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

1.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2. 实现峰值吸收的条件之一是: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3. 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4. 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5.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6. 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

7. 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态原子转变成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8. 根据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9.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10. 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K。(×)

11. 一般来说,背景吸收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

1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13. 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14. 压力变宽不引起中心频率偏移,温度变宽引起中心频率偏移。(×)

15. 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16.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的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17. 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能够持续发射一段时间。(×)

18. 当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即跃迁前后的能级发生了变

化。(√)

19. 原子荧光分析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都较为接近。(×)

20. 原子荧光分析测量的是向各方向发射的原子荧光,由于在检测器与光源呈900方向上荧光强度最大,故检测器与光源呈900放置。(×)

二.选择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D吸收。

A.离子

B.激发态原子

C.分子

D.基态原子

2. 原子吸收光谱中,吸收峰可以用A表征。

A.中心频率和谱线半宽度

B.峰高和半峰高

C.特征频率和峰值吸收系数

D.特征频率和谱线宽度

3. 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B 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A.电离

B.化合

C.还原

D.聚合

4. 在导出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呈线形关系时,曾作过一些假设,下列错误的是 D A.吸收线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多普勒变宽

B.基态原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

C.通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在整个吸收光程内是恒定的

D.在任何吸光度范围内都合适

5. 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随发光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

D.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6. 能引起吸收峰频率发生位移的是B

A.多普勒变宽

B.劳伦兹变宽

C.自然变宽

D.温度变宽

7. 由外部电场或带电离子、离子形成的电场所产生的变宽是C

A.多普勒变宽

B.劳伦兹变宽

C.斯塔克变宽

D.赫鲁兹马克变宽

8. 氰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D 。

A.碱金属因素稀土元素

B.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Hg和As

D.As、Hg

9.在原子吸收分析光谱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 B 。

A.物理干扰

B.背景干扰

C.化学干扰

D.电离干扰

10.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A干扰。

A.磷酸

B.硫酸

C.镁

D.钾

11.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于下面原因A产生的。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C.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12.下列几种化学计量火焰,产生温度最高的是 B 。

A. 乙炔与氧化亚氮B. 乙炔与氧气

C. 氢气与氧化亚氮 D. 氢气与氧气

13.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离子溶液,其作用是 C 。

A. 减小背景干扰

B. 加速铷离子的原子化

C. 消电离剂

D. 提高火焰温度

1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最高的是 C 。

A.释放剂 B. 扣除背景

C.标准加入法D.保护剂

1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背景干扰表现为B。

A.火焰中被测元素发射的谱线B.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

C.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D.火焰中产生的非共振线

16. 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 A 。

A.配置与被测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 B. 化学分离

C.使用高温火焰 D. 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

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在测定波长附近有被测元素非吸收线的干扰,应采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B 。

A.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 B. 减小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