以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主导的农村居民消费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现状。
在实证研究部分,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得到了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利用基于ELES模型的边际消费倾向结果得到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
关键词: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主导的农村居民消费变化本研究关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选择的是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中的划分方式,东部包括河北、天津、北京、浙江、福建、上海、海南、广东、山东、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13个省区;中部包括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安徽、四川、陕西、山西、广西、河南、云南、宁夏、甘肃、贵州14个省区;西部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
(一)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由于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在对东中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研究中,选择2000-2013年间部分年份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来进行分析,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00-2013年,东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217.3元上升到12052.1元,人均消费支出从1885.6元上升至8125.5元;中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77.6元上升到8376.5元,人均消费支出从1690.1元上升至6925.5元;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661.0元上升到6833.6元,人均消费支出从1236.4元上升至6119.1元。
因此,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整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而在2010-2013年,无论是从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支出的大小差异,还是其增幅与增速来看,其差距都是东部>中部>西部,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我国共享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实证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结构的日益完善,共享发展水平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共享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因此对其空间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共享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
一、城乡差异的实证研究城乡差异一直是我国共享发展水平的热点问题。
城乡差异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的不确定性,而城乡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从而影响了共享发展水平的提升。
以城镇化水平为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高,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则相对较低。
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伴随着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经济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则缺乏这些条件。
这种城乡差异导致了共享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需要政府继续重视城乡差异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共享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一直是共享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多的先进产业和高新技术,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
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从而影响了共享发展水平的提升。
为了缩小区域间的差异,政府需要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先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区域间的共享发展。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间的差异直接关系到共享发展水平的高低。
通过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经济环境和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而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则受制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种城市间的差异导致了人口的集聚,加剧了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水平的提升。
为了缩小城市间的差异,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提高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实现城市间的共享发展。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明显.选用经济总量加权系数的方法来测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并根据经济区位熵公式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数据,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意义.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和政策支持,以缩小我国各区域内经济差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8页(P48-54,112)【关键词】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实证【作者】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得以推行,这不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国内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推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即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越来越趋于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上,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倍之高,其中,东、西部地区的指标差距就达2.5倍。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差距又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会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该差异超出适度范围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1]。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
第27卷,第4期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月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7,N:4 Aug,2020不同区域的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许怡菲(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天津300384)摘要: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內部各省的人均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现状差异性分析。
其次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人均文化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变化。
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关系差异化较大。
人均文化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在近5年內基本保持稳定。
关键词:文化消费;经济增长;线性回归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793(2020)04-0062-06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e Cultural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DiPemt RegionsXU Yi-fei(School O A x Z t Design,Tanjin Universita O Technologc,Tanjin300384)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es,central and westes regions.Secondly,on the basis of Granger Test,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per capita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inOuenco of per capita cultural consumption to per capita GDP in ddferent plods.Results are that the relationshiy between per capita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in the eastes, central and westes regions is q uite ddferent.The impact of per capita cultural consumption to per capita GDP has remained basically stable in the past Ove years.Key worrs:cultural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linear regression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我国东西部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一.引言以往的文献中对东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差异谈论的较多,但关注消费水平差异的文章较少。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的消费函数及东西部的消费函数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思路如下:建立全国的消费函数,然后加入虚拟变量研究东西部消费的差异。
进而分别建立东西部的消费函数,最后用邹氏检验法对其差异进行验证。
二.数据及变量本文选取的是2003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全年消费支出,以及各地区的失业率,其中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自《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2004)》,失业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具体数据如下:消费支出(元/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元/每人全年)失业率(%)北京11123.84 13882.62 1.4 天津7867.53 10312.91 3.8 河北5439.77 7239.06 3.9 山西5105.38 7005.03 3 内蒙5419.14 7012.9 4.5 辽林6077.92 7240.58 6.5 吉林5492.1 7005.17 4.3 黑龙江5015.19 6678.9 4.2 上海11040.34 14867.49 4.9 江苏6708.58 9262.46 4.1 浙江9712.89 13179.53 4.2 安徽5064.34 6778.03 4.1 福建7356.26 9999.54 4.1 江西4914.55 6901.42 3.6 山东6069.35 8399.91 3.6 河南4941.6 6926.21 3.1 湖北5963.25 7321.98 4.3 湖南6082.62 7674.2 3.8 广东9636.27 12380.43 2.9 广西5763.5 7785.04 3.6 海南5502.43 7259.25 3.4 重庆7118.06 8093.67 4.1 四川5759.21 7041.87 4.4 贵州4948.98 6569.23 4 云南6023.56 7643.57 4.1 西藏8045.34 8765.45陕西5666.54 6806.35 3.5 甘肃5298.91 6657.24 3.4 青海5400.24 6745.32 3.8 宁夏5330.34 6530.48 4.4新疆 5540.61 7173.54 3.5三. 模型 1. 基本模型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人的消费行为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规律支配。
在这个规律支配下,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多。
即消费函数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第二,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第三,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本文便以此理论为基础,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各地的失业率(没有找到就业率的数据,变以失业率代替,效果应该是一样的),建立模型为: 12y x x αβγμ=+++,其中y 为消费支出,1x 为可支配收入。
2x 为各地区城镇登记数据计算的失业率,结合上面的数据利用Eviews 软件可得:C 136.2962 421.9995 0.322977 0.7492 X1 0.744420 0.027450 27.11893 0.0000 R-squared0.965916 Mean dependentvar6379.443 Adjusted R-squared 0.963392 S.D. dependent var 1765.451 S.E. of regression 337.789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57736 Sum squared resid 3080746. Schwarz criterion 14.71748 Log likelihood -215.6604 F-statistic 382.5838 回归出来的消费函数为:12136.2960.7420.6y x x =++,可以看出全国2003年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4%,且失业率对消费有着显著影响。
再对此模型进行检验:①.因为采用的是截面数据,故对其进行异方差的white 检验:在给定0.05α=的显著性水平下有2(5)11.0705αχ=,因为2nR = 4.551566<2(5)αχ,由white 检验可认为不存在异方差。
②.因为2x 的t 值偏低,且F 统计量的值很显著,考虑1x 与2x 间是否存在共线性。
单独建立y 对2x 的回归,有:C8014.246 1597.284 5.017420 0.0000 R-squared0.037531 Mean dependent var6379.443Adjusted R-squared 0.003157 S.D. dependent var 1765.451 S.E. of regression1762.66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7.85138Log likelihood-265.7707 F-statistic1.091851 可以看出回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剔除解释变量2x ,单独建立y 对1x 的回归: C 238.4694 275.9784 0.864087 0.3946 R-squared0.949146 Mean dependentvar6433.182 Adjusted R-squared 0.947392 S.D. dependent var 1761.376 S.E. of regression 403.997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0303 Sum squared resid 4733197. Schwarz criterion 14.99555 Log likelihood -228.9970 F-statistic 541.2545 回归方程为:1238.470.75y x =+对其进行异方差的white 检验:在给定0.05α=的显著性水平下有2(2) 5.99αχ=,因为2nR =3.34<5.99,由white 检验可认为不存在异方差。
再对其进行Glejser 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亦不存在异方差。
③.自相关检验:因为采用的是截面数据,即使有自相关也属于模型设定的偏误,故在此不考虑模型的自相关性。
因此,我国2003年的消费函数为:1238.470.75y x =+2. 模型的扩展接着本文要考察的是地域差异对我国的消费是否有影响,故在解释变量中加入虚拟变量D (表示所属地区)。
在本文中把我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且西部仅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市。
D=1表示属于西部,D=0表示属于东部。
其余变量经济含义与前面相同。
模型设定为:y x D αβγμ=+++,利用软件回归得:C -200.7356 265.0827 -0.757256 0.4552D 490.9892 139.5180 3.519182 0.0015 R-squared0.964741 Mean dependent var6433.182Adjusted R-squared 0.962222 S.D. dependent var 1761.376 S.E. of regression342.349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0130Log likelihood-223.3202 F-statistic383.0607 Durbin-Watson stat 1.432559 Prob(F-statistic) 0.000000回归方程为:200.73560.78490.9892y x D =-++,且t 值,F 值均比较合适。
对其进行对其进行异方差的white 检验(非交叉检验):在给定0.05α=的显著性水平下有2(3)7.81473αχ=,因为2nR = 5.058356<7.81473,故由white 检验可认为加入虚拟变量后依然不存在异方差。
所以由回归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地域差异的确对消费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对东西部分别建立消费函数的回归模型。
3. 模型的延伸在此依然选取西部地区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市。
而东部地区仅选取辽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10个沿海的有典型性的省为代表。
数据选取与前面相同。
①.西部地区的回归所得: C -3006.536 823.2380 -3.652086 0.0065 R-squared0.936769 Mean dependentvar5913.179 Adjusted R-squared 0.928866 S.D. dependent var 951.2093 S.E. of regression 253.697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08702 Sum squared resid 514899.0 Schwarz criterion 14.14753 Log likelihood -68.43509 F-statistic 118.5210 回归方程为:113006.54 1.24y x =-+,回归出来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此结果与理论假设明显不符,这可能是西部地区收入普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用以前的积蓄或靠政府补贴生活的原因。
在此去掉截距项重新进行回归,得:R-squared0.831350 Mean dependentvar5913.179 Adjusted R-squared 0.831350 S.D. dependent var 951.2093S.E. of regression 390.633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86805 Sum squared resid 1373347. Schwarz criterion 14.89831 得回归方程为:110.82y x =,与有截距时比较可看出:虽然可决系数降低了,但解释变量的t 值显著提高了。
利用Glejser 检验异方差性:建立如下函数形式:1||e ββω=+,12||e x ββω=++12||e ββω=+等,均未发现有很强的异方差性。
②.对东部地区的回归所得:C-3.674132 501.9381 -0.007320 0.9943 R-squared0.971882 Mean dependentvar8103.275 Adjusted R-squared 0.968368 S.D. dependent var 2123.494 S.E. of regression 377.673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88279 Sum squared resid 1141097. Schwarz criterion 14.94331 Log likelihood -72.41396 F-statistic 276.5195 回归方程为:223.670.759y x =-+,从各项统计值可以看出回归的结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