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22.0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
突出诗歌的中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 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4.正意反说(反语。反语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用来揭 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②可以 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有变化, 不死板;④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
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
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 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 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 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 伤感不平之情。
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 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 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 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
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 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 过“春残”、“鸟稀”、“花尽”、“ 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 高尚精神。
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 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有主次之分。我 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 “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 环境的幽静。
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
什么是“反衬”?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 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为了将其中一者的某一特点体现得更 突出,而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 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
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 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 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把作者自己的 “志”(志向、情 趣、理想、追求)依托 在某个具体的“物”上。 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某一具体 的物。 )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 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 人内心之愁苦。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什么是“对比”?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 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对比就是 为了比出二者的不同点,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意 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对比的作用是能 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例如:光明与黑 暗,美与丑,喜悦与悲痛的对比。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 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 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 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 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 寂飘零之感。
2.反衬(具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 次,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 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
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 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 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 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 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 民生的社会现实。
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 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 朝之事讽刺当朝统治者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 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 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 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 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作用(好处)
诗歌鉴赏中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 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 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 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 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如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 景。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 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 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 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 释怀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