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与输液泵的使用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409.11 KB
- 文档页数:15
微量泵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微量泵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微量泵的使用和管理。
三、职责1. 护士长负责微量泵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护士负责微量泵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3. 设备科负责微量泵的采购、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四、使用流程1. 使用前准备(1)护士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微量泵和输液装置。
(2)检查微量泵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电池电量、报警功能、输液速度等。
(3)准备输液用品,包括输液瓶、输液管、注射器等。
2. 使用中管理(1)按照医嘱设置微量泵的各项参数,包括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等。
(2)将输液装置连接到微量泵上,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
(3)将微量泵固定在患者合适的位置,避免患者翻身时脱落。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输液情况,及时处理报警和异常情况。
(5)定时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
3. 使用后处理(1)按照医嘱停止输液后,先关闭微量泵,再取下输液装置。
(2)将输液装置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存放在指定位置。
(3)将微量泵进行清洗、消毒和保养,并存放在指定位置。
(4)记录使用情况和患者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护士长。
五、维护和保养1. 护士负责每日对微量泵进行清洁和保养,包括擦拭表面、检查电池电量、报警功能等。
2. 设备科负责定期对微量泵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护士长负责监督维护和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六、培训和教育1. 新入职护士必须接受微量泵使用和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 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微量泵使用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3. 设备科定期对护士进行微量泵维修和保养的培训,提高护士对设备的维护能力。
七、监督和考核1. 护士长负责对护士微量泵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微泵、输液泵操作流程
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流程
1、备物:微泵、针筒、延长管、输注的药物。
2、核对:清醒者解释,取得配合,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
3、放微量泵于床旁合适位置。
4、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机器工作是否正常。
5、将抽有药液的注射器放入泵中,标签向上。
6、遵医嘱调节所需速度,再次核对。
7、分离头皮针,连接。
8、按下开始键,开始输注是否正常。
9、整理床单元,再次核对,洗手并记录。
10、停用时按暂停键,关机,用酒精擦拭备用。
输液泵操作流程
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
二、操作方法:
1、准备:
①护士准备:洗手、衣帽整洁。
②用物准备:输液泵、泵管(输液器)药液。
2、评估病人:清醒者解释用药目的,取得合作,同时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
3、检查泵管(输液器)的完整性、有效期。
4、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接通电源。
5、打开泵门,将茂非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道由上而下半装到输液泵上,卡上卡子,关上泵门。
6、安装检测夹:将滴速检测夹夹好墨非氏滴管。
7、打开输液泵背面电源开关。
8、根据医嘱设定输液流速及每分钟滴速,再次核对。
9、按启动键开始输液,随时查看指示灯状态及病人用药。
10、输液完毕,打开泵门,将输液管取出,关闭泵门。
11、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源插头,整理床单元。
输液泵/微量输注泵使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输注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
二、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过敏史、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及输液泵功能状态。
3、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
三、物品准备1、输液泵/微量泵一台;2、静脉输液所需物品;3、必要时备接线板,输液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手腕带和药物标签上的信息,确认一致。
5、备好静脉输液通路,输液管路排气后备用。
将输液泵/微量泵固定在输液架上,连接电源。
6、(1)打开输液泵泵门,自上而下安装输液管,关闭泵门,打开输液器流量夹。
(2)如果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上。
(两种任选一种操作)。
7、打开输液泵/微量泵开关,根据医嘱设置输液速度和预输注量。
8、与静脉通路相连,启动输液泵/微量泵开始输注。
9、观察正常运行的指示灯是否开启,报警面板的报警灯有无闪亮,注意有无报警声,以明确输液泵/微量泵是否正常运行。
10、再次核对,记录输液的时间,输液速度,签全名。
1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要,整理床单位,行相关知识宣教。
12、处理用物。
13、洗手,取口罩。
14、医嘱签字、记录。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8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六、注意事项1、特殊用药需有特殊标记,避光药物需用避光输液管道。
2、输液泵使用中需要更换输液速度时应先按停止键,重新设置后再按启动键:如需打开输液泵门,应先关闭输液泵管。
三甲医院《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规范【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
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
6.随时查看指示灯状态。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流程】【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有效地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使药物精确、匀速、持续输入体内,保证治疗用药的准确性,同时避免药物浓度波动过大而产生的副作用。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情况及时及合作能力。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了解输液通路是否在位通畅。
(二)用物准备1.静脉输液泵用物(输液泵、延长管,必要时备电插板)。
2.微量注射泵(微量注射泵、注射器、药液、延长管)。
(三)操作要点1.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妥善安置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正确连接、安装管路。
3.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及配制时间。
4.遵医嘱准确设置输注的量、速度等参数。
三、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药物名称。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保障用物安全。
4.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或者机器报警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速度及其他必需设置的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微量泵的使用规范与指南
操作:
1、根据医嘱在治疗室准备药液,检查药液质量、变质、变色、浑浊、瓶口有无松动、有效期,无误后锯开,安多福棉签消毒,抽吸药液,按无菌操作原则加药并混匀.在瓶签上注明姓名、床号、添加药物名称、剂量,请第二人核对,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
2、根据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和预定输液量(按输液泵面板上的‘选择’调节)。
3、系好止血带,正确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安多福消毒皮肤,待干,准备好输液贴,系好止血带,再次安多福消毒皮肤,进行穿刺、正确固定(同输液操作程序)。
4、记录输液泵内药物,液体容量,输液速度
输液泵常见报警显示:
1、.气泡报警
故障原因:管路中有气泡,溶液瓶或袋内液体已空;
处理方法:打开仓门取出泵管,排出气泡,更换新输液瓶;
2、.电池低电压报警
故障原因:电池/蓄电池电量不足,电池充电无效;
处理方法:链接交流电源,更换同类型电池;
3、滴数报警
故障原因:输液瓶或袋内液体已空,流速调节器未打开,排气时小帽未打开,传感器放置错误,传感器损坏,滴壶不稳,有摆动,滴壶有水雾,滴壶液面过高;
处理方法:更换新输液,打开流速调节器,打开排气帽,正确放置,夹紧传感器于滴壶,更换传感器,固定输液壶,保持稳定,摇动滴壶,去除水雾,滴壶内液面不能超过滴壶高度1/2,将输液瓶正置,再将部分液体挤回瓶内,使液面降低;
4、.压力,阻塞报警
故障原因:流速调节器(螺旋夹)未松开,输液管打折或受压;血块阻塞静脉通路,近心端血管压力过大;
处理方法:松开流速调节器(螺旋夹),解除输液管打折或受压,清除血块,松解止血带,穿宽袖口衣服,避免输液肢体侧测血压;。
输液泵使用操作规范输液泵基本操作:由稳妥放置输液泵、输液泵管固定于输液泵管道槽、设定输液泵各参数、行静脉穿刺和进行输液等5个过程完成。
(一)操作前准备1.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
2.用品准备:根据输液泵和所输药液选择输液泵管;遵医嘱准备药液,并核对无误。
3.患者准备:向患者简要讲解输液泵应用目的、输液量、输液速度的重要性;输液泵报警时告诉护士及时处理;不要随意搬动输液泵。
4.仪器准备:检查输液泵的功能、输液泵管在有效期内。
(二)操作步骤1.将输液泵固定在支架上2.开机自检开机后泵即进入自动检测程序,检查输液泵各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如系统有异常,泵会报警,参考报警说明部分。
3.按常规方法排净输液皮条内的空气。
4.打开“泵门”,将输液皮条安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中,关闭泵门。
5.根据医嘱或特殊药物要求设定输液速度:按下选择键,设定输液总量,再按选择键确认。
,如需调整速率,再按下选择键进行选择调整。
6.将输液泵上的输液管与穿刺针相连接。
7.按下START键,开始输入液体8.输液完毕,按STOP键,再按电源开关至显示屏消失。
(三)结束步骤1.打开输液泵门,取出输液管。
2.切断电源,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并记录报警及处理(一)输液完毕报警当设置的输液量输完,主界面上将有文字提示“输液完毕”,并伴有声、光报警,按静音键可消除报警声,或按暂停键停止(二)输注不畅(预告警)当针头或输液管路受阻时,主界面上压力图表中玄色地区会向上移动。
接近终端时主界面会有文字提示“输注不畅”,并伴有报警声,按静音键可消去报警声(注:在该报警阶段压力不释放)。
(三)针头或管路阻塞报警当针头或输液管路完全阻塞,系统压力达到极限值时泵自动释放由于输液管路压力所造成的丸剂量,主界面会有文字提示“针头或管路阻塞”,并伴有声、光报警,按静音键可消去声、光报警并恢复压力阻塞前的工作状态。
(注:国内外所有品牌输液泵压力阻塞报警从完全阻塞到报警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随着泵输出量的增加,系统压力逐渐升高,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时,阻塞报警)。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操作及不良后果处理规范
第一节操作评估
(一)评估输液泵/微量泵性能良好。
(二)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
(三)解释输液目的及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速度。
(四)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选择富有弹性、粗直血管并避开静脉瓣。
第二节操作流程
第三节操作不良后果处理
(一)不良后果
迪数计算失误。
(二)发生原因
1.液面过高或滴数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
2.泵管嵌入输液泵时过松或过紧。
3.更换液体时未调整速度。
4.打开泵门时未夹闭输液调管。
(三)预防
1.流速感应器是通过感应输液壶内滴管的液滴与液面的接触来计算输液面,液面过高或滴数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可致滴数计算失误。
2.将泵管嵌入输液泵过紧造成蠕动面积减少,使实际输液量减少,过松造成蠕动面积增大。
3.启动输液泵时一定要预置好输液速度,仔细核对输液卡设定所需流量,每次更换液体时调整速度。
4.输液过程中如需打开泵门,切忌将输液泵管调节夹关闭,严防输液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