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2
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2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6 例患者,更昔洛韦组应用更昔洛韦和生理盐水混合液行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应用利巴韦林和生理盐水混合液行静脉滴注,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①两组疗效的比较,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88.9%)明显大于利巴韦林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比较,更昔洛韦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病程时间方面均小于利巴韦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更具疗效,且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并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和调节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为主,本文就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分别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2 例,其中男性39 例,女性33 例,年龄在18 岁到74 岁之间,平均年龄(33.6±5.7)岁,平均病程(5.1±1.1)d。
受累神经主要包括颅神经受累25 例,颈神经受累19 例,胸神经受累13 例,腰部神经受累9 例,坐骨神经受累___________6 例。
将7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6 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受累神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探究伐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让我们了解一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毒在初次感染后,可能会在人体内潜伏多年,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便会重新活跃,导致带状疱疹的发作。
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一片或多片红斑、水疱和疼痛。
这种疼痛可以是刺痛、灼痛或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带状疱疹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等,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
止痛药如布洛芬和消炎痛等,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彻底治愈带状疱疹,也无法防止病毒再次发作。
在我对带状疱疹治疗方法的探究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伐昔洛韦配合理疗。
伐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
理疗则可以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的愈合,防止病毒再次发作。
在我的研究中,我选取了一组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患者接受伐昔洛韦治疗,另一组患者接受伐昔洛韦配合理疗治疗。
治疗周期为两周。
在治疗结束后,我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接受伐昔洛韦治疗的患者的疱疹症状有所缓解,但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病毒再次发作。
而接受伐昔洛韦配合理疗治疗的患者的疱疹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疼痛程度较低,且在治疗结束后病毒再次发作的病例较少。
这个研究结果让我非常兴奋,因为它表明,伐昔洛韦配合理疗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的疗效。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降低病毒再次发作的风险。
我相信,这种治疗方法将为广大带状疱疹患者带来福音。
然而,这个研究只是初步证实了伐昔洛韦配合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还将继续探讨这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带状疱疹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种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分析王英夫;彭蕾蕾;游俊;黄晨;汪新【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4(23)6【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291例,分为4组.A组53例,用利巴韦林300 mg,iv,qd;B组47例,用胸腺素40 mg,iv,qd;C组41例,用丙种球蛋白300 mg,im,qod,并加用利巴韦林300 mg,iv,qd;D组150例,用阿昔洛韦0.25 g,iv,tid.均以完全治愈为终止时间.结果:A、B、C、D组神经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1.8±2.0),(19.4±1.4),(17.9±1.4),(15.0±0.8) d;皮损消退时间分别为(20.1±1.7),(19.4±1.1),(17.4±1.2),(8.9±0.7) d.结论:阿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1页(P399-399)【作者】王英夫;彭蕾蕾;游俊;黄晨;汪新【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430015;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430015;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430015;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430015;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43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6;R752.12【相关文献】1.序贯疗法、四联疗法及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对比分析 [J], 孙丽玲2.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分析 [J], 任盛超;赵卫东;李敏3.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分析 [J], 温宝来4.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分析 [J], 温宝来5.膦甲酸钠和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分析 [J], 尚敏;段振平;詹立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于带状疱疹治疗期间采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分析其疗效。
方法: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予以阿昔洛韦治疗,一组47例予以更昔洛韦治疗。
结果:更昔洛韦组患者疱疹消散用时、疼痛改善用时、结痂用时均显著短于阿昔洛韦组用时,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更昔洛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阿昔洛韦组,差异均衡(P>0.05)。
结论:阿昔洛韦及更昔洛韦于带状疱疹治疗中均有积极导向,更昔洛韦有效机制及安全机制更佳。
【关键词】带状疱疹;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疗效;安全性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临床针对带状疱疹病理机制及治疗需求,多予以药物治疗,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皮损情况,加速结痂[1]。
随着临床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探究不断深入,临床于带状疱疹治疗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选取最佳适配的治疗方案。
现本研究笔者特收集92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药物疗效分析,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一组47例,统计校验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衡(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n,±s]组别n男/女发病年龄中数病程中数阿昔洛韦组4524/2035.68±1.425.16±0.18更昔洛韦组4725/2236.02±1.395.21±0.17纳入标准:(1)92例分析指标均满足《感染性皮肤病诊治指南-带状疱疹篇》[2]对疾病的评估依据,伴有典型的皮损样改变,病程均在1周内,为初诊患者,既往未采用抗病毒、镇痛药物治疗;(2)患者均对研究项目知情,获伦理批准后实施研究。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薛亚君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6(9)32
【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及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6例因带状疱疹进入医院救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
对照组给予药物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更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和病例临床指征(结痂时长、止痛时长及止疱时长等)。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观察组止疱时长、止痛时长、结痂时长
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救治时,采用药物更昔洛韦治疗
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结痂时长、止痛时长及止疱时长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薛亚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十里牌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相关文献】
1.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及安全性对比
2.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3.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4.更
昔洛韦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观察5.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比较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即将43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更昔洛韦组20例和利巴韦林组23例。
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0.9%NaCl 250ml中静滴,每天一次;利巴韦林组予利巴韦林500mg加入0.9%NaCl 250ml中静滴,每天1次。
疗程均为一周。
结果更昔洛韦组与利巴韦林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病程四个方面相比,所需时间明显减少(P<0.05)。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利巴韦林。
标签: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皮肤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的群集性红斑和集簇水疱为特征,伴明显神经痛,多见于成人。
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比较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于我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4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42.3岁;腰神经受累15例,胸神经受累13例,颅神经受累7例,骶神经受累5例,颈神经受累6例。
随机将43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更昔洛韦组20例和利巴韦林组23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治疗方法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0.9%NaCl250ml中静滴,每天1次;利巴韦林组予利巴韦林500mg加入0.9%NaCl250ml中静滴,每天1次。
疗程均为一周。
治疗期间,2组均未用其他抗病毒类药物。
1.3 疗效标准病情评分标准: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皮损等做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
无效:皮损未见消退或加重,疼痛无减轻,疗效指数<20%。
有效:皮疹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20%。
更昔洛韦片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1. 功能主治更昔洛韦片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其主要功能主治包括:•治疗口唇疱疹:更昔洛韦片可用于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口唇疱疹。
口唇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表现为唇部或周围皮肤出现水泡、溃疡和疼痛。
•治疗生殖器疱疹:更昔洛韦片也可用于治疗由HSV引起的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常见疾病,症状包括生殖器区域的痛痒、发红、水泡和溃疡。
•预防疱疹病毒复发:对于反复发作的口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患者,更昔洛韦片亦可用于预防疱疹病毒复发。
通过每日口服一定剂量的更昔洛韦片,可以有效减少疱疹的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
•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带状的水泡、疼痛和皮肤敏感。
更昔洛韦片在治疗带状疱疹中也有一定疗效。
2. 用法用量更昔洛韦片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严格执行。
一般来说,其用法包括:•口服:更昔洛韦片是口服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处方来正确服用。
通常,每天需要口服2至6次,每次口服的片剂数量和间隔时间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剂量调整:剂量的调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来确定。
对于轻度感染或疱疹复发预防,一般剂量较低;对于严重感染或带状疱疹,剂量会相应增加。
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疗程持续时间:更昔洛韦片的疗程持续时间也取决于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口唇疱疹的疗程一般为5至10天;生殖器疱疹的疗程一般为5至14天;带状疱疹的疗程一般为7至10天。
即使症状缓解,也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
•适当饮食:在使用更昔洛韦片期间,适当的饮食也是重要的。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并避免饮酒或食用辛辣食物,以减少疱疹的刺激。
3. 注意事项在使用更昔洛韦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遵医嘱: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建议使用更昔洛韦片。
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停止用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其他问题。
更昔洛韦钠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更昔洛韦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
其主要功能和主治包括:1.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更昔洛韦钠可用于治疗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唇疱疹、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等。
2.抑制病毒复制:该药物能够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带来的不适症状,并加速疾病的康复过程。
3.缓解病毒感染症状:更昔洛韦钠能够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疼痛、瘙痒、灼热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预防疱疹病毒复发:经过治疗后,更昔洛韦钠还能有效预防疱疹病毒的复发,减少疾病的再次发作概率。
用法用量使用更昔洛韦钠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的建议进行正确的用法用量。
一般来说:•剂型:更昔洛韦钠常见的剂型有片剂、注射剂等。
•口服用法: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一般成人口服的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2次,连续7-10天;对于疱疹带状疱疹,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1g,每日3次,连续7天。
•静脉注射用法:通常使用更昔洛韦钠注射剂,剂量一般为每次5mg/kg,每8小时静脉注射,连续5-7天。
•儿童用法:儿童用法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具体的说明。
注意事项使用更昔洛韦钠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使用: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避免过量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使用更昔洛韦钠,避免使用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注意药物过敏:对更昔洛韦钠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
4.注意肾功能:更昔洛韦钠在体内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该药物时需注意剂量的调整和监测肾功能。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更昔洛韦钠的数据有限,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尽管更昔洛韦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病毒会在感染者体内潜伏多年,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会引发疱疹病毒再次活跃,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带状疱疹通常伴有剧烈的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最佳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目前,对于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阿昔洛韦、长春新碱、利巴韦林等都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缩短疱疹的持续时间,并减轻神经痛症状。
在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后48小时内开始治疗效果最好。
2. 十二指肠溃疡是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一个病变.止痛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痛,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对于神经痛,可以采用口服止痛药物,如吡罗卡因、丁卡因等。
此外,外用止痛药物,如酚妥拉明乳膏,也可以缓解疼痛。
若神经痛严重,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小剂量肾上腺素的局部或脊麻治疗,以减轻疼痛。
3. 精神支持和调适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焦虑。
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和调适。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陪伴和关怀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预防并发症:带状疱疹患者常常会发生并发症,如皮肤感染、眼部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
因此,及时清洗疱疹部位,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避免疱疹部位受到外伤,对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
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同时,患者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调适。
预防并发症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和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
最后,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如果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康复。
及早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是关键,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更昔洛韦针的用法与用途更昔洛韦针是一种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更昔洛韦,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以下是更昔洛韦针的用法与用途的详细介绍。
一、更昔洛韦针的用法:1. 具体剂量和给药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肾功能来确定,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2. 使用前应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如药物出现明显的悬浊物或颜色变化,应禁止使用。
3. 更昔洛韦针是注射用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或者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皮下注射。
4. 给药前应先用酒精消毒皮肤,然后将10-12.5毫克更昔洛韦缓慢地注射到腹壁皮下组织中。
5. 给药后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和不适症状,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二、更昔洛韦针的用途:1. 治疗水痘和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疾病。
更昔洛韦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而带状疱疹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2. 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更昔洛韦还可以用于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发生。
接触到病毒的患者,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免疫缺陷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可以使用更昔洛韦针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3. 治疗严重疱疹病毒感染:更昔洛韦针也可以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引起的其他感染,如口腔疱疹、眼部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等。
这些感染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中,如HIV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
4. 治疗新生儿疱疹感染:对于新生儿出生后感染疱疹病毒的情况,更昔洛韦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有助于保护婴儿的生命。
5. 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于免疫抑制的器官移植患者,CM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更昔洛韦针可以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
更昔洛韦针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使用更昔洛韦针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作用。
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30T09:40:26.71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马方华
[导读]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马方华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 61615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2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6 例患者,更昔洛韦组应用更昔洛韦和生理盐水混合液行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应用利巴韦林和生理盐水混合液行静脉滴注,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①两组疗效的比较,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88.9%)明显大于利巴韦林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比较,更昔洛韦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病程时间方面均小于利巴韦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更具疗效,且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并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和调节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为主,本文就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分别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2 例,其中男性39 例,女性33 例,年龄在18 岁到74 岁之间,平均年龄(33.6±5.7)岁,平均病程(5.1±1.1)d。
受累神经主要包括颅神经受累25 例,颈神经受累19 例,胸神经受累13 例,腰部神经受累9 例,坐骨神经受累___________6 例。
将7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更昔洛韦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6 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受累神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7d 之内;无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的药物过敏史,在1 周之内未应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同时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1.3方法更昔洛韦组患者给予250mg更昔洛韦和250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行静脉滴注,每天2 次;利巴韦林组患者给予500~600mg 利巴韦林和250ml生理盐水混合液同样行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抗病毒药物。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带状疱疹完全消退,疗效指数100%;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且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大于60%;有效:皮疹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有所减轻,疗效指数大于20%;无效:皮疹无消退或甚至加重,局部疼痛也无缓解。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 /全部×100%。
止痛为疼痛消失;止疱为无新水疱出现,且原有水疱也无增大;结痂为水疱全部干痼。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 系统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应用X2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更昔洛韦组治愈25 例,显效7 例,总有效率为88.9%,利巴韦林组治愈17 例,显效6 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利巴韦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病程持续时间的比较,更昔洛韦组在这四方面的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x±s,d)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更昔洛韦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利巴韦林组出现1例白细胞减少和1例恶心呕吐的症状,停药1 周后均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时,病毒可能会再次生长繁殖,并且沿着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到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炎症而形成皮疹,皮疹呈单侧分布水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临床上传统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其在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产生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从而减少细胞内的鸟苷三磷酸,损害病毒RNA 聚合酶和MRNA 转移酶,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但是其不改变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更昔洛韦是一种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可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作用机理是药物首先被巨细胞病毒编码的蛋白激酶同系物磷酸化成单磷盐酸,再通过细胞激酶进一步化成二磷盐酸和三磷盐酸,从而竞争性的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EB 病___________毒,且抑制作用较宿主细胞多聚酶的作用强,并渗入病毒终止病毒DNA 的延长。
在不良反应方面,更昔洛韦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减少,但均为可逆性的作用,因此停用后可自行恢复或使用白细胞升高药物重组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可有效拮抗。
更昔洛韦化学名为丙氧鸟苷,属于一种新型的开环类核苷药物,是阿昔洛韦的衍生物,且在细胞内的浓度是阿昔洛韦的10倍,因而具有起效快,疗效迅速的特点。
更昔洛韦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化疗患者等,在感染巨细胞病毒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本组的资料中,将76 例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别应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中更昔洛韦组在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利巴韦林,且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的比较,更昔洛韦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病程持续时间方面均小于利巴韦林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更昔洛韦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因此我们认为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的比较中,更昔洛韦的疗效更加明显,且安全性好,是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林儒斌,施银河,钟来桂.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2(1):44-45.
[2]岳秀俊,王艳萍.利巴韦林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3(12):83-84.
[3]陈美珍,张少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7(4):90-91.
[4]梅元武,刘传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34(3):129-131.
[5]盛丈婷,李其林,唐亚平.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4(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