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56例临床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紊乱42例心得体会【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月经紊乱的效果。
方法对42例14~53岁经明确诊断的月经紊乱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结患者月经紊乱的类型,并分析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结果。
结果经过对不同类型的月经紊乱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患者中34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5例患者月经周期得到很大改善,治愈率达到80.95%,治疗有效率达到92.86%。
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月经紊乱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辩证论治准确,合理运用中药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加之患者的积极配合,便能有效地治疗月经紊乱,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月经紊乱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71.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89-02月经紊乱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脏气受损,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而发。
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改变以及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伴随月经周期前后出现的某些症状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月经紊乱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周期缩短、月经周期延长、月经周期不规则或经期不定等诸证,可伴随腹痛、腹胀、乳房胀痛、头痛、头晕、泄泻、情志异常等症状[1]。
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笔者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月经紊乱4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期间内蒙古兴安盟结核病防治所门诊临床收治的经明确诊断的各种类型的月经紊乱的42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年龄14~53岁。
病程4~12个月。
1.2 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临床分型如下:月经过多15例;月经过少16例;月经周期缩短10例;月经周期延长14例;周期不规则或经量不定6例。
(部分证型有交叉)中医临床辩证分型:肝郁气滞10例;脾虚不固4例;气血两虚3例;气滞血瘀5例;肝肾阴虚7例;阳虚血寒2例;脾肾两虚6例;血热妄行2例;脾虚湿盛3例。
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之不孕56例张建香【摘要】目的观察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的疗效.方法以月经过少的育龄不孕妇女56例为研究对象,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定坤丹,每日1丸,每天1次,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前14天,连用3~12个月.结果用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为有效,受孕为治愈.治愈率为73.2%,总有效率为85.7%.结论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导致的不孕有很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2页(P529-530)【关键词】定坤丹;月经过少;不孕【作者】张建香【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县中医院妇科太谷030800【正文语种】中文不孕症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1]。
不孕症是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因素有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女性占40%~55%,困扰许多女性及其家庭。
就女方因素而言,排除器质病变外,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不排卵。
引起月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异常。
其中月经量少是临床最为多见的一种。
中医学认为不孕的病因是肝郁、肾虚、瘀痰互结所致。
清·江涵礅《笔花医镜》曰“女子之症,审无外感内伤别症,唯有养血疏肝四字”。
笔者经过数十年认真钻研古籍经方,临床观察到运用定坤丹治疗月经量少导致的不孕,有很好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临床用药观察门诊患者56例,患者2年以上未孕,平素月经周期较规律,28~35天一行,经期2~3天,量少,色淡红或黯黑,舌淡,苔白或少苔,脉细。
行相关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及妇科炎症,性腺系列检查E2正常或稍偏低,其余FSH、LH、PRL、P和T值正常,配偶精子实验室检查正常,有规律的正常的性生活。
年龄24~32岁。
其中体型偏瘦50例,较胖6例。
1.2 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参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指导原则》[2]。
1.3 治疗方法在其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每日1丸,每天1次,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前14天,连用3~12个月。
宣蛰人软组织治疗方法治疗痛经56例临床报告
黄淮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4(026)001
【摘要】目的: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生理心理影响较大,临床也无特效疗法.用推拿的方法能有效治疗痛经,用宣蛰人软组织治疗方法能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6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普通推拿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宣蛰人软组织治疗方法.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治愈率23.81%,总有效率
85.71%;治疗组治愈率40.90%,总有效率95.45%.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宣蛰人软组织治疗方法都明显高于普通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蛰人软组织治疗方法治疗痛经病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81,119)
【作者】黄淮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盲人学校,广东,广州,510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R271.113
【相关文献】
1.从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探讨足反射疗法机理 [J], 陈和军;张毅勤
2.浅论"宣蛰人的理论,朱汉章的刀"——对《"宣蛰人的理论,朱汉章的刀"所谓虚假宣传的剖析》一文观点的再认识 [J], 柳百智
3.运用宣氏软组织痛点按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0例 [J], 王薇
4.宣郁通经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J], 唐欣
5.宣郁通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分析 [J], 韦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辩证施治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目的:总结中医辩证施治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以飨同道。
方法:总结整理临床对于月经量多提前、月经量少提前、月经推后以及其他症状的临床辩证施治方法。
结果:临床对于月经量多提前、月经量少提前、月经推后以及其他症状的月经不调给予中医辩证施治后所有患者月经周期有很大的改善。
结论:中医理论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机制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错乱,临床应根据月经不调的具体症状辩证施治,灵活运用中草药。
标签:学术思想;经验;调经月经不调是女性的常见病症,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历史悠久,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多因素导致的病症,对其治疗主张辩证施治。
本文就临床对于月经量多提前、月经量少提前、月经推后以及其他症状的月经不调的辩证施治方法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1 月经量多提前1)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调,冲脉不固肝不藏血故月经先期,量多,质稠夹血块,色深红,胸乳胁下或少腹胀痛。
多以白芍柔肝养血,且又敛阴,柴胡、香附、苏梗以疏肝解郁,当归补血活血,使血归冲任,荆芥炭止血、疏肝通络,海螵蛸、血余炭以固冲止血,气郁多兼血瘀,且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以益母草等以活血。
肝郁常及脾,故以白术健脾,未病先防[1]。
如胡**30岁,提前8~9天,量多,经前乳房胀,易发脾气。
舌淡苔白脉弦;方:当归15g、白芍15g、柴胡9g、白术15g、茯苓9g、香附9g、丹皮9g、栀子9g、苏梗9g、煅牡蛎30g、甘草6g,服14剂后发脾气、乳房胀症状减轻。
口干去苏梗加玄参9g 继服14剂后月经期正常,量减少。
2)肾中水火太旺,火太旺盛引起血热,水太旺盛则导致血多,致经血不止等。
微清其热方药用清经散加减,熟地黄以养阴血,丹皮、地骨皮、赤芍清火,煅牡蛎、海螵蛸以固冲止血。
如王**30岁,经期提前5~6天,量多时间长。
脾气大,伴失眠。
舌淡苔少脉细。
伴血块肚子疼舌红苔白脉细数;方:生地15g、熟地15g、当归15g、赤芍15g、玄参15g、地骨皮9g、丹皮9g、柴胡9g、香附9g、首乌藤30g、合欢皮15g、元胡9g。
1055105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 ne s e M e di ci ne M o der n Di s t ance Educ at i on of C h i na第6卷第09期2008年09月多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痛经的发病类型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两型最为常见,据此自拟行气化瘀汤治疗痛经56例,并与元胡止痛片治疗38例作对照,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56例,其中气滞血瘀型27例,寒湿凝滞型29例,年龄15~40岁;对照组38例,其中气滞血瘀型16例,寒湿凝滞型22例,年龄15~40岁。
其他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辨证分型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首先明确诊断,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其次根据患者症状,区分痛经类型:①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兼乳房、胁肋胀满,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或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②寒湿凝滞型—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苔白,脉细或沉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用行气化瘀汤(延胡索10g ,当归15g ,川芎8g ,血余炭10g ,益母草10g ),在月经前8日开始服用,每日一服,连续服用7日。
如果月经提前来潮,不必停药。
2.2对照组用元胡止痛片每次4片,每日2次,开水送服,连续服用7日。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痊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②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③疼痛未见改善。
3.2疗效统计2组病例经2~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统计疗效。
治疗组56例中,痊行气化瘀汤治疗痛经56例侯建玲周口市西华人民医院(466600)愈42例,占75.00%;好转12例,占21.43%;无效2例,占3.57%。
总有效率为96.43%。
针灸水道穴为主治疗痛经56例
赵红丽;赵春峰;张国忠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2(018)003
【摘要】@@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临床较为常见.rn1临床资料rn56例患者中,剧痛者25例,中度疼痛者31例,平均病程3年以上,年龄15~25岁.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赵红丽;赵春峰;张国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黑龙江,望奎,152100;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黑龙江,望奎,152100;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黑龙江,望奎,1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3
【相关文献】
1.自拟痛经汤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J], 雷红菊
2.针灸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 [J], 张斌渊
3.玉女痛经汤为主治疗痛经40例 [J], 林霞;麻淑磊
4.针刺水道穴为主治疗产后癃闭23例 [J], 梁瑞松
5.痛经外敷散为主治疗痛经 [J], 陈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56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月经不调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的西药治疗组;观测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并将最终治疗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
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
月经周期、经质、经量、经色、经期等与月经相关异常症状,或者伴随在月经周期或者断经前后表现较为明显症状,即为月经不调的表现[1]。
月经不调是临床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不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2]。
月经不调多由内分泌失调所致,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并发病。
我院中医科门诊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03月期间来我科接受月经不调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治疗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门诊2012年01月至2015年03月期间接受月经不调治疗的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所有56例患者均为确诊为月经不调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常规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克罗米芬、黄体酮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药方:菟丝子15g,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芍药15g,萸肉10g,首乌15g。
随症加减:月经量较少者加鸡血藤15g,益母草15g;经行乳房胀痛者加柴胡10g,路路通10g;经行小腹胀痛,并伴有血块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小腹冷痛者加乌药6g、泡姜10g;腰骶酸痛加剧者加淫羊藿10g、巴戟天10g。
所有中药水煎2次温服,每日一剂。
在每次月经周期来潮前一周开始服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3d开始服用3d,连续治疗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3]无效:患者月经周期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反更加严重;有效:患者月经周期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停药后出现反复现象;显效:患者月经周期以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I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总有效率
观察组28 15(53.6) 12(42.9) 1(3.6) 9(32.1)27(96.4)
对照组 28 13 (46.4) 10(35.7) 5(17.9) 7(25.0)23(82.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西医认为,月经不调与内分泌调节有关,其相关环节出现问题,人体就会出现月经失调,通常采用雌激素、孕激素、促排卵周期疗法,让患者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在中医学理论中[4],通常认为月经的发生与生理有着一定的联系,在经期周期中,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在体内蕴热,导致冲任不调等,治疗上注重调节患者气血,养血调经。
利用中草药健脾补肾,调经气血,达到理气调冲任,活血通经的效果,可有效促进卵泡成熟,加快黄体发育,促进黄体素的分泌量,有效改善和预防月经失调症状。
月经不调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独西医治疗有更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