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神舟十四号高考知识点归纳近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而与此同时,我们不禁想起高考中常见的一套类似的科目归纳题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为主题,探索与高考考试相关的各个学科知识点。
科学与技术篇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支持。
考生需要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发射原理、航天器与卫星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能源转化、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电学等知识。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到的题目有:卫星的轨道计算、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式等。
数学篇数学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与神舟十四号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列、概率、统计、函数、立体几何等。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和解题技巧,特别是与航天器相关的数学问题。
物理篇物理是与航天密切相关的学科之一。
高考物理中与神舟十四号相关的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引力等。
考生需要了解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与航天相关的问题。
化学篇航天器的发射涉及到多个化学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特别是与推进剂和燃料相关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与航天技术相关的材料科学知识,例如材料的性质和制备等。
生物与医学篇在长时间太空飞行中,人体会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微重力下的骨骼和肌肉退化、高辐射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等。
考生需要了解生物学中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相关的知识,了解人体在太空环境下需要特殊的保护和调节。
地理篇航天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
考生需要了解航天发射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原则,以及发射的气象条件。
此外,地理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也与航天密不可分。
历史篇虽然神舟十四号是当前的新闻事件,但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一下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
考生需要明确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源、发展历程、重大里程碑事件等。
语文篇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和阅读理解技巧。
与神舟十四号相关的文本有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本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临近空间的概念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其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远程打击、快速突防、电子压制、侦察监视和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为了研讨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探讨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有效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于2006年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航天航空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政策局、办公室、数理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等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研究员主持,陈宜瑜主任在开幕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首先介绍了科学基金目前的形势,2006年基金受理情况和资助计划,以及“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的发展态势。
他强调指出:1.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引导作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发扬***,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2.基础研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包括科学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来源”,其发展受“双力驱动”。
从科学基金资助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已经大大超过单纯的科学自身发展的吸引力,基础研究不应再区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3.“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要积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花大力气支持优秀人才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进入国际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4.经过试点证明,重大研究计划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资助方式,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实施的模式。
为保证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空天安全,中国将致力于空天飞机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甘在京指出,为保证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空天安全,中国将致力于基础研究,为发展空天作战武器平台和空天飞行器做好科学储备。
庄逢甘是在中科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的学术报告会上发表这番讲话的。
在这篇名为《空天安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的学术报告中,庄逢甘指出,中国要发展可自太空至大气层和自大气层至太空飞行的空天飞行器,以利发展空天作战的武器平台。
他说,目前需要解决六项关键技术:高超声速技术,高机动飞行技术,长距离空天飞行技术,高隐形技术,兼具超轻质量﹑高强韧﹑耐热和抗冲击性能的空天器结构技术,精确打击及可靠性技术。
庄逢甘表示,目前美国和欧洲有关空天飞行器的研究,由于技术储备的不足,纷纷下马。
中国应吸收其教训,致力于关于空天安全的重大基础研究,并由此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源头创新,以便为未来空天飞行器的研制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源头创新储存。
庄逢甘特别指出,要发展高隐形技术。
在这段论述中,他提到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庄逢甘说,源头创新对于中国空天技术非常重要,“因为源头创新的效果最大”。
他表示,中国不能跟著外国的路子──即航天飞机到空天飞机──来进行自己的研发,他指出,中国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研发过程中,中国人要用更少的资金实现更好的效果,他举例说,中国研究导弹的费用不到外国的十分之一。
庄老在随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央关于载人航天以飞船起步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采用航天飞机的形式,可能到现在也不会取得成功。
他同时反驳了所谓“中国研制的载人飞船是落后技术”的说法。
他说,中国的飞船已经不是前苏联六十年代意义上的飞船,中国飞船的很多技术都是新发展的,即使与俄罗斯现在的水平相比,也很优越。
俄罗斯的飞船技术长期没有取得重大进步,而中国的飞船技术却在不断发展。
在进一步阐述该问题时,庄老指出,研究飞船而不是航天飞机,主要考虑有以下三点:一是航天飞机的成本太高,以美国为例,每运送一公斤东西上太空,就要花费二万五千美元﹔二是航天飞机必须人货同装,每送物品必须用人,而飞船则没有这个必要﹔三是航天飞机的重复使用存在问题,每上一次天都需要大规模的修理,包括防热网﹑喷气口等部位均被烧坏。
产业风向标•Industrial Benchmark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转制迈入实施阶段日前,国防科工局、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转制为企业实施方案的批复》。
批复原则同意兵器装备自动化研究所转制为企业,明确了转制适用政策,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和程序,提出了有关要求。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是本次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中批复的第一家转制为企业的单位,标志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开始迈入实施阶段。
导航电子地图国家标准出台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乡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我们常常需要将导航地图升级,但因没有统一标准,更新后,不同企业提供的不同地图信息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困惑。
近日,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牵头起草的一项国家标准正式出版发行,未来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善。
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35646-2017《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基本要求》,由国家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悉,2013年国家标准委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3]90号),《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基本要求》列入计划,由武汉大学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编制。
《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对2017年度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全面汇总与解读。
白皮书表明,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
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去年接入用户已过亿5月2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报告。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天器项目问题解决与决策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项目中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并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决策过程。
一、航天器项目中的常见问题1. 技术问题航天器项目中常常涉及复杂的技术难题,如设计和建造航天器的各项技术要求、系统的集成与测试、飞行控制等。
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需要工程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与沟通。
2. 资源问题航天器项目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工程师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如预算超支、零件短缺等。
工程师需要善于协调资源,合理利用有限的条件,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3. 时间压力航天器项目通常有着严格的时间计划和交付期限。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紧急情况或意外事件,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威胁。
在面临时间压力时,工程师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分配优先级,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 分析问题当面临问题时,工程师需要通过仔细分析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他们需要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并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2. 制定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后,工程师需要制定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考虑可行性、资源可及性和项目的整体目标。
解决方案可能包括工作程序调整、技术方案改进或资源重新分配等。
3. 模拟和测试在实施解决方案之前,工程师可以通过模拟和测试来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修改和优化。
4. 团队合作解决航天器项目中的问题需要团队合作。
工程师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紧密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三、决策过程1. 识别决策需求在航天器项目中,工程师需要不断做出决策。
决策需求可能是日常工作中的小决策,也可能是关系到项目发展的重大决策。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技领域,它涉及到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等一系列工作。
虽然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这个领域仍然面临着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
一、气动力学问题气动力学问题是航空航天领域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在高速飞行中,空气流经飞机或火箭,会产生气动力。
这种力量对于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动机问题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另一个重大挑战。
发动机的性能对于飞机或火箭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发动机制造商需要研发和制造出具有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更节能的发动机,以满足现代航空航天业的需求。
三、材料问题材料问题是航空航天领域中最困难的技术挑战之一。
航空航天器必须具有极高的强度、耐高温、耐腐蚀和轻量化等特点,这就要求航空航天器制造材料的性能必须达到极高的要求。
如何利用新材料,研发出高强度、高温度耐受、低成本的材料,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四、自主飞行问题自主飞行问题是航空航天领域中一个比较新颖的技术挑战。
自主飞行是指航空航天器能够自行进行航行、导航和决策,而不需要人员进行监控或操纵。
这种技术对于军事、商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自主飞行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必须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这一切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五、航天环境问题航天环境问题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另一个技术挑战。
航天器在航天环境下面临着非常恶劣的条件,如极端的温度变化、强大的电磁辐射等。
这些环境条件对于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服务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应对航天环境问题,提高航天器的适应性,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应用。
总之,航空航天领域面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是非常大的,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才能够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程。
中国神秘太空部队曝光中国权威航天专家、中科院院士庄逢甘透露,中国一直在进行空天飞行器的研发。
另外,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西安阎良强度试验基地,预计将在“十一五”期间承担空天飞行器的试验任务。
这意味着2010年以前,中国或将进行空天飞行器试验。
庄逢甘认为,发展空天飞行器,是最重要的空天武器平台。
香港《文汇报》报道,空天飞行器又称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是能够自由往返于深空与大气层之间并重复使用的飞行器。
中国航天界“泰斗”级专家庄逢甘是中国大陆首次公开提出要发展空天飞行器的专家。
西安试验基地试飞美国目前已试飞了空天飞机,大陆《环球时报》称其为“来势凶猛,两小时内轰炸全球任何目标”。
印度方面亦宣布,该国研发的超音速空天飞机将于2008年底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中国空天航母项目已经确定庄逢甘院士强调,空天飞行器虽可作为武器平台,但中国和平利用外空资源的方针绝不会改变。
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中,庄逢甘曾指出,空天飞行器的发展涉及中国空天安全,其特点是高速度、高机动、高隐身和长航程。
至于中国研发的空天飞行器外形,庄逢甘并未透露。
此外,庄逢甘还表示,与当前的飞行器相比,空天飞行器无论在外形还是功能上都会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空天飞行器的基础论证自21世纪初开始,庄逢甘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研究空天飞行器方面花了不少财力、人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消息称,目前已对《空间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资助了5300万元的课题经费。
庄逢甘今日并未透露该飞行器面世的时间表。
另据官方报道称,中航一集团在“十一五”期间,将承担大量重大飞行器的研制与攻关,其下设的阎良强度试验基地也将担负空天飞行器等重大工程试验任务。
在中科院方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空天飞行器高温气体流动研究团队”已于11月底启动。
筹建“天军”指日可待早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时,就有媒体暗示:解放军筹建“天军”的工作正进入密锣紧鼓阶段。
香港《亚洲时报》认为,中国已具备建设“太空部队”所需要的条件,唯独是研发太空往返飞行器需耗费时间。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卫星和太空探索中的关键问题和考虑因素航空航天工程师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负责设计、开发和制造航空航天器,以及参与和维护卫星和太空探索任务。
在这个领域中,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面对许多关键问题和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因素,并探讨它们对航空航天工程师的影响。
一、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和开发航空航天工程师在卫星和太空探索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设计和开发航空航天器。
他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动力系统等。
其中一项关键问题是航空航天器的重量和尺寸。
由于航空航天器需要在太空中进行搭载和操作,因此重量和尺寸必须尽可能小,以提高航天器的有效载荷和操作效率。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航空航天器的可靠性。
太空环境极端恶劣,航天器会受到辐射、真空和高温等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确保航天器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
二、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卫星通信和导航是现代航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用于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卫星导航系统则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在航空和航天任务中,这些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卫星的轨道和部署。
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需要在太空中进行合理部署,并保持良好的轨道稳定性。
这涉及到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
他们需要考虑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和空气阻力等因素,以确保卫星的轨道比较稳定,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是信号传输和接收。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传输和接收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他们还需要开发高效的接收和解码技术,以确保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三、太空探索的安全和风险评估太空探索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任务,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对潜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他们需要考虑航天器的性能和安全措施,以确保任务的成功和人员的安全。
面向“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航天飞行器设计课程创新建设作者:时圣波龚春林苟建军谷良贤粟华吴蔚楠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9期基金項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师资培训”(220602608103420)第一作者简介:时圣波(1985-),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及结构设计。
DOI:10.19980/23-1593/G4.2024.19.013摘要:航天飞行器设计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总师型”后备人才基本能力和素养为教学目标。
航天飞行器设计涉及要素多、概念多、学科耦合强,强调综合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该文讨论航天飞行器设计课程的四个主要教学难点,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办学目标,详尽地阐述课程创新建设思路。
课程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方面持续改革,构建“国防战略牵引-航天思政引入-工程案例分析-虚拟仿真强化”的创新教学模式,论述课程创新建设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多维度评价与反馈,课程创新建设效果良好,有力支撑总体专业骨干和总师后备人选培养。
关键词:航天飞行器设计;“总师型”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思维;航天特色思政;全过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50-04Abstract: Space Vehicle Design is a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o cultivate the basic ability and quality of "chief designer" candidate talents. Space Vehicle Design involves many elements,concepts, and coupling multi-disciplines. Comprehensiveness, systematism and creativity can be emphasized in this course. The four main teaching difficulties of this course are discussed. The ideas of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are carefully explain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he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re persistently improved.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motiv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 introduction of aerospa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cases - strengthening of virtual simul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is described. The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has a good effect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which could strongly suppor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ace vehicle conceptual design talents and chief designer candidates.Keywords: Space Vehicle Design; cultivation of 'chief designer' talents; system engineering thinking; aerospa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ole process evaluation发展航天、探索宇宙承载着人类几千年不懈的追逐,航天飞行器寄托着人类拓展时空运用的希望。
2004年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申报指南本重大研究计划围绕空天飞行器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我国航天航空飞行器研究的源头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空天飞行器的发展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
科学目标:通过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在空天飞行器基础研究问题上的交叉研究,基于空天飞行器高超声速、高机动、高温、高速、高隐身、超高强韧和高精确控制的发展需求及核心科学问题,在基础理论和实验的源头创新上有所突破;针对空天飞行的高超声速要求,提出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新概念;针对空天飞行器的高机动飞行,研究适合这类飞行器的新流型和流动控制原理;针对空天飞行的高隐身要求,发展电磁 复杂介质 空气绕流的耦合效应理论,建立兼具雷达、红外隐身与最佳气动性能的飞行器构形原理;针对空天飞行的长航程要求,发展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要求的超声速燃烧的科学原理;针对空天飞行器的超轻质、高强韧、防热、抗冲击结构一体化要求,探索创新构形原理,发展多功能拓扑优化和材料 结构协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提出和发展智能自主控制和多场耦合的理论与方法;建立适用于空天飞行器的多尺度算法和精细实验测量方法;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空天飞行器研究所需求的新的科学生长点,为我国航天航空发展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的人才。
研究内容:1.高速、高机动飞行中复杂流动机理研究可压缩层流到湍流转捩的机理、预示和推迟转捩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可压缩湍流的结构理论和精细实验研究;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复杂流动中湍流模式理论及实验研究;可压缩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非定常分离流动产生的物理条件和演化机理;非定常涡破裂的特性、非对称涡破裂的机理,非定常分离和涡破裂的控制方法;非定常流动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技术;生物和微型飞行器飞行的特征和机理、流动规律及流动控制;MEMS器件的流动和传热规律及流动控制机理;新概念空天飞行器探索。
《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
2006年项目申请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围绕空天飞行器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我国航天航空飞行器研究的源头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空天飞行器的发展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
一、科学目标
通过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在空天飞行器基础研究问题上的交叉研究,基于空天飞行器高超声速、高机动、高温、高速、高隐身、超高强韧和高精确控制的发展需求所涉及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基础理论和实验的源头创新上有所突破。
针对空天飞行的高超声速要求,提出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新概念;针对空天飞行器的高机动飞行,研究适合这类飞行器的新流型和流动控制原理;针对空天飞行的高隐身要求,发展电磁波-复杂介质-空气绕流的耦合效应理论,建立兼具雷达、红外隐身与最佳气动性能的飞行器构形原理;针对空天飞行的长航程要求,发展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要求的超声速燃烧的科学原理;针对空天飞行器的超轻质、高强韧、防热、抗冲击结构一体化要求,探索创新构形原理,发展多功能拓扑优化和材料―结构协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提出和发展智能自主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适用于空天飞行器的多尺度算法和精细实验测量方法。
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空天飞行器研究所需求的新的科学生长点,为我国航天航空发展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的人才。
二、资助项目情况
该重大研究计划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1)高速、高机动飞行中复杂流动机理研究;(2)高温、高速条件下燃烧,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流动;(3)轻质、强韧、抗撞击、防热结构及其材料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4)空天飞行器的智能自主控制与智能结构的失效防范;(5)空天飞行器隐身技术的若干基础问题;(6)多尺度计算,这6个研究方向上,共资助89项面上项目和6项重点项目,并对2002年度资助的部分项目进行了经费追加,总经费4770万元。
三、2006年度资助内容
2006年度是本重大研究计划受理工作的最后一年,根据前期资助布局和整体发展的需要,拟在如下四方面进行项目资助:
增大冲压发动机推力的新机理和途径:有效增混措施;发动机内流场(超燃、亚燃)诊断;增大推
力的新途径;
近空间飞行器的基础科学问题(20公里以上);
智能变形飞行器的基础科学问题;
左手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和隐身性能探索。
四、申请注意事项
2006年度是本研究计划启动的第5年,拟用530万元主要对上述四方面申请的面上项目或重点项目进行资助以及对已取得突出进展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资助的面上项目进行经费追加。
面上项目拟资助强度为35万元/项,重点项目拟资助强度为200万元/项。
申请者应在本年度规定的资助领域内提出申请,要注意与国家973、863等已有项目的区别。
为区别于其他申请项目,请在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面上项目”或“重点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申请代码请申请者自行选择并填写。
由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负责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组织评审,由数理科学部受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