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集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介绍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祖显。
它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社会“末世”思想、文化专制。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上)。
1、唐代元稹《会真记》(《莺莺传》)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会真记》又起源于元稹与崔小迎的爱情故事。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现在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京剧经典剧目简介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将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
京剧经典剧目是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剧目,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角色。
这些经典剧目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剧目介绍《红字》《红字》是京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由清代作家李时中创作。
该剧讲述了一个婚外恋的故事,以揭示封建社会的道德问题为主题。
该剧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其中女主角的表演尤为出色,既展现了她的美丽和聪明才智,又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红字》是京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由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首创。
该剧讲述了秦始皇与花木兰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该剧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和出色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主要角色的表演特点是婉转而高亢的唱腔,使观众更能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挣扎。
《牡丹亭》《牡丹亭》是京剧中的一部经典爱情剧目,由明代作家汤显祖创作。
该剧以艳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情感描绘了唐代宫廷中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
剧中女主角的扮相精致,唱功悠扬抒情,令观众陶醉其中。
该剧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汤显祖的杰作之一。
《白蛇传》《白蛇传》是京剧中的一部著名传奇剧目,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恨情仇。
该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探索深入人心。
剧中白娘子的形象被视为中国传统美的代表之一,她的扮相和唱腔都充满了女性柔美与坚韧。
《白蛇传》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结语京剧经典剧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卓越成就。
这些剧目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了无数观众。
无论是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还是对人类情感的探索,京剧经典剧目都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欣赏。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戏剧知识戏剧知识一、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在文学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往往指的是排演舞台艺术所参照的文字蓝本,即“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的要素:戏剧有三要素,即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作用。
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人物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
三、戏剧的特点:1、时间空间的集中性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1“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由王季思(1906—1996)在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时与她领导得编辑团队在征求了各方学者意见后提出2元朝《窦娥冤》——关汉卿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得高利贷,把七岁得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她父子入赘,遭到窦娥得坚决反抗。
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
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得老子吃,把她老子毒死了。
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得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舞台上常演得有《斩娥》一折。
《汉宫秋》——马致远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她到民间选美。
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她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宫秋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她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元帝舍不得昭君与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得黑龙江里投水而死。
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
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得历史故事。
昭君出塞得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与《匈奴传》。
大致情节就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
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就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与睦政策得具体表现。
《赵氏孤儿》——纪君祥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
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
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
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得婴儿均杀死。
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
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
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
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琵琶记》——高则诚《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泽诚撰。
高则诚,原名明。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得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得《琵琶记》,就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琵琶记一部经典名著。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得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得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
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得到牛丞相得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
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3明朝《精忠旗》——冯梦龙《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
对于原作者李梅实,我们别无所知。
修订这个剧本得龙子犹,就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
冯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室名墨憨斋,因此又号黑憨斋主人。
江苏吴县人。
生于明万历二年(1754),卒于清顺治二或三年(1645或1646)。
崇祯时曾为福建寿宁知县,不久退职家居。
所作传奇有《双雄记》、《万事足》,经她改编、修订得戏曲有《墨憨斋新曲十种》,《精忠旗》就是其中得一种。
她得戏曲主张接近吴江派。
经她收集、改编、整理与创作得还有小说“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散曲《太霞新奏》,俗曲《挂枝儿》,笑话、笔记《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诗文集有《七乐斋诗稿》、《春秋衡库》、《中兴传略》等,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有杰出地位。
赵氏孤儿娇红记《娇红记》上、下二卷,就是现存中国宋以后中篇文言小说中最早得一部。
现多以《娇红记杂剧》形式出现,在《娇红记杂剧序》中有“元清江宋梅洞尝著《娇红记》一编,事俱而文深。
”一句,推知书作者为宋梅洞。
宋梅洞,名远,今江西樟树人。
《娇红记》单刻本,今所见,有明建安书林郑云竹刊本,书名作《申琦建拥炉娇红记》,题“元邵庵虎伯生编缉,闽武夷彭海东评释”。
明代小说总集,多收录此篇,如:《艳异编》、《国色天香》、《绣谷春客》、《情史类略》、《风流十使》、《燕居笔记》等。
娇红记内容介绍汴州人申纯,字厚卿,居成都,聪明卓异。
宋徽宗宣与年间,到舅舅王通判家走亲戚,对表妹娇娘一见倾心,日夜思慕。
后来二人常以诗词往来,传情达意,最终剪发为誓。
过了一段日子,申纯不能老就是赖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
申纯相思成病,借求医之由,又来到舅舅家,与娇娘相会于卧室,终成姻缘。
如此月余,被舅舅侍女飞红窥见,娇娘略施小惠,让飞红千万不要说出去。
申纯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得,虽相思更烈,却不再生病,因为只须假以时日,即可迎娶入门。
申纯派人上门求亲,但舅舅却以朝廷规定内亲不得通婚为由,不答应此桩婚事,二人绝望。
申纯原与妓女丁怜怜交好,此时婚姻失意,重至丁怜怜处,丁告知曾见到娇娘画像,并求申纯问娇娘讨一双花鞋。
未几,申纯又来到王家,又与娇娘幽会,私下偷娇娘花鞋,被丫环飞红发现要回,交还娇娘。
娇娘怀疑申纯与飞红有点不清白,辱骂她。
飞红又恼又恨,故意让娇娘母亲发现申、娇二人私会,申纯被迫回家。
不久,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
但申纯母亲监视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与好如初,飞红主动为申、娇之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
而二人行动不秘,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
娇娘父母抓紧将娇娘许配给府尹之子。
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估计不久于世,终与申纯诀别,不久去世。
申纯闻讯,一病而亡。
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
飞红梦见二人成仙。
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
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
4清朝清忠谱《清忠谱》——李玉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
李玉著。
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得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义”得市民形象,她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得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
特别就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得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得壮烈景象。
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长生殿》——洪升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与探索明代灭亡得教训,孔尚任得《桃花扇》就就是这样得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得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得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得爱情得同情,间接表达了对长生殿明朝统治得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得理想。
剧情梗概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与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得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与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与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与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与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得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得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桃花扇》——孔尚任剧情梗概明代末年,曾经就是明朝改革派得“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与曾经专权得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得阮大铖斗争。
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与其“梳栊”(与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
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
阮大铖怀恨在心。
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她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她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得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
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雷峰塔》——方成培《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
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
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得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流传得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
《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得悲剧冲突基础。
《雷峰塔》以白娘子与许仙得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得社会矛盾。
由于白娘子得所作所为就是违反与破坏封建统治秩序得,因此,以法海为首得一系列社会与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得冲突,《水斗》就就是两种势力之间您死我活得生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