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16
《周亚夫军细柳》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3* 周亚夫军细柳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学习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手法。
1.学习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请大家看大屏幕: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教师讲解: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
通过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2.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谁知道西汉“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
参与叛乱的七国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
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
这场叛乱的导火线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
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
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
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
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5.《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
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及作品(一)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题目解说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祝兹侯(zī) 棘门(jí) 彀(gòu) 弓弩(nǔ) 诏(zhào)按辔(pèi) 揖(yī) 胄(zhòu) 曩(nǎng)2.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3.领会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理解文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分析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形象,学习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将领,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西汉名将周亚夫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
(板书课题)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作品简介《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字音。
祝兹侯(zī) 被甲(pī) 介胄(zhòu)棘门(jí)诏将军(zhào)彀弓弩(gòu) 辔(pèi)曩者(nǎng) 揖(yī)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初中语文25《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想象的方法。
2.领会本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想象的方法。
2.领会本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校园艺术节拉开帷幕,学校准备排演《周亚夫军细柳》课本剧,同学们就是前来海选的演员和导演,请你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导演讲戏请同学们作为导演,为前来海选的演员讲一讲这个课本剧,可以以文中的不同身份来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任务二:海选试镜作为一名演员,每个人都想当一回主角,请参加海选的你,说一说对周亚夫这个人物的理解,来打动导演。
预设: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容威严②“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令如山③“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军纪严明④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恪尽职守⑤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刚正不阿任务三:决定去留由于经费问题,投资方想要删掉关于棘门霸上以及群臣的戏份,而你认为不可删去,请各位演员给导演一个不能删去的理由。
预设:1.对比①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情况作对比,突出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
②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又不得入”“不得驱驰"形成对比,突出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③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竭尽逢迎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不拜”“请以军礼见”,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2.侧面描写“群臣皆惊”,侧面烘托出周亚夫刚正不阿、以身作则,实属真将军。
任务四:儒养文化著名演员陈道明呼吁演员提升文化底蕴,年龄不是问题,态度才是终极杀器。
23 周亚夫军细柳课题周亚夫军细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比照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38岁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21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西汉初年,北方强大的匈奴政权时犯中原,成为西汉一大边患。
汉文帝时的后六年,匈奴更是大举入侵,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率军驻守霸上。
派徐厉驻守棘门,任命周亚夫驻守细柳。
本文所写的是文帝亲赴军营巡视、慰劳守边将士的一段经历。
读准祝兹.〔cí〕棘.门〔jí〕彀.〔ɡòu〕都.尉〔dū〕字音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一词多义军上自劳军.:军队。
已而之细柳军.: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驻军。
谢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告知。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请罪。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告辞。
居居.无何,上至:过。
而半山居.雾假设带然:停留。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
居庙堂之高:处在。
古今异义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的卫队。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先导。
)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周亚夫军细柳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学习运用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手法,体会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事件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戍边。
第二部分(2):写文帝劳军的情况。
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3):事件的尾声,写劳军结束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整体感知】说说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新课精讲】1.结合全文,说说第1段的作用。
首先交代时间——汉文帝后元六年,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
然后交代了三位将领驻军的概况。
结构:总领下文内容: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2.本文标题为《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要介绍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衬托。
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介绍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并与之形成对比。
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体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3.请对比汉文帝劳军,受到了怎样不同的对待?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军士戒备。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严明。
“天子牛驱至不想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本人恪尽职守,起表率作用。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5.劳军结束后,汉文帝和群臣各有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群臣:群臣皆惊汉文帝:高度赞赏,称其为“真将军”。
知识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品味“真"将军本色——《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复述要点,巩固复述的方法技巧,复述课文所记述的事件2.通过采访、表演活动,分析归纳周亚夫、汉文帝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3.通过讨论配角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采访、表演活动,分析归纳周亚夫、汉文帝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教学难点通过讨论配角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班级准备演出《经典咏流传之名将周亚夫》课本剧,请大家来当导演和演员。
各小组派代表抽取角色卡,我们一起穿越历史,还原人物。
任务1:诵读剧本,还原历史事件1.我们首先要熟悉剧本,先给大家设置个抢答游戏,一起来回顾下重点字词,注意这些字词对我们后面的表演有大作用!重点词语句翻译复习:(1)军士吏被甲:___ (2)改容式车:(3)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使人称谢:(4)军:①军细柳:②上自劳军:③至霸上及棘门军:重点词语句翻译复习(1)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提醒】结合语文书口语交际专题回顾复述注意事项:概述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复述要求】(1)记叙文六要素(2)适当进行概括(3)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
【复述预设】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
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
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得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
文帝出营门,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
任务2:访演结合,还原历史人物(一)采访细柳军1.出身郡守的周亚夫何以从三位将军中脱颖而出,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请扮演细柳军军士的同学接受采访:(1)你们平时都如何守营的?预设: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5《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味真将军——《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主要记叙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
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点凸显,描写手法灵活。
针对学情,把这堂课定位为诵读型文本加写作型型文本的综合课,全课围绕“读写结合,体会文章写法这一主任务展开,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完成教学。
第一次活动是读懂文字大意,读出人物形象。
这一板块重在诵读,通过“三读"引导学生做好字音字形、文言实词、人物形象的积累。
第二次活动是读出文学意味,品析最灵活的手法。
重点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第三次活动是读出文化内涵,学会最严谨的表达。
主要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思维严谨地表达。
整堂课,从文言文的文字教学到文学品味,再到文化感悟,循序推进,注重了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打通。
教学设计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史记》中的《周亚夫军细柳》。
说起《史记》,我们来看屏幕,注意积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我们将通过三个活动来诵读、理解、赏析这篇课文。
主要活动活动一:读懂文字大意,读出人物形象活动二:读出文学意味,品析最灵活的手法活动三:读出文化内涵,学会最严谨的表达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读懂文字大意,读出人物形象。
一读,读准字音师配乐范读。
师:请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难读字:军棘门jí彀弓弩gòu 按辔徐行pèi 曩者霸上nǎnɡ多音字:将以下骑送迎jiànɡ军士吏被甲pī可得而犯邪yé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特别注意停顿,读准节奏。