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

茯苓12克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

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

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

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摘录】

《伤寒论》

虽然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伤寒杂病论方剂.doc

《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 1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4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大枣十二枚 11 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 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 干姜附子汤方 :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 桂枝甘草汤方 :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 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 茯苓四逆汤方 :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 五苓散方 :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 茯苓甘草汤方 :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分析

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7T14:42:21.5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方艳 [导读]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中医院加味桂枝茯苓汤在附件炎性包块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中医院 113300 摘要:目的:探究加味桂枝茯苓汤在附件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附件炎性包块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附子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在附件炎性包块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加味桂枝茯苓汤;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疗效;研究 附件炎性包块是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妇科疾病,发病原因大多为未彻底治愈的急性盆腔炎所致。附件炎性包块属中医“癥瘕”范畴,中医认为其多由瘀血内停、正气不足、邪毒内蕴、气机阻滞、气血失调所致。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以西医和中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疗程短,但效果不佳。为研究加味桂枝茯苓汤在附件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附件炎性包块患者6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附件炎性包块患者60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及妊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在22-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4.5)岁,患者病程在4-120个月之间,平均(34.2±4.3)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在2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 2.3±4.2)岁。患者病程在5-110个月之间,平均(35.2±5.1)个月。其中45例单侧炎性包块,25例双侧炎性包块。炎性包块直径在( 3.71±0.31)c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包块直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患者月经结束后给以抗生素治疗,取患者宫颈分泌物制作涂片,进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组方为:丹参15g、地龙15g、莪术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桂枝12g、砂仁12g、当归12g、陈皮12g、赤芍12g、牡丹皮12g、三棱12g、桃仁10g、鳖甲10g、茯苓2g、柴胡2g。每日1剂,水煎服,于月经结束后开始用药,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四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进行B超检查显示包块完全消失;好转:患者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进行B超检查显示包块缩小一半以上;无效:患者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进行B超检查显示包块未缩小或包块增大。 1.4统计学分析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共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附件炎性包块是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妇科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特点,极易出现盆腔充血、盆腔器官粘连、结缔组织纤维化等[1]。患者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部坠胀、腹痛、腰骶酸痛等,并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腰痛等症状,一般在劳累或经期过后症状会有所加重。B超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附件区明显增厚,存在压痛性包块,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白细胞水平升高。倘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增粗、输卵管纤维化或阻塞不通,进而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倘若输卵管两端出现闭塞,则易形成输卵管积水并穿入粘连的卵巢当中,进而出现输卵管卵巢囊肿,导致宫外孕或不孕。因而临床上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主要是西医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通常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单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疗效不佳。造成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疾病反复发作,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块较厚且潜伏较多细菌,因而极易引发炎症[2]。炎性包块由于血供差,抗生素静脉注射后,包块周围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不能对包块内部细菌有效杀灭,从而导致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附件炎性包块属于中医“癥瘕”范畴,中医认为附件炎性包块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实践发现加味桂枝茯苓汤在该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组方中的桂枝具有温经通脉的功效;茯苓具有化湿利水的功效;桃仁、赤芍、丹皮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通阳、活血祛瘀的功效。附件炎性包块的形成多因慢性炎症治疗不当或是盆腔腹膜、输卵管卵巢受到急性感染后治疗不彻底所致。瘀血内停、正气不足、邪毒内蕴、气机阻滞、气血失调而成瘕。因而治疗时,加用金银花、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功效的药材[3]。 本文通过对60例附件炎性包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加味桂枝茯苓汤在附件炎性包块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 [1]杜新平.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4例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47.

刘志杰 经方病案

《刘志杰经方医案》-心悸案23 心悸案 常某,女,26岁。 初诊日期: 主诉:心悸气短20余天。 刻诊:阵发性心悸气短,眩晕,胸闷,呃逆,肌肉瞤动,畏寒脚凉,腰腹凉,尿黄,便秘,舌淡胖,苔白腻,左脉沉弦,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这个简单,分析吧。 郭红兰:太阴病,苓桂术甘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 王荣生:饮,滞太阴阳明真武汤 谢国贤:太阴阳明 高海荣:苓桂术甘汤+肾着汤+真武汤 俞坤琴:太阴寒阴上逆兼阳明中焦水热互结,苓桂术甘+? 吴海棠:太阴少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杜圣昌:少阴太阴阳明属厥阴大黄附子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 景方建:太阴饮滞,苓桂术甘+桔枳姜汤 朴玲玲:太阴阳明肾着汤+真武汤 淮国栋:太阴阳明属厥阴 李锋:太阴阳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阳辉:少阴太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王芳平:真武汤加旋复代赭汤 禤宝子:苓桂术甘+小柴胡汤+肾着汤 都还算是比较接近。应该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肾着汤。凡是见到眩晕、心悸、胸闷的,都要首先考虑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临床是太多了。要是寒饮盛而有少阴虚寒的,就要考虑真武汤。这个病人,去医院检查,说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她一上楼,或者躺着突然起来,或者稍微剧烈活动,就会心悸气短的要命,伴随着头晕。从脉象上看,脉弦,这是寒饮脉,双弦为寒,寒必有饮。舌象上,舌淡胖,苔白腻,也支持水饮。我就问她,浑身肌肉跳动吗,她

说是确实比较严重。好了,第一印象,是个真武汤证。继续问她,怕冷吗?脚凉吗?她说,“畏寒脚凉,腰腹凉”。少阴的寒象,也出来了。更加证实,符合真武汤证了。 1、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病人呃逆,没有其它痞证症状伴随,可以认定为水饮上逆,属于真武汤的“或呕”的病机。那么,眩晕,胸闷,呃逆,这组症状,又很符合苓桂术甘汤证。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晕,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揺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呃逆,是不是又是“气上冲胸”的一种情况呢?大家临床的思路要放开,要辨病机。呃逆,与“呕”、“气上冲胸”,是一类病机。腰腹发凉,脚凉,这又是符合肾着汤的病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病人的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关尺浮弦,代表中下焦有风湿之邪。实际上,病人也说,右侧腰腿有时冷痛。最后一个症状,“尿黄,便秘”,这是还夹有下焦阳明实热。那么,她有了少阴、太阴、阳明症状,我们可以定性为属厥阴病了。阳明的问题如何解决?攻下吗?不行,人家以虚寒水饮为主,阳明症候也不重,无所苦啊,还是以温化为主,何况,真武汤中的芍药,可以对治这个问题。芍药不但止腹痛,也能去阳明不严重的里实。既然这样,我们就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二者合方,还内含肾着汤方义。 处方如下: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 经方奇谈:名老中医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众诊健康2016年8月17日苓桂术甘汤,首见于《伤寒论》(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众口一词,皆认为是治疗“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如《方剂学》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化水湿类。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讲义》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金匮要略讲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根据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把本方作为治疗痰饮“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中医内科学》则用本方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住“水气上冲”这一基本病机,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疗心脏病,独辟蹊径,临床疗效卓绝,并加减出一系列方剂,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

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13T17:14:59.30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刘广英 [导读] 慢性盆腔炎是困扰许多女性的疾病,十分难以治愈,并且症状消失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痛苦[1]。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妇保科 730084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94%,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用药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桂枝茯苓汤;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001-01 慢性盆腔炎是困扰许多女性的疾病,十分难以治愈,并且症状消失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痛苦[1]。常规治疗仅依靠抗生素对抗炎症,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总有效率。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在我国进行较多,桂枝茯苓汤则是其中疗效较好的一种药方,本研究对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年龄在26-48岁,平均年龄(36.8±3.7)岁;对照组34例,年龄在25-48岁,平均年龄(36.5±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根据情况选择药物,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1-3疗程。 1.2.2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桂枝茯苓汤治疗,方子:丹参30g、赤芍15g、茯苓12g、香附9g、丹皮9g、桃仁9g、桂枝6g;腹痛严重者,加用延胡索9g;小腹冷痛者,加用炒小茴6g、炮姜6g、肉桂6g;腹部包块者,加用莪术9g、三棱9g;气虚者,加用黄芪15g、党参15g、白术9g;小便频繁,且无涩痛者,加用乌药10g,减去茯苓;清水煎药,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1-3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3]:治愈:患者附件及子宫压痛完全消失,子宫双侧片状或条索状的增厚不明显,炎性包括完全消失;有效:患者附件及子宫压痛明显改善,仍可发生子宫双侧片状或条索状的增厚;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治愈+有效)/n×100%。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94%,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以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对患者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需要适宜的治疗。该病治疗十分棘手,特别是对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在国内较为流行,探讨有效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可为医师选择适宜药方提供参考。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中属于痛经、带下等范畴,病机为津液、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滞血瘀,血运不畅。津液凝滞。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散寒为主[4,5]。桂枝茯苓汤则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中药物,方中主要药物桂枝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茯苓则有利水渗湿之功,现代研究中显示,茯苓有抗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以上两种主药配合丹皮凉血;丹参、赤芍、桃仁等消淤血、理冲仁;香附调经止痛、理气疏肝。因此可对慢性盆腔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单独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很难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对部分患者无效,而桂枝茯苓汤根据症状加减则可对绝大部分患者生效,疗效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虽然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但症状并不严重,总体用药较为安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桂枝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治疗棘手,单独依靠抗生素疗效很难令人满意,采用中药桂枝茯苓汤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患者非常有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白术和甘草是两种很常见的中草药,白术具有通经活络治疗胸口发闷,那么甘草可以止咳化痰,治疗胸闷气短,所以这两种药材的结合,是可以发挥很多不同的效果的,我们都知道白术和甘草很常见,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厚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 甘草6g 、 上4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分3次温服。 (功效]温中降逆,化饮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苔白

滑,脉沉紧或沉滑。 副证: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 (临证加减) 1.呕吐痰涎者,加制半夏,以温化痰涎,降逆止呕;痰多, 加陈皮,以理气化痰;若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怀山药以姜 气补脾。 2.痰饮眩晕:脾胃阳虚者,加台党参;脾虚相火上逆者, 加白芍;白带多腰重者,除重用茯苓、白术外,加山药、芡实, 恶心重者,加姜半夏、陈皮. 3.寒湿泄泻:泻水频频者,茯苓、白术各用至30g;兼寒

邪腹痛重者,加干姜;肝郁气滞者,加木香、白芍。 4.白带:腰痛重者,加杜仲、川断、狗脊;胸脘胀满者, 加木香、香附;大便溏泻者,茯苓、白术加至30g;下元虚寒作 痛者,加干姜、附子。 5.水饮:小便不利者,加猪苓、车前子、泽泻;兼痰者, 加陈皮、川贝母、半夏。 要知道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有脾胃虚弱,身体乏力者可服用来治疗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手脚冰冷,小便异常,身体虚弱的朋友们同样可以服用白术甘草,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朋友服用甘草可缓解病情。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抗生素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1.79%,对照组为11.63%。治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治疗效果肯定。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 现代医学抗炎治疗急性盆腔炎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对慢性盆腔炎却疗效不佳。笔者从2001年以来应用桂枝茯苓汤加 减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56例,取得肯定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以来病例9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患者中,有生产、流产手术史12例;对照组43例,有生产、流产手术史14例。2组均有应用抗生素史,但未治愈且反复发作,2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1.2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五版教材诊断标准: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有的有月经不调史或不孕史;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差、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或呈条索状增粗,或有包块、压痛;经B超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患。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组方:菟丝子30 g,枸杞子20 g,桂枝10 g,茯苓10 g,白芍20 g,丹皮10 g,桃仁10 g,黄芩12 g,川椒3 g,鹿角胶10 g。加减原则:输卵管阻塞、附件包块严重者加荆三棱、莪术、水蛭;气血虚弱者加人参、黄芪;偏阳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偏阴虚者加女贞子、龟甲;血瘀重者加丹参、红花;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川断;胃纳差者加山药、鸡内金;伴慢性宫颈炎加黄柏、蒲公英;带下多者加芡实、海螵蛸;少腹胀痛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肝郁气滞者加香附、乌药。上药用50 ℃水浸泡1 h,1剂/d,分2次服完,每次约200 ml,于每月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药,连服18 d为1个疗程。治疗组连续服用3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调整用药,并嘱患者及时、定期反馈病情变化,主治医师电话追踪至少半年。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7~10 d为1疗程,第2、3疗程改为口服抗生素,每月连服10 d左右,并追踪观察疗效。 3治疗效果

方歌

经方方歌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恶风热汗头项痛,桂芍姜三甘二从,十二枣共热粥功。加葛四两经疏通。加附一枚卫阳充。加桂二两奔豚终。加芍三两腹痛松。黄二芍倍腹剧痛。饴升芍倍小建中。汗后身痛新加供,芍姜加一姜三从。下后喘者朴杏用,五十杏子二朴逢。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脉促急。脉微恶寒胸阳虚,加附一枚扶阳气。心阳虚狂宜救逆,五牡四龙三蜀漆。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桂加苓术,三两苓术去水著,脾虚水停表未除,表里同治功可图。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甘枣劳水涵,八四二两十五判,汗伤心阳水欲上,脐下悸欲奔豚窜。麻黄汤 麻黄汤三麻二桂,七十杏子一草随,药后温覆汗取微,太阳伤寒辛温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汤辛凉,邪壅肺热喘汗淌,八两石膏四麻黄,五十杏子二甘当。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性温散,外寒里饮喘咳痰,麻桂干姜细辛三,半升夏味三芍甘。若渴夏易蒌根三,微利去麻芫花参,若噎去麻一附添,尿短去麻四茯延,若喘去麻加杏宣,须去皮尖升取半。 葛根黄芩黄连汤 八葛二芩连二甘,三表七里双解安,邪陷阳明利不堪,身热苔黄喘而汗。大柴胡汤 大柴半斤黄芩三,二黄四枳五姜添,半半三芍十二枣,少阳阳明合病痊。柴胡加芒硝汤 三一小柴二两硝,和解通下剂属小,大柴汤证误下疗,正虚邪恋热如潮。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温化水饮和少阳,八柴三芩桂枝三,四粉二草牡干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汤二黄,去甘小柴半量襄,龙牡铅桂茯两半,和解泻热安神良。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郁热袭,虚烦不眠胸窒宜,十四山栀四合豉,先栀后豉煎法奇。或加二甘兼益气。或加五姜且降逆。 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汤枳实,清热除烦宽中职,十四山栀十朴枳,下后心烦腹满施。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疗黄疸,十五栀二柏一甘,热重于湿清热痊,身黄发热渴心烦。枳实栀子豉汤 枳栀豉汤劳复治,三枳升豉十四栀,清浆空煮七取四,先纳枳栀后下豉。若见腹痛有宿食,黄五六枚如棋子。 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小承汤,四黄三枳朴二两,阳明腑证痞实满,妙在同煎泻力挡。大承气汤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枳朴先煮后黄硝,实躁痞满峻下疗。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半升硝,四两大黄二两草,少少温服和胃气,温顿服之祛坚燥。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结胸疗,胸硬痛因水热交,钱匕遂六黄升硝,泻热逐水破结好。小陷胸汤 小陷一蒌煮去渣,次纳一连半升夏,痰热互结正心下,脘闷按痛脉浮滑。白散 白散一分巴豆利,三分贝桔痰结弃,白饮合服半钱匕,寒实结胸肺痈医。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朴姜夏甘人参汤,八八半升二一两,脾虚气滞腹胀满,三朴七消法度藏。竹叶石膏汤 二把竹叶一斤膏,一升麦冬二参邀,半升米夏二炙草,伤寒热恋气津耗。五苓散 五苓泻茯猪术桂,五三三三二分随,蓄水尿难舌苔白,兼粥且多饮热水。猪苓汤 水热互结猪苓汤,猪茯泻滑阿一两,尿涩身热渴心烦,利水清热养阴良。四逆汤 阳虚寒厥四逆汤,一附二甘两半姜。四逆加参用一两,回阳益气固脱阳。茯苓四逆汗下伤,六茯一参阴阳昌。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

48 承气汤方 29 桂枝汤方 27 小柴胡汤方 12 五苓散方 12 四逆汤方 10 麻黄汤方 9 白虎汤方 8 大陷胸汤方 8 理中汤方 6 小青龙汤方 6 吴茱萸汤方 6 白虎加人参汤方 5 小建中汤方 5 大柴胡汤方 5 抵挡汤方 5 栀子豉汤方 4 瓜蒂散方 4 小半夏汤方 4 猪苓汤方 4 甘草干姜汤方 3 大青龙汤方 3 葛根汤方 3 甘草泻心汤方 3 泻心汤方 3 桔梗汤方 3 肾气丸方 3 十枣汤方 3 通脉四逆汤方 3 附子汤方 3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2 桂枝甘草汤方 2 桂枝加芍药汤方 2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 2 桂枝加葛根汤方 2 桂枝加黄芪汤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2 芍药甘草汤方 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 桂枝人参汤方 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2 炙甘草汤方 2 奔豚汤方 2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2 当归芍药散方 2 麻黄加白术汤方 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2 越婢加白术汤方 2 甘草麻黄汤方 2 柴胡桂枝汤方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2 黄芩汤方 2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2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2 茯苓甘草汤方 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 真武汤方 2 猪膏乱发煎方 2 下瘀血汤方 2 茵陈蒿汤方 2 理中丸方 2 理中加附子汤方 2 白通汤方 2 乌梅丸方 2 桃花汤方 2 竹叶石膏汤方 2 栀子干姜汤方 2 黄连阿胶汤方 2 黄土汤方 2 白头翁汤方 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2 赤小豆当归散方 1 桂枝加桂汤方 1 桂枝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1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1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1 桂枝去芍药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1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1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 1 桂枝附子汤方

刘渡舟中医歌诀

桂枝汤21首 1、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2、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3、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4、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 闲。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8、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 热翕翕。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 君。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 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12、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13、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 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15、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 果彰。、 17、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18、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19、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20、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21、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1、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2、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6、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7、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8、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1、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3、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