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在内科应用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内科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内科疾病的护理1. 心血管疾病护理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护理要点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状况,控制饮食、药物管理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呼吸监测、氧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呼吸康复训练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胰腺炎、肝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肠道护理等。
4. 内分泌疾病护理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护理要点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糖尿病足病护理等。
5. 肾脏疾病护理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病、泌尿系感染等。
护理要点包括血液透析、尿液监测、腹透护理等。
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护理要点包括输血、骨髓穿刺、血液检测等。
7. 其他系统疾病护理还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护理。
二、常见疾病的护理1. 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护理要点包括控制饮食、监测血压、定期复查等。
2. 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护理要点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饮食调理等。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定期复查、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等。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等。
5. 肾衰竭护理肾衰竭是一种肾脏疾病,护理要点包括血液透析、腹透护理等。
6. 胃溃疡护理胃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7. 脑卒中护理脑卒中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护理等。
8. 肝炎护理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三、护理技能1. 注射技能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技能。
2. 导尿技能包括导尿管留置、尿管护理等技能。
3. 理疗技能包括热疗、冷疗、光疗等理疗技能。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是根据卫生部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编写的高职高专使用的《内科护理学》编写的。
内科护理学是在内科医学理论和护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解决与病因、症状和体征有相关因素的护理问题为主要目标,其范围广,涉及人体各系统,各脏器疾病的各种护理问题。
并介绍内科护理学最新的进展,作为内科护士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职责,以及内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本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时数共编写理论和实践内容共两大模块,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关于认识疾病和预防、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及增进健康的科学,其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任务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所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身体评估,并注重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还可以总结以往工作,预测未来工作,从而使护理学发展更趋完善。
三、课程目的及要求近年来内科医学发展迅速,对于许多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已日趋明确,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要求学生要具有南丁格尔的博爱与奉献以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并且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和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内容;能够正确地评估疾病,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对各病的健康指导有所了解。
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熟悉最新检查技术的简单原理、用途及其适应症、禁忌症。
积极配合医生,作好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共同完成各项治疗措施,为今后更加完善护理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内科护理学输液不滴的原因及处理一、引言输液是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液体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输液不滴的情况。
本文将从不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二、不滴的原因1. 输液管路阻塞:输液管路中可能存在气泡、血块、药渣或结晶物等物质,导致管路阻塞,从而影响液体的流动。
2. 输液泵故障:输液泵可能存在故障,如电源问题、机械故障等,导致液体无法顺利输送。
3. 静脉通路问题:患者的静脉通路可能存在问题,如静脉血栓、血管狭窄等,使得液体无法顺利进入血管。
4. 输液速度设置不当:输液速度设置过快或过慢,超过了患者的耐受范围,导致液体无法顺利输送。
5. 输液袋问题:输液袋可能存在漏气或破损等问题,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滴流。
三、处理方法1. 检查输液管路:首先,护士需要检查输液管路,确保管路畅通无阻。
可以轻轻拍打输液管路,以排除气泡或血块等物质。
若发现药渣或结晶物,可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影响液体的流动。
2. 检查输液泵:若输液泵出现故障,护士需要及时处理。
可以检查输液泵的电源是否正常,尝试重新启动输液泵。
若仍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检查静脉通路:如果怀疑患者的静脉通路存在问题,如血栓或狭窄等,护士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可能需要更换静脉通路或采取其他措施来确保液体的输送。
4. 调整输液速度:若输液速度设置不当,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将速度降低至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如果输液速度过慢,可适当提高速度,但注意不要超过患者的耐受范围。
5. 更换输液袋:如果发现输液袋存在漏气或破损等问题,护士应及时更换新的输液袋,确保液体能够正常滴流。
四、预防措施1. 注意输液管路的清洁和安全:在输液前,护士应检查输液管路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避免漏气或破损。
同时,要保持输液管路的清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药渣或结晶物堵塞管路。
输液泵操作注意事项及保养建议输液泵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护理中。
正确操作和及时维护输液泵,能够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过程。
本文将介绍输液泵的操作注意事项和保养建议,以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输液泵。
一、输液泵的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检查:在使用输液泵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检查输液管路、输液袋和输液泵本身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设备没有明显的异常声音或异味。
2. 了解使用说明:在操作输液泵之前,务必详细阅读和理解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了解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3. 动力源检查:输液泵的动力源通常是电池或外部电源。
在开始输液前,需要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或外部电源正常连接,以免因电力不足导致输液中断或设备故障。
4. 输液管路连接:将输液管路正确连接到输液泵和输液袋,确保连接牢固并避免漏液。
注意不要扭曲输液管路,以保证液体的稳定输送。
5. 输液参数设置: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设置正确的输液参数,如滴速、剂量、速度等。
输液泵通常具有可调节的参数设置功能,用户需要准确设置参数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6. 留意报警提示:输液泵常常配置有报警系统,用于监测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用户需要时刻留意报警提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暂停输液、更换管路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7. 定期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状态。
如有发现不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输液泵的保养建议1. 定期清洁:输液泵是一种医疗设备,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清洁输液泵的外壳和操作面板,以防止污垢积累和细菌滋生。
2. 储存环境:当输液泵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妥善保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高温、潮湿或灰尘严重的地方。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开机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配件更换:输液泵上的配件如输液管路、防倒流装置等也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章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高热护理1.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流质饮食。
3.高热病人应给予足够的水分;每日摄入量应在3000ml左右。
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4.体温在39℃以上者给予头部冰袋,39.5℃以上者给予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应用退热药物或针刺降温(取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5.体温骤降时应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做记录,同时报告医师。
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给予口腔护理3-4次,口唇干燥时涂润滑剂。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大量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及内衣;注意病人勿直接吹风,以防感冒。
8.过高热出现谵妄,昏迷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9.诊断未明确者,配合医师及时留取大小便,以做常规化验及培养。
第二节休克护理1.设专人护理,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2.给予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中凹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注意保暖。
3.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代血浆﹑低分子右旋输血准备,并准备生理盐水﹑4.抽血检查血型,按医嘱做好输液﹑糖酐﹑5%葡萄糖﹑抗生素﹑肝素等。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粗套管针,以利纠正缺水及失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根据血压情况按医嘱应用升压药物;血容量补足后维持血压时,应注意升压药物的浓度和输液滴数,以防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特护记录。
7.对心愿性休克的病人,注意心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
8.对过敏性休克病人,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或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9.急性中毒引起的休克病人应迅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按医嘱及时应用解毒药物。
心血管内科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技术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输注的量和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注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
通过机械或电子的控制装置,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输液泵不仅能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护理工作量,而且体积小、操作简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分类1.活塞型注射泵是在微型计算机的控制下,以电机带动运动杆缓慢、匀速运动的方式,带动注射器将药物以精确、平稳、均衡的速度输入患者体内。
速率调节幅度为0.1mL/h。
2.蠕动滚压型输液泵是在微型计算机的控制下,以电机带动偏心凸轮进行蠕动,连续挤压充满液体的输液管,推动管内液体以精确的速度向下流动。
速率调节幅度为1mL/h。
速率可在1~1200mL/h,输液量可在0~9999mL调节。
(1)容积控制型输液泵:只测定实际输入的液体量,不受溶液的浓度、黏稠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输入剂量准确。
(2)滴数控制型输液泵:利用控制输液的滴数来控制液体的输入量。
但由于滴数受溶液的浓度、黏稠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故输入量不太准确。
二、适应证(1)须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
(2)婴幼儿静脉输液。
(3)静脉麻醉时。
(4)须在规定时间内滴注的药物(化疗药物、高钾溶液、高钠溶液等)。
三、活塞型注射泵的操作流程1.准备(1)患者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用药情况,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紧张及恐惧感,取得其配合。
(2)物品准备:准备手消毒液、输液卡、功能良好的微量注射泵、电源线、配电盘、消毒液、棉签、注射器(10mL、20mL、30mL、50mL)、延长管等。
用20mL或50mL注射器正确配制药液。
(3)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光线明亮。
(4)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安装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需求,并协助解决,取得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于舒适体位。
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3-04T16:37:17.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吴丽娟[导读]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探讨微量泵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以便更好地使用微量泵。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 744000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以便更好地使用微量泵。
方法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时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
结论使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心血管重症患者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熟练掌握微量泵的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疗效,工作中高度的责任心是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微量泵;心血管重症患者;应用;护理;心血管重症患者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常常需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做到精确、安全、有效,而传统的大瓶输液法不能满足治疗需要,微量输液泵因其用量精确、恒定、恒速、持续的泵入而得到广泛应用。
我科使用中的微量泵有20台,均系浙江大学生产,分为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
经微量泵泵入的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有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胺碘酮、盐酸肾上腺素等。
现将微泵一年来在我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常见问题及处理1药液外渗药液外渗是微量泵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对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宜选择粗大静脉,必要时选择中心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
使用留置针时,妥善固定,一旦发生外渗及时处理。
2静脉回血首先,使用微量泵时放置需高于注射部位,减少回血。
发现静脉回血时,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及回血量多少采取不同措施。
对给药速度要求不严,回血量极少的药物,可直接按快进键将回血注入。
多巴胺、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不能简单的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管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
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输液泵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它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它的应用涉及多个科室,例如内科、外科、儿科等,下面将从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输液泵的临床应用1. 内科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输液泵广泛应用于使用有毒药物、抗生素、肠外营养等情况下的输液治疗。
输液泵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滴注速度,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滴注速度过快造成的不良反应。
2. 外科在外科手术中,输液泵常用于麻醉中的输液,例如输血、输液、抗生素等。
输血时,输液泵可以通过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帮助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对患者造成影响。
3. 儿科输液泵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广泛,例如对新生儿和婴儿的药物给予、液体补充等。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低,输液泵可以准确控制药物的滴注速度和剂量,避免给予过量或过少的药物。
4. 急诊科在急诊科的应用中,输液泵用于血管扩张药物的输注、止血剂的输注等,输液泵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调整药物的滴注速度和剂量,帮助急救人员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
二、输液泵的护理1.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护理包括对输液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护士需要检查输液泵的电源是否稳定,输液管路是否通畅,注射器是否安装正确等,以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影响输液治疗。
2. 插入注射器和输液管路护士在使用输液泵时需要将注射器和输液管路插入泵的相应接口,确保连接紧密且不泄漏。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射器和输液管路的清洁,避免污染。
3. 密切观察患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输液反应,包括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输液泵维护护士需要定期对输液泵进行维护,包括清洗、消毒、更换电源和电池等。
在进行维护时,需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总结:输液泵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输液泵是一种用于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的关键医疗设备。
它在许多临床情况下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手术过程中、重症监护室和病房治疗等。
输液泵通过精确的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使药物输送更加安全和有效。
本文将探讨输液泵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输液泵的工作原理输液泵通过机械或电子方式,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病人体内。
其工作原理是根据设定的输液速度和剂量,精确地控制泵的压力和流量。
输液泵通常由输液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
输液部分由输液管道、罐体和输液器组成,控制部分则包括计量器、调速器、显示器等。
输液泵可以通过正压输液和负压输液两种方式进行输液,具体方式取决于临床需求和病情。
二、输液泵的分类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输液泵可分为机械式输液泵和电子式输液泵。
1. 机械式输液泵:机械式输液泵通常采用重力和时间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
医护人员通过手动调节滴速,以控制液体的流量和剂量。
机械式输液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输液情况。
然而,它无法实现精确的输液控制,不适用于一些需要高度精确输液的情况。
2. 电子式输液泵:电子式输液泵通过电子计量和运算系统,实现高度精确的输液控制。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钮输入预设参数,如速度和剂量,输液泵会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剂量。
电子式输液泵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手术过程中和重症监护室中对输液速度和剂量要求较高的情况。
三、输液泵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输液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输液泵在不同情况下的临床应用:1. 手术过程中:在手术过程中,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输液泵能根据需要设定输液速度和剂量,并持续监测输液过程,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液体平衡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 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中病人的生命状态时刻需要监测和治疗。
1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咳嗽、咳痰的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
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
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2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输液泵在内科应用与护理
[摘要]为32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输液,采用输液泵调节滴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匀速给药的精确性,确保了用药安全,促进了病人的康复,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输液泵在使用过程中,不增加病人痛苦,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功能,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此外,该仪器操作简单易学,其功效得到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认可,值得在基层医院普通综合内科病房推广使用。
[关键词]输液泵;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输液泵可根据输液滴数随时进行调节,保证单位时间内匀速给药的精确性,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心血管系统疾病静脉给药时,需要严格限制滴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内科病房自2008
年2月至2010年1月为住院病人3240例心脑血管住院病人输液时使用了应用输液泵进行调整输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可不因输液而严格限制肢体活动,舒适程度得到了提高,可匀速给药且调整滴速快捷。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
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为3240例心脑血管住院病人输液时使用输液泵。
其中应用于静点硝普钠484例,应用于静点硝酸甘油2470例,应用于静点利多卡因286例。
1.2材料及方法
我院采用的是日本产ot—701型输液泵,每泵每次只允许一路
输液使用,每泵可长期反复应用,常规输液器均可用此泵来进行输液滴速调整。
1.3结果
本组病例3240例,用输液泵调整滴数进行输液期间,病人可不因输液而严格肢体活动,使舒适程度得到了提高,不担心因体位改变而影响恒定的滴数。
从而确保了用药安全,促进了住院病人早日康复。
2护理
2.1使用前准备
在开展使用之前,我们认真研究了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仪器操作界面各键的功能,制定可行的操作常规。
为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解释使用该仪器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2输液泵的使用:
2.2.1将输液泵妥善固定于输液架上,接通电源。
2.2.2将药液排入输液器中。
选择20滴每毫升的输液器,关闭输液器管线,插入输液瓶中,将药液滴入输液器滴斗约占该腔容积1/3为止,松开滚动夹,排除滴斗与针尖间的空气,再将其关闭.
2.2.3打开泵门,使输液器滴斗下端呈s型装入泵门。
2.2.4安装滴速传感器,置于滴斗液平面和水滴之间,滴液腔要垂直,传感器上限放置在水滴下界水平线处。
2.2.5打开电源开关。
2.2.6设定输液器类型。
选用20滴每毫升输液器,根据每分钟
输液滴数计算出每小时输液量。
即,每分钟输液滴数×3=每小时输液量。
也可以根据每小时输液量计算出每分钟输液滴数。
即,每小时输液量÷3=每分钟输液滴数。
2.2.7静脉穿刺,开始输液。
为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输液,医生充分考虑到输液所用液体含有的药物浓度及个体差异对药物敏感性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硝普钠25mg加入250ml等渗液体中先以3滴/min开始,再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有时2滴每分钟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硝酸甘油5毫克加入250ml等渗液体中,常以8滴每分开始,若病人无不适感,可逐渐调至20滴/min维持静点;假如是10mg硝酸甘油加入250ml液体中,则以5滴/min开始,逐渐增至10滴/min维持静点。
利多卡因则根据病情,综合输液总量进行调节,以每分钟不超过4mg为最大限度。
在抢救心肌梗死病人时采用三路输液,可同时用三个输液泵进行调节,此时,可以将总的输液滴数在瞬间调整完毕。
2.3注意事项:
输液泵配置了微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系统,可保持精确的输液要求。
为防万一,于每次用泵前进行人工核实,以保持滴速的精确。
熟练掌握各报警符号并能及时排除故障。
加强仪器保养,每隔半年进行充分充电放电一次,并再充电一次。
每日清洁仪器物表,使用过程中不将药液滴在仪器上,并检查固定好。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部分静脉输液给药,对单位时间内
的给药量要求非常精确,人工调节存在一定的误差。
使用传统的输液方法,当伴随着体位的改变,滴速也随之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输液泵调整输液,安全、方便、快捷。
病情变化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滴数,可匀速给药且调整滴速快捷.为成功的救治病人赢得了时间,为病人用药安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可不因输液而严格限制肢体活动,舒适程度得到了提高。
此外,该仪器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因此,它深受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值得在基层医院普通内科病房推广使用。
但是,仪器不能代替人,在用药过程中护士仍然必需加强巡视,使仪器在人为操作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